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46)
- 2023(10634)
- 2022(9429)
- 2021(8941)
- 2020(7307)
- 2019(16993)
- 2018(16965)
- 2017(32521)
- 2016(17874)
- 2015(20099)
- 2014(20173)
- 2013(20095)
- 2012(18282)
- 2011(16523)
- 2010(16287)
- 2009(14814)
- 2008(14253)
- 2007(12283)
- 2006(10679)
- 2005(9160)
- 学科
- 济(73389)
- 经济(73319)
- 管理(52130)
- 业(46924)
- 企(39512)
- 企业(39512)
- 方法(33864)
- 数学(29111)
- 数学方法(28807)
- 地方(18743)
- 农(18107)
- 中国(17972)
- 学(16592)
- 业经(15952)
- 财(15366)
- 和(13582)
- 环境(12762)
- 农业(12477)
- 理论(12458)
- 贸(12181)
- 贸易(12172)
- 易(11767)
- 技术(10971)
- 制(10928)
- 地方经济(10715)
- 划(10576)
- 务(9867)
- 教育(9844)
- 财务(9806)
- 财务管理(9791)
- 机构
- 大学(253585)
- 学院(251973)
- 管理(104495)
- 济(95623)
- 经济(93421)
- 理学(91401)
- 理学院(90356)
- 管理学(88834)
- 管理学院(88383)
- 研究(83010)
- 中国(59769)
- 科学(54682)
- 京(54497)
- 所(41588)
- 财(40982)
- 农(39119)
- 业大(38610)
- 研究所(38449)
- 中心(37101)
- 江(35338)
- 范(34797)
- 师范(34515)
- 北京(34331)
- 财经(33846)
- 经(30816)
- 院(30725)
- 农业(30703)
- 州(29481)
- 师范大学(28080)
- 经济学(27334)
- 基金
- 项目(181716)
- 科学(142660)
- 研究(132579)
- 基金(131126)
- 家(114375)
- 国家(113432)
- 科学基金(97497)
- 社会(81969)
- 社会科(77638)
- 社会科学(77616)
- 省(71408)
- 基金项目(70811)
- 自然(64568)
- 自然科(62892)
- 自然科学(62879)
- 自然科学基金(61712)
- 划(60156)
- 教育(59889)
- 编号(54964)
- 资助(53401)
- 成果(43530)
- 重点(40411)
- 部(39309)
- 发(39061)
- 创(37406)
- 课题(37038)
- 创新(34779)
- 科研(34543)
- 项目编号(33696)
- 教育部(33295)
- 期刊
- 济(102231)
- 经济(102231)
- 研究(70093)
- 中国(44741)
- 学报(41024)
- 科学(37995)
- 管理(36660)
- 农(34550)
- 大学(29904)
- 教育(28513)
- 财(28376)
- 学学(27824)
- 农业(24786)
- 技术(21552)
- 业经(17218)
- 融(16752)
- 金融(16752)
- 图书(16647)
- 财经(15233)
- 经济研究(15220)
- 资源(14666)
- 问题(13293)
- 科技(13250)
- 理论(12953)
- 经(12834)
- 业(12702)
- 实践(12180)
- 践(12180)
- 技术经济(12105)
- 情报(11804)
共检索到353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雪莲 邓峰 王海灵
本文探讨了区域资源承载力系统的基本模式,笔者认为区域资源承载力系统是一个需要考虑时间尺度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区域资源承载力的大小受其上级系统的影响与制约,并且与人类设定的经济社会目标相关。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参照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思路,以研究区资源承载力系统的上级系统的整体协调度最大为目标,提出了一种计算区域资源承载力的新的思路,并以1995-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对新疆资源承载力做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资源承载力 系统结构 系统模型 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付云鹏 马树才
通过构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指标评价体系,研究了中国31个地区2004-2013年间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得分情况。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2000-2013年中国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
关键词:
承载力 指标体系 空间自相关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付桂军 曹相东 齐义军
呼包鄂城市群作为我国西部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群,对推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快速增长贡献斐然。但由于水资源严重短缺,呼包鄂城市群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在年人均综合用水1000立方米的国际最低标准水平下,呼包鄂城市群人口数量远远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提高呼包鄂城市群发展的水资源承载力应增加黄河水分配指标,合理分配用水份额;探索水权交易方式,构建水权交易市场;完善节水降耗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探索工厂集约化养殖与家庭饲养放牧相结合的方式,减少牲畜用水;激励与管控相结合,提高水资源可利用水平。
关键词:
呼包鄂城市群 水资源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永勇 夏军 王中根
在总结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基础上,以城市化地区为重点从水循环过程出发,探讨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水资源的形成和转化规律,分析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探讨城市化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理论研究基础,即:变化环境下的水循环理论、城市化与“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与环境”系统交互胁迫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并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提出城市化地区水资源承载力量化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将城市化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纳入到区域“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与环境”复合系统中,从水循环动力过程出发,揭示水资源承载力的本质。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化地区节水战略的实施、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婧 李红军
通过在湖北省的区域内建立一个包含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综合系统相对承载力模型,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得到湖北省在1985~2008年期间其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最后,分别选定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作为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参照区,将湖北省与所选参照区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未来湖北省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 相对资源承载力 实证 参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吕一河 傅微 李婷 刘源鑫
区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是人地关系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前沿及热点内容。近年来,区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体现在:(1)建立了综合、广泛的评价指标体系;(2)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与人地关系的调适;(3)综合研究方法的应用;(4)对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的时空动态研究的关注及尝试。目前,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研究应用于国土空间开发、产业规划、灾后重建、资源环境监测及预警等领域。未来仍需在完善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尺度及动态变化等方面加强研究,以此深化综合自然地理理论及实践研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友贞 施国庆 王德胜
