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80)
2023(13715)
2022(11475)
2021(10407)
2020(8700)
2019(19395)
2018(19238)
2017(37418)
2016(20113)
2015(22629)
2014(22497)
2013(22029)
2012(20123)
2011(17764)
2010(18271)
2009(17410)
2008(17208)
2007(15619)
2006(13976)
2005(12799)
作者
(55639)
(46490)
(45890)
(43626)
(29434)
(21996)
(21230)
(17867)
(17302)
(16687)
(15523)
(15517)
(14703)
(14620)
(14010)
(13961)
(13837)
(13692)
(13566)
(13154)
(11418)
(11311)
(11140)
(10595)
(10479)
(10320)
(10283)
(10236)
(9159)
(9098)
学科
(87022)
经济(86918)
(83176)
(74129)
企业(74129)
管理(71669)
方法(36183)
(29412)
业经(29093)
(28111)
数学(27029)
数学方法(26820)
(25150)
贸易(25139)
中国(24723)
(24381)
农业(20310)
(20252)
财务(20224)
财务管理(20189)
(19273)
企业财务(18986)
技术(18315)
地方(18113)
理论(17031)
(15868)
(15056)
(14807)
(13997)
(13784)
机构
学院(294128)
大学(284061)
(126687)
经济(124251)
管理(114460)
理学(97686)
理学院(96724)
管理学(95441)
管理学院(94896)
研究(88996)
中国(71887)
(61493)
(58314)
科学(50211)
财经(48479)
(45751)
(43800)
(43755)
(42937)
中心(41080)
研究所(38668)
经济学(38664)
业大(37447)
(36668)
北京(36466)
(36055)
师范(35733)
财经大学(35413)
经济学院(35318)
农业(33688)
基金
项目(181995)
科学(144978)
研究(141519)
基金(130858)
(110741)
国家(109675)
科学基金(95867)
社会(91084)
社会科(86395)
社会科学(86376)
(73528)
基金项目(68946)
教育(64868)
编号(59643)
(59323)
自然(58306)
自然科(56947)
自然科学(56935)
自然科学基金(55938)
资助(52249)
成果(47626)
(41458)
(41096)
重点(40777)
课题(40714)
(40432)
(38869)
创新(37899)
国家社会(37325)
(36692)
期刊
(147747)
经济(147747)
研究(88520)
中国(54650)
(50178)
管理(47217)
(40745)
科学(34845)
学报(34797)
教育(31914)
(28627)
金融(28627)
农业(28208)
业经(28128)
技术(27777)
大学(27677)
学学(26122)
财经(23990)
经济研究(23703)
(20920)
(20842)
问题(20579)
国际(17496)
商业(16846)
(16476)
技术经济(16323)
现代(15100)
财会(14468)
世界(13901)
理论(12912)
共检索到445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宋海鹤  
本文利用2012-2017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区域间商贸流通业就业吸纳能力的差异。实证结果发现,对地区就业人员总数而言,东部地区的流通业就业吸纳能力最强,西部地区略低,但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相较之下就业吸纳能力则明显偏低,约比全国平均就业吸纳能力水平低四个百分点。基于此,在进一步考察中,本文发现,不同区域商贸流通业产业结构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离,尤其是中部地区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偏离了近20%,进而导致不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就业增长。此外,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对流通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要比全行业(地区就业人员总数)的就业吸纳能力低4个百分点,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对流通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要比全行业(地区就业人员总数)的就业吸纳能力分别约高3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这说明在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更多地促进了其他行业的经济增长,而中部地区商贸流通业主要带动了流通行业的就业人数增长,对其他行业的就业增长不起明显作用或者起到负面作用,西部地区则处于比较均衡的水平,这也进而解释了中部地区为何总体就业吸纳能力明显偏低。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琴  
本文运用2008-2013年相关数据,实证考察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就业吸纳效应。研究表明,整体上各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就业的吸纳效应在逐年增加,且为正向促进作用,但各地区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就业拉动效果最好、中部次之、西部最弱。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姣  史安娜  
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基于我国南北地区间水资源禀赋差异大的特点,提出应通过区域间的虚拟水贸易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并对我国区域间虚拟水贸易战略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可能产生的问题及对策展开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燕  徐政  
"十四五"规划指出,积极建立完善的现代流通体系,提升消费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本文基于经济发展、城镇发展和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相互关系,采用聚类分析法,分析了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类型和差异,得到如下结论:商贸流通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高度正相关性;商贸流通业和城镇发展水平相关性较弱。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类型分为以下几类:经济、城镇发展水平高,但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一般的区域;经济、城镇发展水平一般但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高的区域;经济、城镇发展水平和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均较差的区域。在31个省市区中,浙、苏、粤、鲁4个省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高,上海和北京发展水平一般;其余25个省市区发展水平较差。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差异很大。东部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相对更好,中西部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相对更差。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蒋锋  
