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94)
2023(11917)
2022(9821)
2021(8707)
2020(7279)
2019(16326)
2018(15868)
2017(30461)
2016(16012)
2015(17775)
2014(17413)
2013(16786)
2012(14698)
2011(13310)
2010(13259)
2009(12312)
2008(11937)
2007(10232)
2006(8694)
2005(7644)
作者
(46758)
(38939)
(38773)
(36544)
(24526)
(18780)
(17545)
(15401)
(14650)
(13587)
(13113)
(12946)
(12451)
(11996)
(11973)
(11846)
(11792)
(11745)
(11242)
(10998)
(9861)
(9478)
(9300)
(8902)
(8712)
(8599)
(8379)
(8364)
(7824)
(7653)
学科
(71465)
经济(71412)
管理(47472)
(44428)
(36708)
企业(36708)
方法(34545)
数学(30863)
数学方法(30313)
(22675)
贸易(22667)
(22024)
(17139)
地方(16437)
中国(16122)
业经(14679)
(14018)
(12752)
农业(11114)
环境(11000)
理论(10783)
技术(10191)
(9644)
金融(9642)
(9476)
地方经济(9379)
(9175)
(9138)
银行(9105)
(9074)
机构
学院(229265)
大学(226418)
(96144)
经济(94481)
管理(90305)
理学(80132)
理学院(79263)
管理学(77631)
管理学院(77237)
研究(73797)
中国(54197)
科学(47087)
(45931)
(39854)
(38353)
业大(37159)
(36604)
研究所(33924)
中心(33407)
财经(31990)
农业(31911)
(31765)
经济学(29259)
(29145)
(28321)
师范(27936)
北京(27870)
(27340)
经济学院(26643)
(25453)
基金
项目(165035)
科学(130609)
基金(121436)
研究(114229)
(108168)
国家(107368)
科学基金(92360)
社会(75138)
社会科(71580)
社会科学(71563)
(65359)
基金项目(63881)
自然(61605)
自然科(60290)
自然科学(60272)
自然科学基金(59171)
(55142)
教育(52893)
资助(49661)
编号(44585)
重点(37532)
(35819)
(35407)
(35348)
创新(33078)
成果(32997)
科研(32151)
国家社会(31740)
计划(31420)
课题(30576)
期刊
(93966)
经济(93966)
研究(58135)
中国(38519)
学报(38508)
科学(34629)
(34358)
管理(31795)
大学(28899)
学学(27857)
(27721)
农业(23847)
教育(20277)
技术(20274)
经济研究(17643)
业经(16934)
(16360)
金融(16360)
(15539)
财经(14664)
国际(14045)
(13641)
问题(13339)
统计(12911)
商业(12905)
(12527)
(12522)
科技(11462)
技术经济(11352)
(11326)
共检索到3157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杜声浩  
文章从全球价值链嵌入方向、复杂程度的双重嵌入视角出发建立回归模型,研究了区域贸易协定(RTA)深度对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区域贸易协定深度通过成本机制显著提升了两国的价值链嵌入度水平,但在嵌入模式上,后向价值链嵌入度提升快于前向价值链嵌入度,简单价值链嵌入提升高于复杂价值链嵌入;"WTO+"对价值链嵌入的提升作用高于"WTO-X",但"WTO-X"的边界内条款对价值链嵌入方向影响更为均衡,有利于价值链升级;签署国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RTA深度影响其全球价值链嵌入的程度和路径。在推进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的背景下,我国通过签署RTA与价值链上游国家深度合作,提升边界开放水平的同时,注重以"WTO-X"为代表的边界内政策协调,是有效提升本国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和地位的关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玉红  尚玉  汪红敏  
区域贸易协定中知识产权保护对跨国公司生产布局具有重要影响,关系着各国在全球价值链(GVC)的嵌入程度。本文选取WIOD数据库42个国家的37个区域贸易协定为样本,以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新效应、投资驱动和贸易成本效应为传导机制,运用扩展引力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区域贸易协定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化显著提升了缔约方GVC嵌入程度,对后向垂直专业化作用更明显。区域贸易协定知识产权保护覆盖率显著提升了缔约方GVC嵌入程度,而执行率则不显著;区域贸易协定中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提升中高收入国家GVC嵌入程度,对技术密集型行业的GVC嵌入程度的提升作用更大。中国应合理设计区域贸易协定中知识产权条款,通过宽覆盖和逐步强化执行度提升我国GVC嵌入程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帅  
选取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考察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对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能够显著提升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机制检验发现,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主要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缓解融资约束、促进数字产业集聚三条途径,赋能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异质性检验发现,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对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的赋能效应更强。据此,提出拓展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覆盖深度、构筑产业数字金融新生态、制定企业差异化政策机制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帅  
