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00)
- 2023(9588)
- 2022(8112)
- 2021(7513)
- 2020(6460)
- 2019(14759)
- 2018(14194)
- 2017(28494)
- 2016(14884)
- 2015(16167)
- 2014(15974)
- 2013(15487)
- 2012(13803)
- 2011(12071)
- 2010(11506)
- 2009(10446)
- 2008(9907)
- 2007(8210)
- 2006(6655)
- 2005(5521)
- 学科
- 济(69350)
- 经济(69298)
- 管理(45317)
- 业(43568)
- 企(36833)
- 企业(36833)
- 方法(36570)
- 数学(33643)
- 数学方法(33291)
- 财(18552)
- 中国(14723)
- 地方(14680)
- 农(14449)
- 务(13185)
- 财务(13146)
- 财务管理(13125)
- 企业财务(12671)
- 业经(12331)
- 农业(10273)
- 贸(10012)
- 贸易(10011)
- 学(9785)
- 易(9674)
- 融(9569)
- 金融(9567)
- 技术(9434)
- 环境(9397)
- 制(9237)
- 地方经济(9146)
- 和(8698)
- 机构
- 大学(203758)
- 学院(202552)
- 济(89295)
- 经济(87833)
- 管理(85852)
- 理学(76484)
- 理学院(75711)
- 管理学(74413)
- 管理学院(74022)
- 研究(60209)
- 中国(45297)
- 京(39528)
- 财(39474)
- 科学(34785)
- 财经(33405)
- 经(30723)
- 中心(29050)
- 经济学(28756)
- 业大(27720)
- 所(27274)
- 江(26558)
- 经济学院(26272)
- 农(25929)
- 财经大学(25528)
- 研究所(25152)
- 范(24483)
- 师范(24258)
- 商学(23968)
- 商学院(23761)
- 北京(23588)
- 基金
- 项目(149642)
- 科学(121779)
- 基金(114052)
- 研究(107869)
- 家(98391)
- 国家(97644)
- 科学基金(86949)
- 社会(73323)
- 社会科(69882)
- 社会科学(69866)
- 基金项目(61071)
- 省(56677)
- 自然(56535)
- 自然科(55332)
- 自然科学(55320)
- 自然科学基金(54342)
- 教育(50447)
- 划(48090)
- 资助(46231)
- 编号(41675)
- 部(34431)
- 重点(33249)
- 创(31900)
- 国家社会(31590)
- 发(31322)
- 成果(31072)
- 教育部(30555)
- 人文(30150)
- 创新(29781)
- 科研(29417)
共检索到268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冬林 陈永伟
本文应用目前最新提出的似无关动态协整模型,通过估计与检验我国各地区间投资与储蓄的相互关系,分析我国区域资本流动状况与长期还债能力约束。实证结果表明,资本在区域间的流动能力总体上还比较弱,但是在西部开发以前,我国区域资本主要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资本的长期流入,使得东部地区投资收益下降,长期还债能力减弱,同时也导致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缓慢,这一趋势直至西部开发以后得以缓解。
关键词:
资本流动 投资 储蓄 面板协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永平 张宗益 祝接金
本文采用新近提出的ARDL-ECM模型,通过检验各地区储蓄-投资的长期共积关系并计算其储蓄保留系数,从储蓄-投资相关关系这一新角度分析改革以来我国区域间的资本流动,实证结果与从不同流动渠道分析区域间资本流动的结论一致,即总体上东部是资本净流入地区,西部是资本净流出地区,中部地区基本持平,证实了资本向东部地区流动的区域间资本流动的基本趋势。
关键词:
区域 资本流动 储蓄-投资关系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赵岩 赵留彦
本文主要从各省内部储蓄和投资相关性角度考察改革以来资本的地区间流动能力,从而认识改革以来中国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并检验金融市场效率的改进。研究结果表明,在改革之初各省投资与储蓄的变化并不一致,到了八十年代末期二者才明显呈现出共同的变化趋势。不过最近几年里这种共同趋势又趋于变弱。使用国有银行存款率和贷款率数据也可以得到相似的结论。控制了可能同时影响储蓄和投资的外生变量之后,各省内部储蓄和投资的相关程度有所降低,然而在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前期的几年中,二者的共同变化趋势仍然非常显著。结合中国金融体系和银行体系改革的历程,本文讨论了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雄奇,符涛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对1978-2003年我国储蓄率与投资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的储蓄率和投资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和显著的短期动态调整机制,但我国的储蓄率和投资率之间不存在Granger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显示,需要充分重视我国的储蓄率和投资率之间的有机联系,在保持我国储蓄额适度增长的同时,采取必要和有力的政策措施实现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治国
本研究基于Feldstein-Horioka方法考察我国区域间储蓄投资相关性及其所体现的区域间资本流动性。截面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我国区域间资本流动性介于国际情形和发达国家内部情形之间,并且不断加强。但是,考虑区域规模效应、经济周期效应以及误差修正项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间资本流动性显得更弱一些,即使正在加强也较为缓慢。2003年以来,我国区域间储蓄投资短期转化系数急剧上升及其所反应出的区域间资本流动性减弱,虽然可以部分地解释为区域规模效应的影响,但更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区域间金融市场分割现象。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勇
基于1978~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F-H模型从总量层面和私人层面研究了中国省际资本流动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不管是总量层面还是私人层面,投资-储蓄间的相关关系都比较高,表明资本在省际间的流动性比较低,并且资本在私人层面的流动性比总量层面还要低,这意味着各级政府在省际资本流动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将1978~2012年划分为1978~1993年和1994~2012年两个时期进行研究发现,后一时期资本在省际间的流动性有所提高,省际资本流动性呈现出增强的趋势。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田岗
