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92)
- 2023(7304)
- 2022(6074)
- 2021(5522)
- 2020(4440)
- 2019(9576)
- 2018(9109)
- 2017(16754)
- 2016(8590)
- 2015(9184)
- 2014(8485)
- 2013(8100)
- 2012(7460)
- 2011(6735)
- 2010(6705)
- 2009(6124)
- 2008(5894)
- 2007(5376)
- 2006(4563)
- 2005(3895)
- 学科
- 济(37549)
- 经济(37531)
- 管理(29451)
- 业(29210)
- 企(25206)
- 企业(25206)
- 技术(16176)
- 地方(13163)
- 方法(12584)
- 技术管理(11861)
- 中国(11427)
- 数学(10606)
- 数学方法(10468)
- 业经(8719)
- 农(8707)
- 地方经济(8165)
- 财(7544)
- 学(6743)
- 农业(6620)
- 融(6108)
- 金融(6106)
- 环境(6091)
- 划(6053)
- 银(5913)
- 银行(5904)
- 制(5871)
- 行(5724)
- 理论(5697)
- 和(5473)
- 产业(5408)
- 机构
- 学院(118004)
- 大学(117037)
- 济(49261)
- 经济(48237)
- 管理(47861)
- 理学(41781)
- 理学院(41205)
- 研究(41091)
- 管理学(40530)
- 管理学院(40283)
- 中国(30128)
- 科学(25757)
- 京(24446)
- 财(21021)
- 所(19288)
- 中心(18816)
- 江(17977)
- 研究所(17677)
- 范(17124)
- 师范(17021)
- 财经(16786)
- 院(15845)
- 经(15311)
- 北京(15048)
- 业大(15026)
- 经济学(15015)
- 农(14645)
- 州(14493)
- 师范大学(13908)
- 经济学院(13485)
- 基金
- 项目(86321)
- 科学(71765)
- 研究(64081)
- 基金(63714)
- 家(55675)
- 国家(55264)
- 科学基金(49211)
- 社会(43331)
- 社会科(41345)
- 社会科学(41339)
- 省(35566)
- 基金项目(34719)
- 自然(30996)
- 自然科(30392)
- 自然科学(30384)
- 自然科学基金(29853)
- 划(29556)
- 教育(28395)
- 创(24958)
- 编号(24081)
- 资助(22902)
- 创新(22251)
- 发(20119)
- 重点(19807)
- 国家社会(18560)
- 成果(18402)
- 部(18035)
- 课题(17504)
- 发展(16517)
- 制(16336)
共检索到173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小平
利用19992013年的中国省际科技创新数据,将科技创新分解为知识创新、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创新三个阶段,采用基于相对剥夺理论的基尼系数子群分解方法对三阶段科技创新的空间非均衡进行度量和分解;并采用空间Markov方法对科技创新空间非均衡的内部结构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知识创新空间非均衡总体呈现缩小趋势,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创新空间非均衡总体呈现扩大趋势,子群间差异是知识创新、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创新空间非均衡的主要来源;知识创新、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创新均呈现出显著的"俱乐部空间趋同效应"。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小平
本文利用1997-2012年的中国省际财政收入数据,采用不平等指标对地方财政收入的空间非均衡进行度量和分解;运用相对剥夺理论的基尼系数子群分解方法,对地方财政收入空间非均衡进行度量和分解;并采用财政收入流动性方法,对地方财政收入空间非均衡的动态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收入空间非均衡总体呈现缩小趋势,子群间差异是地方财政收入空间非均衡的主要来源,其中东部对中部的相对剥夺对地方财政收入总体差异贡献最大;地方财政收入流动性总体呈现减弱趋势,地方财政收入变动有助于缩小地方财政收入空间非均衡。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小平 王雪平
本文利用2001~2013年的中国省际数据,利用基于相对剥夺理论的改进的Yitzhaki指数来测度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的空间非均衡,在考虑空间因素前提下,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空间非均衡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相对剥夺与财政科技支出成反比;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与本地区个体相对剥夺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的直接效应,科技人员规模、地区竞争程度、科技财政分权与本地区个体相对剥夺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与此同时,科技人员规模、地区竞争程度对相邻地区个体相对剥夺产生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科技财政分权对相邻地区个体相对剥夺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小平 王雪平
