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69)
- 2023(14372)
- 2022(12404)
- 2021(11565)
- 2020(9642)
- 2019(21964)
- 2018(21703)
- 2017(41945)
- 2016(22619)
- 2015(25363)
- 2014(25129)
- 2013(24968)
- 2012(22822)
- 2011(20400)
- 2010(20602)
- 2009(18877)
- 2008(17330)
- 2007(14943)
- 2006(13038)
- 2005(11294)
- 学科
- 济(91716)
- 经济(91626)
- 管理(61116)
- 业(59898)
- 企(49771)
- 企业(49771)
- 方法(39146)
- 数学(33866)
- 数学方法(33491)
- 中国(28341)
- 融(26773)
- 金融(26770)
- 地方(25330)
- 银(24984)
- 银行(24945)
- 农(24350)
- 行(24102)
- 财(21943)
- 业经(21739)
- 学(20130)
- 制(17988)
- 农业(16720)
- 理论(15357)
- 贸(14773)
- 贸易(14758)
- 务(14617)
- 财务(14555)
- 财务管理(14534)
- 技术(14355)
- 环境(14267)
- 机构
- 学院(309894)
- 大学(309764)
- 管理(123320)
- 济(121624)
- 经济(118848)
- 理学(107246)
- 理学院(106017)
- 管理学(104188)
- 研究(103954)
- 管理学院(103649)
- 中国(81785)
- 京(65851)
- 科学(65839)
- 财(54576)
- 所(51476)
- 中心(49000)
- 农(48495)
- 研究所(47360)
- 业大(46041)
- 江(44516)
- 财经(44409)
- 范(42029)
- 师范(41667)
- 北京(41476)
- 经(40269)
- 院(38588)
- 农业(37946)
- 州(37270)
- 经济学(36451)
- 师范大学(33989)
- 基金
- 项目(219619)
- 科学(172764)
- 研究(161476)
- 基金(158509)
- 家(137741)
- 国家(136585)
- 科学基金(117555)
- 社会(100605)
- 社会科(95370)
- 社会科学(95346)
- 省(86760)
- 基金项目(85587)
- 自然(76681)
- 自然科(74826)
- 自然科学(74814)
- 自然科学基金(73461)
- 划(72802)
- 教育(72587)
- 编号(66508)
- 资助(64233)
- 成果(52847)
- 重点(49445)
- 发(48557)
- 部(47339)
- 创(46061)
- 课题(45372)
- 创新(42932)
- 科研(41995)
- 国家社会(40826)
- 项目编号(40789)
- 期刊
- 济(129820)
- 经济(129820)
- 研究(90216)
- 中国(56757)
- 学报(47673)
- 科学(45380)
- 农(43419)
- 管理(43052)
- 财(39545)
- 融(37011)
- 金融(37011)
- 大学(35777)
- 学学(33662)
- 教育(33145)
- 农业(29757)
- 技术(25854)
- 业经(21976)
- 财经(20459)
- 经济研究(20192)
- 经(17469)
- 问题(17089)
- 图书(16517)
- 理论(15681)
- 资源(15531)
- 科技(15518)
- 业(15137)
- 实践(14519)
- 践(14519)
- 技术经济(14253)
- 现代(14200)
共检索到448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殷仲民 秦华丽 王宇娟
金融产业成长表现为时间上不间断的连续过程,经历由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推进,逐渐实现量性区间向质性区间的过渡。本文从量性指标和质性指标两方面,通过纵(时间序列)、横(空间维度)两个方向的对比,考察西安区域金融产业成长的基本现状,研究西安市金融产业成长的时序特征,希望对加快西安金融产业成长有一定的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敬东 张致远
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已经进入营销主导的时期,运用市场营销原理为旅游市场服务成为区域旅游开发理论与实践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区域旅游市场定位包括旅游客源定位和旅游地形象定位两个过程,旅游客源定位是形象定位的基础。文章提出了区域旅游市场的定位过程,运用营销学的STP理论,对区域旅游市场定位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以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为例,根据对13个景点1200份抽样问卷的调查结果,选取合适的市场细分变量,给出了西安旅游市场的定位方案:向省外和国外的文化层次较高的25—44岁中青年顾客群提供一个感受、感怀中国周、秦、汉、唐灿烂文明的窗口。
关键词:
区域旅游 市场定位 客源 形象 西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党兴华 车渊彬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正确选择适合区域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更是产业成功发展的关键,但目前各地区存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过度趋同及对重点领域选择研究不足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确定了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选择的依据,并以此为基准构建了相应的评价体系。其次,以西安航空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领域选择为例,在进行详细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备选领域进行选择,确定了西安航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荆治国 周杰 詹涛 齐丽彬 张昌盛
