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96)
- 2023(7740)
- 2022(6507)
- 2021(5670)
- 2020(4850)
- 2019(10846)
- 2018(10344)
- 2017(20552)
- 2016(10510)
- 2015(11532)
- 2014(11459)
- 2013(11664)
- 2012(11204)
- 2011(10323)
- 2010(10569)
- 2009(9927)
- 2008(9611)
- 2007(8585)
- 2006(8110)
- 2005(7712)
- 学科
- 济(74278)
- 经济(74233)
- 管理(27901)
- 业(24585)
- 方法(23138)
- 地方(20539)
- 数学(20494)
- 数学方法(20305)
- 企(18763)
- 企业(18763)
- 中国(15635)
- 地方经济(14420)
- 学(13636)
- 农(13051)
- 业经(12092)
- 财(11993)
- 融(9904)
- 金融(9903)
- 农业(9666)
- 制(9150)
- 环境(9022)
- 贸(8292)
- 贸易(8284)
- 经济学(8107)
- 和(8059)
- 易(7897)
- 银(7891)
- 银行(7873)
- 发(7723)
- 体(7620)
- 机构
- 大学(162786)
- 学院(160400)
- 济(82809)
- 经济(81440)
- 研究(63155)
- 管理(58073)
- 理学(49332)
- 理学院(48704)
- 管理学(47952)
- 管理学院(47620)
- 中国(47388)
- 财(36388)
- 科学(35276)
- 京(34410)
- 所(32362)
- 研究所(29086)
- 财经(28450)
- 经济学(28001)
- 中心(26825)
- 经(25776)
- 经济学院(24917)
- 江(24645)
- 农(23325)
- 院(22647)
- 北京(22232)
- 范(21280)
- 师范(21106)
- 财经大学(21005)
- 业大(19933)
- 州(19093)
- 基金
- 项目(102384)
- 科学(81837)
- 基金(76321)
- 研究(74822)
- 家(66839)
- 国家(66380)
- 科学基金(56399)
- 社会(51800)
- 社会科(49270)
- 社会科学(49259)
- 基金项目(39318)
- 省(38293)
- 自然(33759)
- 教育(32984)
- 自然科(32957)
- 自然科学(32951)
- 自然科学基金(32321)
- 划(32302)
- 资助(31678)
- 编号(27620)
- 发(24435)
- 重点(23678)
- 部(23242)
- 成果(22960)
- 国家社会(22951)
- 创(20662)
- 发展(20488)
- 展(20224)
- 教育部(20162)
- 课题(19954)
共检索到258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青 罗志红 张伟
基于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1990-2013年资本存量相关指标的测算,本文运用协整分析法和VEC模型分析法,动态比较资本存量对各区域经济增长长期均衡与短期变动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均显著拟合了扩展的经济增长函数,其中中部与西部地区的物质资本的经济增长弹性系数均小于1,其经济增长模式仍是粗放型;东部与中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远远高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的生产要素功能并不明显;在短期内,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物质资本的变动显著正向影响经济增长波动,三大区域经济增长的短期波动亦较显著地正向影响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变动。
关键词:
资本存量 经济增长 VEC模型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徐大鹏
近几年来,山东省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投资在时点上的波动、行业间的倾斜以及空间的不平衡性使地区间尤其是开放区与非开放区的经济增长呈现越来越大的差异,而这一不平衡由于经济外向化而又有加剧的趋势。本文拟从投资的角度着重分析山东经济增长中的极化效应以及经济增长区域间传递机制,揭示一条有助于经济增长动态均衡的思路。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金丹
将区域社会资本划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然后分别分析这三个层次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微观、中观和宏观作用体制,建构一个综合的理论分析框架,为地方政府运用社会资本解决区域经济增长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培育微观区域社会资本促进区域企业绩效的提高;培育中观区域社会资本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培育宏观区域社会资本优化区域环境建设。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区域社会资本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永华 刘师伟
梳理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现状,分析新疆南、北、东疆人均GDP与基础教育经费支出差异,利用灰色系统理论,计算和分析2000—2009年间,新疆地区间教育经费支出与人均GDP的灰色关联度,并利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预测未来五年新疆南北东疆地区的教育经费支出与人均GDP。得出,西部大开发以来,南北东疆人均GDP和各教育阶段的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在不断增长;南北东疆的人均GDP和教育经费支出存在着差异,北疆大于东疆,东疆又大于南疆;自2007年以来,三个地区的教育经费支出差异在减少;在不同时期,南北东疆地区,教育经费支出对经济的推动力存在差异;越是贫困地区,教育对经济的推动力越强;按照2005—2009...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曹贤忠 曾刚 司月芳
网络与区域经济增长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基于当前相关研究,对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关注越来越多的网络、知识等要素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引进了网络资本的概念,即组织间对关系的投资。网络能促进组织间的知识流动,而知识具有优越性、排他性和可混合性等特性,这三个特性则能较好地测度网络资本。有学者尝试将网络资本纳入区域经济增长模型,这对于组织网络以及知识流动程度的衡量更加精确,为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质可看作本地与非本地网络资本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未来研究中,可加强不同空间尺度网络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机理、不同组织网络间知识流动驱动力及机制,以及典型区域或产业的案...
