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36)
2023(11493)
2022(9476)
2021(8465)
2020(6745)
2019(15115)
2018(14352)
2017(27162)
2016(14472)
2015(15913)
2014(16080)
2013(16026)
2012(15275)
2011(14053)
2010(14521)
2009(13641)
2008(12443)
2007(11032)
2006(10080)
2005(9550)
作者
(42959)
(35723)
(35690)
(33546)
(22705)
(17309)
(16257)
(13956)
(13803)
(12849)
(12365)
(12177)
(11470)
(11341)
(11315)
(11135)
(10433)
(10337)
(10242)
(10119)
(9218)
(8805)
(8692)
(8284)
(8267)
(7938)
(7938)
(7903)
(7326)
(7240)
学科
(71628)
经济(71568)
(40189)
管理(36734)
(28911)
企业(28911)
中国(28359)
(26291)
金融(26290)
地方(26018)
(24097)
银行(24072)
(23615)
(23482)
方法(23090)
数学(20355)
数学方法(20240)
(18678)
业经(17706)
农业(17457)
(14637)
地方经济(13853)
(13030)
(12682)
(11419)
贸易(11403)
中国金融(11174)
环境(11089)
(10943)
发展(10005)
机构
学院(209263)
大学(205477)
(90503)
经济(88549)
研究(79282)
管理(73939)
中国(65892)
理学(62518)
理学院(61618)
管理学(60566)
管理学院(60168)
科学(47770)
(44802)
(42462)
(41079)
中心(37156)
(37141)
研究所(37112)
(32952)
财经(32713)
(30103)
师范(29830)
(29633)
经济学(29005)
业大(28980)
北京(28828)
(28602)
农业(28488)
(27211)
经济学院(26154)
基金
项目(137153)
科学(108568)
研究(101412)
基金(98435)
(86017)
国家(85228)
科学基金(72346)
社会(66440)
社会科(63093)
社会科学(63084)
(54743)
基金项目(51551)
(45684)
教育(44774)
自然(44143)
自然科(43114)
自然科学(43107)
自然科学基金(42312)
编号(40666)
资助(39892)
(36558)
成果(32784)
重点(31861)
发展(29810)
课题(29478)
(29457)
(29342)
(28713)
国家社会(27899)
创新(26853)
期刊
(107507)
经济(107507)
研究(66636)
中国(48447)
(36849)
(36128)
金融(36128)
学报(32262)
科学(31139)
(30511)
管理(27714)
农业(24764)
大学(24432)
学学(23088)
教育(22359)
业经(19070)
经济研究(17578)
技术(16985)
财经(16254)
(14065)
问题(13734)
(12031)
资源(11259)
商业(10642)
(10257)
世界(9991)
技术经济(9926)
统计(9859)
理论(9650)
国际(9633)
共检索到337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拥政  陆峰  
文章针对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不平等关系的G-Z假说和G-J假说,延伸到区域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差异变化的关系问题。同时收集了中国省区、地市和县市三个层面的面板数据,改变统计指标和样本范围,运用广义矩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就区域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差异变化的关系而言,线性负相关的G-Z假说和成"倒U关系"的G-J假说都不是显然成立的。这说明经济理论、样本数据、检验方法并不是恰好吻合的,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中需要深入探索其中的复杂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许佩娟  冉光和  卫来  
利用1978—2009年我国省级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方法、协整检验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与其城乡收入之间的关系,并比较分析了两者间关系在三大地区的区域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对于东、西部地区而言,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与地区金融发展效率负相关,与地区金融发展规模正相关;中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与其金融发展效率正相关,与其金融发展规模负相关,城乡收入差距与金融发展规模存在长期因果关系;在不同的区域条件下,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存在区域差异。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乔海曙  陈力  
本文从金融集聚理论的角度,结合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分析了金融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内在机理,并运用Kendallτ非参数相关检验和分位数的思想和方法,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的主要结论是:从中国的县域金融截面来看,金融深度分位数小于20%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显著扩大;金融深度分位数在20%~70%之间的地区,两者相关性不显著;而金融深度分位数大于70%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显著缩小。这进一步论证了金融发展和收入不平等之间存在的"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最后,本文针对金融发展深度不同的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提出了不同的金融支持策略,以推进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昕  吴曼华  王涛  
文章利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1992—2012年省际数据,基于非参数局部多项式回归拟合了三大地区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曲线,并对曲线的拟合效果、单调性、凹凸性及动态变化特征进行详细阐述。依据实证结果得到结论:首先,区域间金融发展规模与收入差距的拟合曲线存在显著差异;其次,从曲线走势看,金融发展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不是呈严格稳定的正相关、负相关或倒U型关系,而是随外部条件及金融发展结构、效率的改变呈阶段性变化;最后,从动态特征看,区域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作用强弱与金融抑制或金融深化的进程有关。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尹希果  陈刚  程世骑  
金融抑制被认为是导致我国扭曲的金融发展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原因,而东西部金融发展的市场化水平差异使得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也表现出非完全一致的关系。本文运用面板单位根和VAR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均表现为非同阶单整变量,从而并未支持二者之间长期均衡关系的存在;但从短期来看,西部金融发展显著的构成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Granger原因,而这种因果关系在东部地区却并不显著。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卢立香  陈华  
本文应用Blackburne和Frank(2007)提出的新方法进行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面板协整模型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研究显示,我国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和城乡收入差距在不同省份间已形成异质性的长期协整关系,同时,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期关系对短期的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产生抑制效应。因此,长期内应注重促进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逐步改变城乡金融发展不均衡的状况;短期内应采取能够提高农民收入的直接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才云  
