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88)
2023(4847)
2022(3958)
2021(3358)
2020(2791)
2019(5824)
2018(5663)
2017(10822)
2016(5591)
2015(6261)
2014(6384)
2013(6503)
2012(6096)
2011(5542)
2010(5368)
2009(4758)
2008(4608)
2007(4201)
2006(3697)
2005(3236)
作者
(17598)
(14888)
(14745)
(14022)
(9226)
(6855)
(6660)
(5867)
(5492)
(5135)
(5119)
(4951)
(4726)
(4712)
(4630)
(4561)
(4520)
(4292)
(4253)
(4152)
(3691)
(3679)
(3659)
(3352)
(3295)
(3254)
(3219)
(3121)
(2981)
(2903)
学科
(36803)
经济(36795)
(18901)
管理(18134)
(15023)
企业(15023)
方法(13116)
地方(12866)
技术(12671)
数学(11539)
数学方法(11477)
产业(9228)
地方经济(9071)
业经(8128)
(8078)
中国(7252)
技术管理(6941)
农业(5937)
环境(5582)
(5542)
结构(5166)
(4334)
贸易(4334)
(4266)
(4207)
(4138)
(3852)
(3734)
金融(3733)
产业结构(3699)
机构
学院(89694)
大学(86745)
(42241)
经济(41545)
管理(36019)
研究(31697)
理学(31559)
理学院(31209)
管理学(30805)
管理学院(30629)
中国(21629)
科学(20008)
(18175)
(15937)
研究所(14742)
中心(14207)
(14145)
(13567)
(13483)
经济学(13333)
业大(13205)
经济学院(12212)
财经(11932)
(11843)
师范(11739)
(11719)
北京(11082)
技术(11000)
(10829)
(10750)
基金
项目(65814)
科学(53539)
研究(48409)
基金(47573)
(41768)
国家(41515)
科学基金(36018)
社会(32696)
社会科(31391)
社会科学(31387)
(27676)
基金项目(25717)
(22342)
自然(21962)
自然科(21443)
自然科学(21441)
自然科学基金(21035)
教育(20712)
编号(18473)
资助(18226)
(17283)
重点(15485)
(15254)
创新(14405)
发展(14377)
(14177)
国家社会(14175)
(14118)
课题(13105)
成果(12902)
期刊
(45276)
经济(45276)
研究(23698)
中国(16490)
管理(13556)
科学(13450)
学报(12019)
(11976)
技术(11684)
(9053)
大学(9002)
农业(8987)
学学(8738)
业经(8022)
经济研究(7474)
技术经济(7436)
教育(7371)
科技(6964)
问题(6042)
财经(5706)
(5369)
资源(5214)
(5202)
(5125)
论坛(5125)
(5010)
统计(4969)
商业(4901)
(4852)
金融(4852)
共检索到126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艳华  许敏  
本文基于各省市高技术产业2003-2011年相关数据,对高技术产业R&D效率及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各省市R&D效率整体趋于上升阶段,R&D效率增长由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共同推动;东部地区R&D效率偏低,而中西部R&D效率较高。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R&D效率整体上存在收敛趋势,在一定时期内R&D效率趋于稳态;全国和西部内部R&D效率差距正在扩大,而东部内部R&D效率差距较小,表明我国地区差异明显且发展不平衡。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牧南  王雯殊  
目前从区域视角探讨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动态演变趋势的研究基本为空白。为进一步描述和呈现近10年以来中国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效率的演变特征,并分析其隐含的政策启示和管理意义,提出一个较为综合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结合2006—2017年的相关统计年鉴,对中国不同区域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动态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近10年以来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整体呈现出典型的研发和转化不均衡状态,其中转化效率更低。这或许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并在"十三五"期间的区域科技政策制定中适当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方毅  徐光瑞  
本文借助Easterly的理论研究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增长路径,并采用Malmquist指数进行区域分析以透视形成增长路径的内在原因。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正处于第一个"驼峰"由顶峰向低谷下滑的阶段,区域发展的"青黄不接"导致了当前的局面。东部发达地区在初期作为主力军推动了产业的"驼峰"型增长并且攀上了第一个峰顶,不过当前大多数东部地区越过顶峰处于下降通道,发展动力不足。这些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已经告别了规模驱动的初级阶段,技术创新明显滞后,资源配置、规模效率提高有限,而且技术效率的提升并未与其余因素形成协同效应。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大多正处于低谷爬坡上坎阶段,"驼峰型"增长尚未起步,不能成为推动国家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晓虹   赵雨  
文章基于中间产出、最终产出与绿色产出三个维度,构建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剖析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的分布动态演化特征,以Dagum基尼系数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空间差异来源,并使用空间杜宾模型观测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的空间条件β收敛特征。结果显示,我国总体及三大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呈现攀升趋势。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较高的城市主要聚集于经济发达地区。我国总体及三大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的核密度图均表现出“宽度收窄后拓宽、曲线右移”特点;三大地区内部和区域间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差异均表现出逐步缩小趋势;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具有空间条件β收敛特征,且俱乐部收敛特征也相对显著。由此,应打造高技术产业创新引领高地,实施差异化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战略,激活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扩大效能,以此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尤瑞玲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势头日益迅猛,学者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研究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并取得了相当数量的学术成果。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实证研究占较高比例,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分析、集聚水平测度、集聚效应分析等方面;理论研究比例持续上升。高技术产业集聚研究多借用传统产业集聚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尚未形成完善的研究体系和研究框架。随着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未来的相关研究将向竞争力分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区域制度创新等子研究领域倾斜。文章总结了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创新能力等问题,以期解决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付英  
