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19)
- 2023(7334)
- 2022(6154)
- 2021(5512)
- 2020(4585)
- 2019(10543)
- 2018(10407)
- 2017(19420)
- 2016(10501)
- 2015(11858)
- 2014(12049)
- 2013(11588)
- 2012(10997)
- 2011(10260)
- 2010(10535)
- 2009(9662)
- 2008(10199)
- 2007(9084)
- 2006(7971)
- 2005(7424)
- 学科
- 济(50076)
- 经济(50015)
- 管理(27558)
- 业(23221)
- 方法(20253)
- 企(19961)
- 企业(19961)
- 贸(18285)
- 贸易(18278)
- 易(17659)
- 数学(16159)
- 数学方法(15887)
- 地方(13886)
- 学(12761)
- 中国(11485)
- 农(10500)
- 理论(10143)
- 业经(10080)
- 财(9085)
- 地方经济(8237)
- 融(7997)
- 金融(7994)
- 关系(7686)
- 和(7647)
- 环境(7299)
- 银(6863)
- 制(6848)
- 银行(6847)
- 农业(6807)
- 出(6738)
- 机构
- 大学(162737)
- 学院(160549)
- 济(67125)
- 经济(65727)
- 研究(58443)
- 管理(57502)
- 理学(49782)
- 理学院(49092)
- 管理学(48018)
- 管理学院(47725)
- 中国(42617)
- 科学(36147)
- 京(35087)
- 所(30298)
- 财(29476)
- 研究所(27654)
- 中心(24853)
- 农(24687)
- 江(24352)
- 范(24032)
- 师范(23838)
- 财经(23662)
- 北京(22119)
- 业大(21949)
- 院(21572)
- 经(21377)
- 经济学(21102)
- 师范大学(19603)
- 农业(19512)
- 州(19492)
- 基金
- 项目(105221)
- 科学(82847)
- 研究(76864)
- 基金(76347)
- 家(67044)
- 国家(66547)
- 科学基金(56011)
- 社会(48932)
- 社会科(46425)
- 社会科学(46412)
- 省(40355)
- 基金项目(39877)
- 自然(35731)
- 教育(35457)
- 自然科(34869)
- 自然科学(34854)
- 划(34750)
- 自然科学基金(34201)
- 资助(31148)
- 编号(30937)
- 成果(26099)
- 重点(24633)
- 发(23627)
- 部(23546)
- 课题(21933)
- 创(21616)
- 创新(20329)
- 国家社会(20279)
- 教育部(20092)
- 科研(20062)
共检索到2436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白当伟 陈漓高
区域贸易协定(RTAs)在数量、范围以及深度上的迅速发展是当今国际经济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对于RTAs大量涌现的原因,传统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已不能很好地做出解释了。本文介绍了区域贸易协定的非传统收益理论,即区域贸易协定在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发信号、提供保险、增强讨价还价能力、协调一致机制等方面为成员国带来的新的收益,并对该理论进行了简单评述。笔者认为,对于用传统国际经济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这种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另外,本文还运用区域贸易协定的非传统收益理论对东亚自由贸易区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区域贸易协定 非传统收益 东亚自由贸易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崔日明 郭贞贞
在深挖区域贸易协定质量内涵、梳理区域贸易协定质量测度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贸易协定质量测度指标,将东亚区域贸易协定质量研究范围置于RCEP框架下,采用世界银行PTAs数据库数据,测算了东亚区域贸易协定的质量。根据测算结果,从覆盖力指标和法律约束力指标两个维度,按照总体、区域、国家、条款进行分类,多角度分析东亚区域贸易协定质量,归纳出东亚区域经济体深度一体化特征,为推进RCEP框架下的东亚区域各经济体间的高质量贸易投资合作、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地位,提供有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
东亚区域 区域贸易协定 贸易协定质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雯 卢超铭
本文运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非传统收益理论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行分析。通过建立CAFTA,中国和东盟除了获得贸易自由化带来的传统经济收益之外,还能获得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发信号、提供"保险"、增强讨价还价能力、建立协调机制以及改善国家安全等非传统收益。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静
本文通过比较区域贸易协定中涉及的WTO+条款和WTO-X条款数量,分析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度。结果表明,一方面东亚各国已签订的区域贸易协定中包含大多数WTO+条款和部分WTO-X条款内容,说明东亚正在积极推进深度一体化;另一方面东亚地区已签订的区域贸易协定中对于WTO+条款的覆盖率和执行率均要高于其对WTO-X条款的覆盖率和执行率。作为东亚地区的一个重要成员国,中国已签订的区域贸易协定深度仅略高于东盟,远远低于韩国、新加坡和日本等国。因此,中国亟需将深度一体化内化于自贸区战略中,积极谨慎地推进贸易投资新议题的谈判,加快与"自然贸易伙伴"的深度区域经济合作。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范洪颖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是目前东亚区域制度建设的主要方式。这是由于东亚各国为了实现本国特定的地缘目标而缔结双边FTA,双边FTA因其对国内政治的冲击最小并且能够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而发展迅速。然而,东亚双边FTA的发展将有可能形成FTA的轮轴模式,它将增加经济往来的交易成本,并将产生对多边自由化的抵触,同时也会给东亚权力结构带来风险,使东亚一体化更加举步维艰。因而,东亚各国应统合其国家利益,达成区域合作共识,以正式的制度安排来排除双边FTA可能带来的风险。
关键词:
双边协定 轮轴模式 东亚一体化 权力结构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远鹏
最近几年 ,东亚地区兴起一股自由贸易协定热潮 ,这股热潮的特点是 ,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协定主要由小经济体倡导 ,并且在东亚和亚太范围内同时进行。这一热潮兴起的基本原因是 2 0世纪 90年代东亚经济体之间贸易和投资关系的快速发展、东亚国家 (地区 )对自由贸易协定态度的转变和认识的提高、东亚区域内外竞争的压力 ,以及亚太经合组织的停滞不前等。面对这股热潮 ,中国应该正确估计自己的实力 ,与时俱进 ;抓住机遇 ,扎实走好第一步 ,并要具备前瞻性眼光。
关键词:
自由贸易协定 东亚 10+3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志明 周艳平 尹卉