在我国经济改革提速及渐进开放的背景下,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与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与已有文献不同的是,文章选取新的指标构建新型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研究表明:中国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并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贾非  
文章选取我国1990~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建立模型分析了城乡金融总量差异、金融转化效率差异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城乡金融总量相对差异缩小的同时城乡金融总量绝对差异扩大,城乡收入差异也在扩大;同时,农村较低的金融转化效率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最后,人均资本存量差异、人均人力资本差距均能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这意味着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金融对策应包括加快农村金融资本积累和提高农村金融转化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飞燕  李孟刚  
日益突出的城乡收入差距已经制约了我国我国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文章分析了我国城乡金融发展失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分别检验了城乡金融发展规模失衡、效率失衡与城乡收入的绝对差距、相关差距的关系,根据面板协整检验和PMG估计的结果,可以看到结果表明城乡金融不平衡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金融发展的规模不平衡和效率不平衡都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立军  湛泳  
金融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即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金融发展的降低贫困效应、金融发展的非均衡效应。本文利用中国和省级1978~2004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实证与理论假说相符。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文胜  
现代金融发展理论的主流观点是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意义重大。按照这种理论逻辑,西部地区金融非均衡发展应该会产生显著的经济后果。本文以金融发展为视角,着力探讨金融发展对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均衡关系;从格兰杰因果检验和方差分析也同样可以看出,从1990年至今,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城乡差距,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不是西部地区金融发展规模的格兰杰因果原因。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从解决金融发展非均衡问题上着手来缩小西部城乡收入差距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小克  李惠蓉  
根据1978~2011年的数据,建立VAR模型,采用协整检验、Granger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再检验。结果表明,长期内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显著推动了经济增长,金融发展效率却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下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肖云  米双红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实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我国城乡一体化背景下2011-2019年全国30个省区市(西藏、港澳台地区除外)的样本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GMM)方法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缩小具有显著的功效,但存在区域异质性,相比较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其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所起到的功效更强。但是,在纳入城乡收入差距中介效应之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的功效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同时,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不同的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所带来的综合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在高水平区域内,两者的综合效应依然会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产生赋能作用,而在低水平区域,两者的综合效应不利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缩小,反而会带来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扩大。最后本文进一步从政府层面、金融机构层面和城乡居民自身层面三个维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林  杨俊  
笔者基于我国东、中、西部1978年~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三大区域金融发展与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城市化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三大区域金融发展与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的金融发展,不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均能助推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市化进程,但在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也带来了通货膨胀的负效应;中西部的金融发展虽然在长期能引导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及城市化进程,但短期因果关系并不成立;中部金融塌陷明显,而西部金融发展对城市化的边际贡献最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鲁钊阳  
文章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检验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乡金融结构、规模和效率非均衡发展水平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两者关系的区域差异。结果显示:对东部沿海地区而言,城乡金融结构和规模非均衡发展水平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正相关,城乡金融效率非均衡发展水平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负相关;对中、西部地区而言,城乡金融结构和规模非均衡发展水平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负相关,城乡金融效率非均衡发展水平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正相关;同时,城乡金融结构、规模和效率非均衡发展水平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