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23)
- 2023(18639)
- 2022(16155)
- 2021(14822)
- 2020(12510)
- 2019(28560)
- 2018(28111)
- 2017(55054)
- 2016(29487)
- 2015(32720)
- 2014(32565)
- 2013(32119)
- 2012(29133)
- 2011(26387)
- 2010(26255)
- 2009(24462)
- 2008(23795)
- 2007(20722)
- 2006(18408)
- 2005(16387)
- 学科
- 济(131932)
- 经济(131776)
- 管理(89874)
- 业(81636)
- 企(69441)
- 企业(69441)
- 方法(55025)
- 数学(47795)
- 数学方法(47198)
- 财(35513)
- 中国(31054)
- 农(30971)
- 地方(28069)
- 业经(28048)
- 学(26105)
- 制(25198)
- 税(21924)
- 务(21157)
- 财务(21077)
- 财务管理(21037)
- 农业(20623)
- 税收(20469)
- 收(20297)
- 贸(20259)
- 贸易(20249)
- 企业财务(19964)
- 和(19706)
- 理论(19610)
- 易(19598)
- 环境(19557)
- 机构
- 大学(417309)
- 学院(416226)
- 济(175471)
- 经济(171917)
- 管理(164569)
- 理学(142788)
- 理学院(141249)
- 管理学(138834)
- 研究(138556)
- 管理学院(138067)
- 中国(102818)
- 京(87111)
- 财(84720)
- 科学(83150)
- 所(68208)
- 财经(66792)
- 中心(62207)
- 研究所(61683)
- 农(60876)
- 江(60676)
- 经(60562)
- 业大(58686)
- 北京(54704)
- 经济学(54421)
- 范(52990)
- 师范(52517)
- 院(50577)
- 财经大学(49636)
- 经济学院(48766)
- 州(48452)
- 基金
- 项目(283674)
- 科学(224509)
- 研究(208508)
- 基金(207636)
- 家(180144)
- 国家(178729)
- 科学基金(154661)
- 社会(134064)
- 社会科(127210)
- 社会科学(127177)
- 基金项目(109780)
- 省(109516)
- 自然(99261)
- 自然科(96942)
- 自然科学(96923)
- 教育(95293)
- 自然科学基金(95177)
- 划(91902)
- 资助(85181)
- 编号(84415)
- 成果(68287)
- 重点(63449)
- 部(62906)
- 发(60448)
- 创(58803)
- 课题(57330)
- 国家社会(55817)
- 创新(55019)
- 教育部(54592)
- 制(54336)
- 期刊
- 济(193929)
- 经济(193929)
- 研究(128154)
- 中国(74975)
- 财(65720)
- 学报(62138)
- 管理(61244)
- 科学(57578)
- 农(54511)
- 大学(47977)
- 学学(45494)
- 教育(41135)
- 农业(37255)
- 技术(36733)
- 融(34190)
- 金融(34190)
- 财经(32891)
- 经济研究(32003)
- 业经(29795)
- 经(28186)
- 问题(24841)
- 技术经济(20979)
- 理论(19440)
- 统计(18823)
- 科技(18706)
- 版(18368)
- 业(18281)
- 现代(18211)
- 商业(18079)
- 图书(18038)
共检索到611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崔治文 张益豪
随着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程度日益加剧,区域间税收竞争已经从制度内规范的税收竞争逐步发展到制度外不规范的甚至是恶性的税收竞争。本文从制度供给的视角对引发和导致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加剧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测算要素税收竞争程度的基础上,构建随机前沿模型(SFA),采用2008年-2017年间我国省级政府面板数据,用超越对数(Translog)生产函数计算各省的经济增长效率,通过面板回归,分析税收竞争对经济增长效率的负面效应。研究结论:我国地区政府间税收竞争对地区经济增长存在着效率损失,制度性安排缺失和缺陷是导致税收竞争加剧的最主要原因,要规范税收竞争、促进地方政府间税收协作,必须从顶层制度设计入手。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祥建 钟军委 邵明伟
空间集聚和区域间税收竞争具有相互联动的内生影响机制。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和财政学交叉的视角,从分析空间集聚和区域间税收竞争的相互影响机制出发,运用联立方程的估计方法对我国2000-2013年的省域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空间集聚对区域间税收竞争的作用存在倒U型关系,税收竞争对空间集聚存在"天花板"效应,Tiebout的税收竞争的"逐次理论"在我国并不成立。研究还进一步验证了基于新经济地理学中心——外围模型的税收竞争对空间集聚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市场挤出效应明显,而中、西部地区税收竞争对空间集聚具有拉动效应。
关键词:
空间集聚 税收竞争 内生性 联立方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慧 綦建红 孙小雨
