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20)
2023(10319)
2022(8448)
2021(7638)
2020(6021)
2019(13317)
2018(12530)
2017(24345)
2016(12970)
2015(14354)
2014(14166)
2013(13978)
2012(13222)
2011(12025)
2010(12514)
2009(11949)
2008(11108)
2007(9977)
2006(9240)
2005(8871)
作者
(36492)
(30044)
(29948)
(28127)
(19218)
(14397)
(13736)
(11670)
(11540)
(10740)
(10226)
(10205)
(9707)
(9537)
(9457)
(9385)
(8874)
(8796)
(8631)
(8496)
(7629)
(7373)
(7294)
(6984)
(6799)
(6788)
(6744)
(6590)
(6101)
(6004)
学科
(61508)
经济(61449)
(43141)
管理(41052)
(35976)
企业(35976)
(26141)
金融(26140)
中国(25596)
(23820)
银行(23811)
地方(23400)
(23227)
(20101)
方法(18340)
(16783)
业经(15804)
数学(15719)
数学方法(15645)
(15461)
(15384)
财务(15360)
财务管理(15335)
企业财务(14925)
地方经济(12761)
农业(12021)
中国金融(11103)
(10820)
(10749)
环境(10159)
机构
学院(182770)
大学(178219)
(78474)
经济(76789)
管理(67525)
研究(65480)
中国(57700)
理学(56653)
理学院(55992)
管理学(55318)
管理学院(54965)
(39731)
(38264)
科学(36728)
(32737)
中心(31561)
财经(30419)
研究所(28992)
(28489)
(27458)
(26755)
北京(24832)
(24680)
师范(24460)
(24243)
经济学(24239)
(23777)
财经大学(22606)
(21822)
经济学院(21770)
基金
项目(113990)
科学(90861)
研究(87964)
基金(81254)
(69268)
国家(68609)
科学基金(59547)
社会(57474)
社会科(54695)
社会科学(54685)
(45997)
基金项目(42699)
教育(38921)
(37868)
编号(36120)
自然(35319)
自然科(34446)
自然科学(34441)
自然科学基金(33800)
资助(32376)
(31210)
成果(29824)
重点(26428)
发展(25874)
课题(25802)
(25437)
(24752)
(24485)
国家社会(23630)
(23023)
期刊
(95606)
经济(95606)
研究(60130)
中国(42101)
(36207)
金融(36207)
(32281)
管理(26729)
(26490)
学报(23242)
科学(23232)
教育(20243)
大学(18371)
农业(17522)
学学(17367)
业经(16609)
财经(15520)
经济研究(15180)
技术(15073)
(13230)
问题(11846)
国际(9231)
(9193)
商业(8949)
财会(8782)
(8777)
世界(8697)
(8651)
理论(8627)
现代(8612)
共检索到3006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茉菡  章新蓉  
通过构建公司治理综合性指标,探究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对现金持有水平及其价值效应的影响,并基于产权异质性,进一步考察了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对企业现金持有水平及其价值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公司现金持有量,而且区域金融发展可以正向调节这种负向影响机制;与国有企业相比,公司治理水平对现金持有量的负向影响以及区域金融发展的正向调节效应在民营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现金持有水平提高有利于提升现金持有的市场价值,同时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与公司治理水平均可以正向调节现金持有的价值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茉菡  章新蓉  
通过构建公司治理综合性指标,探究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对现金持有水平及其价值效应的影响,并基于产权异质性,进一步考察了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对企业现金持有水平及其价值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公司现金持有量,而且区域金融发展可以正向调节这种负向影响机制;与国有企业相比,公司治理水平对现金持有量的负向影响以及区域金融发展的正向调节效应在民营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现金持有水平提高有利于提升现金持有的市场价值,同时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与公司治理水平均可以正向调节现金持有的价值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阳  
本文选取2011-2015年116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象,分析了现金持有量受企业商业信用的影响,并探讨了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企业应付款,即企业获取的商业信用,与现金持有存在显著正向相关性;企业应收款,即企业所提供的商业信用,与企业现金持有存在显著负向相关性;另外,企业当地金融发展对企业应收款和现金持有相关性的影响具有调节作用,金融发展水平越高,企业应收款与现金持有量间的替代性越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阳  
本文选取2011-2015年116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象,分析了现金持有量受企业商业信用的影响,并探讨了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企业应付款,即企业获取的商业信用,与现金持有存在显著正向相关性;企业应收款,即企业所提供的商业信用,与企业现金持有存在显著负向相关性;另外,企业当地金融发展对企业应收款和现金持有相关性的影响具有调节作用,金融发展水平越高,企业应收款与现金持有量间的替代性越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亚峰  冯科  
金融发展作为宏观经济层面的一个重要因素,会对微观企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笔者以1999—2015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年度数据为样本,研究中国金融发展水平对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行为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经济后果。研究结果显示:(1)金融发展降低了公司现金持有量,增加了公司现金持有的边际市场价值;(2)按产权性质分组看,金融发展使得国有企业现金持有量降低的幅度要大于民营企业,现金市场价值增加的幅度要大于民营企业;(3)进一步进行稳健性和机制检验,发现结果稳健且金融发展降低了公司的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抑制了过度投资和减轻了代理问题。以上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主要通过缓解公司外部融资约束和减轻代理问题来影响其现金持有行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白鹤祥  