在传统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最终能源足迹概念。即地球上消耗的能源最终由太阳辐射提供,而能源生态足迹就是消耗能源所需的接收太阳辐射能的建成地面积。相应的,不再使用化石能源地概念。同时,将海洋提供的生态资源,纳入内陆居民人均生态承载力范畴。以西安市1997年~2006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本文分别使用传统方法和上述调整后的方法对10年间西安市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传统生态足迹法计算的结果表明西安市人均赤字由1997年的1.07hm2,逐渐增加至2006年的1.40hm2,始终处于生态赤字状况。而调整后生态足迹法的计算结果表明,西安市一直处于生态盈余状况,可持续发展状况良好,其人均生态盈...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 生态足迹 西安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玲燕 刘晓君
依据西安市主城区2008~2009年上半年在售商品住宅项目的市场价格数据,利用ArcGIS地统计分析模块的半变异/协方差函数云和直方图分析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之后,利用趋势面分析法西安市商品住宅价格空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采用普通克里格空间插值方法进行空间局部估计,得出西安市商品住宅价格空间分布特征。并以此对西安市主城区的城内、城南、城北、城东、城西、长安区的区域价值进行剖析。结果表明,城内作为城市的中心,人居设施比较完备,发展最为成熟;城南拥有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和景观环境,发展速度最快;城北在诸多利好政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汪丽 胡玲玲 田筱齐
地铁站域活力是反映城市空间活力以及检验站城空间协调均衡发展的重要标志。论文以西安市为例,利用多源数据,从人群活动和建成环境2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量化评价地铁站域活力,基于活力维度值的比较,对地铁站域进行分类并分析其发展特征。研究发现:(1)西安地铁站域综合活力不足,数量随着活力等级的提高先增加后减少,站域活力的空间分布不均衡。地铁站域的工作日和休息日活力变化都经历了“上升、稳定和衰退”3个阶段。(2)地铁站域活力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显著的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贯穿西安南北方向的2号地铁线站域平均活力最强,各条线路首尾段的站域活力值普遍较低,地铁换乘站域、旅游区地铁站域、大学聚集区接驳站域活力值较高。功能混合度、地铁可达性、人群活动热度对营造地铁站域活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西安市地铁站域可分为孕育型、成长型、平衡型、乳熟型4类。数量分布上,孕育型站域>成长型站域>乳熟型站域>平衡型站域,空间分布同样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分布特点。研究提出更加完善的空间活力评价的理论分析框架,强化西安市地铁站域活力的精细化研究,可为地铁站域更新与规划、赋能城市活力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智莲 高辉 张志勇
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积极承接中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日渐凸显。西部地区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也是生态脆弱地区,应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观念,以绿色金融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绿色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在总结绿色金融系列工具和分析西部产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提炼出西部地区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进而针对目前西部地区绿色金融支持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常伟 张道宏 邬连东
为认识消费者对西安市东大街商业街的功能需求,笔者对西安市东大街消费者特征、消费环境满意程度和东大街功能需求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提出了影响消费者满意程度的商业环境和市政环境两类影响因素,指出东大街未来改造及发展应重点关注消费者购物、时尚和休闲这三大需求点。研究结论可为东大街商业街区的改造、规划和管理提供基础性的研究资料,同时为国内商业街的功能定位和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西安东大街 消费需求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白凯 张春晖
借助国际上品牌个性特征测度的经典量表,并结合国内相关学者的已有研究成果,选取"农家乐"这一旅游休闲活动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农家乐"旅游休闲品牌的个性维度和以往研究的"大五"维度有所不同,其品牌个性特征表现为实惠、喜悦、闲适、交互、健康和逃逸6大特征;该6项测度结果较好地解释了"农家乐"旅游休闲活动产品的品牌特性和"农家乐"旅游休闲活动的参与特点和呈现方式。
关键词:
农家乐 品牌个性 维度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思洁 李稷 刘科伟 赵丹
