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50)
- 2023(15427)
- 2022(12543)
- 2021(11479)
- 2020(9330)
- 2019(21144)
- 2018(21153)
- 2017(39737)
- 2016(22126)
- 2015(25007)
- 2014(25302)
- 2013(24878)
- 2012(22196)
- 2011(19999)
- 2010(19962)
- 2009(18383)
- 2008(18029)
- 2007(16064)
- 2006(14374)
- 2005(12876)
- 学科
- 济(90924)
- 经济(90836)
- 管理(72865)
- 业(62727)
- 企(53384)
- 企业(53384)
- 方法(37837)
- 数学(31581)
- 数学方法(31224)
- 中国(25004)
- 业经(24505)
- 农(24385)
- 财(22410)
- 地方(21718)
- 学(20570)
- 环境(17307)
- 农业(16765)
- 和(16734)
- 制(16003)
- 理论(15941)
- 务(15057)
- 财务(14970)
- 财务管理(14942)
- 划(14921)
- 银(14300)
- 银行(14261)
- 企业财务(14178)
- 产业(13813)
- 技术(13470)
- 行(13462)
- 机构
- 大学(314789)
- 学院(313199)
- 管理(128017)
- 济(117558)
- 经济(114596)
- 理学(109245)
- 理学院(107979)
- 管理学(106123)
- 管理学院(105520)
- 研究(103748)
- 中国(78676)
- 京(69015)
- 科学(67704)
- 财(54492)
- 所(52193)
- 农(49644)
- 研究所(47870)
- 中心(47554)
- 业大(47245)
- 江(46947)
- 北京(43695)
- 范(43236)
- 财经(43211)
- 师范(42826)
- 经(39198)
- 州(38942)
- 农业(38711)
- 院(38367)
- 师范大学(34580)
- 经济学(33829)
- 基金
- 项目(217948)
- 科学(170831)
- 研究(159354)
- 基金(156555)
- 家(136663)
- 国家(135543)
- 科学基金(116520)
- 社会(99018)
- 社会科(93780)
- 社会科学(93752)
- 省(85749)
- 基金项目(83553)
- 自然(75987)
- 自然科(74001)
- 自然科学(73986)
- 自然科学基金(72608)
- 划(71883)
- 教育(71777)
- 编号(65965)
- 资助(63028)
- 成果(52766)
- 重点(48777)
- 发(46934)
- 部(46291)
- 课题(44896)
- 创(44587)
- 创新(41558)
- 科研(41182)
- 国家社会(40594)
- 项目编号(40283)
- 期刊
- 济(132756)
- 经济(132756)
- 研究(88855)
- 中国(61814)
- 学报(51072)
- 管理(48670)
- 科学(46887)
- 农(44567)
- 财(41655)
- 大学(37898)
- 教育(36011)
- 学学(35063)
- 农业(31323)
- 技术(28085)
- 融(25642)
- 金融(25642)
- 业经(22375)
- 图书(21779)
- 财经(20139)
- 经济研究(19400)
- 业(17792)
- 资源(17638)
- 经(17118)
- 问题(17028)
- 科技(15801)
- 理论(15511)
- 技术经济(15084)
- 现代(14954)
- 书馆(14827)
- 图书馆(14827)
共检索到461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冷允法 谢高地 章予舒 齐文虎
信息化技术已推动生态系统管理进入了数字化管理的时代。将记录资源生态系统要素的信息转化为按一定准则且规范排列的数字信息 ,就形成数字资源生态系统。文中以宁津县数字农业系统为例论述了数字化系统对资源生态研究的主要贡献表现在 :①建立了不同资源层面的空间相关。②构造了反映同一资源层面动态变化模式。③通过基于样本信息的空间插值实现资源生态信息的扩展。④资源生态特征的可视化。数字化资源生态系统的建立给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了对生态经济进行定量分析的科学手段 ,实现了对复杂的不同空间层面、不同特征类型生态资源的综合分析。
关键词:
资源生态系统 数字化信息 空间技术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何伟 董影 吕静文
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2008-2021年我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化转型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融合在数字化转型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制度环境对数字化转型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栗志慧 刘洁
构建良好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对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生态系统的视角分析了区域创新生态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构建考虑数字化发展影响因素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评价体系,运用VIKOR方法,对京津冀城市群2010—2020年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三大城市群2010—2020年区域创新能力总体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和创新绩效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要增强创新主体,加快建设智慧政府,布局数据化平台和人才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城市群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数字化 京津冀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海军 贺子桐 马晓琳 赵惠妍 束超慧
数字化如何驱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结构与机制演进?锚定该问题,构建“情景-组织-机制”框架,对中关村科技园区进行纵向案例研究。研究表明:(1)数字化情景以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为触点,园区组织结构呈现“聚合化-网络化-生态化”发展态势;(2)数字化下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机制聚焦在适应、互动和共生3个维度,其中,在市场需求的适应机制上,案例样本在时间线上呈现出“被动适应-主动适应-引领适应”的变异特征;在与合作资源的互动机制上,则沿着“资源共享-知识转移-利益分配”的路径迭代;在系统主体间共生机制上,表现出“寄生共生-偏利共生-互利共生”的演进轨迹。
