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78)
- 2023(13536)
- 2022(11217)
- 2021(10131)
- 2020(8145)
- 2019(18294)
- 2018(17375)
- 2017(33912)
- 2016(18034)
- 2015(19714)
- 2014(19549)
- 2013(19355)
- 2012(18367)
- 2011(16793)
- 2010(17370)
- 2009(16162)
- 2008(15220)
- 2007(13786)
- 2006(12664)
- 2005(11785)
- 学科
- 济(82573)
- 经济(82495)
- 业(48783)
- 管理(48234)
- 企(36325)
- 企业(36325)
- 中国(31227)
- 地方(27835)
- 融(27439)
- 金融(27438)
- 方法(26629)
- 银(25912)
- 银行(25894)
- 行(25241)
- 农(24407)
- 数学(23755)
- 数学方法(23509)
- 财(20855)
- 业经(18542)
- 制(17821)
- 农业(17230)
- 贸(15508)
- 贸易(15490)
- 地方经济(15401)
- 学(15211)
- 易(14965)
- 环境(13521)
- 发(13313)
- 策(12025)
- 务(11935)
- 机构
- 学院(253761)
- 大学(248402)
- 济(113170)
- 经济(110754)
- 研究(94610)
- 管理(92228)
- 中国(78544)
- 理学(77501)
- 理学院(76558)
- 管理学(75350)
- 管理学院(74860)
- 科学(54988)
- 财(54782)
- 京(53085)
- 所(47990)
- 中心(44674)
- 研究所(43113)
- 财经(41772)
- 农(41113)
- 江(40836)
- 经(37875)
- 经济学(36045)
- 范(35008)
- 师范(34700)
- 院(34508)
- 北京(34067)
- 州(32996)
- 业大(32938)
- 经济学院(32521)
- 农业(31577)
- 基金
- 项目(163060)
- 科学(129957)
- 研究(122726)
- 基金(117654)
- 家(102085)
- 国家(101209)
- 科学基金(86644)
- 社会(79760)
- 社会科(75900)
- 社会科学(75890)
- 省(64696)
- 基金项目(60956)
- 教育(54800)
- 划(54158)
- 自然(53066)
- 自然科(51831)
- 自然科学(51821)
- 自然科学基金(50875)
- 编号(49733)
- 资助(48089)
- 发(42219)
- 成果(40739)
- 重点(37862)
- 课题(35765)
- 部(35612)
- 发展(34562)
- 创(34207)
- 展(33991)
- 国家社会(33382)
- 创新(32068)
- 期刊
- 济(132728)
- 经济(132728)
- 研究(84448)
- 中国(56909)
- 融(43050)
- 金融(43050)
- 财(40024)
- 农(38982)
- 管理(35468)
- 学报(34366)
- 科学(34198)
- 教育(28522)
- 大学(26511)
- 农业(25900)
- 学学(25102)
- 经济研究(22301)
- 业经(22197)
- 技术(21468)
- 财经(20532)
- 经(17810)
- 问题(17012)
- 贸(14217)
- 国际(13366)
- 业(13256)
- 技术经济(12429)
- 世界(12267)
- 商业(12209)
- 资源(12000)
- 理论(11739)
- 现代(11701)
共检索到411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正兵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各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适应性逐步增强,但仍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要以增强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功能为基础,以建立和完善现代金融体系为目标,以提高金融效率为核心,以完善金融监管为保障,以扩大金融开放为动力,不断增强区域金融支撑经济发展的功能。省区市之间要统筹地区金融发展,省区市内部要统筹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发展。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 区域差异 面板数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马正兵
基于31个省区市1994—2005年的金融经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金融规模扩张、结构优化、效率提升确实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且效率提升比规模扩张更有助于促进地区经济成长。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着区域差异,且受各省区市的地区性基础或禀赋因素的影响较大。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各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适应性逐步增强,但仍受到金融体制的约束,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此,要充分发挥中央政府主导金融制度供给与创新、地方政府主导当地金融生态建设和市场主导金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将统筹区域金融协调发展与部分省区市金融率先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齐红倩 席旭文 高群媛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测算1996—2013年中国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历史趋势,并建立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城镇化发展对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影响的时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化发展水平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资源与环境对城镇化发展表现出持续的抑制作用;城镇化发展对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的提升存在长期的正向促进效应,但2005年以后其促进效果逐渐弱化,特别在经济新常态时期出现了明显减弱。我们认为:在人口红利消失的约束下不宜过分高估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应从智慧城市、节能环保、公共服务等方面重点提升城镇化发展的质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姚耀军
中国非正规金融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这与商业文化发达程度、正规金融对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民间资金丰裕度等因素有关。利用区域宏观经济数据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下对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检验,文章发现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对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具有显著的解释力。通过对金融发展水平指标的重新构建,文章认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均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
关键词:
非正规金融 区域差异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曾婧 徐阳
近些年来,保险业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凸显,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明显增强,但由于各地金融系统差异及保险业发展不均衡,保险业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较大差异。在存在差异条件下,地区金融规模、金融风险的变化,是否导致保险业的非线性经济增长效应,其动态变化特征怎样等,值得深入研究。结合时变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构建包括金融系统因素和宏观经济基本面因素的非线性框架,重点考察在金融系统深化情况下,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5年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渐进影响效应及传递路径。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区域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曾婧 徐阳
