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56)
- 2023(10882)
- 2022(8681)
- 2021(7684)
- 2020(6411)
- 2019(13961)
- 2018(13745)
- 2017(26884)
- 2016(14353)
- 2015(15801)
- 2014(15572)
- 2013(15831)
- 2012(14266)
- 2011(12778)
- 2010(13020)
- 2009(12612)
- 2008(12871)
- 2007(11847)
- 2006(10779)
- 2005(9622)
- 学科
- 业(83542)
- 济(74724)
- 经济(74640)
- 企(66835)
- 企业(66835)
- 管理(58682)
- 农(45301)
- 农业(30373)
- 方法(29321)
- 业经(28715)
- 财(22991)
- 数学(21919)
- 数学方法(21806)
- 务(17965)
- 财务(17955)
- 财务管理(17944)
- 企业财务(16812)
- 地方(16445)
- 中国(16271)
- 技术(16065)
- 制(14682)
- 策(14029)
- 和(13886)
- 划(13390)
- 体(12063)
- 环境(11452)
- 发(11325)
- 理论(11003)
- 贸(10618)
- 贸易(10613)
- 机构
- 学院(220830)
- 大学(209741)
- 济(100884)
- 经济(99232)
- 管理(95033)
- 理学(82237)
- 理学院(81572)
- 管理学(80738)
- 管理学院(80349)
- 研究(66782)
- 中国(55628)
- 农(50206)
- 财(43230)
- 京(42280)
- 科学(38808)
- 农业(37979)
- 业大(35474)
- 江(34821)
- 财经(34741)
- 所(32912)
- 中心(32312)
- 经(31456)
- 研究所(29588)
- 经济学(29518)
- 经济管理(29199)
- 州(27133)
- 经济学院(26818)
- 商学(25986)
- 商学院(25770)
- 北京(25386)
- 基金
- 项目(146413)
- 科学(118931)
- 研究(110679)
- 基金(108570)
- 家(92672)
- 国家(91715)
- 科学基金(81748)
- 社会(75803)
- 社会科(71780)
- 社会科学(71760)
- 省(60039)
- 基金项目(58216)
- 自然(50266)
- 自然科(48997)
- 自然科学(48986)
- 自然科学基金(48182)
- 划(46838)
- 教育(46808)
- 编号(45384)
- 资助(41925)
- 业(35809)
- 发(34264)
- 创(33750)
- 成果(33407)
- 部(32645)
- 国家社会(32051)
- 重点(31828)
- 创新(30708)
- 制(30305)
- 农(29583)
- 期刊
- 济(120951)
- 经济(120951)
- 研究(57769)
- 农(53819)
- 中国(41323)
- 农业(36636)
- 管理(35543)
- 财(35210)
- 科学(29880)
- 业经(27719)
- 学报(27573)
- 大学(21860)
- 学学(21190)
- 融(20725)
- 金融(20725)
- 技术(20362)
- 业(19279)
- 财经(16854)
- 问题(16552)
- 经济研究(16279)
- 技术经济(14618)
- 经(14615)
- 农业经济(13959)
- 农村(13939)
- 村(13939)
- 资源(13441)
- 世界(12547)
- 经济问题(11963)
- 教育(11554)
- 商业(11509)
共检索到3257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宏宇 刘刊 范德成
农业是我国基础产业,是保障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根本。根据经济发展战略要求和区域资源禀赋,合理发展区域农业,提升农业对区域资源使用效率和区域资源产业配置效益,形成区域农业高效发展和资源最优配置,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利用随机前沿技术效率测度、产业投入产出分析、偏离-份额分析,构建农业产业生产效率的测度模型,探索地区农业产出的技术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率,为农业生产和区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大部分区域农业产出与资源禀赋未形成最佳匹配,应在大力提高农业对区域内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高鸣 李杨 左杰
本文从资源禀赋角度入手,选取耕地、农业劳动力、农业资本与技术4个要素进行比较得出中关两国农业生产率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供政策建议以帮助中国农业利用自身优势,借鉴美国经验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农业生产率 资源禀赋 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关黎丽
本文选取2009-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资源禀赋约束条件下商贸流通业的经济效应及门槛约束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这一现象存在着区域普适性特征,商贸流通业的积极作用在整体上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变化特征。同时,在资源禀赋的约束条件下,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仍然存在,并且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变化特征,随着资源禀赋条件的改善以及区域经济水平的提升,商贸流通业的经济效应在逐渐增强。因此,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区域性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加强对区域资源禀赋条件的改善,促进商贸流通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梁杰 高堃 高强
农业生产环节外包是实现农业规模经济的重要途径。依据山东、河南2省6市小麦种植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农地禀赋效应调节视角下外包交易成本、农业隐性生产成本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市场容量、资产专用性、交易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是外包交易成本的重要表现。市场容量的扩大可以降低单位面积外包交易成本,促进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提升;资产专用性、交易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的增强会增加外包交易成本,阻碍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提升。(2)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和农业劳动机会成本是隐性生产成本的重要体现,二者均会促进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提升。(3)外包交易成本、隐性生产成本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影响会受到农户农地禀赋效应的调节。