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92)
2023(11131)
2022(9311)
2021(8541)
2020(6902)
2019(15742)
2018(15247)
2017(29719)
2016(16070)
2015(17501)
2014(17433)
2013(17028)
2012(15834)
2011(14649)
2010(15147)
2009(13857)
2008(13814)
2007(12815)
2006(11761)
2005(10425)
作者
(47261)
(39851)
(39732)
(37691)
(25279)
(18974)
(17915)
(15284)
(15131)
(14188)
(13711)
(13501)
(12927)
(12675)
(12622)
(12437)
(11807)
(11626)
(11535)
(11425)
(10222)
(9829)
(9637)
(9140)
(8996)
(8977)
(8780)
(8539)
(8079)
(8031)
学科
(69074)
经济(69004)
(44349)
管理(41207)
(32233)
企业(32233)
(30705)
方法(23203)
地方(20980)
农业(20203)
数学(20120)
中国(19934)
数学方法(19736)
业经(17779)
(15614)
(15211)
(15045)
(13475)
(12082)
(11586)
贸易(11579)
(11174)
(10974)
银行(10949)
地方经济(10656)
(10602)
(10541)
金融(10538)
环境(10201)
及其(10023)
机构
学院(234661)
大学(231859)
(95263)
经济(92895)
管理(88061)
研究(85474)
理学(75513)
理学院(74476)
管理学(73052)
管理学院(72566)
中国(63902)
科学(53148)
(48966)
(44137)
(43259)
(43197)
研究所(39449)
中心(39158)
(37730)
(34814)
师范(34526)
财经(34381)
业大(34051)
农业(32672)
(31223)
(31132)
北京(30493)
(29741)
经济学(28570)
师范大学(27733)
基金
项目(157638)
科学(126336)
基金(115801)
研究(115121)
(101717)
国家(100886)
科学基金(86387)
社会(74941)
社会科(70846)
社会科学(70831)
(61897)
基金项目(60968)
自然(55328)
自然科(54027)
自然科学(54014)
自然科学基金(53050)
(52610)
教育(51618)
编号(46963)
资助(46303)
成果(38909)
(36547)
重点(36236)
(34308)
课题(33103)
(31970)
国家社会(31232)
创新(29992)
科研(29558)
发展(29219)
期刊
(115074)
经济(115074)
研究(70057)
中国(47101)
(44633)
科学(36667)
学报(36136)
管理(31269)
(30203)
农业(29382)
大学(27693)
学学(26282)
(24211)
金融(24211)
教育(24146)
业经(21621)
技术(18257)
经济研究(17192)
财经(16113)
问题(15197)
(13858)
(12603)
(12555)
资源(12370)
现代(11262)
图书(11007)
技术经济(10841)
科技(10788)
(10743)
商业(10485)
共检索到355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宿瑞  王成  唐宁  彭清  龙玉琴  
镇村社区空间网络是以镇区为依托、镇村社区为节点、彼此关联为连边构成的空间组织形态,探索其结构特征及其优化策略对引导要素合理流动、提升网络运行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重庆市沙坪坝区凤凰镇19个镇村社区作为网络节点,采用修正后的引力强度模型反映节点之间的联系,运用GIS工具和社会网络分析法、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究镇村社区空间网络结构的总体特征、节点特征及差异特征,提出镇村社区空间网络的优化策略。研究表明:镇村社区空间网络总体处于低水平、非均衡的发展阶段,网络兼具整体松散性与局部集聚性,且小世界特征较为显著,凝聚子群之间的关联性差异明显;镇村社区空间网络呈现"核心-边缘"的节点结构,核心节点的结构洞优势有待加强;社区居民不同的社会属性对网络结构造成了差异性影响;基于此,拟从节点自身功能完善、节点等级体系构建及节点间经济联系强化等方面,构建"1轴、1心、18点"+"1网、57线"的空间网络化模式,为当前及未来的农村社区建设提供示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璐璐  张卓  刘一新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当前创新实践的重要模式。基于2015年江苏省28所高校的联合专利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UCINET软件构建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网络密度、度数中心势、小世界性以及结构洞指数等指标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具有较低的网络密度和度数中心势,并表现出了明显的小世界性;不同高校的结构洞指数具有明显差异,表明其具有不同的获取和利用资源的能力。据此分别针对整体网络和高校提出创新活动策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尚勇敏  王振  宓泽锋  林兰  
绿色技术创新作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区域发展可持续性、增强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驱动力。基于区域一体化的研究视角,通过采集长三角绿色技术专利合作及绿色技术转移数据,运用Gephi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长三角绿色技术创新网络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长三角绿色技术创新网络发育程度较低,大量城市在绿色技术创新网络中较边缘化;(2)绿色技术创新依赖创新主体间知识互动,地理邻近促进了创新合作行为的产生和知识的扩散;(3)长三角绿色技术创新网络"强-强联系"与"核心-边缘"结构特征明显,绿色技术专利合作网络呈现"一超多强"的多中心格局,绿色技术转让网络呈现单中心格局;(4)区域一体化下,长三角绿色技术创新网络兼具邻近性和等级性特征,不同类型城市参与创新网络应有差异;进而,提出长三角绿色技术创新网络优化策略。创新点在于:建立了区域一体化与技术创新网络的关联,探讨了绿色技术创新的空间组织形式,强调了地理邻近对于绿色技术创新网络的重要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华军  刘传明  孙亚男  
