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30)
2023(13814)
2022(11673)
2021(10666)
2020(8743)
2019(19999)
2018(19497)
2017(37556)
2016(20381)
2015(22662)
2014(22542)
2013(22450)
2012(21166)
2011(19547)
2010(20122)
2009(18554)
2008(18155)
2007(16479)
2006(15071)
2005(13770)
作者
(59973)
(50153)
(49870)
(47867)
(32055)
(24054)
(22589)
(19513)
(19215)
(18104)
(17374)
(16928)
(16232)
(16143)
(15712)
(15450)
(14810)
(14481)
(14415)
(14374)
(12879)
(12316)
(12155)
(11528)
(11368)
(11363)
(11050)
(10870)
(10200)
(9931)
学科
(106955)
经济(106890)
管理(60980)
(53942)
(44123)
企业(44123)
方法(34787)
地方(30707)
数学(29804)
数学方法(29376)
(26507)
中国(25043)
业经(22900)
(21636)
环境(21091)
(19721)
地方经济(17917)
农业(17898)
(17124)
(16040)
(15738)
(15694)
贸易(15680)
(15299)
(15061)
产业(14046)
资源(13793)
(13719)
理论(13370)
(12789)
机构
学院(299845)
大学(295424)
(133188)
经济(130424)
管理(114214)
研究(109362)
理学(96929)
理学院(95750)
管理学(94323)
管理学院(93742)
中国(82174)
科学(66284)
(63246)
(57434)
(55299)
研究所(50129)
中心(48758)
(47372)
(46430)
财经(44809)
(41114)
业大(40955)
师范(40809)
经济学(40422)
(40273)
(40267)
北京(40136)
(37697)
经济学院(35917)
农业(35726)
基金
项目(196121)
科学(154640)
研究(145283)
基金(140106)
(121712)
国家(120713)
科学基金(103141)
社会(93391)
社会科(88670)
社会科学(88640)
(78250)
基金项目(73465)
(64611)
自然(64589)
教育(63923)
自然科(62737)
自然科学(62720)
自然科学基金(61563)
编号(58653)
资助(57485)
成果(47353)
(46314)
重点(44867)
(42109)
课题(41640)
(39931)
国家社会(38610)
发展(37677)
创新(37405)
(37111)
期刊
(162305)
经济(162305)
研究(91470)
中国(60564)
管理(43713)
(43119)
科学(41826)
学报(41820)
(41770)
大学(31643)
学学(29723)
农业(28477)
教育(28176)
技术(27242)
(26998)
金融(26998)
业经(25501)
经济研究(25468)
财经(22425)
问题(21005)
(19698)
资源(19040)
技术经济(16917)
(15855)
(15420)
统计(15218)
图书(14671)
现代(14667)
(14465)
国际(14367)
共检索到4664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雄伟  
运用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关理论,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体系,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9-2013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互相作用的经济模型,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效益和产业生态和谐指数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效益和产业生态和谐指数水平还比较低,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协调性总体呈下降趋势,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尚未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承载潜力,从而造成产业发展超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趋势在增强。最后,提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提高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雄伟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4-2012年生态足迹动态趋势和生态发展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互相作用的计量模型,以此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承载力以及社会经济协调情况。研究发现: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发展能力得到逐步增强,但区域多样化指数不断下降; 区域人均GDP 与生态足迹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区域生态足迹对人均GDP 具有正向影响效应,而人均GDP 与生态足迹之间呈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最后从完善发展成果考核、强化环境保护力度和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安翠娟  侯华丽  周璞  刘天科  
结合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分析提出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统一于我国的永续发展,二者密不可分,但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还存在综合分区结果实用性不强、环境单要素承载力评价方法不够科学、资源单要素承载力对资源节约集约指导不足、承载力研究缺少制度支撑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增强综合分区结果的实用价值、拓展单要素承载力研究方法思路、科学建立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承载力制度体系框架设计的建议,并以广西北部湾为例加以佐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丹  吴凤平  
文章在对水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水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内涵,建立区域产业结构多目标优化模型,综合探析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方向,通过严格控制初始水权和初始排污权,实现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以及产业结构的双向优化,保障产业综合效益最大化,促进区域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并提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模型求解的遗传算法,结合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贵明  
传统产业结构注重产业构成比例和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联系,注重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发展,却忽视了生态要素的制约,忽视产业和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而难以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产业生态学理论,探讨以资源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基础的生态化结构调整,提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要注意与环境的适应性和产业多样化,并加强环保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通过产业结构的生态化调整解决产业与环境冲突,对于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何慧爽  
