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74)
2023(10748)
2022(9103)
2021(8188)
2020(7066)
2019(16136)
2018(15494)
2017(29904)
2016(16366)
2015(18381)
2014(18358)
2013(18300)
2012(17274)
2011(15715)
2010(16073)
2009(15476)
2008(14731)
2007(13438)
2006(11677)
2005(10557)
作者
(48949)
(40961)
(40934)
(39162)
(25872)
(19801)
(18852)
(15846)
(15567)
(14527)
(14092)
(13965)
(13048)
(12928)
(12909)
(12861)
(12418)
(12019)
(11996)
(11777)
(10198)
(10147)
(9910)
(9429)
(9338)
(9279)
(9053)
(8926)
(8317)
(8291)
学科
(73712)
经济(73643)
管理(43066)
(43063)
(34038)
企业(34038)
方法(33360)
数学(29987)
数学方法(29716)
(26842)
金融(26839)
(24580)
银行(24546)
中国(24401)
(23747)
地方(20216)
(19568)
(19289)
(15529)
(15469)
业经(14738)
农业(13418)
(13049)
贸易(13040)
(12779)
财务(12754)
财务管理(12726)
(12572)
企业财务(12136)
中国金融(11200)
机构
大学(241170)
学院(240172)
(100982)
经济(98794)
管理(87944)
研究(83967)
理学(75841)
理学院(74841)
管理学(73459)
管理学院(73009)
中国(68256)
科学(52689)
(50753)
(46517)
(43585)
(43512)
中心(40596)
研究所(39940)
财经(37649)
业大(36456)
(36429)
农业(34679)
(34049)
经济学(32955)
(32632)
师范(32311)
北京(31590)
经济学院(30118)
(29886)
(29528)
基金
项目(161410)
科学(127185)
基金(117911)
研究(115577)
(103249)
国家(102458)
科学基金(86940)
社会(74244)
社会科(70580)
社会科学(70555)
(63481)
基金项目(63163)
自然(55893)
自然科(54590)
自然科学(54569)
(53837)
自然科学基金(53620)
教育(52641)
资助(47897)
编号(46193)
成果(37639)
重点(37427)
(36307)
(35837)
(33583)
课题(32353)
创新(31619)
科研(31462)
国家社会(31040)
教育部(30318)
期刊
(106147)
经济(106147)
研究(69372)
中国(43342)
学报(39517)
(38727)
科学(36257)
(35681)
金融(35681)
(35617)
大学(29006)
管理(28096)
学学(27576)
农业(25410)
教育(21041)
技术(18897)
财经(18699)
经济研究(17238)
业经(16492)
(16011)
问题(14539)
(13490)
统计(12165)
技术经济(12107)
理论(12060)
(12033)
资源(11635)
(11332)
商业(11047)
实践(10927)
共检索到352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葛翔宇  汪霞  
如何衡量和提高金融效率水平是金融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文章运用随机非参数包络分析法测算了2003—2015年我国各区域的金融投入产出效率,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法分析我国金融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和差异性。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的金融效率水平最高,其次是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金融效率水平最低,但各区域的金融效率水平都在提高,而且金融效率水平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同时,我国各地区金融效率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部分地区空间相关性或差异性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葛翔宇  汪霞  
如何衡量和提高金融效率水平是金融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文章运用随机非参数包络分析法测算了2003—2015年我国各区域的金融投入产出效率,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法分析我国金融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和差异性。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的金融效率水平最高,其次是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金融效率水平最低,但各区域的金融效率水平都在提高,而且金融效率水平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同时,我国各地区金融效率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部分地区空间相关性或差异性显著。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祎琛  
本文根据资金流向,从动员储蓄的效率、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以及资金使用的效率三个方面选取若干评价指标,建立了区域金融效率的评价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模型对2005-2011年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的金融效率进行了计量估计,同时引入了标准差指标对三大区域间金融效率差异进行度量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总体金融效率分布为: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三大地区间金融效率差异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变化趋势。
[期刊] 征信  [作者] 尹奥  丁华  孙灵文  
借助DEA指数方法,基于山东省2007—2011年的县域数据,量化分析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支持的效率及空间差异,提出金融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区位的县域的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应针对县域的具体情况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制定差异化的金融发展政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俊  胡宗义  刘亦文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利用31省市2005~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中国金融产业存在不断增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与空间集聚性,邻接地区的金融产业集聚具有溢出效应;资源禀赋能部分解释中国金融产业区域集聚,在控制新经济地理与产业政策因素影响下,资源禀赋因素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不再显著;新经济地理变量和产业政策变量对金融集聚有正的促进作用;中国金融产业区域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昭法  王颖  
文章利用2008—2014年31省区面板数据,采用Bootstrap-DEA方法和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金融生态系统运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区域差异分析。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总体效率不高,各省及地区间差距较大,效率的区域分布呈现出较为规律的东、中、西、东北部地区梯度递减的趋势,各年间各个地区的效率值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社会福利情况、政府干预程度、教育支持力度、金融就业人员规模、金融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各个地区金融生态系统的有效运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昭法  王颖  