本文利用20012013年的中国省际数据,利用基于相对剥夺理论的改进的Yitzhaki指数来测度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的空间非均衡,在考虑空间因素前提下,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空间非均衡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相对剥夺与财政科技支出成反比;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与本地区个体相对剥夺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的直接效应,科技人员规模、地区竞争程度、科技财政分权与本地区个体相对剥夺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与此同时,科技人员规模、地区竞争程度对相邻地区个体相对剥夺产生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科技财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欢
基于2004—2016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采用Yitzhaki指数测算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空间非均衡性,并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空间非均衡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与其相对剥夺指数大体上呈反比关系,且相对剥夺指数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同一省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均对相对剥夺存在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而同一省份的财政支出对相对剥夺存在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环境污染对相邻省份的相对剥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关键词: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相对剥夺 空间杜宾模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于金娜
文章基于相对剥夺理论,利用个体相对剥夺指数测算了2007-2016年我国地方人均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的空间非均等化程度,在考虑空间因素前提下,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各省市区人均财政医疗卫生支出与其相对剥夺指数成反比,且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程度逐年提升,从2014年起省际医疗卫生支出空间非均等化程度开始减弱;地区间人均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的个体相对剥夺存在空间聚集现象;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对本地区个体相对剥夺具有显著的负直接效应,而老龄化则对个体相对剥夺存在显著的正直接效应;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对其他地区个体相对剥夺程度产生显著的正溢出效应,而城镇化则对其他地区个体相对剥夺产生显著的负溢出效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扶扬 陈斌开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2003年以来,中国城镇建设用地供应逐步向中西部省份倾斜,东部地区土地供应则逐步受到压缩。这一土地配置趋势明显地缩小了区域差距,但潜在地带来了资源错配,并抬高了东部地区的房价。本文基于量化空间模型,将地区数据匹配至一般均衡框架,较好地刻画了中国区域间房价分化的特征事实,并对中国土地的区域间配置进行量化评估。首先,本文考察了最优土地配置策略。最大化GDP的方式倾向于对东部发达省份配置更多的土地,这一策略可以同时抑制东部地区城市房价上涨,但不可避免地扩大了区域间人均收入差距;最小化区域间人均收入差距的方式难以显著提高GDP。其次,本文发现,现实中的土地配置方式在"效率"和"公平"上找到了一个良好的平衡点,既实现了GDP和总福利的显著提升,又明显缩小了区域间人均收入差距。最后,针对土地配置中存在的"效率"和"公平"两难问题,本文结合"新发展格局下畅通国内市场生产、分配、流通环节"的政策内涵展开了政策模拟,在生产要素的配置优化方面提出了"土地配置与户籍制度改革相结合"的政策建议,在产品和服务的流通方面提出了"畅通国内贸易"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白义霞
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历史上,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世界各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规划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改革至今,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党中央与时俱进地提出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宏伟战略。对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演变和创新进行总结和研究,对我国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才志 朱云路
从海洋创新过程角度入手对区域创新系统理论进行横向拉伸变形,结合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尝试对海洋创新概念进行界定,进而构建以海洋创新资源、海洋创新机制、海洋创新绩效为基础的海洋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中国沿海11省市(港、澳、台除外)2001—2016年海洋创新相关数据,经主客观综合赋权,运用Dagum基尼系数方法,探讨我国沿海区域海洋创新水平空间非均衡格局及成因,结果表明:①考察期内,中国海洋创新水平呈波动递增趋势,空间分布上呈非均衡的三极格局。②从Dagum基尼系数测算结果来看,中国海洋创新水平总体区域差距呈波动下降趋势;区域内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③空间非均衡格局成因包括三个方面:创新资源禀赋差距大、创新体制活力不足、海洋创新理念践行度低。据此,提出改善中国海洋创新水平空间非均衡格局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杰 廖楚晖