近些年来,保险业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凸显,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明显增强,但由于各地金融系统差异及保险业发展不均衡,保险业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较大差异。在存在差异条件下,地区金融规模、金融风险的变化,是否导致保险业的非线性经济增长效应,其动态变化特征怎样等,值得深入研究。结合时变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构建包括金融系统因素和宏观经济基本面因素的非线性框架,重点考察在金融系统深化情况下,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5年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渐进影响效应及传递路径。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区域,其金融系统的资金配置效率和投资效率也更有效,保险业对经济增长具有强拉动效应,其中寿险的融资功能比财险经济补偿功能更具经济增长效应;而地区金融风险程度增高,则会大幅度提高该区域金融系统的投资风险,进而弱化财险和寿险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最后提出了现阶段深化金融改革与管控金融风险的若干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谢家智 王文涛
基于2000—2010年我国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我国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率(简称金融效率)及其分布特征。研究结论表明:我国的金融效率偏低且没有明显改变。其中,金融创新效率更是低于金融配置效率;金融效率分布具有较为典型的经济区域特征和金融控制程度特征。金融控制程度影响金融效率的提升,特别是抑制金融创新效率。研究表明,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仍停留在数量扩张和要素堆积阶段,金融创新效率不足是金融效率提升的钳制因素。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于波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央针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经济发展的差异、社会发展的不协调、文化发展的不均衡等问题所提出的战略性决策。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需要完善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机制,平衡区域间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形成区域间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和跨区域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此外,还需要在东部地区的带动和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崛起过程中,实现不同区域间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现状分析东、中、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现状,可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省份来进行比较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毛晋生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解决城乡统筹发展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效用,必须根据目前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的现实,从改革金融体制等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重构金融支持平台,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笔者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磊
本文采用VAR模型检验了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结果显示,中国金融中介发展变量与中国经济增长变量之间,的确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变量与中国经济增长变量间, 则不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因果检验的证据支持金融中介发展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格兰杰成因的假设,反过来,中国经济增长也是金融发展的格兰杰成因。以增长效应研究结论为基础,本文初步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崔远淼 李昌克
引言及文献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如何,对于政府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安排金融发展优先次序具有非常重要的政策内涵。如果金融发展具有"供给导向"功能,则改善金融结构与提升金融规模的政策安排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而倘若金融发展对金融增长的作用仅限于"需求跟进",那么政府强调发展金融或许对经济增长而言变得相对次要。针对此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成思 刘贯春
本文基于金融监管视角,利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阐释了最优金融结构形成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内在机制,进而分析最优金融结构的动态特征和经济增长效应。研究表明,当且仅当对规模适中的企业进行监管,社会福利才能实现最大化,此时存在唯一的最优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相匹配。不过,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最优金融结构呈现指数化的动态演进趋势,并对经济增长率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最优金融结构并非绝对的市场主导型或银行主导型,而是取决于一国实体经济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本文以股票市场资本形成总额、交易总额与银行信贷的比例作为金融结构的测度指标,采用2004~2012年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96个国家构成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结构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泽想 张龙
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其影响机制具有非线性迁移特征,不同经济区域下的影响效果也具有显著差异。基于此,本文构建面板平滑迁移模型PSTR并基于金融总体发展和区域金融发展两个层面分析其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区制迁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规模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但东部地区的资金利用效率却没有中西部高。从全国角度来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存在着明显非线性影响特征,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由低区制平滑地过度到高区制,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由微弱的负向影响转向为显著地正向影响;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均存在着显著的非线性影响作用,东部地区迁移速度最快,中部地区其次,西部地区的迁移过程最为缓慢;随着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均呈现显著增强的态势,但中部地区的影响作用要强于西部地区,可能的原因是,中部地区受到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辐射影响。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庄巧英
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进一步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是杭州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短缺。建立健全投融资机制对于解决资金问题、实现城乡区域统筹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杭州市加大了财政投入,根据三区、四县(市)各自区域特点,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韩凤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