在外包交易成本方面,农户农地禀赋效应会削弱市场容量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促进作用,增强资产专用性和交易不确定性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阻碍作用;在隐性生产成本方面,农户农地禀赋效应会增强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促进作用,削弱农业劳动机会成本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促进作用。(4)农业外包市场并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交易市场,而且是一个具有身份特征的情感市场。培育农业外包市场,需充分考虑和尊重农户的农地禀赋效应。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赵达薇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了我国各区域农业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率,指出目前我国各省市农业经济资源配置效率差异较大,其中人均化肥施用量对全国大多数省市农业劳动生产率都是最重要的,这种生产方式属于典型的“化肥农业”,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文章认为,制度创新可以再造农业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减少信息成本和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增长;在制度创新先行的前提下,实现农业经济组织创新与制度创新、知识创新的互动,是转变“化肥农业”生产方式,走可持续的新型农业发展道路的关键所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应瑞瑶 郑旭媛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加速,农民的粮食生产经营方式正发生转变。有关粮食生产演变原因的传统解释似乎无法很好地解释这一种情况:同为长三角地区的发达省份——江浙两省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并具有相似的劳动力转移背景,但在粮食生产演变上却相异。研究表明,浙江多丘陵山区的地形特征限制了机械的发展,导致机械对劳动力替代弹性较小。农户是理性的,基于劳动力机会成本的考虑及无法改造自然的情况下,处于丘陵、山地的农户在耕地经营方式上将可能由粮食改种经济作物,或维持仅以满足口粮为目的的低效率粮食种植,或直接撂荒,最终导致浙江粮食播种面积锐减。进一步得出结论,随着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并不是所有经济发达地区的粮食生产都将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骞 刘华军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构建了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采用全要素水资源效率的测度思路,对污染排放约束下中国分省份及区域的农业水资源效率进行了测度,并采用Bootstrap断尾回归模型对污染排放下农业水资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2011年、2012年全国平均农业水资源效率分别为0.693、0.671,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未达到生产前沿。在八大区域中,北部沿海和黄河中游地区的农业水资源效率最高,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农业水资源效率处于低水平。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农田水利建设和环境规制对于提升我国农业水资源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水资源丰裕程度则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钱丽 肖仁桥 陈忠卫
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将农业碳排放量纳入农业生产效率研究框架内。首先,综合运用3个DEA模型,测算了2004—2010年中国30个省份农业生产效率,探索中国各省份、三大地区间的效率差异,并给出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4种模式,然后,利用Tobit模型检验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农业生产效率有所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纯技术效率低下是制约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各省份、三大地区间效率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最高,而中西部地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有60%的省份农业资源利用模式为低经济低环境效率型,这些省份主要来自于中西部地区;农田抗灾能力、农村用电量和研发经费的提高对全国农业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博 张文忠 余建辉
基于中国1998—2012年各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了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各省市区的地区农业生产效率,进而利用泰尔指数分解方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差异的结构性原因与外部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部分省市区处于农业生产非效率的状态,多数省市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效率下降。2农业生产效率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多数年份中,差异主要由东中西与东北部区域间的差异所造成。3多数年份中,区域内部的差异是造成整体差异的次要原因,其中,西部区域内各省份的差异在各区域内差异中占比最大。4各影响因素与农业生产效率地区差异的关联度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产业结构的地区差异、农业结构的地区差异、灾害影响的地区差异、农村劳动者教育素质的地区差异、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城乡收入比的地区差异,以及研发创新投入力度的地区差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力小 梁竞
论文将研究的视点从关注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向资源禀赋对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上,选取了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计算香港、澳门地区)2008年能源和水资源的面板数据,力图用统计模型来验证资源禀赋对资源利用效率存在负相关作用的假说,即资源越丰富的地区,对该种资源使用效率往往越低。研究发现:资源禀赋对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逆向影响,资源的"诅咒"效应不仅作用于区域经济发展上,也同样作用于资源利用效率上;然而,不同于经济诅咒,资源禀赋与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在分散型资源上体现更加明显。对区域资源禀赋与资源利用效率之间影响关系与作用机制更深入的研究将为科学、高效的资源管理政策提...