本文基于1995—2012年中国省际能源消费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对能源消费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效应进行了经验考察。研究发现:①中国能源消费的空间关联呈现网络结构形态;样本考察期内,空间关联的紧密程度逐步提高,等级森严的空间网络结构逐渐被打破,网络稳定性逐步增强。②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处于网络中心位置,发挥"桥梁"和"中介"的作用。③在能源消费空间关联网络中,环渤海地区属于"双向溢出"板块,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属于"净受益"板块,新疆和山西等资源丰富的省份属于"净溢出"板块,湖南、湖北等中部地区属于"经纪人"板块。④能源消费空间关联的整体网络紧密程度及稳定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浩  杨治辉  
文章基于2008—2016年的相关数据,在DEA交叉模型的框架下探究省份间生态治理的相互作用,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我国各省份间生态治理的联动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生态治理网络存在着明显的联动性与溢出性,逐步实现从沿海地区向内地的扩展,形成"点到线再到面"的分布格局;我国东中部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派系结构,而西部与东北部分派现象却不显著;省份间的邻近关系在被削弱,空间联系则在加强,而且省份间的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省份绿化情况以及能源的消费是影响生态治理空间联动的重要原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燊  余斌  张向敏  
乡村生活空间网络是一定地域乡村居民依托社区节点,通过日常生活实践彼此联系而形成的社会空间系统,探究其空间结构与优化策略对认识乡村生活空间内涵、重塑乡村日常生活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以江汉平原典型乡建片区培育的9个节点社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乡村生活空间网络三元系统,构建社区生活质量指标体系,运用改进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法描述网络结构总体与节点特征,提出乡村生活空间网络优化策略。研究表明:区域乡村生活空间网络结构处于发育阶段,网络兼具整体松散与局部集聚特征,社区间联系正在加强;乡村生活空间网络节点质量有待提升,网络呈现层次清晰的3级节点体系,核心节点虽具有无法替代的网络地位但本身质量不高,次级节点的结构具有相似性需要择优培育,边缘节点需要丰富网络内外联系;基于此,必须构建"1心、8点、1轴、3区"的乡村生活空间网络结构。为评估并识别区域网络节点特征,预测并构建区域网络化发展体系提供了新思路,为平原农区的乡建片区提供了网络化发展的新模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陆辉  卢琳  
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物流网络的建设对推动物流产业发展,有效的利用时间和空间,优化区域物流运输效率,节省区域物流交易成本等方面都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作用。从产业集群的角度看,物流园区通过对众多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通过扩大产业集群的市场半径来增加产业集群的市场容量,并通过产业集群的内部分工来降低交易的费用水平,从而促进产业集群分工的深化,提升物流园区专业市场的功能;从产业链的集聚水平上来看,物流园区可以促进产业集群中众多物流中小企业间产业链的集聚,对产业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进行优化,达到强化产业集群成本优势的目的,使得社会有限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因此,本文对区域物流网络问题进行了剖析和研究,提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代亚强  张玥  柯新利  陈媛媛  
科学探究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空间关联关系及其城乡融合效应,是促进区域乡村功能协同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有序高效的重要基础。在厘清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关联机制的基础上,阐释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制,并以河南省为案例区,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面板回归模型等开展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河南省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空间关联呈现出日趋复杂的网络结构形态,空间上表现出中部地区密集、外围逐层递减的圈层分异规律。(2)从整体网络结构特征看,河南省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关联网络的网络密度不断提高,网络稳定性逐步增强,但是网络的关联紧密程度仍有待提升。(3)从个体网络结构特征看,新密市、新郑市和禹州市等处于网络的核心位置,而南乐县、商城县和义马市等在网络中处于边缘地位。(4)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对城乡融合发展存在显著的影响,个体网络中心性的提升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深度剖析了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空间交互作用,并揭示了乡村地域多功能的城乡融合效应呈现网络非均衡性特征,可以为乡村联动发展以及县域城乡融合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邹晴晴  王勇  李广斌  