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分割、促进商品和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是中国实现国内大循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区域间贸易视角,考察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畅通国内大循环方面的政策效果,研究结果发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显著促进了区域间贸易发展,是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有效措施;究其作用机制,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能够通过降低地区市场分割、改善地区资源错配程度促进区域间贸易的发展;在出口处于相对劣势的地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区域间贸易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验证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政策效果,对我国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一定启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谢乔昕 孔刘柳 张宇
随着地区分工的日益专业化,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重要。产业集聚对税收竞争的影响可能存在区域差异效应。利用我国1997~2007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对税收竞争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其中产业集聚对东部地区税费负担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中、西部地区税费负担则产生了负向影响,但作用不显著。对产业集聚产生的"集聚租"则需加以引导,借以提升社会总福利水平。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樊轶侠 段可仪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给区域税收增长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税收体制变革带来挑战,随着数字经济注意力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区域资源禀赋的差异影响了我国税收收入格局。笔者基于我国2008—2021年289个地级市数据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所得税、增值税税收鸿沟的影响机制和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拉大区域间税收鸿沟,对增值税作用尤其明显;在数字经济注意力的调节作用下区域税收鸿沟逐渐缩小,产业结构调整在其中具有中介效应;同时数字经济发展对加大个人所得税和总税收鸿沟作用的边际效应递减,对加大增值税税收鸿沟作用的边际效应递增;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税收鸿沟影响呈现非均匀分布。为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并提升税收制度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契合度,需要从多个维度对现行税收体系进行深化改革,并不断完善税收收入分享体制。特别是,考虑以平台企业税收收入分享为突破口,由中央按统一规则对平台企业缴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进行省际分配。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税收鸿沟 产业结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郑正喜
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下,非竞争型和区域间产业关联理论试图从产品异质性角度出发弥补传统竞争型产业关联理论的应用缺陷。但分析表明,唯有将国外经济体以内生方式引入且满足封闭性条件的投入产出模型才能合理反映产业间的关联途径并提供产业关联效应的完整测度。这意味着产业关联分析应以世界投入产出表为应用标准。鉴于此,本文首先论证了简化型世界投入产出表应用的合理性,并兼顾可行性和时效性问题探讨了此类投入产出表的一种简化编制方案;同时,为进一步完善产业关联理论及其应用,基于简化型世界投入产出模型相应拓展了各种产业关联效应的测度方式、经济内涵及分析价值。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黄伟 张阿玲 张晓华
产业竞争是市场经济和区域竞争最基本的表现之一,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或产业群的形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在区域间的产业竞争力。本文通过研制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联结模型,比较和分析了我国各区域各产业在各区域市场中的占有率情况,以揭示我国当前区域间产业竞争力的总体状况和表现。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投入产出 产业 竞争力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杨柳 方元子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税收竞争理论认为,税率变动能否对要素流动产生实质性影响取决于地区间经济均衡的状态:以降税吸引要素流入的竞争手段仅在经济处于分散均衡状态下的匀质地区间有效;当存在经济集聚时,税率的降低不一定能吸引要素的流入。经济发展所处的一体化阶段、贸易成本、政府的行政效率、基础设施水平和企业异质性等因素会对税收竞争机制及结果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这意味着,分散均衡状态下,地方政府共同提高税率的税收协调与合作能够避免地区间盲目降税、"逐底竞争";在经济集聚状态下则应引导地方政府致力于提高产业的集聚程度,实现产业的结构升级,通过提高集聚租来促成地区间自发的税收协调。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杨柳 方元子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税收竞争理论认为,税率变动能否对要素流动产生实质性影响取决于地区间经济均衡的状态:以降税吸引要素流入的竞争手段仅在经济处于分散均衡状态下的匀质地区间有效;当存在经济集聚时,税率的降低不一定能吸引要素的流入。经济发展所处的一体化阶段、贸易成本、政府的行政效率、基础设施水平和企业异质性等因素会对税收竞争机制及结果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这意味着,分散均衡状态下,地方政府共同提高税率的税收协调与合作能够避免地区间盲目降税、"逐底竞争";在经济集聚状态下则应引导地方政府致力于提高产业的集聚程度,实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绮爽 王宝顺
