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23)
2023(9364)
2022(8088)
2021(7390)
2020(6321)
2019(14655)
2018(14303)
2017(28449)
2016(15461)
2015(17557)
2014(17428)
2013(17068)
2012(15729)
2011(14365)
2010(14797)
2009(13616)
2008(13354)
2007(11756)
2006(10366)
2005(8898)
作者
(44342)
(37317)
(37055)
(35128)
(24054)
(18009)
(16756)
(14393)
(14191)
(13350)
(13032)
(12798)
(12000)
(11853)
(11576)
(11571)
(11034)
(10977)
(10924)
(10864)
(9226)
(9172)
(9171)
(8652)
(8422)
(8315)
(8305)
(7958)
(7587)
(7418)
学科
(76943)
经济(76877)
管理(41781)
方法(41644)
(39601)
数学(37501)
数学方法(36929)
(32010)
企业(32010)
(17087)
贸易(17083)
地方(17060)
(16915)
(16638)
中国(16318)
(15919)
业经(13465)
(12912)
(12011)
理论(11793)
农业(11712)
环境(9923)
地方经济(9745)
(9673)
(9459)
金融(9457)
技术(9419)
(8969)
(8932)
财务(8901)
机构
学院(228774)
大学(227970)
(94842)
经济(93095)
管理(89761)
理学(78847)
理学院(77946)
管理学(76214)
管理学院(75801)
研究(72662)
中国(53618)
(46850)
科学(45323)
(42402)
(35922)
财经(35076)
(34306)
(33510)
中心(33182)
研究所(32944)
业大(32319)
(32016)
(31516)
师范(31190)
经济学(30772)
北京(28887)
经济学院(28114)
农业(27072)
(26742)
(26409)
基金
项目(158985)
科学(127579)
基金(118354)
研究(113162)
(103150)
国家(102420)
科学基金(89138)
社会(74430)
社会科(70968)
社会科学(70950)
(62469)
基金项目(62102)
自然(58378)
自然科(57106)
自然科学(57092)
自然科学基金(56064)
教育(53976)
(52427)
资助(51075)
编号(43879)
重点(36134)
(35769)
(34640)
成果(34467)
(32777)
国家社会(31466)
教育部(31077)
课题(31048)
创新(30674)
科研(30669)
期刊
(95533)
经济(95533)
研究(60918)
中国(37302)
学报(34129)
科学(32819)
管理(30839)
(30038)
(29537)
大学(26286)
学学(24895)
教育(22571)
农业(20517)
技术(20360)
(18255)
金融(18255)
财经(17123)
经济研究(16155)
业经(15611)
统计(15014)
(14632)
(13553)
问题(13356)
(12418)
决策(12386)
技术经济(11706)
(11184)
商业(11105)
资源(10988)
(10218)
共检索到318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唐晓莉  李山  
在一个开放的区域经济系统中,区域(城市)之间的旅游溢出效应广泛存在,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内在力量。基于供给-需求对旅游溢出的划分中,源于多目的地旅行的旅游需求溢出受到了更多的学术关注,并形成了包括缺口模型在内的4种不同的定量测度思路。文章从旅游需求角度出发,将催生多目的地旅行的原因总结为满足多样性偏好、满足高等级偏好和降低单位成本等"三假设";将区域间旅游需求溢出的影响因素提炼为"六因子",即两地间的旅游类型差异、旅游等级差异、空间距离等3个缺口因子,以及溢出接收方的旅游吸引力与旅游承接力、溢出产生方的旅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施晓丽  
笔者利用省域数据,分析了我国知识生产的空间分布差异与空间关联,并在回顾知识溢出测度方法的基础上,对Griliches-Jaffe的知识生产函数进行拓展改造,改变传统的单因素投入方式为双因素投入方式,同时将影响知识生产的其他因素如贸易进口、人力资本、FDI等纳入分析,构建以经济距离矩阵为空间权重矩阵的空间计量模型,结果表明经济水平邻近的区域间存在积极的知识溢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山  王铮  
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中,旅游业区域溢出广泛存在,而溢出大小除了与两个旅游区之间的规模等级差异和空间距离呈负相关外,还与它们之间的类型差异和接受溢出方的学习能力呈正相关。本文即是对上述溢出影响因子进行综合,借鉴经典知识溢出公式而构建了一个测度旅游业区域溢出的机理模型S(ji)=δje-1δ(jl)Gi(jl)2+δ(jk)G(ijk)-βrij,并在进一步的变量定义和参数估计后,实现了模型的可计算化。此外,本文还利用该模型对长江三角洲"15+n"旅游城市之间的溢出情况进行计算,在验证模型可信度的同时也分析了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凡  黄耀丽  
城市旅游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现象,可以归纳为区域间城市旅游经济增长而产生的溢出问题。本文在对旅游溢出效应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了城市间旅游经济的溢出模型,并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对城市间旅游经济相互溢出,各变量对城市旅游经济的溢出效应进行综合分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汪桥红  史安娜  
R&D活动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产业间和区域间存在着溢出效应。笔者分析了R&D在产业和区域间的技术扩散强度,同时计算了技术乘数。研究结果显示,技术乘数较小的部门生产技术,而技术乘数较大的部门使用技术,R&D溢出主要从技术生产部门流向技术使用部门;各区域的产业技术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金金  
综合经济增长理论和旅游经济自身特性,运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空间依赖性,空间杜宾面板模型是最佳研究模型;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是典型的生产要素、内生技术、制度质量驱动型;旅游资源禀赋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旅游从业人员数、地区环境氛围的"截流效应"显著;旅游从业人员数、地区环境氛围、旅游企业固定资产的负向扩散效应远大于其直接效应。旅游专利数、地区价格水平的作用均不显著。据此,提出实现旅游经济持续、高效增长,以及区域旅游协调、联动发展的对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谭潇潇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1999-2006年外商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外溢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中国工业部门引进外商投资在总体上对内资部门产出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部地区外商投资的正向外溢效应相对较大。另外,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证明外商直接投资在区域间的不平衡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军涛  毕乐强  纪昭君  