论文从区域水资源社会经济系统结构分析入手,围绕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核心问题——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水资源承载力可以用宏观指标和综合指标来衡量。宏观指标从供需平衡角度描述水资源系统能够支撑的经济规模和人口数量;综合指标反映水资源社会经济系统的承载状态和协调状况。与评价指标相适应,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的计算模型与方法。将这一指标体系、模型与方法运用于实际,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丹 吴凤平
文章在对水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水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内涵,建立区域产业结构多目标优化模型,综合探析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方向,通过严格控制初始水权和初始排污权,实现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以及产业结构的双向优化,保障产业综合效益最大化,促进区域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并提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模型求解的遗传算法,结合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卫华 杨琰瑛 张路 肖燚 王效科 欧阳志云
本文针对国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评估中生态承载力评估的需求,探讨了生态承载力及预警的定义与内涵,从预警角度提出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开展了案例研究。主要结论为:生态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提供服务功能、预防生态问题、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能力。生态承载力预警评估的实质是评估人类活动是否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生态系统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主要服务功能的提供,是否产生了生态环境问题,是否影响到区域的生态安全。其评价流程主要包括: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选取及评价方法和阈值的确定、生态承载力预警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成因解析等内容。本文提出的生态承载力预警评价的方法及案例,可为全国及区域生态承载力的评估提供基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卫华 杨琰瑛 张路 肖燚 王效科 欧阳志云
本文针对国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评估中生态承载力评估的需求,探讨了生态承载力及预警的定义与内涵,从预警角度提出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开展了案例研究。主要结论为:生态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提供服务功能、预防生态问题、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能力。生态承载力预警评估的实质是评估人类活动是否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生态系统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主要服务功能的提供,是否产生了生态环境问题,是否影响到区域的生态安全。其评价流程主要包括: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选取及评价方法和阈值的确定、生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莉 吕斌 周兰兰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中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选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原、成渝城市群中土地、水资源、交通和环境要素承载力指标,建立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得出水资源承载力城市群的发展影响最大,南方城市群承载力高于北方城市群,承载力在不同规模城市中呈倒U分布等承载力区域差异,并且诊断出五大城市群发展中的短板。针对上述问题,作者从优化承载力结构、稳步提高城镇化进程、合理引导资源需求、实施空间管治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承载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承载力 综合评价 城市群 区域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云玲 刘雪莲 杨焰 马石林 付保红 谈树成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对于协调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河口县为例,建立涵盖多种因素的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极差变换法对各指标原始值进行无量纲处理,通过均方差决策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表明: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区域为河口镇,占全县总面积的14.30%;中等的区域为莲花滩乡、桥头乡、老范寨乡和南溪镇,占66.35%;较低的区域为瑶山乡,占19.36%。总体发展形势严峻。地形起伏较大、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有限的土地资源和较差的水环境质量,阻碍了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高。研究结果对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具有理论意义,也为其他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参考。
关键词:
资源环境 承载力 均方差决策法 河口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云玲 刘雪莲 杨焰 马石林 付保红 谈树成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对于协调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河口县为例,建立涵盖多种因素的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极差变换法对各指标原始值进行无量纲处理,通过均方差决策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表明: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区域为河口镇,占全县总面积的14.30%;中等的区域为莲花滩乡、桥头乡、老范寨乡和南溪镇,占66.35%;较低的区域为瑶山乡,占19.36%。总体发展形势严峻。地形起伏较大、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有限的土地资源和较差的水环境质量,阻碍了县
关键词:
资源环境 承载力 均方差决策法 河口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焦士兴 李勇 李静
在对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改进创新的基础上,建立了承载力指数研究模型,并探索性地提出了社会发展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以河南省为参照区,计算分析了18个城市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指数、综合资源承载力指数。研究表明:①不同城市的自然资源承载力指数和经济资源承载力指数存在明显差异;②区域资源积累量较好、不足和严重不足的城市分别占7个、8个和3个;③城市的发展分为剧烈变化型、起伏和缓型、发展稳定型、良性发展型四个类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鹏媛 米红
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客观属性,基于教育经费投入、高校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构建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全国31个省(市、区)1999年、2005年和2010年的截面数据,采用承载力指数模型分析法,对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各分量承载力及其综合承载力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各分量承载力呈两极分化,且高等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与区域差异性显著。建议公共教育财政支出"4%"的增量,重点向基础设施与师资力量承载力微弱的区域倾斜,同时建立完善的省际高等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化;建立区域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和高校教师资源共享机制,提升高等教育资源承载...
关键词:
区域高等教育 资源承载力 承载力指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