为探究建设中原经济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对其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对构建生态型经济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利用集对分析和置信度准则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原经济区的经济、社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地区中心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系统及子系统多数处于基本可载(II级)、弱可载(III级),不容乐观。因此,应采取一些具体的优化环境承载力的调整措施,保证和实现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环境的较好承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晶  孔凡斌  
利用BCC-DEA和CCR-DEA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9和2010年总体产业生态化效率和各县(市、区)产业生态化效率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区产业生态化整体效率较高,沿湖地区的产业生态化水平相对于非沿湖地区更高,且均呈现上升趋势;总生产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的变化呈现下降的趋势;产业生态化效率的提升仍有较大空间,投入要素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对冗余,合意性产出存在相对不足,非合意性产出存在相当数量的冗余。建议从产业结构、节能减排、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废弃物回收等方面制定推进产业生态化水平提高的政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戴志敏  郭露  
在对知识函数改进基础上,引入与人和土地存量因素相关的产业外溢性因素,借用基于生态足迹的产业创新范式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主导产业集聚下知识溢出因素与资源转移路径。以区内各地市产业发展相关数据,利用面板计量分析方法,从产业创新道路选择与现有区域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了以资源存量为主的资源转移和知识溢出空间增容下的平衡度测量能够比较准确地衡量生态经济区各地产业创新道路选择的适宜性。由于受制生态经济区自身湖域资源特性,区内产业创新协同性与资源承载力总体处于脆弱平衡态,但5地市所处程度各有不同,南昌市知识溢出空间增量转换资源能力最强,而抚州市最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卫思夷  居祥  荀文会  
研究目的:揭示国土开发强度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互动演化的规律,分析沈阳经济区8个城市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方法: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评判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协调发展及交互耦合的程度。研究结果:(1)2010年以来沈阳经济区各城市国土开发强度不断增长,资源承载力呈现降低的趋势,但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支撑力呈现增加态势;(2)各市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较高,达到良性共振,并且协调度呈总体上升趋势,耦合关系日趋紧密。研究结论: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对立和制约关系,应因势利导,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佳  周长晓  
以中国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三大沿海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分别对2003—2012年三大地区的旅游产业结构水平和旅游生态承载力指数进行测度和评价,并从结构和承载力视角,揭示沿海三大区域空间差异特征,进而分析和检验产业结构、承裁力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2003—2012年中国沿海三大区域的旅游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度化转化,总体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长三角、珠三角波动较大表现出不稳定性,环渤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波动趋势逐渐变小。各地区旅游生态承载力略有提升,但旅游生态需求大于旅游生态供给,旅游生态处于赤字状态,旅游生态赤字越来越大;旅游生态承载力提升、旅游产业结构调整能够有效推动旅游经济增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卫  沈渭寿  张慧  孙明  孙俊  
在区域生态承载力及其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针对后发地区敏感的生态环境、强烈的发展愿景和以产业区域转移为主的后发优势战略,阐明了后发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判定标准和衡量对象,构建了后发地区生态承载力概念模型;与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相结合,运用多目标规划,建立了后发地区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目前海西区生态系统所承受的人类干扰总体上较轻,重点产业发展尚未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健康等级构成威胁。若海西区土地产出率升至2007年上海市土地产出率的75%,海西区及其多数分区生态系统可以持续支撑其重点产业中长期发展。海西区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和承载状况具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贵明  匡耀求  
资源与生态问题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在由经济增长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经济转型期,主体功能区与资源承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石,产业生态经济是解决资源稀缺问题以及经济与环境冲突的根本途径。将传统的线性生产方式转变为网络型可循环产业组织,传统的产业集聚转变为产业生态化集聚战略,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念春  
根据PSR概念模型建立起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壤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研究区土壤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环境条件整体较好,环境承载力以中等区为主,占土地总面积的59.3%;处于较弱承载力的地区为西部邹平县、高青县、无棣县和庆云县4个行政区,主要原因是该区域人口增长率较高,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大,且土壤重金属较为富集;无弱承载力区存在。最后根据各区影响因素特征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晓华  钱欣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群综合承载力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文章选择长江生态经济区中具有代表性的长三角城市群(江浙沪为主)为研究对象,选择土地等5个要素作为评价指标,并运用均方差分析法对各要素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影响城市综合承载力最主要的是土地与水资源承载力;长三角生态经济区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存在较大差别。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甘黎黎  李睿  
政策工具选择是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对政策效果也具有直接的影响。区域生态治理中的政策工具非常多,包括直接供给、管制、使用者付费、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补贴、公众参与等。本文在对国内外政策工具选择理论进行简单梳理之后后,建立分析模型,从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及其运行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生态治理中的政策工具选择。在此基础上,从界定政策目标、优化政策工具、塑造良好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能优化政府在区域生态治理中的政策工具选择,从而更好地实现区域生态治理的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