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87)
2023(9543)
2022(8167)
2021(7279)
2020(6329)
2019(14197)
2018(14028)
2017(27238)
2016(14786)
2015(16719)
2014(17111)
2013(16981)
2012(16146)
2011(14742)
2010(14777)
2009(13779)
2008(13769)
2007(12792)
2006(11069)
2005(9858)
作者
(46071)
(38806)
(38721)
(36871)
(24263)
(18439)
(17681)
(15204)
(14302)
(13737)
(13134)
(12912)
(12200)
(12171)
(12151)
(12034)
(11936)
(11659)
(11125)
(11004)
(9816)
(9543)
(9467)
(8754)
(8710)
(8641)
(8603)
(8494)
(7887)
(7766)
学科
(72742)
经济(72697)
管理(45086)
(42313)
(32885)
企业(32885)
方法(31325)
数学(27460)
数学方法(27252)
(20119)
地方(19482)
环境(17933)
中国(16077)
(15849)
技术(15312)
业经(15107)
(14082)
农业(13766)
地方经济(12013)
(11899)
贸易(11898)
(11544)
(11476)
(11334)
产业(11236)
(10155)
理论(9278)
资源(9042)
(8966)
(8788)
机构
学院(226554)
大学(223704)
(95628)
经济(93663)
管理(86188)
研究(78692)
理学(74553)
理学院(73683)
管理学(72465)
管理学院(72043)
中国(56963)
科学(51274)
(47763)
(41338)
(41202)
(39097)
研究所(37854)
中心(36240)
业大(36114)
(34697)
农业(32691)
财经(31784)
(30290)
师范(29991)
北京(29820)
经济学(29677)
(28636)
(28343)
(27561)
经济学院(27166)
基金
项目(154529)
科学(121328)
研究(111607)
基金(110382)
(97155)
国家(96436)
科学基金(81622)
社会(71037)
社会科(67510)
社会科学(67487)
(62764)
基金项目(59421)
(52241)
自然(52049)
自然科(50644)
自然科学(50627)
自然科学基金(49675)
教育(49378)
编号(44729)
资助(44108)
(36459)
重点(35795)
成果(34737)
(33480)
(32775)
课题(31022)
创新(30778)
国家社会(29589)
科研(29480)
发展(29334)
期刊
(104710)
经济(104710)
研究(59895)
中国(41611)
学报(36858)
(36809)
科学(34492)
(29920)
管理(28520)
大学(26859)
学学(25632)
农业(25462)
技术(21961)
教育(19965)
业经(18109)
经济研究(16223)
(15580)
金融(15580)
财经(15455)
问题(14446)
(14111)
技术经济(13754)
(13474)
资源(13055)
科技(12528)
(11289)
统计(11217)
商业(10994)
(10821)
(10519)
共检索到3238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向丽  胡珑瑛  
基于2009—2013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基尼系数法、因子分析法对区域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构建Tapio脱钩指数和追赶脱钩指数模型,实证分析了区域高技术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各省在考察期内的高技术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偏低,且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整体滞后于生态环境水平;区域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增长幅度相当小,生态环境水平呈现波动式下降趋势,并呈现"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的空间分布格局。大部分省份在全时间段内的Tapio脱钩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向丽  胡珑瑛  
基于2009—2013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基尼系数法、因子分析法对区域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构建Tapio脱钩指数和追赶脱钩指数模型,实证分析了区域高技术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各省在考察期内的高技术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偏低,且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整体滞后于生态环境水平;区域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增长幅度相当小,生态环境水平呈现波动式下降趋势,并呈现"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的空间分布格局。大部分省份在全时间段内的Tapio脱钩指数和追赶脱钩指数均表现为扩张式,追赶省份与模仿省份的高技术产业集聚差距逐步缩小,但生态环境差距不断扩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婷  王海天  
为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在互动中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分析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生态环境耦合机理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对2003—2017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探究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生态环境之间耦合协调程度及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发现:耦合协调度总体稳步提升,但存在区域差异;耦合协调等级有待提高,大部分地区经历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滞后、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生态环境同步发展、生态环境发展滞后3种耦合协调类型;耦合协调度相似地区在空间上趋于集中分布,热点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迁移。最后,从树立协同发展理念、建立动态监测系统、加强地区间合作与交流3个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蒋金荷  
本文利用产业分工指数和产业的区位熵,实证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以及11个省/市高技术产业的结构差异性与产业的地方专业化问题。分析结果表明,从1995~2002年总体上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同构性是减弱的,产业的地方专业化更加明显,显然这两种结论是互为印证的,并与当前有关高技术产业同构性趋强的观点是不一致的。本文还提出了未来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思路。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俊  代明  宋慧  
本文借鉴Akihiro Otsuka和Mika Goto改进的索洛残差法,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集聚经济效应进行效果评价,并进一步分析了财政科技投入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贡献。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集聚经济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财政科技投入的贡献率呈收敛趋势,且中西部的高技术产业集聚经济效应高于东部地区,从而为政府优化科技资源投入提供相应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尤瑞玲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势头日益迅猛,学者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研究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并取得了相当数量的学术成果。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实证研究占较高比例,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分析、集聚水平测度、集聚效应分析等方面;理论研究比例持续上升。高技术产业集聚研究多借用传统产业集聚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尚未形成完善的研究体系和研究框架。随着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未来的相关研究将向竞争力分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区域制度创新等子研究领域倾斜。文章总结了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创新能力等问题,以期解决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露元  