本文利用受教育年限、人力资本及个人收入之间的关系,对省区间教育均衡性进行研究,分析教育均衡对个人收入影响的相关关系,结论表明:我国各省区间教育差距与人力资本存量呈负相关关系,但受教育总体水平有向均衡发展的趋势。以此,政府应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投入,提高这类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以促进各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区域间的收入差距。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教育均衡 区域收入差距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潘雄锋 艾博薇 明杨
本文结合新经济地理学K关联的思想构造了外部技术创新溢出指数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2006~2014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区域间技术创新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技术创新溢出效应主要是东部地区带动的,东部地区的省份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他省份存在技术创新溢出效应,而中部和西部并没有对其他地区技术创新产生溢出效应,并且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之间存在竞争效应。(2)无论是全国还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R&D经费、R&D人员和知识存量均对技术创新产生正向作用,并且这些地区的技术创新产出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不同的是,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R&D人员对技术创新的贡献比R&D资本要大,而西部地区R&D资本对技术创新的贡献则要大于R&D人员。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溢出效应 知识生产函数 区域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桂黄宝 江密 孙璞
采用改进的泰尔指数法对2015—2020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创新资源配置非均衡态势及其影响机理进行探索。结果表明:(1)不同区域创新资源配置水平呈现明显的非均衡性,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创新资源配置水平远高于西部地区。(2)区域间差异与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几乎持平,总体差异、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呈现持续震荡的变化态势。(3)人才密度和对外开放水平对创新资源配置水平的促进作用明显,政府支持力度和技术市场活跃度对创新资源配置水平的影响在作用程度和显著性上存在一定的空间异质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任国强 尚明伟 潘秀丽
自从Runciman(1966)给出相对剥夺概念以来,对相对剥夺测度的研究便成为学术界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但是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群内相对剥夺,对群间相对剥夺的研究却鲜有涉及。文章通过构造一个个体在另一个群中的比较群,建立了集成参照群思想的个体剥夺测度统一分析框架,得到群间个体绝对剥夺测度和相对剥夺测度,给出了绘制不同群间的相对剥夺曲线的方法,并给出加总后群间相对剥夺的性质,最后利用CGSS2008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把群内相对剥夺测度拓展到群间,弥补了群间相对剥夺测度研究的不足,扩大了相对剥夺理论的应用范围,并证明了已有的相对剥夺测度只是两个群相等时的一个特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宇新 姚梅
本文利用夏普里值分解方法,定量考察了2006—2008年间科技活动人员、科技经费、外商直接投资、城市化程度、市场竞争程度等因素对我国省域间技术创新能力水平的差距及其演变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省域间技术创新能力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科技活动人员对技术创新能力不均衡具有扩大效应,而科技经费对技术创新能力的不均衡有比较大的负效应;市场竞争程度、FDI、城市化程度也是2006—2008年间技术创新能力差距变化的重要原因,但是其贡献程度略有下降。据此对增强各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缩小差距,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基尼系数 夏普里值分解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风雨
选取我国31个省份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相关数据,创新性地从空间和结构双重视角实证探讨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非均衡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空间非均衡特征表现得较为明显;科技创新发展差距主要产生于地区间差距,东部、西部地区高校科技创新的地区间差距最大,而西部地区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内部差距最大;产出发展差异是我国高校总体科技创新发展差异的主要结构性来源,不同维度差异的贡献存在地区异质性特征。厘清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时空分异现状与特征,助推高校科技创新均衡发展,是全面提升我国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区域科技 科技创新 高效发展 治理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