本文使用2001-2017年我国商贸流通业省级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商贸流通业效率区域性差异。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商贸流通技术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东、中、西三大区域商贸流通技术效率由东向西递减,具有显著区域性差异;商贸流通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中部流通效率提升最高,东部其次,西部最低。为提升商贸流通业运行效率,大力发展我国商贸流通业,建议应着重促进发展中西部地区流通业;注重区域商贸流通业协调发展;提高流通技术创新水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齐云英  
本文以商贸流通业的区域性差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区域性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现商贸流通业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为实现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德章  张平  
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正视市场与政府关系中的边界不清晰以及由此带来的问题,重点和难点是政府与市场的职能界定及政府决策的转变、产业和企业竞争力提高与发展路径的调整,完善消费者市场监督和行业协会的监管。在此基础上,要明确深化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通过产销合作提高产业和企业竞争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肖炜华  谢代国  
随着商品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商贸流通企业间竞争方式与内容也发生明显变化。为满足消费者日趋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以及高标准的购买要求,差异化营销成为社会责任视角下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式。本文首先对商贸流通企业差异化营销战略的内涵做简要阐述,其次在社会市场发展现状下探讨了企业实行差异化营销的现实必要性,最后系统地提出差异化战略的实施途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冠仲  
商贸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发展格局视域下我国商贸流通体系的内涵及重要意义,然后基于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优化策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永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以及国家对"保就业"的重视,提升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分析了我国服务业发展现状以及其吸纳就业的情况,指出了我国有必要在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加快发展服务业并提升其就业吸纳能力。此后,本文分析了当前可能影响我国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的主要障碍,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提升我国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冠凤  
本文在梳理和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流通业就业吸纳能力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参考流通业就业吸纳能力本身特点,构建包括直接和间接评价流通业就业吸纳能力的函数关系式。同时借助MATLEB和EXCEL,对我国流通业就业吸纳能力各指标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我国流通业不仅本身就业水平较高,同时就业吸纳的关联性较强,带动其他产业就业的能力强。但我国流通业就业也存在劳动者教育程度不高、报酬相对较低、缺乏整体规划等问题。因此,应进一步促进小微商贸发展,培养流通专业人才,提高就业人员工资,给予商贸流通企业就业补贴奖励,此外,还需注重科技进步和流通产业的关系,在两者中找到平衡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白银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商贸流通业处于良好的发展时机,内部业态逐渐成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升级,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商贸流通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业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产业集聚,需要积极探讨通过合理的集聚,促进区域供应链网络的形成,从而带动区域产业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白银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商贸流通业处于良好的发展时机,内部业态逐渐成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升级,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商贸流通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业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产业集聚,需要积极探讨通过合理的集聚,促进区域供应链网络的形成,从而带动区域产业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余萍  
本文首先阐述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状况,并对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进行理论分析,探究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状况,提出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路径,以期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余萍  
本文首先阐述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状况,并对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进行理论分析,探究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状况,提出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路径,以期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