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23)
- 2023(13190)
- 2022(11428)
- 2021(10448)
- 2020(8792)
- 2019(19868)
- 2018(19702)
- 2017(38440)
- 2016(20724)
- 2015(23251)
- 2014(23115)
- 2013(23091)
- 2012(21074)
- 2011(19031)
- 2010(18765)
- 2009(16990)
- 2008(16436)
- 2007(14347)
- 2006(12442)
- 2005(10676)
- 学科
- 济(93398)
- 经济(93313)
- 管理(62680)
- 业(59130)
- 企(48587)
- 企业(48587)
- 方法(44033)
- 数学(38711)
- 数学方法(38378)
- 农(23647)
- 地方(22104)
- 中国(21304)
- 业经(20292)
- 财(19498)
- 学(18920)
- 技术(18543)
- 环境(17124)
- 农业(16331)
- 贸(14889)
- 贸易(14885)
- 易(14358)
- 和(14237)
- 理论(13881)
- 产业(13543)
- 制(13122)
- 地方经济(12917)
- 划(12841)
- 务(12549)
- 财务(12485)
- 财务管理(12462)
- 机构
- 大学(298620)
- 学院(298416)
- 管理(123056)
- 济(121111)
- 经济(118643)
- 理学(108012)
- 理学院(106860)
- 管理学(105206)
- 管理学院(104673)
- 研究(97230)
- 中国(69321)
- 京(62998)
- 科学(61243)
- 财(51405)
- 所(47650)
- 农(45540)
- 业大(45066)
- 中心(43947)
- 研究所(43817)
- 财经(42860)
- 江(41888)
- 北京(39554)
- 范(39438)
- 师范(39104)
- 经(39101)
- 经济学(36482)
- 院(35822)
- 农业(35628)
- 州(34420)
- 经济学院(33287)
- 基金
- 项目(213812)
- 科学(169430)
- 研究(156925)
- 基金(155653)
- 家(135116)
- 国家(134074)
- 科学基金(116208)
- 社会(99884)
- 社会科(94928)
- 社会科学(94903)
- 省(83918)
- 基金项目(83552)
- 自然(75386)
- 自然科(73531)
- 自然科学(73518)
- 自然科学基金(72214)
- 教育(71163)
- 划(70245)
- 资助(63725)
- 编号(63330)
- 成果(49360)
- 重点(47803)
- 部(47146)
- 发(46638)
- 创(45028)
- 课题(43171)
- 创新(41965)
- 国家社会(41144)
- 科研(40503)
- 教育部(40452)
- 期刊
- 济(126784)
- 经济(126784)
- 研究(83551)
- 中国(50613)
- 学报(45544)
- 管理(43101)
- 科学(42978)
- 农(40033)
- 财(35977)
- 大学(34384)
- 学学(32522)
- 教育(31299)
- 农业(28732)
- 技术(27841)
- 业经(21541)
- 融(21211)
- 金融(21211)
- 财经(20273)
- 经济研究(19998)
- 经(17267)
- 问题(16614)
- 技术经济(16300)
- 科技(16193)
- 图书(15053)
- 业(14803)
- 资源(14598)
- 理论(14534)
- 商业(13463)
- 现代(13394)
- 实践(13371)
共检索到414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付英
本文从技术生态的视角,选取20个指标拟合构建高技术产业技术生态位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区域空间多维结构模型,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生态位"宽度"和"深度"进行测评并进行了深入剖析。结果显示: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生态位宽度拓展创新水平和发展深度均呈现出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分布态势,且各区域内部存在明显差异。同时,技术生态位成长环境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不平衡状态相当严重,高技术产业投入与产出效率、技术创新生态系统适应度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付英
本文从技术生态的视角,选取20个指标拟合构建高技术产业技术生态位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区域空间多维结构模型,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生态位"宽度"和"深度"进行测评并进行了深入剖析。结果显示: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生态位宽度拓展创新水平和发展深度均呈现出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分布态势,且各区域内部存在明显差异。同时,技术生态位成长环境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不平衡状态相当严重,高技术产业投入与产出效率、技术创新生态系统适应度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晓梅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DEA方法,对2003-2009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率表现为区域的不均衡性和时间上的波动性,从地区来看,大部分地区保持了较稳定的增长势头,年增长平均为3.9%,在2003-2009年北京、天津、江苏、山东和广东地区为DEA有效,其它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产出冗余,没有达到DEA有效,需要进一步调整投入产出指标以达到DEA有效。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产业经济 区域经济 技术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玉林 程萍
客观、科学地评价中国省级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于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区域高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并带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支撑环境三个方面构建省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全国省级区域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分别从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四个时段进行动态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存在严重的区域差异,且具有差距拉大趋势;加大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力度是加快提升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性举措;地方政府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是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君 李伟 张红辉
技术依存度是衡量一个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比较了对外技术依存度的各类统计口径,引入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和外资在华R&D经费内部支出指标,构建了对外技术依存度的测算指标和方法框架,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进行了测算与比较,提出了正确看待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鹏 刘兰风 魏峰 张治栋
