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11)
- 2023(14190)
- 2022(11864)
- 2021(10813)
- 2020(8803)
- 2019(19792)
- 2018(19179)
- 2017(36407)
- 2016(19400)
- 2015(21835)
- 2014(21624)
- 2013(21487)
- 2012(20363)
- 2011(18688)
- 2010(19031)
- 2009(18031)
- 2008(17272)
- 2007(15411)
- 2006(13979)
- 2005(13351)
- 学科
- 济(89660)
- 经济(89544)
- 管理(56180)
- 业(53618)
- 企(42093)
- 企业(42093)
- 中国(35126)
- 方法(29566)
- 融(28316)
- 金融(28313)
- 银(26934)
- 银行(26919)
- 行(26165)
- 数学(26051)
- 数学方法(25888)
- 地方(25844)
- 农(24533)
- 财(23692)
- 制(23312)
- 业经(20763)
- 贸(18256)
- 贸易(18235)
- 易(17759)
- 农业(16637)
- 体(15317)
- 环境(14939)
- 学(14520)
- 发(14271)
- 地方经济(13891)
- 务(13867)
- 机构
- 学院(277634)
- 大学(277012)
- 济(128142)
- 经济(125714)
- 研究(105199)
- 管理(100273)
- 中国(88163)
- 理学(84193)
- 理学院(83166)
- 管理学(82129)
- 管理学院(81589)
- 财(61631)
- 京(60295)
- 科学(58358)
- 所(52767)
- 中心(48617)
- 财经(47366)
- 研究所(47174)
- 经(43008)
- 江(42737)
- 农(42489)
- 经济学(41759)
- 北京(39226)
- 院(37821)
- 经济学院(37506)
- 范(37012)
- 师范(36694)
- 财经大学(35131)
- 业大(34386)
- 州(34232)
- 基金
- 项目(176944)
- 科学(141437)
- 研究(134526)
- 基金(129935)
- 家(112158)
- 国家(111244)
- 科学基金(95198)
- 社会(89736)
- 社会科(85384)
- 社会科学(85370)
- 省(67212)
- 基金项目(67210)
- 教育(60342)
- 划(56847)
- 自然(56488)
- 自然科(55151)
- 自然科学(55138)
- 自然科学基金(54161)
- 编号(53101)
- 资助(53028)
- 成果(44428)
- 发(44250)
- 重点(40931)
- 部(40755)
- 国家社会(38647)
- 课题(38325)
- 制(37744)
- 创(37388)
- 发展(36674)
- 展(36105)
- 期刊
- 济(149656)
- 经济(149656)
- 研究(94504)
- 中国(65279)
- 财(46949)
- 融(44243)
- 金融(44243)
- 农(41171)
- 管理(40082)
- 科学(38053)
- 学报(37756)
- 教育(30250)
- 大学(29800)
- 学学(27947)
- 农业(27519)
- 经济研究(24973)
- 财经(24634)
- 业经(23103)
- 技术(22829)
- 经(21327)
- 问题(19467)
- 贸(17502)
- 国际(16455)
- 世界(16091)
- 业(14666)
- 技术经济(13279)
- 理论(13064)
- 现代(12449)
- 经济问题(12215)
- 坛(12192)
共检索到453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敬 徐鲲 杜晓
区域金融发展是否会走向收敛,其收敛的机制是什么?这一直是一个难解的谜。本文从决定金融发展的生产者受教育程度、社会福利水平、商品交易效率、金融交易效率和地域固有因素出发,研究了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机制,并考察了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特征与变动趋势。研究发现,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路径可能呈现"草帽"型特征,而改革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表现的"U"型特征只不过是市场化趋异期的片断特征,而不是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全程特征。实证分析还显示,在1992-2004年,中国省际间金融发展差异呈现加速扩张的态势。
关键词:
区域金融 发展差异 收敛机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敬 冉光和 孙晓铎
运用基尼系数(GINI)、Theil指标(GE1)和对数离差均值(GE0)对1978-2004年中国金融发展的省际差异、东中西部金融发展差异和城乡金融发展差异进行全面度量,以及运用R/S分析方法对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长期变动趋势进行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主要是城乡差异,处于第二位的是东部地区内部的金融发展差异,然后是省际间金融发展差异;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差异大致相当,而东中西部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是最小的;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Hurst指数都接近于1,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在未来可能会继续扩大,而东部地区内部和东中西部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还可能呈现加速扩张的态势。
关键词:
区域金融发展 差异 度量 变动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龙超 张金昌
文章基于面板单位根检验及验证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随机收敛性。得出我国区域金融存在全局性的随机发散,不存在俱乐部式随机收敛。这说明我国各省金融发展相对于全国金融发展没有保持同步,这种差距随时间发生变化;并且各省金融发展相对于中、东、西部区域金融发展也没有保持同步发展。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进行分析得出了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呈现波浪形曲线,而非像有些学者认为的那样呈现倒U形曲线的特性。
关键词:
区域金融 随机收敛 面板单位根检验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陆文喜 李国平
理论与实证研究均表明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区域金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势必制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我国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背景下 ,实证检验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性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采用β -收敛法检验了 1985年以来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的收敛问题。结果表明 ,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存在着阶段性和区域性的收敛特征 ,而且这种特征与金融发展政策有关。
关键词:
区域金融 收敛 β-收敛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伟 马瑞永