关键词: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数字化 结构 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宏起 赵天一 李玥
产业生态化与数字化趋势同步深入,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范式,需要系统性的政策支持。基于政策组合理论和动态组态视角,分析数字化转型政策组合的构成要素,并以30个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为样本,运用动态QCA方法探索系统高数字化转型绩效的前因政策组态及演化规律。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政策组合由“政策战略—政策工具—实施情境”构成,其中政策工具根据系统不同的“转型失灵”划分为9种类型;在系统数字化转型启动、扩张和深入期,政策工具的有效组态皆不唯一,在政策战略指导下形成适用不同省域情境的多样化支持机制;在时间情境维度,核心政策工具既存在3个阶段的主导轨迹,也有某一或两个阶段的转折轨迹,政策工具的互补和替代机制分别呈现混合轨迹和转折轨迹。研究结果拓展了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视域,丰富了政策组合理论应用情境及实证方法,并为产业数字化实践和政策优化提供了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汤睿 林春培 李京 花冯涛
受全球数字化浪潮冲击,企业间创新竞争已从单元级或流程级竞争逐步演变为多主体合作系统级竞争,如何破解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机理成为企业成功的密码。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资源编排—数字化能力—创新生态系统”逻辑框架,探究从零起家的互联网品牌企业通过实施资源编排推动企业数字化能力形成与提升,进而影响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互联网品牌企业阶段性资源编排行为衍生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3种差异化模式,即“单一主体式—整合开拓式—自生长互联式”;(2)资源编排行为作为重要促因始终伴随互联网品牌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而数字化能力则作为中介变量随两者共生演化;(3)资源编排行为的3个子过程“资源构建—资源捆绑—资源撬动”在互联网品牌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不同阶段发挥的作用具有主次之分,均能直接或间接驱动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研究结论可为中小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提供实践指导。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海波 卢海涛
本文以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演化中的价值共创为主线,以仁和集团为案例研究对象,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基于数字化赋能视角,分析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演化不同阶段价值共创的主体及类型演变。研究发现:(1)结构赋能和资源赋能作用于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演化的每个阶段,相互之间能够实现协同驱动和共享识别;(2)数字化赋能视角下的企业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消费者、利益相关者、所有社会与经济参与者四大主体参与价值共创的演化,相互间呈现二元互动、第三方承接和互动共享关系;(3)数字化赋能促进商业生态系统演化,进而影响共创的价值由交换价值向平台价值、社会价值演变。本文研究结论深化了对数字经济推动下的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演化中价值共创特征的理解,也从数字化赋能视角为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演化中的价值共创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红兵 王庆礼 蔡庆华
本文在对流域生态系统及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 ,指出流域生态系统管理是流域开发和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并对流域生态系统管理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论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田庆锋 沈伟康 李瑶
建设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对提升创新驱动力、实现数字中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共生视域结合技术进化理论,分析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内涵与进化机制,进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共生度、共生进化动量和障碍因子诊断分析模型等探究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进化过程及障碍度。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地区差异显著;(2)共生进化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也存在明显的区域“马太效应”,总体进化动量非均衡性波动减小,区域不均衡是造成总体进化动量不均衡的主要来源,进化动量轨迹由初、中级水平转向中高、高级水平;(3)区域共生基质是制约共生进化的主要障碍因子,其数字技术发展平均障碍度为37.47%,是影响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关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瑶 张光宇