基于陕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相关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区位熵、人口集聚度、空间自相关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等分析方法,探究西安都市圈人户分离群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西安都市圈人户分离群体的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向都市圈核心圈层集聚的特征,经济和交通是主要影响因素,住房、公共服务和制度是次要影响因素,其原因主要有中心外围产业发展不平衡、区域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滞后性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户分离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西安都市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西君 何燕 宋金平 吴殿廷
城市专业化商业街作为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总结出专业化商业街的3种组织形式,并以西安市为例,分析了其空间形态及分布特征,指出其具有"一个核心,半条环线,线型形态,扇形对称,五大组团"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而,从交通、地价、历史沿革与大型结点四大物理要素出发,利用Arc-Gis软件,探讨了城市专业化商业街空间分布机理,得出:专业化商业街与城市次级交通峰值地带具有耦合特性,不同商业类型对租赁价格与商铺售价具有不同程度的依赖性,历史积淀及大型结点对城市商业街的形成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锋 陈太政 辛欣
旅游产业融合已成为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力来源,而目前在旅游产业结构升级演化方面,却忽略了旅游产业融合的力量。文章以演化的视角,结合旅游产业融合对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机制,以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研发经费融合和研发人员融合等指标为旅游产业融合创新系统度量指标,以技术结构、需求结构、就业结构、产值结构和规模结构等为旅游产业结构演化度量指标,运用协同动力模型,以西安为例对旅游产业融合与旅游产业结构演化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为:①旅游产业融合创新程度是旅游产业结构演化过程中的序参量;②旅游产业融
关键词:
协同动力模型 旅游融合 结构演化 西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万辉 李九全
城市边缘社会区域社区的地理现象和空间分化与构成及其规律研究,是国际城市(社会)地理学界的基本研究属性和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自19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学术界已对城市边缘社区从经济、土地和社会空间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有益的实践应用,国内学术界结合相关案例从城市边缘社会区域空间演化、居住流动等方面进行了实证性研究。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大城市边缘社会区域社区正面临生态、公平、经济、交通和社会压力的多重挑战。文章以近年来西安城市边缘正在形成的典型社区为例,从多元化视角研究其现实发展,构建多样化、包容性和充满选择空间的城市边缘社会区域社区发展理论。
关键词:
多元化 城市边缘 社区 西安市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银杰 南灵
以西安市城市建设用地作为研究对象,选取1990-2010年近20年的有关数据,利用建设用地扩展速度指数、扩展强度指数和扩展弹性系数,研究了西安市建设用地扩展变化特征;运用单因素法系统考察了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对建设用地扩展的关系,并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对于建设用地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过去20年里,西安市建设用地扩展经历了低速发展、稳定发展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影响西安市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力为非农业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关键词:
建设用地扩展 特征 驱动因素 西安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晓俊 朱凯凯 陈朋艳 郭文浩
运用平均最近邻分析、核密度估计与标准差椭圆等Arc 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时空演变的视角对西安市电影院空间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电影院作为居民文化消费场所,与城市经济、文化活动空间布局相一致,在城市总体空间布局上呈现明显的集聚分布特征,且集聚程度较高,主要集中分布于城市的传统商业中心与新兴的次级中心,并由中心向外围递减。(2)城市社会空间的变化促使电影院在城市空间布局上发生演变。在城市新区建设和电影消费大众化的双重作用下,西安市电影院从单核心集聚向多核心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转变;电影院空间总体布局的演变与城市扩展与建设趋向相一致,空间分布范围从中心城区向近郊城市新区扩展,在城市新区形成新的核心集聚区。(3)商业综合体成为电影院布局的主要区位,电影院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商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空间形态新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