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51)
- 2023(19565)
- 2022(16470)
- 2021(15389)
- 2020(12832)
- 2019(29523)
- 2018(29052)
- 2017(55043)
- 2016(29894)
- 2015(33801)
- 2014(33633)
- 2013(33157)
- 2012(30606)
- 2011(27601)
- 2010(27616)
- 2009(25694)
- 2008(24335)
- 2007(21286)
- 2006(18996)
- 2005(17266)
- 学科
- 济(119934)
- 经济(119801)
- 管理(79882)
- 业(74851)
- 企(60819)
- 企业(60819)
- 方法(49710)
- 数学(42607)
- 数学方法(42117)
- 中国(40105)
- 农(33099)
- 融(29398)
- 金融(29389)
- 财(29376)
- 贸(28602)
- 贸易(28576)
- 银(28248)
- 地方(28205)
- 银行(28184)
- 易(27759)
- 行(27190)
- 学(27141)
- 业经(27139)
- 制(25450)
- 农业(22098)
- 理论(20642)
- 体(18260)
- 和(18105)
- 环境(18048)
- 务(17793)
- 机构
- 大学(418890)
- 学院(415082)
- 济(169747)
- 经济(166127)
- 管理(155199)
- 研究(150837)
- 理学(133218)
- 理学院(131627)
- 管理学(129179)
- 管理学院(128467)
- 中国(117893)
- 科学(93097)
- 京(91664)
- 所(76859)
- 财(76830)
- 农(72172)
- 研究所(70230)
- 中心(68266)
- 业大(62346)
- 江(61479)
- 财经(61098)
- 北京(58465)
- 农业(56838)
- 范(56387)
- 师范(55754)
- 经(55600)
- 院(55278)
- 经济学(52265)
- 州(50010)
- 经济学院(47096)
- 基金
- 项目(282462)
- 科学(220801)
- 研究(205786)
- 基金(204345)
- 家(180044)
- 国家(178583)
- 科学基金(150986)
- 社会(129071)
- 社会科(122163)
- 社会科学(122128)
- 省(108852)
- 基金项目(107372)
- 自然(97546)
- 自然科(95258)
- 自然科学(95231)
- 教育(93705)
- 自然科学基金(93495)
- 划(92835)
- 资助(84478)
- 编号(83365)
- 成果(68877)
- 重点(64300)
- 部(62187)
- 发(61546)
- 课题(58551)
- 创(58395)
- 创新(54678)
- 科研(54057)
- 国家社会(53672)
- 教育部(52800)
- 期刊
- 济(186185)
- 经济(186185)
- 研究(127821)
- 中国(87259)
- 学报(70507)
- 农(66139)
- 科学(63753)
- 管理(57702)
- 财(57163)
- 大学(52927)
- 教育(49430)
- 学学(49409)
- 融(47484)
- 金融(47484)
- 农业(45232)
- 技术(34592)
- 经济研究(31267)
- 财经(29750)
- 业经(29064)
- 经(25637)
- 问题(25301)
- 业(24560)
- 贸(24316)
- 图书(22587)
- 国际(22044)
- 版(19758)
- 世界(19600)
- 科技(19321)
- 理论(19123)
- 技术经济(18624)
共检索到634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麻昌港
本文主要是探讨了区域贸易和区域金融一体化之间的关系。文章运用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货币(或准货币)占广义货币比重、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比重等五个重要指标的标准差以及FDI占GDP比重和区域内相互持有的FDI占区域总FDI的比重来衡量金融一体化发展的程度,并引入贸易依存度和区内贸易额占区域总贸易额比重这两个指标,来分析区域贸易和金融一体化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2000-2009年,中国-东盟金融一体化发展比较缓慢,金融管制和金融开放度不高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研究还进一步发现,金融一体化程度和贸易依存度呈反向变动关系,而和区内贸易额占区域总贸易额比重呈正向变动关系。
关键词:
中国-东盟 区域贸易 金融一体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万青
在中国与东盟贸易往来取得持续、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从环境生成、技术建构、规制制定的角度,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滇桂物流一体化进行深入探讨,提出构筑连接东盟的公路、铁路、内河航道和航空的滇桂立体性大交通网络,建设基于聚合效应的滇桂物流节点网络和功能齐全的信息网络,打通和理顺西南地区通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的滇桂现代化区域物流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范祚军 徐啸
随着TPP谈判、RCEP谈判的推进和南中国海冲突日益增多,中国与东盟的交流与合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当前日益复杂的中国—东盟关系形势下,文章试图寻找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新的路径。文章认为,中国与东盟的金融合作已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掺杂了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文章分析了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经济障碍和非经济障碍,并基于此状况,沿着增强中国与东盟的金融互信、考虑中国与东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建立统一稳定的区域金融市场以及抵制区域外势力的干预的思路提出了在当前形势下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的推动策略。
关键词:
中国—东盟 金融一体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鑫
本文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了中国-东盟跨境次区域商贸流通一体化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指出了中国-东盟跨境次区域商贸流通一体化存在的障碍,最后从推动跨境次区域商贸流通运输一体化、促进跨境次区域商贸流通市场一体化、健全跨境次区域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和建立跨境次区域商贸流通协调合作机制等方面,提出中国-东盟跨境次区域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实现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鑫
本文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了中国-东盟跨境次区域商贸流通一体化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指出了中国-东盟跨境次区域商贸流通一体化存在的障碍,最后从推动跨境次区域商贸流通运输一体化、促进跨境次区域商贸流通市场一体化、健全跨境次区域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和建立跨境次区域商贸流通协调合作机制等方面,提出中国-东盟跨境次区域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实现路径。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武强