有关居民储蓄行为的研究缺乏专门针对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和流动性约束的实证分析。本文专注于分析在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农村居民所面对的不确定因素风险感受以及流动性约束感受显著地差别于城市。通过构造一个包含流动性约束的预防性储蓄模型,专门针对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特点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强,面对不确定性因素可能造成的风险与流动性约束,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越来越谨慎,储蓄存款的倾向越来越高,这也印证了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完善农村金融环境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关键词:
农村居民储蓄 预防性储蓄 流动性约束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金全 邵欣炜 崔畅
通过对我国居民在耐用品和非耐用品上的消费行为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居民储蓄当中具有显著的“预防性储蓄”成分,未来预期收入当中也存在显著的不确定性。在目前总需求不足的情形下,降低“预防性储蓄”动机和流动性约束将是扩张社会消费需求的重要政策。
关键词:
累积消费 预防性储蓄 ARCH模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熊娜 杨云彦
用真实储蓄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跨国比较已广为采用,关于真实储蓄指标的有效性检验的研究正在开展。本文汇集两类较具代表性的检验方法,测算世界银行提供的1960至2006年中国真实储蓄率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基于相同理论的不同检验方法,得出的结论互相抵触。本文从数据构造与经济计量模型两个方面分析,得出数据构造方法的不同是造成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而中国储蓄检验结果的不理想,则源于检验模型的假设不适于我国的数据。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储蓄检验 中国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吴强
一、储蓄与投资的质的关系储蓄和投资的质的关系主要是说明谁决定谁即是储蓄决定投资还是投资决定储蓄?这在西方经济学中有不同的思想。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储蓄代表货币资本的供给,而投资则代表对货币资本的需求,储蓄和投资都是利率函数。储蓄是利率的正函数,它随利率的升降而升降,投资是利率的反函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席晶 陈凯 雷钦礼
笔者通过构建带有控制变量的面板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模型,使用2000年~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现阶段的储蓄率和实际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实际GDP增长率的变化是导致储蓄率变化的原因,并且这种关系在28个省域中普遍存在,个体间没有差异,但反过来,当剔除掉山西和内蒙古这两个资源性的省域后,发现储蓄率并不是实际GDP增长率的原因。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纪建悦 郭慧文 邓心迪 韩雨佳
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是金融体系最基本的功能,但从实证角度研究二者之间因果关系的文献较少。论文在分析金融发展对储蓄投资转化率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以我国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能够充分考虑面板个体特点的自举面板因果检验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度的金融发展水平对储蓄投资转化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过高或者过低的金融发展水平无助于促进储蓄投资转化率的提升。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储蓄投资转化率 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慧倩
当财政和经常账户均为赤字时,随着私人部门投资-储蓄缺口变为负值,事态由双重赤字演变为三重赤字。基于希腊三重赤字的实证分析显示:贸易赤字与财政赤字之间不存在典型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私人部门提高储蓄有助于改善经常账户逆差状况,后者对短期偏离的自我调节速度较快,对改善财政赤字会有较大帮助。缩小经常账户逆差是消解债务危机的突破口。
关键词:
三重赤字 双重赤字 希腊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姚东旻 许艺煊
如何识别自然灾害对微观个体经济行为的影响一直是一个计量难题,而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微观计量实证方法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本文以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作为随机事件,基于2002-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中独特的城镇家庭数据,综合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和三重差分(TD)等方法,检验了地震对灾区城镇家庭收入、消费及储蓄行为的影响。首先,在汶川地震后我国政府大规模地援建救助背景下,灾区城镇家庭的收入在地震发生一年后相对震前大幅增加,但却在地震发生五年后相对震前有所减少。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随着震后五年内援建救助任务日渐完成,援建救助对家庭收入的正向作用程度不断减弱。其次,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内,地震对灾区城镇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始终显著为负。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灾区城镇家庭震后"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客观存在。最后,地震显著提高了灾区城镇家庭的储蓄率。但由于长期收入减少,长期储蓄率的增长幅度相对短期较小。此外,本文还发现家庭收入水平的差异导致人们对于自然灾害的反应有所不同,最终表现为灾后家庭储蓄率变化的差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易行健 张波 杨碧云
本文基于中国2009年3省9县914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外出务工收入对农户储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出务工收入占家庭纯收入的比重对家庭储蓄率有负效应,并且在有外出务工收入的家庭中非常显著;利用本村地势及村人均耕地面积作为工具变量来控制外出务工收入占比的内生性,同时通过子样本回归和Tobit回归解决外出务工收入占比是截断数据的问题,上述估计结果依然稳健。对这一影响机制的扩展研究表明,外出务工收入占比对农户储蓄率的影响在低收入、存在流动性冲击及无其他工资性收入的农户中作用更强、更显著。这说明,外出务工能够作为一种分担风险、缓解流动性冲击的机制而作用于农村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
关键词:
外出务工收入 农户 储蓄率 风险规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