构建基于“环境-网络-主体”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和预警模型,对中国30个省市展开时空双维度的系统健康性评价、异质性原因探索和警情信息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整体健康水平较低,且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2)借助K-means聚类分析将30个省市划分为高端均衡类、高端失衡类、中高端均衡类、中端均衡类、中端失衡类以及劣势显著类,其中处于高端均衡类仅涵盖江苏、广东和北京等省市,而劣势显著类的省市数量高达12个;(3)从警情变化来看,中国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以密切关注和亮牌警告居多,亟需加强不同警情下的数字创新管理,采取分类响应举措,优化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舒辉 唐飞
建设富有韧性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是抵御内外部突发事件冲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WSR框架和动态QCA方法,借助2011-2022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探究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提升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1)市场制度是增强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必要条件,其它因素虽然在时间维度上不构成必要条件,但在空间维度上构成部分省市增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必要条件,因此具有显著的地区效应;(2)导致强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路径有WSR联动型与SR协同型两类,其中,前者强调在数字产业集聚和市场制度驱动下实现物理、事理和人理条件的联动匹配,后者则突出无产业多样化阻力情境下事理和人理条件的协同共促;(3)导致弱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路径可归为产业多样化阻力型和一无所有匮乏型,且与强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驱动机制存在非对称关系;(4)数字经济背景下,缺乏数字产业集聚条件的省市可借助数字产业集聚区域的赋能能力和辐射效应,实现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依附式升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史永亮 杨东峰 李京生 范凌云 郑勇强
土地资源结构演进直接导致各类生态系统类型、面积以及空间分布格局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和发展趋势有着重要影响。本文运用景观生态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对新疆阿克苏市12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研究;通过对土地资源类型赋予相应的相对生态价值,从测算区域总体生态价值变化的角度评价土地资源结构演进对区域生态健康状况的影响,其目标是为西北生态脆弱地区的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各土地资源类型间相互转移,在不同土地资源结构下,各子生态系统的相对生态价值变化明显,对区域生态健康的贡献程度表现不一;各分区域生态子系统的生态健康水平变化可划分为为持续提升区、先升后降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曹海霞
由于主导产业单一、产业竞争力低下以及反工业化等问题的存在,资源型区域的产业系统呈现逆向演进、整体衰落的生态相,如何构建高效协调的产业生态系统,需要借鉴自然生态系统多样化、高稳态、协同进化的基本特性,以此为路径推动资源型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的正向演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产业治理的政策措施,从而为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和资源型经济转型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文俊 王兵 牛香 宋庆丰
我国是世界上受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北方地区土地沙化尤为严重,该区自然生态环境极为脆弱,量化该区植被恢复的生态环境影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以该区内退耕还林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专项监测站和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所属森林生态站等的数据资源,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规范》(LY/T 2573-2016),应用分布式测算方法评估了北方沙化土地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得到北方沙化土地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为1263.07×108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群 韩天然
数字经济的深入推进加速了市场生态的复杂多变,面对高频创新和激烈竞争的动态环境,平台型电商企业如何借力数字化提升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已成为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通过探讨数字化能力对平台型电商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基于608份平台型电商企业的调查问卷进行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能力能够对平台型电商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韧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供应链协同在数字化能力与平台型电商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韧性之间发挥中介效应,价值共创意愿正向调节数字化能力、供应链协同与平台型电商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韧性三者之间的关系。上述结论表明,培育数字化能力能够增强平台型电商企业的抗冲击能力,打造供应链协同平台和提升创新主体价值共创意愿增强其适应学习能力,进而提升其创新生态系统的韧性。
关键词:
数字化能力 平台型电商企业 创新生态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