文章基于可获得的统计数据,对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从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和技术创新环境三大方面提出了18项指标的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发现总体规模、相对产出和相对投入为主要成分,揭示了各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与原因,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类别判断与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温丽琴 梁旭
目前中国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大国,外资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通过对1997~2008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FD I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有较大的技术溢出效应,人力资源在吸收外国技术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高技术产业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同时,要注意自我创新,发展产业集群。
关键词:
FDI 高技术产业 技术溢出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闫丽平 谷立霞
本文利用2009~2013年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数据,考察了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和投资拉动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研究发现:投资拉动、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都能显著推动高技术市场化;投资拉动和技术引进能够有效促进高技术产业化;技术引进对高技术国际化的正向推动作用比较明显。结果说明,创新驱动和投资拉动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但是对高技术产业发展不同层面有着不同的影响和作用。研究结论和相关建议为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温志辉 庄丽娟 万俊毅
借助矩阵计算,本文运用1995-200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5个行业、12年、6个变量、360个面板数据,采用经验分析方法分别测定FDI行业内和行业间技术溢出,并对水平溢出变量HL两种情况分别用固定效应模型回归以使结果更加稳健。结果表明:FDI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溢出无论是行业内还是行业间并不明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夏海力 叶爱山 周霞
测算2005—2016年我国26个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判断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内在关系,建立省级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全国及东部、中部区域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推动作用,而西部地区却呈现显著抑制作用;(2)人力资本对西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显著为正,而外商直接投资、城镇化对其呈现抑制作用;(3)技术进步对中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抑制作用显著,对东部地区呈现不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此,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区域产业结构 实证研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段婕 孙明旭
研究高技术产业、传统产业与区域经济创新系统间的耦合作用机理是求解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基于系统论视角,首先,构建三系统间耦合关系动态理论模型,分析该模型内涵、特点、运行内在动力及发展周期。同时,引入负熵流分别在封闭系统环境和开放系统环境下建立三系统间耦合系统模型;其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并建立三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以陕西省为例实证测算高技术产业、传统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耦合作用;最后,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动态适应性对耦合系统动态影响因子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对高技术产业、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江可申 邹卉
通过选择中国30个省高技术产业1995年至2011年17年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数据,研究各地区创新效率差异问题。结果显示,三大区域高技术产业平均创新效率差异显著。东部创新效率高于全国均值,主要受益于经费收入差异率;中部创新效率较低是由于新产品销售差异率过低;而西部创新效率最低,在于经费收入差异率和资源配置差异率均低导致。各省的创新效率差异来源各不相同。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创新效率 差异度分解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曲婉 康小明
以1995—2009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产出数据为样本,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区域差异及其构成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创新投入强度是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区域产业结构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区域差异有负效应,现阶段资源优化配置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区域差距作用不显著。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威 王姣姣
本文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区域空间关联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高技术产业区域空间联系越来越密切,高技术产业空间溢出效应比较明显,且网络强度获得了大幅提升。(2)在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关联网络中,各地区中间中心度表现出严重的不均衡现象,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在整体网络中起到的作用越大。(3)综合加权入度和加权出度来看,北京、广东和上海三省高技术产业集聚和辐射能力都非常强,在网络结构中主要承担着“动力源”的作用。中部地区的安徽、河南、湖北及西部地区的陕西和四川五省在网络结构中主要承担着“媒介”和“传导”作用。(4)空间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技术创新、交通条件和城市化水平均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区域空间关联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空间地理位置和城市化水平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区域空间关联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空间关联 复杂网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