本文从技术生态的视角,选取20个指标拟合构建高技术产业技术生态位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区域空间多维结构模型,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生态位"宽度"和"深度"进行测评并进行了深入剖析。结果显示: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生态位宽度拓展创新水平和发展深度均呈现出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分布态势,且各区域内部存在明显差异。同时,技术生态位成长环境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不平衡状态相当严重,高技术产业投入与产出效率、技术创新生态系统适应度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付英  
本文从技术生态的视角,选取20个指标拟合构建高技术产业技术生态位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区域空间多维结构模型,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生态位"宽度"和"深度"进行测评并进行了深入剖析。结果显示: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生态位宽度拓展创新水平和发展深度均呈现出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分布态势,且各区域内部存在明显差异。同时,技术生态位成长环境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不平衡状态相当严重,高技术产业投入与产出效率、技术创新生态系统适应度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君  李伟  张红辉  
技术依存度是衡量一个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比较了对外技术依存度的各类统计口径,引入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和外资在华R&D经费内部支出指标,构建了对外技术依存度的测算指标和方法框架,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进行了测算与比较,提出了正确看待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鹏  刘兰风  魏峰  张治栋  
文章基于可获得的统计数据,对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从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和技术创新环境三大方面提出了18项指标的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发现总体规模、相对产出和相对投入为主要成分,揭示了各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与原因,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类别判断与分析。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江可申  邹卉  
通过选择中国30个省高技术产业1995年至2011年17年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数据,研究各地区创新效率差异问题。结果显示,三大区域高技术产业平均创新效率差异显著。东部创新效率高于全国均值,主要受益于经费收入差异率;中部创新效率较低是由于新产品销售差异率过低;而西部创新效率最低,在于经费收入差异率和资源配置差异率均低导致。各省的创新效率差异来源各不相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晓梅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DEA方法,对2003-2009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率表现为区域的不均衡性和时间上的波动性,从地区来看,大部分地区保持了较稳定的增长势头,年增长平均为3.9%,在2003-2009年北京、天津、江苏、山东和广东地区为DEA有效,其它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产出冗余,没有达到DEA有效,需要进一步调整投入产出指标以达到DEA有效。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刚  杜德斌  戴其文  胡曙虹  
以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为主要指标,采用变异系数和传统与空间马尔可夫链方法,从时间、空间和区域视角来分析1995—2013年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整体上呈现继续缓慢扩大的趋势,出现高水平和低水平趋同俱乐部强化的趋势。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类型发生空间转移的特征是发展水平差距越小,发生转移的概率越高,发展水平的差距越大,发生转移的概率越低。邻域背景明显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的演变,地理临近效应在低水平、中低水平高技术产业发展地区表现不明显,而在中高水平地区显著增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曲婉  康小明  
以1995—2009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产出数据为样本,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区域差异及其构成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创新投入强度是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区域产业结构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区域差异有负效应,现阶段资源优化配置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区域差距作用不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倩男  赵玉林  
全国有21个省(市、自治区)将高技术产业作为"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发展产业。客观、科学地评价这些区域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对于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区域高技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并带动整体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构建了由高技术产业创新的投入能力、产出能力和支撑能力3个一级指标和8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依此对21个区域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存在着显著差异,普遍将高技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必将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恰当的战略选择则应是根据本地区的资源特点和竞争优势确定其重点发展产业,形成合理...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桂春  佟春杰  
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系统,本文设计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9个三级指标在内的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各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并将我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分为四个梯队进行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分析,进而得出重要结论,为了解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实际水平、提高产业竞争力提供了客观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