选取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考察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对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能够显著提升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机制检验发现,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主要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缓解融资约束、促进数字产业集聚三条途径,赋能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异质性检验发现,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对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的赋能效应更强。据此,提出拓展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覆盖深度、构筑产业数字金融新生态、制定企业差异化政策机制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韩剑  王灿  
价值链分工模式不仅重塑了世界贸易新格局,也对传统贸易规则提出了严峻挑战,签署FTA成为各国融入全球价值链并追求更高水平贸易规则的主要途径。本文考察深度FTA对各国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根据WIOD最新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41个国家(地区) 2005—2014年的GVC参与程度、GVC参与长度及GVC位置指数,对总体样本、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分别进行回归,并重点考察FTA深度条款的具体影响。回归结果表明:一国签署的FTA数量对其全球价值链嵌入没有影响,而FTA深度能够有效促进一国对全球价值链的参与并提升价值链上游度水平,此效应对发展中国家更为显著;具体条款方面,服务贸易与知识产权条款是保障一国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生产的关键因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中元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的贸易协定内容数据库所提供的有关区域贸易协定中的52项条款规定,以及每项条款规定法律可执行性的信息,构建区域贸易协定的水平深度指数,实证检验其对出口经济体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区域贸易协定的"总深度"条款对出口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前向垂直专业化参与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WTO+"条款与"WTO-X深度"条款对出口经济体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差异;"核心深度"条款对出口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前向垂直专业化参与率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将"核心深度"条款区分为"边界深度"条款与"边界后深度"条款后,只有"边界后深度"条款对出口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前向垂直专业化参与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核心深度"条款中,"边界深度"条款需要与"边界后深度"条款相互配合才能发挥作用,进而对经济体参与全球价值链产生影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彭水军   周杰   史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生产分工深化促使传统国际贸易格局向全球价值链贸易转变。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贸易协定(RTA)逐步成为国际经贸合作与各国融入全球价值链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覆盖度”和“执行度”两个层面构建RTA深度指数,并区分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模式,探讨中国已签署RTA的深度如何影响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前后向嵌入。研究发现,RTA深化显著提升了中国在一般贸易模式下的前向价值链嵌入,以及两种贸易模式下的后向嵌入。不同类型条款的深度、价值链嵌入方式、缔约伙伴发展水平及具体行业都会对RTA深度的价值链嵌入效应产生异质性影响。机制分析指出,RTA深化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贸易便利化发展,降低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塑造了开放、高效、稳定的国际贸易与投资环境,进而推动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度提升。本文结论对中国推进高质量自贸区建设与实现价值链深度参与和地位攀升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胡超   李泰霖   邱悦  
针对全球价值链分工日益深化与区域贸易协定(RTA)不断增加的局面,在测算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基础上,利用WTO区域贸易协定数据库的资料,参照对RTA条款深度的划分,实证检验了RTA对经济体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影响。整体上,RTA对经济体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不同深度水平的RTA影响效应有所差别。其中,“WTO+”比“WTO-X”条款对经济体价值链参与度的影响更大,且RTA对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大于发达国家。地理距离、区域竞争在RTA对经济体价值链参与度影响中发挥着一定的调节作用。地理距离越近,RTA对价值链分工参与度的影响越大;RTA达成得越早,越有利于发挥RTA建立的竞争优势,保护本国在他国的市场地位。机制检验表明,RTA可通过降低关税壁垒和促进对外投资推动经济体价值链地位的提升。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程惠芳  洪晨翔  
