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25)
- 2023(16122)
- 2022(13771)
- 2021(12661)
- 2020(10586)
- 2019(23997)
- 2018(23650)
- 2017(45840)
- 2016(24425)
- 2015(27504)
- 2014(27515)
- 2013(27257)
- 2012(24985)
- 2011(22770)
- 2010(23200)
- 2009(21922)
- 2008(20484)
- 2007(18204)
- 2006(16256)
- 2005(14839)
- 学科
- 济(115015)
- 经济(114875)
- 管理(75615)
- 业(68493)
- 企(58402)
- 企业(58402)
- 方法(43917)
- 数学(37991)
- 数学方法(37639)
- 中国(32129)
- 财(28816)
- 融(28525)
- 金融(28520)
- 地方(27847)
- 银(26871)
- 银行(26833)
- 行(25854)
- 农(25501)
- 制(24998)
- 业经(24848)
- 学(22560)
- 务(18256)
- 财务(18184)
- 财务管理(18150)
- 体(17490)
- 农业(17406)
- 企业财务(17320)
- 环境(17215)
- 理论(17045)
- 贸(16766)
- 机构
- 大学(353716)
- 学院(351953)
- 济(151102)
- 经济(147884)
- 管理(137869)
- 研究(120684)
- 理学(118562)
- 理学院(117245)
- 管理学(115465)
- 管理学院(114823)
- 中国(94975)
- 京(74774)
- 财(71274)
- 科学(70921)
- 所(59913)
- 财经(56432)
- 中心(55072)
- 研究所(54110)
- 江(51587)
- 经(51041)
- 农(50229)
- 业大(47744)
- 北京(47606)
- 经济学(47260)
- 范(45128)
- 师范(44767)
- 院(43625)
- 经济学院(42262)
- 州(41985)
- 财经大学(41921)
- 基金
- 项目(234920)
- 科学(185522)
- 研究(174958)
- 基金(171195)
- 家(147439)
- 国家(146238)
- 科学基金(126254)
- 社会(112456)
- 社会科(106718)
- 社会科学(106690)
- 省(90923)
- 基金项目(90585)
- 自然(79579)
- 教育(79060)
- 自然科(77637)
- 自然科学(77624)
- 自然科学基金(76219)
- 划(75844)
- 编号(70995)
- 资助(70143)
- 成果(58185)
- 重点(52484)
- 部(52061)
- 发(51013)
- 课题(48905)
- 创(48773)
- 国家社会(46647)
- 制(46058)
- 创新(45617)
- 教育部(45269)
- 期刊
- 济(172506)
- 经济(172506)
- 研究(111149)
- 中国(68108)
- 财(54699)
- 管理(52354)
- 学报(50882)
- 科学(48147)
- 农(45910)
- 融(44018)
- 金融(44018)
- 大学(39315)
- 学学(37169)
- 教育(35642)
- 农业(30788)
- 技术(30161)
- 财经(28824)
- 经济研究(27997)
- 业经(25456)
- 经(24662)
- 问题(21573)
- 理论(18225)
- 技术经济(17982)
- 实践(16303)
- 践(16303)
- 现代(16221)
- 图书(15826)
- 科技(15751)
- 贸(15439)
- 商业(15098)
共检索到5329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平 孙华 吴有华 刘斌 崔海蓉
基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这一当前的热点问题,文章旨在构建二者之间的统一性互动框架,以便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论文从区域性层面,基于系统性视角,并考虑到区域经济内部的协调发展,构建了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之间的E-C-F互动框架,包括了区域金融子系统、区域经济子系统、二者之间的互动关联三个部分。基于区域金融子系统具有内外两个层次的内容,其二者之间的互动关联也构成了两个层次,即外层的模式互动,内层的结构依赖和协调机制。
关键词:
区域金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互动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倩 周荣荣 冯小舟
互联网金融就是互联网和金融的交叉融合,借助网络平台实现金融资源的重新分配。互联网金融产业集群主要是业务关联的实体经济和互联网金融的有机结合。互联网金融产业集群将众多的单一交易功能的平台整合起来,形成一种交易生态,通过这种聚集的密度来释放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力度和深度。我国互联网金融产业集群还处在政府引导的初级阶段,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会逐步形成"政府+市场"的运作模式直至最终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态势,而该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效应、规模效应和创新效应来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玉玲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时代已经悄然到来,越来越多的人钟情于网络交易,电子商务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兴盛。而这种新兴的网络交易方式不仅改变了我国的传统购物模式,还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物流在这个时候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立足于农村物流的角度,通过对区域经济和农村物流的协调进行研究,分析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
农村物流 区域经济 协调互动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贺小荣 胡强盛
旅游业是湖南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湖南区域经济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以湖南的区域经济增长与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互动机制为研究对象,首先,简要阐析了湖南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然后,运用推拉理论,即湖南的旅游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以及湖南区域经济发展对旅游产业集群的推动作用两个方面,详细探讨了旅游产业集群和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发现,2008—2017年湖南旅游业对湖南国民经济增长产生较大的拉动作用,平均贡献率为29.1%;近10年湖南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指数均为正数且大于1,说明湖南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集群的间接带动效应较大,对于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最后,文章提出了湖南的旅游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良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世洪,边俊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田秋丽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资源环境与要素集聚、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认为要素集聚可以对当期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但规模效应是环境污染逐年上升的根本原因。逐渐恶化的资源环境又会制约要素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为此,我们应重视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关键词:
要素集聚 区域经济 因素分解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谭伟
本文立足于社会保障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构建了反映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两大系统的指标体系及耦合协调模型,然后采用2008年的指标数据,计算并评价了各省市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两大系统的协调性。研究表明: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份,其社会保障水平也相对较高,表现出明显的从东部到中西部的梯度递减趋势;东部地区省份和大部分中部地区省份,社会保障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而西部地区则与之相反,社会保障水平高于其经济发展水平;从协调度所属等级来看,类似于"橄榄球"状,优质协调和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区域经济 协调度 互动机理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夏万军
文章在对Dowrick和Rogers框架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构建了在一个框架中同时分析新古典收敛机制和新增长收敛机制的修正Dowrick和Rogers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1-2005年期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既有新古典收敛机制的作用,同时也有新增长收敛机制的作用。但是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收敛机制在发挥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秀池
本文通过对典型区域经济的实证分析,对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建设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区域经济运行均衡利益机制模型及促进区域经济建设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区域经济 运行机制 政策措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计承江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必须找准履职的着力点,在认真落实货币政策同时,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认真落实中央和总行决策部署的同时,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持,既是科学贯彻好货币政策的需要,也是一项重要职责和工作目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余志科 吴江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文章分别从小城镇建设对三大产业发展的影响入手,对2018年某省302个镇进行抽样分析,随机选取其中50个镇,对其经济发展数据和城镇建设的情况进行量化处理和实证分析,揭示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综合本文研究来看,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互动的,小城镇建设将促进产业集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并可提高工业发展水平,继而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又将提升小城镇建设进度,促进小城镇各产业发展。
关键词:
小城镇 城市化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邓杨丰 麦仲山
2003年由广东率先提出,并很快得到其他成员积极响应的"泛珠三角",又称"9+2",是指以珠三角所在的广东省为地域中心,包括其周边的福建、江西、湖南、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海南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共11个地区所构成的广大地域。泛珠三角区域内各方优势互补,区域紧密合作机制的建立大大推动了区域分工与协作的深化,随着产业和技术大规模的转移,资本也发生大规模的转移,并促进泛珠三角区域内各方在金融政策方面的合作。如何在区域合作中更好地发挥其资源配置的基本功能,这是区域内各金融机构都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一、泛珠三角各省区经济与金融业发展水平的比较1.各省区银行业发展水平比较。2...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方磊 张雪薇
从“宏观环境子系统”和“微观群落子系统”两个维度构建科技金融生态评价体系,运用时空极差熵权法测算2008—2020年31个省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科技金融生态水平,并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全面考察科技金融生态对经济韧性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金融生态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由于省、自治区、直辖市间存在示范效应及经济关联效应,经济韧性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科技金融生态产生的技术创新、产业协同集聚效应均从总体上提升本地及空间关联地区的经济韧性。基于以上研究结论,进一步提出提高科技金融生态水平的政策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学艺 徐鸣
在区域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区域金融集聚是支撑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而这种推动是靠区域金融服务体系中的货币资金储蓄效应、金融货币投资效应、金融资源配置效应实现的。文章研究表明:要促进区域金融服务聚合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动,必须发挥区域金融服务聚合的网络效应,并在要强化区域金融服务聚合过程中,强化区域金融风险的防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玉晶 宋林 张礼涛
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相互影响、互动发展。基于全国30个省区1998-2014年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系统面板数据,借鉴耦合协调度模型,结合GIS对中国各省区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进行时间和空间格局分析。研究发现:时间维度表明,以2003年为转折点,民营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呈下降趋势,2006年之后开始缓慢上升。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波动平稳,表现出经济周期特征。各省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耦合度均值呈"W"型,表现下降趋势;空间格局表明,各地区民营经济指数与区域经济指数波动趋势基本一致,民营经济指数区域差异明显,整体表现出"东-中-西"特点,中部地区本身分化明显。省际间的耦合程度分布不平衡且差异明显,耦合度长期表现出高高相聚和低低相聚的分化格局;通过时差相关分析得出,民营经济综合指数是区域经济综合指数的先行指标,具有预警功能;各类影响因素中,研发支出与上市公司对耦合度影响最显著。研究表明,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密切的互动作用,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二者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民营经济 区域经济 耦合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