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17)
2023(14605)
2022(12144)
2021(10958)
2020(9036)
2019(20212)
2018(19671)
2017(37309)
2016(20275)
2015(22789)
2014(22603)
2013(22243)
2012(21226)
2011(19346)
2010(20155)
2009(18914)
2008(18407)
2007(16592)
2006(15062)
2005(14271)
作者
(60100)
(50070)
(49786)
(47108)
(32126)
(24001)
(22653)
(19265)
(19231)
(17946)
(17394)
(17168)
(16444)
(16401)
(15987)
(15539)
(14693)
(14690)
(14486)
(14426)
(13055)
(12408)
(12117)
(11690)
(11329)
(11313)
(11180)
(11067)
(10163)
(10022)
学科
(86495)
经济(86372)
管理(57686)
(55337)
(44568)
企业(44568)
中国(32059)
(29297)
金融(29293)
方法(27544)
(27242)
银行(27213)
地方(26650)
(26447)
(23863)
(23795)
(23111)
数学(22956)
数学方法(22624)
业经(21335)
(18908)
(16809)
贸易(16790)
农业(16372)
(16237)
(15095)
环境(14539)
(14280)
财务(14239)
财务管理(14206)
机构
学院(292055)
大学(291681)
(121983)
经济(119259)
研究(109982)
管理(103673)
中国(89350)
理学(86899)
理学院(85703)
管理学(84225)
管理学院(83656)
科学(65968)
(63750)
(61340)
(57099)
研究所(51398)
中心(50601)
(49524)
(47305)
财经(46643)
(42087)
(41322)
北京(40996)
师范(40881)
业大(40101)
(40077)
农业(38451)
经济学(38315)
(37977)
财经大学(34462)
基金
项目(187719)
科学(148197)
研究(139063)
基金(135050)
(118361)
国家(117367)
科学基金(99202)
社会(88857)
社会科(84333)
社会科学(84315)
(73734)
基金项目(70400)
教育(62933)
(62755)
自然(61664)
自然科(60172)
自然科学(60156)
自然科学基金(59060)
编号(55791)
资助(54794)
成果(47461)
(46375)
重点(44123)
(41331)
课题(40819)
(39304)
(38007)
国家社会(37157)
发展(37141)
创新(37010)
期刊
(145769)
经济(145769)
研究(95730)
中国(67378)
(46651)
(46576)
学报(45175)
(44738)
金融(44738)
科学(42941)
管理(40596)
教育(34666)
大学(34468)
学学(32389)
农业(30812)
技术(23675)
业经(23392)
财经(23379)
经济研究(22844)
(20064)
问题(19055)
国际(16738)
(16563)
(16082)
世界(14529)
(13521)
理论(13506)
科技(13283)
资源(13259)
现代(13201)
共检索到4742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丹  金雪军  
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要求区域金融发展制度进行深入改革。但区域金融发展却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既有的发展经验,如何降低金融制度变革的不确定性,更好地指导和规范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实践?本文从历史经验的角度、采取国别比较的方法,以金融体制的构成要素为线索,总结了各国金融体制演进中的经验与教训;同时,通过国际比较,归纳出区域金融发展的主要特征属性,以此揭示了区域金融发展中一些本质的制度和政策演变规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汪武超  
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区域不平衡,以及东西部信用文化差异并由此形成对票据认识的差距,导致我国东部地区的票据承兑、贴现规模远大于中西部地区,票据市场形成了以若干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区域性票据市场,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的票据业务高度活跃,其中,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地的票据业务发展位于全国前列。但当前这些区域的票据市场仍处于割据状态,其容量和能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推进区域票据市场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扩大区域性票据市场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未来要加快建设全国性统一票据市场的进程,在组织模式、运行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骆华  费方域  
目前国际碳金融市场已基本形成,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并日益成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介绍了国际碳金融市场的产生及其市场结构,分析了当前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特征,并分析国际碳市场对我国的影响,提出我国今后碳金融发展的要点。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孙可娜  
不同的经济区域具有不同的经济特征,一定的经济特征决定了区域金融的基本结构。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方式的深化与服务功能的强化。对于环渤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来说,构建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具有更高梯度的产业结构,进行与之相配套的全方位金融创新,对该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修华  
通过运用金融相关比率、金融机构信贷比率、金融市场发展指标对我国东、中、西部的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东中西部的金融发展水平不仅表现出绝对差异,而且相对差异较大,中、西部地区落后于东部地区,且在信贷资金运用效率上中部劣势尤为突出。回归分析也证明了金融发展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因此,制定合理的金融政策有利于区域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泽想  张龙  
