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56)
2023(15471)
2022(13272)
2021(12357)
2020(10287)
2019(23584)
2018(23257)
2017(44851)
2016(24310)
2015(27296)
2014(27337)
2013(26783)
2012(24608)
2011(22157)
2010(22587)
2009(21232)
2008(20069)
2007(17668)
2006(15729)
2005(14162)
作者
(69858)
(58169)
(57802)
(54946)
(37034)
(27777)
(26240)
(22600)
(22242)
(20776)
(20030)
(19715)
(18494)
(18359)
(18011)
(18006)
(17116)
(17107)
(16699)
(16646)
(14509)
(14336)
(14000)
(13319)
(13024)
(12977)
(12868)
(12826)
(11701)
(11482)
学科
(96012)
经济(95875)
管理(73314)
(69370)
(58167)
企业(58167)
方法(41178)
数学(35338)
数学方法(34921)
中国(31117)
(28402)
金融(28397)
(27931)
(26850)
银行(26804)
(25960)
(25817)
(23969)
地方(23229)
业经(22685)
(21076)
(18199)
财务(18125)
财务管理(18090)
农业(17964)
企业财务(17247)
理论(16892)
(16142)
贸易(16128)
(15939)
机构
大学(347151)
学院(344085)
(136476)
管理(134664)
经济(133384)
研究(116505)
理学(116341)
理学院(114986)
管理学(113025)
管理学院(112392)
中国(91345)
(73842)
科学(71576)
(66189)
(58402)
中心(53664)
(53653)
研究所(53187)
财经(52637)
(50551)
业大(49829)
(47674)
北京(46618)
(46171)
师范(45752)
(42292)
经济学(41914)
农业(41877)
(41418)
财经大学(39264)
基金
项目(235760)
科学(186058)
研究(173790)
基金(171589)
(149152)
国家(147928)
科学基金(127055)
社会(109761)
社会科(104025)
社会科学(103998)
(91732)
基金项目(91257)
自然(81899)
自然科(79940)
自然科学(79920)
教育(79284)
自然科学基金(78472)
(77543)
编号(70836)
资助(70017)
成果(58567)
重点(53153)
(52056)
(50591)
(49236)
课题(49012)
创新(46043)
(45626)
国家社会(45165)
教育部(44767)
期刊
(149705)
经济(149705)
研究(103938)
中国(67041)
学报(54215)
(50436)
科学(50423)
(49193)
管理(49191)
(42516)
金融(42516)
大学(41263)
学学(38797)
教育(38292)
农业(33191)
技术(28435)
财经(25888)
业经(23485)
经济研究(23027)
(22000)
问题(19201)
理论(17739)
图书(16994)
科技(16348)
实践(16212)
(16212)
(16168)
(16061)
技术经济(15636)
现代(15509)
共检索到509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徐立世  曾珍香  田野  黄春萍  
本文主要研究区域金融中心形成及其动力机制。首先,描述了区域金融中心及其形成过程,提出了其在形成过程中经历的三个阶段,即金融机构的趋向集中阶段、主动聚集阶段、协同发展阶段,建立了相应的概念模型。然后重点分析了区域金融集群主体之间的协同行为,说明主体之间的协同行为可以涌现出区域金融竞争优势,是形成区域金融中心的动力所在,并构建了区域金融集群主体的动力机制模型。最后,在模型基础上,分析金融主体在协同行为下的单位运行成本的变化趋势,论证主体的协同行为对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的推动作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国宏  
本文借鉴生态学的基本观念和方法,从金融生态的视角,构建了金融生态概念模型,分析金融中心的不同形成机制,并以深圳金融中心建设为例,验证和分析了基于金融生态视角的金融中心形成机制,最后得出了对我国金融中心建设的三条重要启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许思萌  林贤英  刘烁仪  
本文基于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2000—2019年中国主要的区域金融中心(北京、上海等六个城市)促金融发展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以金融市场效率代表金融中心发展水平,选取固定资产投资及政府干预水平为核心变量。在控制变量法下进行实证考察,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及外贸开放增速对区域金融中心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干预和经济过快增长对金融中心发展有抑制作用;科技水平与金融中心发展呈正相关关系,但影响并不显著。最后,本文将依据模型回归的结果分析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启富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7年底,国内已有广州、深圳、天津等近20个城市明确提出要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之争日趋激励。对此,人们难免心存疑问,我国需要这么多区域性金融中心吗,这些城市具备基础与条件,如何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星  
金融中心是金融聚集的结果,从金融聚集到金融中心的形成是一个客观演化过程。金融聚集理论作为经典的经济学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国际金融中心的研究,并融合于多学科体系之中,这不仅体现了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对于指导现阶段我国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如在战略步骤的实施、指标体系的构建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明国  王春梅  
区域金融中心是以经济区域为基础而形成的资金融通和聚散的枢纽,具有一定经济或政治影响力。具有大量和高质量信息的中心城市应该构建区域金融中心。区位优势、经济发展水平、金融活动的广度和水平、地方政策的作用力等是影响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因素。青岛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目标定位和发展思路不能从根本上提升青岛区域金融发展的实力、采取的主要举措针对性不强和个别关键性政策性措施不到位等战略性问题,需要通过调整目标定位和发展思路、有针对性地调整主要举措和补充完善关键性政策措施等对策予以解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滨  