关键词:
资源禀赋 资源诅咒 资源丰度 节能减排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乔恒 郭昕 曹大澂 孙凡
采用2002-201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农业相关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我国各省和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和分解。结果发现:技术效率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在2004-2005年和2008-2009年出现了两次ECH同tCH的反向变动;技术效率的解释度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70%的比重。由此提出,当前农业政策的重点应放在保证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以及加强农业生产的技术和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屈秋实 王礼茂 王博 向宁
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业生产对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2000—2018年大湄公河次区域5国1省的面板数据,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算区域内农业生产效率,并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两方面对其进行分解,分析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00—2018年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综合效率呈现上升趋势,但效率水平整体较低。(2)农业生产综合效率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特征,老挝一直是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农业生产效率最低的国家。(3)中国云南、越南、缅甸和泰国效率的提高主要依靠农业生产技术的拉动,农业生产技术对农业生产综合效率提升的贡献程度由初期的小于生产规模,逐渐转变为大于生产规模。(4)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特征是自然因素和生产要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气候水文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最主要因素;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地形地貌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逐渐减弱;农业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有限;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格局呈显著正向关联。通过剖析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效率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不仅揭示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状况,也可为区域内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丹丹 周宏
在农业资源不断匮乏背景下,我国农业表现出生产集聚现象,从集聚效应视角看,农业生产集聚的形成是资源禀赋、外部性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本文系统梳理了资源禀赋特征、外部性条件与农业生产集聚之间内在机制,并利用我国1996~2015年31省20年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验证,通过理论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1)农业资源禀赋中农业劳动力、农业资本存量、农业技术水平和耕地资源对生产集聚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外部性条件中自然灾害和地形对农业生产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制约作用。(2)从影响趋势上来看,农业耕地数量、农业技术水平对农业生产集聚水平的影响表现出"U"型发展趋势,而农业劳动力数量和农业资本存量表现出倒"U"型发现趋势。
关键词:
供给侧 资源禀赋 生产集聚 集聚效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永喜 孙亚丽
"双碳"目标下农业碳减排将会对区域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和环境效益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构建农业部门价格内生局部均衡模型,以江苏省和浙江省为例,模拟分析碳排放强度变化对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生产技术和外在需求等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碳排放强度约束增强,将促使区域内总种植面积和能源总消耗趋于下降,并进一步导致社会总福利和碳排放总量下降;但是碳排放强度约束增强将使得农业生产内部不同品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出现不同方向的变化调整。相对于大豆、花生和油菜,小麦、水稻和玉米的种植面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将出现较大程度的下降。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农业生产 能源消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永喜 孙亚丽
"双碳"目标下农业碳减排将会对区域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和环境效益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构建农业部门价格内生局部均衡模型,以江苏省和浙江省为例,模拟分析碳排放强度变化对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生产技术和外在需求等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碳排放强度约束增强,将促使区域内总种植面积和能源总消耗趋于下降,并进一步导致社会总福利和碳排放总量下降;但是碳排放强度约束增强将使得农业生产内部不同品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出现不同方向的变化调整。相对于大豆、花生和油菜,小麦、水稻和玉米的种植面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将出现较大程度的下降。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农业生产 能源消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