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新基建、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新基建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U”型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可提升区域创新绩效;数字新基建、高技术产业集聚均可提升邻近区域创新绩效。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在2017—2021年内能够提升中部、东部区域创新绩效,但未对西部区域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可显著提升三大区域创新绩效,且作用效果在2017—2021年更显著,具有“西部>东部>中部”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娇  赵荣荣  任建辉  
强化数字金融的创新激励效应,是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影响效果、传导机制、非线性特征和空间效应四个方面对数字金融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显著提升了区域创新绩效,且促进效应在南方地区、金融基础较弱的地区和数字金融发展后期更强;(2)数字金融能够通过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强化集聚规模经济效应和多样化知识溢出效应来间接提升区域创新绩效;(3)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研发投入强度的单一门槛效应和信息化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4)数字金融可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周边地区创新绩效的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洁   李婧姝  
基于2009—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各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并通过区位熵测度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最后利用面板计量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区域绿色创新效率整体不高,二者均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发展较为缓慢;高技术产业集聚有利于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研发投入、劳动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创新效率均有显著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洁   李婧姝  
基于2009—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各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并通过区位熵测度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最后利用面板计量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区域绿色创新效率整体不高,二者均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发展较为缓慢;高技术产业集聚有利于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研发投入、劳动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创新效率均有显著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露元  
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新基建、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新基建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U”型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可提升区域创新绩效;数字新基建、高技术产业集聚均可提升邻近区域创新绩效。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在2017—2021年内能够提升中部、东部区域创新绩效,但未对西部区域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可显著提升三大区域创新绩效,且作用效果在2017—2021年更显著,具有“西部>东部>中部”特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永春  左梦婷  黄湛  邹晨  
在分析公共服务供给对区域绿色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10—202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从高技术产业集聚视角实证检验公共服务供给对区域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1)公共服务供给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均可以促进当地绿色发展,并对周边地区产生正向溢出效应。(2)高技术产业集聚在公共服务供给和区域绿色发展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即公共服务供给的规模、结构和质量,有助于促进高技术产业的集聚,从而推动区域绿色发展。(3)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绿色发展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不同门槛值下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同,当集聚程度超过门槛值时,对区域绿色发展的影响呈现递减效应。(4)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对区域绿色发展的作用存在差异性,相对于基础设施类公共服务,民生类公共服务对区域绿色发展的促进效用更为显著;另外,公共服务供给对区域绿色发展影响也存在区域异质性特征,东、西部和东北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提升对区域绿色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中部地区没有体现明显的促进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喆  郑江淮  
产业布局不平衡是制约地区环境治理、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高技术产业、中低技术产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从产业互动视角探讨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在环境"先污染后治理"中的具体作用,并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从本地效应来看,当集聚规模达到一定门槛值时,高技术产业集聚能显著提升环境质量,并释放中低技术产业集聚的节能减排效应;从邻地效应来看,高技术产业集聚能有效降低周边地区污染排放,但会由于"挤出效应"增加中低技术产业集聚对周边地区的环境污染;进一步考察高技术产业集聚的调节作用发现,严格的环境规制和高劳动力成本能改善中低技术产业集聚的本地环境污染效应,但会通过促进中低技术产业转移增加周边地区污染排放,而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能有效抑制中低技术产业集聚对本地和周边地区的环境污染。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倩男  赵玉林  
全国有21个省(市、自治区)将高技术产业作为"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发展产业。客观、科学地评价这些区域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对于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区域高技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并带动整体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构建了由高技术产业创新的投入能力、产出能力和支撑能力3个一级指标和8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依此对21个区域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存在着显著差异,普遍将高技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必将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恰当的战略选择则应是根据本地区的资源特点和竞争优势确定其重点发展产业,形成合理...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桂春  佟春杰  
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系统,本文设计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9个三级指标在内的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各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并将我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分为四个梯队进行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分析,进而得出重要结论,为了解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实际水平、提高产业竞争力提供了客观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