公共空间并非"存在即合理"。公共空间网络结构效率折射出社会网络的重构能力、社会资本的建构强度、社会秩序的重塑能力。新型集中社区作为近年大量涌现的新型居住形态,正面临社会关系重构的巨大压力。本文运用社会学的网络分析法研究公共空间网络,并对苏州新型集中社区D的公共空间网络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其结论为:公共空间网络的关联度为0.216、中心势0.358、小世界值1.978,表明空间网络整体关联度不足,呈现出破碎化的特征;商业空间整合效应的发挥受到业态配置的影响;居民社会属性对空间网络结构特征造成一定影响。最后,基于"社会—空间"互动逻辑,以社会网络重构为导向,从集中安置模式、公共空间网络优化2个层面,提出新型集中社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当前及未来的集中社区规划建设和公共空间整体优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爱  毕硕本  王军  黄铜  万蕾  
本文利用社交网络分析法和GIS可视化,在地理学视角下,对微博中"山东毒疫苗事件"信息传播路径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1)空间结构与社会经济具有相对一致性,表现为网络中节点的出入度与社会城市发展具有指向性,在个别中心城市间(北京、广东、上海)有所区别;(2)舆论微博传播具有地域性,不同的地域都形成中心节点城市,这些城市主导着周边乃至全国范围内的舆论方向;(3)相同时间段内的舆论信息传播路径数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不对称性,东部地区要比中西部地区密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童磊  王运鹏  
在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和产业转移的背景下,碳减排成为现阶段共识。测算2007-2018年中国省域碳排放量,构建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同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与二次指派程序(QAP)方法,对省域碳排放的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省份在碳排放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关联关系,2007年以来网络形态较为稳定并具有典型的网络结构特征;江苏省作为发达省份在碳排放的空间关联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选取的省份共分为四个板块,碳排放关联网络中各板块联系紧密,"全国一盘棋"的联动效应愈加明显;同时地理位置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碳排放的溢出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魏素豪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重新解构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贸易网络的关联关系,并基于QAP模型检验了农业资源禀赋、消费人口等因素与农产品贸易网络结构特征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组成的农产品贸易网络具有复杂性、稳定性、等级性特征,各国在贸易网络中占据不同的地位,可以归为内向型、外向型、双向型三种板块类型;人均农业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农产品出口依赖性不能完全解释贸易网络的关联关系,而"相邻效应"、自贸协定、消费人口基数差异、经济总规模差异都会增强国家间农产品贸易的关联关系。中国需要嵌入到农业价值链的高端位置,避开租地种粮,增强对沿线国家农产品市场的控制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传甲  王成军  
文章以2018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测算省际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并系统分析省际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具有显著的联通性、稳定性和等级性,形成了“核心-边缘”的分布格局;产业结构、人均GDP和互联网宽带接入户数的地区相似性以及地理空间邻近性有助于关联网络的形成。加强省际空间关联网络的关联关系,发挥省际关联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制定差异化的政策,将有利于省际数字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浩   杨诗   罗文竹  
“揭榜挂帅”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和跨区域选拔双重优越性,已成为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加速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的重要方式和政策实践。通过建立跨区域“揭榜挂帅”数据库,揭示跨区域“揭榜挂帅”主体特征,并对跨区域“揭榜挂帅”网络结构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各省市跨区域“揭榜挂帅”揭榜率存在较大差异,跨区域揭榜率整体偏低;企业是跨区域“揭榜挂帅”的主体,主要由中大型企业发布技术需求、技术创新活力较强的中小型企业解决需求,揭榜联合体以“内外配合”为主;跨区域揭榜网络呈现“扁平层级+圈层交互”特点,核心圈层省市展现单核辐射实力,中间圈层省市发挥以强带弱功能,边缘圈层省市缺乏抱团取暖行动。最后,针对更好实施“揭榜挂帅”以促进创新资源跨区域流动和配置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华军  张耀  孙亚男  
区域发展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为区域协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文章基于2000~2013年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数据,对中国区域发展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时滞变化进行了全面解构。研究表明,中国区域发展的空间关联具有较明显的极化特征,东部省份自身的发展动能较强,能够普遍带动其他省份的发展;西部省份的发展特点则相反。空间网络中板块间的传导关系具有明显的梯度溢出特点,与板块间的溢出相比,同一板块内部"同级"省份之间的溢出效应较弱。中国区域发展空间溢出总量的半衰期为2~3年,空间溢出的传导时间集中在1年左右,并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在"十三五"期间,利用并发挥区域发展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效应,有利于加快形成"以点带面、从线到片"的区域合作空间格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