关键词:
创新网络 网络资本 知识流动 经济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思博 赵学娇 李冬冬
文章选取中国东、中、西、东北四个区域30个省际单位(西藏除外) 2001-2015年间的相关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分析能源产业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研究表明:就整体层面而言,能源产业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不存在显著影响;而在分区域层面,能源产业投资对东、中部区域经济增长不存在显著影响,能源产业投资对西、东北部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影响,但在西部地区,这种影响在2007年后有所减弱。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能源产业 产业投资 区域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霞
自然资源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是一直以来资源问题却没有引起主流经济学界的重视,包含有自然资源因素的增长模型是对区域经济增长模型的扩展。经验数据表明自然资源在某种程度上会挤出物质资本,并影响效率,从而形成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陷阱"现象,西方学者对此做出了理论上的解释。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区域经济增长 资源陷阱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黄伟 张阿玲 张晓华
协调区域经济发展,重在对区域间产业布局和关系的调整与规划。当前我国各区域在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调控下,都在奋力地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飞速地向前发展着,西部需要开发,中部需要崛起,东北需要振兴。然而,摆在我们现实面前急需要关心的问题是,这种大规模的开发是否真能带动全国的发展,各区域之间在这种大规模的开发中相互间的影响作用究竟有多强,各自的受益又如何。本文将通过研制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联结模型,从实证研究角度出发,对区域间的这种GDP相互溢出效应进行深入细致的比较分析,以透视区域间GDP增长中的溢出强度和关联效应。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投入产出 产业 溢出效应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安树伟 张晋晋 王彦飞
为清晰地了解经济波动的动态影响过程及机理,通过建立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对我国不同区域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滞后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全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期限分别是3年、2年、3年、5年、3年,且对经济增长作用分别表现为促进、促进、抑制、抑制、促进。从各期影响来看,除中部一直表现为抑制经济发展外,其他地区普遍表现为从滞后2年后对经济的作用由促进转变为抑制,之后效应逐渐减弱。所以,不同区域应该充分利用彼此间经济波动的时期差,做好相应的准备,努力克服经济波动的减损效应。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颜银根 安虎森
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阐述了经济空间的E-关联和K-关联,使用1979-2011年全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区域间的增长溢出效应和区域经济运行空间特征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形成了东部地区"外向型"和内陆地区"内向型"两种不同类型的经济运行格局;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对内陆地区没有形成溢出效应,相反内陆地区经济增长对东部地区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内陆地区相互之间具有较强的经济关联,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表现出"互补型"区域关系,而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表现出"竞争型"区域关系。由于我国经济空间是分割的空间,因此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是要形成全国"统一"的经济空间和内陆"互补型"经济空间。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涛 石丹 安锦
通过建立一个由两部门经济构成的增长模型,给出经济内生增长所需满足的条件,并得出衡量各产业偏离度以及产业结构偏离度的一个相对合理指标。然后基于偏离度以及资本缺口的实证分析表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路径选择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储蓄率变化并没有统一模式,但根据各省市自治区产业结构偏离度以及资本缺口情况,关于结构调整方面基本可分为九大类,储蓄率分为下降和上升两类。这对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具有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有利于明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召元 李善同
本文利用一个30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根据中国实际劳动力流动规模,并考虑了汇款、外地与本地劳动力工资差异、人口流动滞后于劳动力流动等多种因素,定量分析了区域间劳动力迁移的经济影响。结果显示,区域间劳动力迁移可以有效改善配置效率,提高经济增速缩小地区间生活水平差距,但由于在一国内部资本流动性很强,存在"资本追逐劳动"现象,因此并不能缩小人均GDP的地区差距。虽然劳动力迁移显著提高了输出的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但单纯的劳动力输出并不能缩小同发达地区人均产出的差距。
关键词:
CGE 劳动力迁移 地区差距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胡永远
本文以中国的经验数据为样本 ,对人力资本的产出贡献率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 ,人力资本的贡献率显著为正 ,但贡献率较小 ;同时 ,人力资本并不具有长期产出增长效应。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贡献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素英 赵曙明 王雅洁
在把人力资本分为一般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本文根据河北省1978~2006年样本,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河北省高层次人才、一般人才和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使用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了高层次人才、一般人才、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中各变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高层次人才、一般人才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相互影响性;一般人才比高层次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一般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具有相互促进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赵志耘 吕冰洋 郭庆旺 贾俊雪
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投入型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率低,是低效的。为研究这个结论是否成立,本文构建一个区分设备资本和建筑资本的内生增长模型,提出判断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的三个基本命题。结合这三个命题,本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中过去和目前都存在着明显的体现在设备资本中的技术进步,1990—2005年间该形式的技术进步率至少在5.1%—6.0%以上,并且中西部地区这种技术进步并不必然低于东部地区。这充分说明,物质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典型事实,高投入式增长并非一定是低效增长。
关键词:
技术进步 资本积累 动态融合 生产函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