系统性地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中,进一步巩固金融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后,重庆市坚持市场化取向,系统性地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中,进一步巩固金融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推动金融中心建设,实现了金融与区域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卿龙  
以2009—-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区域金融发展对多元化经营与现金股利二者关系的影响及其微观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多元化公司伴随相对消极的现金股利政策,多元化经营程度与现金股利分配意愿和分配水平显著负相关,区域金融发展对这一负向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且在民营企业和非政治关联企业尤为凸显。机制检验发现,区域金融发展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弱化了多元化对现金股利的负面影响,而非通过抑制代理冲突路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凤  
经理人‘自利动机’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现金持有量以及现金使用。不同治理结构又会对‘自利动机’构成不同的约束,从股权集中度、经理人所有权以及董事会构成、外部投资者受保护的程度等角度分析公司现金持有量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与现金持有量,对我国上市公司实现现代化管理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周升师  
本文基于权衡理论,探讨数字金融发展与企业现金持有间的关系,并再次剖析数字金融的“校正错配”功能。在此基础上,选取2012—2019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加速企业现金持有调整速度,并降低了企业现金持有水平,这与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的协同发展紧密相关。高科技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中西部地区企业的现金持有行为,对数字金融发展表现出更强的敏感性,再度证实了数字金融对于缓解传统金融“领域错配”“属性错配”与“区域错配”所具备的积极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有效缓释企业因融资约束及代理成本而增持现金的行为。研究结论对于引导数字金融发展方向,指导企业现金持有动态调整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艳萍  
近年来,中部等欠发达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金融与地方经济之间出现了许多不协调的问题。实现金融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是:转变观念,客观看待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和地方经济的关系;加强信任合作,建立政、银、企长效合作沟通机制;加强诚信建设,为双赢创造良好环境,实现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  刘贵生  吴兴旺  
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在我国当前东西部经济差距较大的背景下,如果各地区间的金融发展差异仍然继续扩大,"乘数效应"的作用将使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花永兴  
山西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部六省中下游地位,山西要实现中部崛起,必须发挥金融杠杆推动作用,把金融效率作为推动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修华  
通过运用金融相关比率、金融机构信贷比率、金融市场发展指标对我国东、中、西部的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东中西部的金融发展水平不仅表现出绝对差异,而且相对差异较大,中、西部地区落后于东部地区,且在信贷资金运用效率上中部劣势尤为突出。回归分析也证明了金融发展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因此,制定合理的金融政策有利于区域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曾莲  穆林  
以2007~2015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借鉴Penman-Nissim分析框架,构建静态面板和动态调整模型,运用稳健标准误OLS和差分GMM估计方法检验了公司金融化对现金持有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公司的金融化程度越高,现金持有量则越低,且对非国有上市公司的影响更显著;公司金融化具有加快现金持有调节的作用,当现金持有量较高时,金融化的调节作用更显著;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下,金融化能发挥"蓄水池"效应,缓解财务困境。基于研究结论,政策当局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规范非金融企业的金融化,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需要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发挥金融化的"蓄水池"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敬  徐鲲  杜晓  
区域金融发展是否会走向收敛,其收敛的机制是什么?这一直是一个难解的谜。本文从决定金融发展的生产者受教育程度、社会福利水平、商品交易效率、金融交易效率和地域固有因素出发,研究了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机制,并考察了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特征与变动趋势。研究发现,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路径可能呈现"草帽"型特征,而改革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表现的"U"型特征只不过是市场化趋异期的片断特征,而不是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全程特征。实证分析还显示,在1992-2004年,中国省际间金融发展差异呈现加速扩张的态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