东盟和福建省地缘相近,资源相似,人文关系也十分紧密,自古以来就一直保持着悠久的贸易联系。随着我国和东盟区域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东盟成员国在福建的投资日渐增多,双方经贸往来频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强与东盟贸易合作的研究,对于福建融入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积极的作用。基于以上,分析福建与东盟贸易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区域一体化下福建与东盟的产业合作的优势和劣势,提出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双方经贸往来的策略,促进东盟各国的贸易合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郭宏
本文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及其持续深化所面临的障碍,着重对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投资效应进行了探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邓慧慧
通过把Grossman and Helpman(1994)模型扩展到多区域、多产业框架,并引入区域贸易一体化因素,从理论视角分析了FDI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机制,并聚焦于区域贸易协定在这种影响机制中的作用。理论分析结果表明,FDI流入以非线性方式影响出口。影响机制不仅与本国的市场规模、资本存量、本国与其他经济体的贸易自由度相关,还与贸易伙伴的市场规模和彼此之间的贸易自由度相关。贸易自由度在FDI影响贸易的机制中具有"二次放大"效应。此结论在使用1986~2010年跨国面板数据所进行的实证研究中得到证明。该结果意味着在当前国际经济、外贸形势下,中国与东亚主要经济体尤其是日本、韩国加快谈判进程,提高贸...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中欧贸易 二次放大效应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于晓燕
东亚经济体的服务贸易发展速度引人注目,在多数服务部门存在贸易竞争力上的互补关系,并已形成了以东盟为核心的交错复杂的服务贸易一体化制度安排网络,具备了实施东亚服务贸易一体化的良好基础。为如期完成RCEP,各方需共同努力,在具体的谈判机制、部门自由化安排以及承诺表形式等方面作出合理安排。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曹云华
今年1月27日至28日,第四次东盟政府首脑会议在新加坡举行,会议决定,将在未来15年内成立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个决定,对东盟各国经济发展和东盟区域合作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合作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构想的主要内容根据东盟各国领导人的讲话和新加坡首脑会议通过的《新加坡宣言》、《经济合作架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东艳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发展中国家逐渐将吸引FDI作为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目标。本文以古诺数量竞争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一个三国模型,指出区内贸易壁垒下降可以促进跳过关税型投资和重组性平台投资。通过对中国、东盟地区1992年——2004年FDI影响因素进行检验,指出市场规模、进口额、工资水平、对区内市场的开放程度等因素对FDI流入有影响。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通过影响上述因素而提高区位优势,促进区内FDI流入的整体水平,同时中国相对于东盟国家的优势可以使一体化条件下厂商增加在中国的重组性投资。
关键词: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 FDI 南南一体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琪瑶 姚艳霞
作为WTO最惠国待遇原则最大的例外,目前区域贸易组织发展势头强劲。对比中国-东盟自贸区(CAFTA)与世界贸易组织(WTO)在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方面的异同点,分析区域贸易组织在调整范围、制度设计等方面的优越性,并结合WTO贸易基本原则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探讨在国际贸易中运用WTO贸易规则与区域贸易规则的"双轨制",更好地服务我国的"走出去"战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欣广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新的特点:成员国的自愿性大大超过全球性的多边贸易体制;将安排更多的经济合作内容;促进成员国之间开展“产业内贸易”;促进成员国之间开展“产业内投资”。中国—东盟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产业转移的推动体现在:经济资源配置进入更广阔的空间,贸易自由将推动投资自由,中国市场拓展有利于东盟的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之下的产业转移给中国与东盟都带来发展效应。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菲 朱虹锟
省际贸易的发展有助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立各地区直接与间接的经济技术联系和互补依存关系,促进国内大循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通过采用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在考察省际贸易的发展格局及主要特征基础上,利用基于引力方程的边界效应模型分析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边界效应系数的绝对值在1997—2002年增大,2002—2012年持续减小,2012—2017年继续增大,说明省际贸易壁垒呈现出先加深后减轻之后继续加深的波浪形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则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应加强省际贸易合作,打破行政边界壁垒,加强省份之间沟通,同时建议拥有开放优势的区域利用资源和信息优势,充分发挥自身高水平的发展力量和丰富的资源禀赋。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红 聂艳明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广西和澳门两地的贸易网络发展数据为案例,分析在21世纪初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及内地与港澳紧密经贸安排等区域一体化合作共同推进的十余年间,处在地缘经济带的广西与澳门,贸易网络结构演进的趋势与特点,以及对区域互联互通及"一带一路"战略等区域合作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地缘经济区 贸易网络 广西 澳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