文章基于时空视角,采用Moran’s I指数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各省份及三大区域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差异和变化趋势,并对这种空间差异的动力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中国2000—2018年各省份新型城镇化质量有较大的提高,三大区域差异明显且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各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存在差异是区域非平衡发展的重要原因。政府动力、市场动力和外向动力均对全国和东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其中,政府动力的影响程度最高;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主要来自政府动力和外向动力的作用;中部地区仅有政府动力对本地新型城镇化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且各动力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在统计上均不显著。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闫彦明  何丽  田田  
长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金融中心发展模式,其中对发展模式产生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在于政府、市场这两类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各种发展模式相应地体现出政府、市场各异的协同方式。本文探讨了国际金融中心形成与演化的机理,从金融中心能级、主导驱动力两个维度,对各金融中心模式的特点、发展趋势进行了比较,重点分析了伦敦金融城"业界自治"管理模式的举措与经验,提出了我国各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覃剑  冯邦彦  
金融中心形成机理是金融中心研究的核心问题。基于国内外有关金融中心形成机理文献的分类,梳理了金融供求理论、金融区位论、金融集聚论、规模经济理论、金融地理论、金融制度理论和其他理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并尝试挖掘这些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揭示这一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吴大庆  
文章对构建长株潭区域金融中心进行设想,特别是在金融基础建设、金融创新、金融市场和金融生态四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邓敏  
金融中心是现代金融活动的枢纽,也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中心在促进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大金融辐射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建设金融中心的热潮,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已初步具备了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应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构建功能完善的多样化金融组织体系,培育金融市场,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加快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邹小芃  叶子涵  杨亚静  
以31个金融中心城市为样本,在构建文化资本评价体系并用熵值法测算出区域文化资本的基础上,就文化资本与制度环境两类因素对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文化资本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化资本有利于提升区域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这种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我国东部区域;(2)制度环境对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同样具有正面影响,而不同层面的制度环境影响不一,其中非国有经济发展、要素市场发育以及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作用更为显著,另外其在地区性差异上亦有所表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耿小烬  
金融集聚有助于发挥规模经济效益,提升金融效率,然而过度的金融集聚将造成金融排斥与金融脱实向虚问题,缩小经济发展空间、滋生金融泡沫,不利于金融稳定可持续发展。因此,提出金融适度集聚与分散理论,认为实现金融资源合理分布和经济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合理布局区域性金融中心。我国金融资源分布存在东部多、中西部少的问题,区域金融资源分布严重不均,金融发展内部分异显著。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有助于实现我国金融资源合理分布,改善长期以来金融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对我国金融整体稳定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郑京淑  
进入21世纪以来,东亚出现了签署各种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浪潮。本文从东亚贸易发展角度切入,寻找东亚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事实依据。东亚贸易近年来的发展源于东亚区域内贸易的扩大,而区域内贸易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IT关联产品、特别是中间品贸易。本文试图从工程间分工、模块化和跨国公司战略三个方面,诠释东亚区域内贸易发展的动力机制。本文认为,东亚贸易中区域内中间品贸易依赖于终极品的域外出口的格局,不利于东亚贸易的自律发展。积极促进终极品的区域内贸易,应该是东亚贸易面临的重要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