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其影响机制具有非线性迁移特征,不同经济区域下的影响效果也具有显著差异。基于此,本文构建面板平滑迁移模型PSTR并基于金融总体发展和区域金融发展两个层面分析其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区制迁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规模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但东部地区的资金利用效率却没有中西部高。从全国角度来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存在着明显非线性影响特征,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由低区制平滑地过度到高区制,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由微弱的负向影响转向为显著地正向影响;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均存在着显著的非线性影响作用,东部地区迁移速度最快,中部地区其次,西部地区的迁移过程最为缓慢;随着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均呈现显著增强的态势,但中部地区的影响作用要强于西部地区,可能的原因是,中部地区受到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辐射影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安康  
在区域金融研究中,不能回避区域金融资源集聚特征和空间差异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为此,本文纳入地理空间因素,依据2000~2013年较完整的时间样本尺度,以广东地市区域划分空间尺度,采用空间统计学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全面深入地分析广东各地市金融发展的现状和分布格局,并采用空间面板模型检验各解释变量因素对金融发展水平的空间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旨从金融资源在地理上的集群角度解释广东省金融水平不平衡现象,以期为广东金融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正兵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各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适应性逐步增强,但仍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要以增强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功能为基础,以建立和完善现代金融体系为目标,以提高金融效率为核心,以完善金融监管为保障,以扩大金融开放为动力,不断增强区域金融支撑经济发展的功能。省区市之间要统筹地区金融发展,省区市内部要统筹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波  
基于回归方程对1978~2007年四大经济区域金融发展水平进行了度量,结果显示,东部地区与内陆地区金融发展状况明显不同,1978~1991年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差异总体上小于内陆地区;1992~2007年,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差异明显大干内陆地区;四大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在总差异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改革的推进,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在不断扩大;1978~2007年四大经济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呈现"U"字型变动特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洪慈  
文章研究了中国东北地区区域金融发展的重要特征,针对东北地区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低均衡”问题,提出了东北区域金融深化发展的“两阶段”战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洪修文  
在经济学研究领域,金融发展对经济运行的积极影响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共识,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是寻找金融发展的决定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量研究发现,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对金融发展都是重要的,而增强外部投资者法律保护,建立严格的产权制度,扩大开放、增强竞争以削弱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等能够促进金融业发展,另外土地分配等政策也对金融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磊  邵兴宇  王宇  
各国金融机构特征及金融体系发展路径有着显著差异,看清这些差异并探究其主要决定因素有助于理解中国近30年来金融发展路径背后的逻辑并为今后的金融制度设计提供参考。纵观历史,一个高效的金融结构必然是金融演进客观规律在特定经济发展阶段下的适应性选择,各国金融结构的差异也普遍来自于其不同发展阶段及经济特征。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金融资产负债表存量角度分析了中国与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结构特征,并总结出这些经济体的共性与差异及其背后的决定因素。具体来说:第一,总体视角看,各国金融体系普遍呈现规模增大、多元化、关联化的趋势,尽管中国金融结构仍以银行为主导,但复杂性同样大幅提高;第二,部门视角看,各国金融资产与负债结构存在巨大差别,中国最为显著的特征在于是所有比较样本中唯一政府净金融资产为正的国家,反映了特有的所有制结构及政府职能;第三,工具视角看,中国金融部门对非金融企业股权融资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而债券工具则过度集中于金融部门。中国金融结构仍需要进一步强化工具和组织的多样性,同时缩短金融资源最终使用者与最终供给者的距离,抑制金融体系内部过度关联的倾向,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的能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安祺  邹虎  刘道荣  
本文通过对样本县的实证研究 ,分析了西部县域金融制度变迁发展过程 ,探索西部县域金融制度安排的路径选择 :在大力发展西部县域经济的宏观背景下 ,鼓励和支持西部合作金融和商业性金融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发展 ,加大对政策性金融的优惠扶持力度 ,控制金融资源的流出 ,强化金融组织的县域服务功能 ,最大限度地发挥制度效应。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丽娅  
泛珠江三角经济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体制最复杂的区域组合。从当前泛珠江三角洲整合的现状来看,归纳起来有两大因素的制约:一是行政体制的制约;二是金融资源流动的制约。本文认为,要加速泛珠江区域经济从行政区经济到都市圈经济的转变,也要围绕这两大制约因素进行体制的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