总体而言,1978-2002年间,中国的区域金融发展不存在着收敛,但存在β绝对收敛,同时区域金融发展还表现出了一定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区域金融发展呈现的上述收敛性特征主要是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市场化改革以及各个地区自身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根据区域金融发展收敛性特征及其成因,本文对中国未来区域金融的协调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韦政伟 孙芳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为促进经济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其金融发展。理论界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大量研究。针对广西而言,现有研究主要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促进金融发展的对策等方面展开,但对广西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缺乏深入讨论。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与全国一样,在整体发展良好的同时,广西各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明显。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不仅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韦政伟 孙芳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为促进经济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其金融发展。理论界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大量研究。针对广西而言,现有研究主要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促进金融发展的对策等方面展开,但对广西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缺乏深入讨论。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与全国一样,在整体发展良好的同时,广西各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明显。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不仅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 刘贵生 吴兴旺
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在我国当前东西部经济差距较大的背景下,如果各地区间的金融发展差异仍然继续扩大,"乘数效应"的作用将使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修华
通过运用金融相关比率、金融机构信贷比率、金融市场发展指标对我国东、中、西部的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东中西部的金融发展水平不仅表现出绝对差异,而且相对差异较大,中、西部地区落后于东部地区,且在信贷资金运用效率上中部劣势尤为突出。回归分析也证明了金融发展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因此,制定合理的金融政策有利于区域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豆晓利 王文剑
本文运用人均存贷款额、金融相关比率、变异系数对1978-2006年间中国省际以及东、中、西部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进行度量,并用α收敛法对其收敛性进行检验,得出结论:该阶段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显著扩大,且不存在明显的收敛趋势。究其原因,基于制度安排对中国区域金融差异的关键性影响,本文就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金融差异的内在关联性作了探讨,政策含义在于,地方政府应该为地区金融发展提供更多服务性功能,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鲍建慧
本文以中国31个省份1978—2009年数据为样本,以金融相关比率作为衡量指标,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对中国金融发展的收敛性进行了实证研究。Moran’s指数的测算表明,中国金融发展在大部分年份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相关性;Moran散点图表明中国金融发展空间辐射作用呈现下降趋势,且存在空间异质性。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方建国 林凡力
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布局和能源消费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收敛条件,并提出三个假设;然后基于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和碳金融四个层面,对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指数的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将我国30个省(除西藏、港澳台地区以外)分为三大区域,再运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的方法,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动趋势进行分析;最后运用面板数据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收敛性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为:2010~2016年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存在两阶段的σ收敛、显著的空间β收敛和空间俱乐部收敛;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区域能耗结构的优化促进了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收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高 张行
文章通过构建经济增长俱乐部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模型框架,利用1978~2012年31个省际的经济数据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收敛进行研究。计量研究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发散—收敛"的S型增长,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俱乐部收敛,东中西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影响了收敛速度,区域金融发展影响下的经济发展状态是相对收敛的。同时,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省级空间尺度上的区域外溢显著存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卢方元 赵真真
依据我国2003—2016年间的相关面板数据,运用伊斯拉姆模型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在规模、结构、效率的收敛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金融发展规模、结构、效率均存在明显的绝对收敛、条件收敛,其中区域金融发展规模与发展结构的收敛速度在2008年前后有所改变。另外区域金融发展在结构和效率层面存在显著的俱乐部收敛特征,但在规模层面不具有显著的俱乐部收敛,并且不同地区在金融发展规模、结构以及效率三个层面也表现出不一样的收敛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恩 黄桂良
基于经济收敛理论,运用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检验方法,对广东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性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1978-2008年,广东区域金融发展没有出现差距自动缩小的趋势,总体上不存在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格局,但存在条件β收敛趋势,而且山区各地市表现出俱乐部收敛的特征。因此,促进广东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途径是:第一,加快珠三角金融一体化步伐,增强其对全省的辐射能力;第二,促进东西两翼、山区与珠三角地区的金融资源整合和金融产业合作,加快落后地区金融改革与发展步伐;第三,建立互补有序、协调发展的金融资源配置体系,实现全省金融资源的高效运作和优化配置。
关键词:
区域金融 σ收敛 β收敛 俱乐部收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