运用中国各省(市、自治区)1990—2008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区域间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外溢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的增长不仅在本区域内具有外部溢出效应,在区域间也存在显著的外部溢出效应。这表明某一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不仅可以提升本地区的产出,也会对相邻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潘雄锋  艾博薇  明杨  
本文结合新经济地理学K关联的思想构造了外部技术创新溢出指数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2006~2014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区域间技术创新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技术创新溢出效应主要是东部地区带动的,东部地区的省份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他省份存在技术创新溢出效应,而中部和西部并没有对其他地区技术创新产生溢出效应,并且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之间存在竞争效应。(2)无论是全国还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R&D经费、R&D人员和知识存量均对技术创新产生正向作用,并且这些地区的技术创新产出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不同的是,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R&D人员对技术创新的贡献比R&D资本要大,而西部地区R&D资本对技术创新的贡献则要大于R&D人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伟  张阿玲  张晓华  
本文从我国当前统筹区域发展的现状特征及要求出发,针对我国目前由于缺乏用于研究我国区域间经济关系的有效数量分析工具而造成的对我国当前区域间经济关系研究的不足,特别是在相关的实证研究方面,使得当前对我国区域经济关系的了解和把握不充分,指出了研制和开发我国的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将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对这一研究领域的重大开创和突破,将为我国的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作出不可估量的重大贡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瓦哈甫·哈力克  朱永凤  何琛  
在实证检验了夜间灯光亮度与旅游经济发展相关性的基础上,利用1999—2013年夜间灯光亮度数据替代旅游经济发展,综合运用标准面板计量模型、Moran’s I与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发现:(1)旅游经济发展与夜间灯光亮度间存在持久稳定的均衡关系。(2)中国省际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从直接效应来看,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对旅游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大于劳动力;从溢出效应来看,劳动力投入对旅游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高于企业固定资产。(3)夜间灯光亮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旅游经济发展的替代变量。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颜银根  安虎森  
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阐述了经济空间的E-关联和K-关联,使用1979-2011年全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区域间的增长溢出效应和区域经济运行空间特征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形成了东部地区"外向型"和内陆地区"内向型"两种不同类型的经济运行格局;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对内陆地区没有形成溢出效应,相反内陆地区经济增长对东部地区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内陆地区相互之间具有较强的经济关联,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表现出"互补型"区域关系,而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表现出"竞争型"区域关系。由于我国经济空间是分割的空间,因此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是要形成全国"统一"的经济空间和内陆"互补型"经济空间。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行伟波  李善同  
区域间贸易反映了中国内部区域整合和市场一体化的程度。在贸易理论中,一般采用引力模型来分析地区间贸易的模式,并且可以通过估计边界效应来分析各种难以量化的地区间贸易壁垒对区域贸易的影响。本文采取由2002年中国分省投入产出表估计出的省际贸易流量数据,在引力模型的框架下分析中国地区间贸易的结构以及省际边界效应。本文的实证结果显示,引力模型能够较好地刻画中国地区间贸易的模式,同时较大的边界效应也反映了地区间贸易存在较大的本地偏好。另外,本文也估计了中国省际分行业贸易的边界效应。最后的灵敏度检验指出内部贸易距离的设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模型的估计结果。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勋  乔坤元  
本文在一个新古典的分析框架下,将经济互动分解为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并利用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方法,估计中国区域间经济互动的来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间经济互动主要来自知识溢出,然而中国的经济增长过程中知识溢出率仍然偏低,区域间经济互动性较弱。本文认为,加强专利技术的保护有利于增强技术扩散效应,促进劳动力和资本自由流动则有利于提高中国整体上的区域间经济互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黄伟  张阿玲  张晓华  
协调区域经济发展,重在对区域间产业布局和关系的调整与规划。当前我国各区域在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调控下,都在奋力地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飞速地向前发展着,西部需要开发,中部需要崛起,东北需要振兴。然而,摆在我们现实面前急需要关心的问题是,这种大规模的开发是否真能带动全国的发展,各区域之间在这种大规模的开发中相互间的影响作用究竟有多强,各自的受益又如何。本文将通过研制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联结模型,从实证研究角度出发,对区域间的这种GDP相互溢出效应进行深入细致的比较分析,以透视区域间GDP增长中的溢出强度和关联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