文章利用2008—2014年31省区面板数据,采用Bootstrap-DEA方法和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金融生态系统运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区域差异分析。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总体效率不高,各省及地区间差距较大,效率的区域分布呈现出较为规律的东、中、西、东北部地区梯度递减的趋势,各年间各个地区的效率值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社会福利情况、政府干预程度、教育支持力度、金融就业人员规模、金融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各个地区金融生态系统的有效运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潇文  
文章以金融业固定资产投资和金融从业人数为投入变量、存款为中间变量、贷款和金融业增加值为产出变量,运用共享投入关联两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的金融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金融效率不仅整体水平偏低,而且金融效率改善缓慢。此外,通过对我国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检验,文章研究发现金融效率改善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并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在经济发达地区,金融效率改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强;而在经济落后地区,金融效率改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据此,得到了不同区域金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巍  宫舒文  
文章采用Bootstrap-DEA方法测算了2005—2015年我国31个省市高校科研活动效率,分区域对高校科研效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从统计检验结果来看,Bootstrap-DEA测算结果相比传统DEA更加可靠;从区域之间对比来看,省域高校科研效率之间存在区域差异。高校科研效率呈现东、中、西部阶梯式下降的趋势;2005—2015年我国中部、西部高校科研效率呈现递减趋势,东部地区则无显著变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吕一清  童谣  
为探索国家启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计划以来区域科技人才开放效率的时空变异特征和规律,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DEA-Malmquist模型、Moran'Ⅰ模型,从静动态视角测度和剖析中国区域科技人才开放效率的时空变化和空间相关性特点,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空间溢出效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静态来看,2016年后越来越多地区科技人才开放效率值达到有效水平;从动态来看,Malmquist生产率总体上升1.1%,2015年后科技人才开放效率值均明显改善;总体上,科技人才开放效率表现出空间集聚性和相关性较弱的特征,在直接效应层面,经济发展水平、制度环境、金融支持对科技人才开发效率均具有显著正相关特征。基于此,提出提升区域科技人才开放水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华平  
文章运用随机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了2004—2013年我国31省市的金融投入产出效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金融效率水平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居后,东北部地区最低。全国各区域金融效率水平逐年提高,且各区域金融效率水平逐渐趋于平衡。因此,东、西部地区应在保持金融效率水平的前提下注重区域内的均衡发展,中部地区则应发挥相对集中的地理优势,以点带全,重点发展一两个省市为金融中心,辐射周边。东北地区则可依靠东部地区的金融资源促进其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断发展其金融水平和提高金融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义根  冯开文  
为提升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生态效率的促进作用,实现区域的绿色发展,本研究利用我国30个省市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分析金融集聚、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并构建PVAR模型,采用GMM的方法进行了估计,然后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分析了东中西部金融集聚对生态效率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对区域生态效率都有一个稳定持续的正向影响,脉冲响应呈现出东部地区冲击效应大、持续时间长、下降速度快的特征,而中西部的响应并不明显;方差分解表明金融集聚贡献稳定增加,呈现出中部贡献最大、东部次之、西部最小的格局,而产业结构则呈现出西部贡献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的格局。基于此,一方面改善金融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加强金融人才的引进,引导新兴产业和生态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要积极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优化自身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全国产业分工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远权  张德钢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度了1995—2009年我国区域金融效率,并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别从省际和区际层面衡量了我国区域金融效率差异。结果显示,我国金融效率整体水平较低,金融效率区域差异不大。金融效率及效率差异都呈现出了明显的两阶段特征,其中2002年是转折点。2002年后,各地区金融效率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与此同时,金融效率区域差异开始收敛。区域金融效率差异的分解结果显示,区域内金融效率差异是区域金融效率总差异的主要原因,平均贡献率超过了75%。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克富  郝云平  牟卫卫  
从微、中和宏观层面对已有相关研究梳理可知,目前对金融科技发展存在的地区差距、空间异质性以及收敛性特征缺乏研究,因此,利用中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有关数据构建金融科技综合发展指数,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收敛模型挖掘金融科技发展差异的主要贡献来源、考察金融科技发展的空间收敛性特征。结果表明:整体上,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差距相对较大,但基尼系数呈现下降趋势,区域间协调性逐渐增强;区域间净值差异贡献均值为56.79%,是金融科技发展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且东部和中部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在收敛状态、收敛速度上均存在明显的差距;金融科技发展始终处于收敛状态,且“十二五”时期的收敛速度比“十三五”时期快。基于此,提出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风险防范措施、形成区域特色的金融科技与产业融合和建设区域金融科技创新合作机制等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芳  许舒雅  
本文选取2000—2015年除西藏外30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运用规模报酬可变的DEA—BCC模型,对各省(市、自治区)的科技金融技术效率水平及收敛性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全国大多数省份处于科技金融规模效益递增阶段;但整体而言,科技金融投入规模相对不足;各地效率水平虽然不断提升但区域间差异较大。科技金融技术效率收敛性结果显示全国及各地区科技金融技术效率存在绝对β收敛。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拓展科技金融资金渠道,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加强科技金融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金融人才素质;积极搭建科技成果孵化平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因地施策,促进区域间科技金融协调发展等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