数字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但其价值归属模糊、跨区域即时交易的特征对我国现行税收分配格局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从增值税的角度,利用2007年至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区域横向税收分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扩大了增值税的区域间税收差距,采用工具变量检验了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数字经济通过加深地区之间的税收与税源背离,加剧了地区间横向税收分配失衡。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所属的不同要素对区域间横向税收分配失衡的影响也有显著差异,其中虚拟程度越高的要素作用越大。本文为数字经济对我国横向税收分配的影响相关研究提供了实证证据,为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税制改革提供了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根能 董伟婷 张珩月
基于2000-2012年我国29个省份的数据,用工业废气排放量代表环境污染程度,实证比较分析了地区税负水平和环境政策两种税收竞争手段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税负降低使东、西部工业废气的排放增加,显著降低环境质量,但全国和中部却表现相反;地方政府执行宽松的环境政策使全国、东部和中部工业废气污染加剧,出现"趋劣竞争"现象;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环境库茨涅茨曲线仅在东部和中部成立;其他控制变量的表现也各有不同。
关键词:
税收竞争 环境污染 工业废气 面板数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根能 董伟婷 张珩月
基于2000-2012年我国29个省份的数据,用工业废气排放量代表环境污染程度,实证比较分析了地区税负水平和环境政策两种税收竞争手段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税负降低使东、西部工业废气的排放增加,显著降低环境质量,但全国和中部却表现相反;地方政府执行宽松的环境政策使全国、东部和中部工业废气污染加剧,出现"趋劣竞争"现象;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环境库茨涅茨曲线仅在东部和中部成立;其他控制变量的表现也各有不同。
关键词:
税收竞争 环境污染 工业废气 面板数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凤荣 苗妙
在我国经济转型背景下,资本跨区流动作为市场化资源配置方式,表征着市场化进展程度,同时受制于政府干预导致的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本文旨在从税收竞争角度考察资本跨区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长期以来,税收竞争的资本流动效应是公共经济学与投资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既有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本形成与FDI等方面。但是,前者忽略了资本流动的方向性,后者囿于投资方式的同质性。企业异地并购是资本跨区(跨国)流动的微观过程,也是企业基于区位选择的成长路径。本文从企业异地并购这一独特的微观视角切入,运用因子分析法度量我国30个省份税收负担和环境得分,以2009-2011年间发生的国内上市公司收购非上市公司事件为样本...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建刚 沈利芸 陈旭东
基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视角,探索产业集聚对区域税收竞争力的影响机制,以及区域差异和企业生命周期对这种影响的异质性。研究表明: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会通过促进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区域税收竞争力起到提升作用,但这种提升作用会受到企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影响,初创期的阵痛感最强,成熟期的促进作用最强,且区域异质性较为显著。因此,中央政府应建立科学的税收竞争力评价体系,引导地方政府摒弃短视的政绩观和“唯GDP论”的竞争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充分发挥良性税收竞争的激励作用,提升我国税收竞争力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产业集聚 税收竞争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猛
近几年频发的环境破坏事件反映了中国在环境保护上的软约束情况,其深层原因是区域间在环境监管领域展开了竞争。本文研究环境破坏事件背后的区域间环境竞争与博弈行为。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环境监管行为具有显著的策略性,并且竞争策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和分权程度的不断变化而在地区间出现了分化。此外,竞争策略与固定资产投资额、环境破坏事件发生次数显著相关。对此,中央应强化环境破坏事件问责制和节能减排责任追究制,在环境考核中增加民意因素,实现环境保护由软约束向硬约束的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