本文利用OECD-Ti VA数据库和WTO-RTA数据库提供的189个经济体对数据,考察区域深度贸易协定对亚太价值链利益分配格局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区域深度贸易协定对亚太价值链利益分配格局具有显著的重塑效应,即提高缔约双方价值链合作所获贸易利益的占比。异质性分析表明,该重塑效应存在显著的条款、行业、缔约环境、RTA类型、经济体对、地理与文化距离等异质性。机制检验表明,区域深度贸易协定可通过扩大亚太价值链地位差异和降低贸易成本两种渠道来重塑亚太区域价值链利益分配格局。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理解亚太价值链利益分配格局重塑的深层次动因,并为中国提升亚太价值链利益分配格局地位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明 尹卉 李婷
推进以区域贸易协定(RTA)为代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构建更加紧密的亚太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依托。文章以1995~2018年亚太经济体间签订的RTA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考察了RTA对亚太产业链深度合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RTA显著促进了亚太产业链深度合作,这种促进效应主要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和缩小经济自由度差异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RTA对亚太产业链深度合作的促进效应存在显著的条款类型、经济体对、地理区域、RTA类型、亚太价值链地位差异、RTA网络结构及双边政治关系等多重异质性。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表明,RTA显著促进了中国参与亚太产业链深度合作,且该促进效应在涵盖“WTO-X”条款的RTA及与亚太发达经济体(或非东亚经济体)的产业链深度合作情形下更为凸显。
关键词:
RTA 亚太产业链合作 条款异质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韩剑 许亚云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亚太地区贸易投资便利化和自由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但给该区域的深入合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整合和重构亚太地区现有的贸易协定,在更大范围内促进产业分工的深化和区域价值链的融合,是未来促进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最重要议题。本文分析了亚太地区自由贸易协定网络演变的特征事实,实证检验并模拟了亚太地区不同路径下贸易协定整合的潜在收益。研究发现,亚太地区自由贸易协定网络的复杂程度远高于世界整体水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表现出了明显的相互竞争与制衡关系;RCEP整合并优化了成员国间已有的多个协定,在内容深度上也有很大提升。RCEP显著促进了成员国的出口贸易,不同整合路径下域内成员获得的潜在收益存在较大差异;相对于美国重返亚太地区,中国参与亚太区域贸易协定整合的正面影响更大;RCEP预期将促进绝大多数成员国的GDP增长,而对非成员国的GDP存在负面影响。本文最后提出进一步整合和重构亚太地区贸易协定的路径和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顾振华 沈瑶
身处利益集团无处不在的今天,以TPP和"一带一路"为代表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将会造成区域贸易集团鼎立,还是多边自由贸易?基于上述思考,本文构建了一个特定要素模型下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分析框架,并利用30个主要贸易国家2007-2013年的数据进行了回答。结果表明:伴随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协定内国家将会降低他们对协定外国家的外部关税,协定参与国越多、越注重利益集团则下降幅度越大;与此同时,无论是协定内国家间的贸易流量,还是协定内国家与协定外国家间的贸易流量都会随着协议的签订而增加;另外,各国社会福利以及多边自由贸易化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占芬 黄建忠
本文对区域服务贸易协定的多样性和创新性的定性分析发现,在被寄予厚望的几项议题中,区域服务贸易协定遇到的困难并不比GATS少,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条款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也许被高估了。而从定量分析来看,GATS型RTAS对GATS的承诺水平超越是最少的;NAFTA型总体上表现出较强的"GATS+"特征,其中第二代NAFTA型又明显比第一代NAFTA型的特性更明显;EU型RTAS的"GATS+"特性仅次于第二代NAFTA型RTAS;整体而言,RTAS的"GATS+"特征差强人意。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全毅
随着多边贸易体制WTO多哈回合谈判受挫,全球经济区域化出现空前活跃,高标准、广覆盖的广域经济一体化形成潮流。TPP/CPTPP、TTIP、USMCA以及欧日EPA、RCEP和TISA等新型贸易协定谈判,必将重新塑造世界经济新规则,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多边贸易体制WTO面临区域国际贸易与投资新规则的挑战,已陷入了边缘化危机。本文对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及其对WTO体制改革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代中强 孙全刚
本文运用自然语言文本处理分析方法量化亚太区域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知识产权保护深度,探讨FTA知识产权保护深度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FTA知识产权保护深度加强显著提升了各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从国家类型看,FTA知识产权保护深度能显著提升北–北、南–北国家的出口产品质量;从产品类别看,FTA知识产权保护深度对高知识产权密集型和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出口质量均有促进作用,但对高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质量提升作用更显著,另外不同行业所受影响也存在差异。从驱动因素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引致的技术溢出效应和研发激励效应是FTA知识产权保护深度促进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路径。同时,我国签订FTA的生效及其知识产权保护深度加强均能促进提升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因此,渐进有效推动FTA知识产权规则深化,合理审慎选择FTA伙伴方,对标高标准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将有利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自由贸易协定 知识产权保护 出口产品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