制度质量作为国家比较优势的来源,可能导致区域贸易协定深度对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的不对称影响。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通过构建动态区域贸易协定深度指标,论证了区域贸易协定深度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区域贸易协定深度每增加1个标准差,出口国对进口国的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就提升3.65%。机制检验表明,出口国的制度质量是区域贸易协定深度促进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的作用机制,但该机制仅表现在发达国家中,发展中国家通过该机制无法显著促进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艳秀  毛艳华  
文章首先构建了纵向测量法RTA深度指标,用横向测量法和纵向测量法测算了G20(43个国家)在2016年前签订的153个RTA的深度,并分析了其特点和RTA深度变化趋势;其次分析了RTA深度及单项条款深度与双边增加值贸易之间的关系,并用工具变量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RTA的签订、缩短关税削减时间表、提高争端解决机制、服务贸易、电子商务条款的规范性和深度可以显著促进所有成员价值链贸易的出口; RTA深度的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投资和竞争政策条款深度的提高对不同样本国家(地区)间贸易的作用表现出异质性和不对称性,RTA深度的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竞争政策条款深度的提高对发达-发展中成员、发达成员间的贸易有促进作用,对发展中-发达成员、发展中成员间的贸易有抑制作用;投资条款深度的提高会抑制发达成员间的贸易。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宋跃刚   王紫琪  
深化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是促进双边经贸合作、破解多边贸易体制的内在治理结构失衡局面、推动多重利益诉求下全球价值链重构的重要引擎。本文基于2000—2020年OECD-ICIO数据库、TiVA数据库、DESTA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检验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深度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并探究其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区域化效应与韧性提升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深度能够通过“贸易成本节约效应”“技术溢出效应”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效应”重构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第二,在发展程度相近、同一大洲的缔约双方中,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重构阶段为中期时,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深度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重构效果更为显著;第三,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深度不仅实现了生产环节的再分配,且促进了地理分工格局的再分布,推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向区域化演进;第四,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深度在重构制造业全球价值链过程中能够兼顾安全性与稳定性,提升全球价值链韧性。本文不仅有效补充了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深度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领域的理论研究,且为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进而推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韧性提升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志明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PTAs数据库和OECD-TiVA数据库分别构建了度量区域贸易协定深度与亚太价值链合作模式重塑的指标体系,并全方位考察了区域贸易协定深化对亚太价值链合作模式重塑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区域贸易协定深化对亚太价值链合作模式重塑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助推亚太经济体间的价值链合作模式由间接价值链合作向直接价值链合作转换,且随着时间推移,该促进作用呈现出不断强化的态势。此外,区域贸易协定深化的亚太价值链合作模式重塑效应存在显著的条款、区域、经济体以及贸易方式异质性。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区域贸易协定深化可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和促进外国直接投资(FDI)推动亚太价值链合作模式重塑。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卢晓菲  章韬  
国际贸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现出两大重要特征,即全球价值链(GVC)分工细化和区域贸易协定日益深化。文章使用1995~2015年的联合国贸发会议Eora26投入产出数据匹配CEPII引力数据和世界银行的贸易协定深度数据,实证研究了双边GVC贸易强度对RTA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GVC贸易强度增加会显著提高RTA签订概率和深度,在处理了潜在内生性和更换实证模型等方法后结论依然十分稳健。由于南北方国家存在较大的机制性差异,在北-北贸易模式下GVC贸易强度对RTA深化发展的影响作用更大,尤其是RTA关键条款。考虑到条款的法律可执行性,仅在北-北模式中GVC贸易会对RTA关键条款深度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在南-南模式中这一机制仅局限在边境关税类条款中,而在南-北模式下的贸易强度增加反而会降低RTA深度。文章的实证结论为当前中国签订RTA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志远   陈鸣  
厘清当前国际分工下的价值链是具有全球性特征还是更具区域性特征,这是探究当前国际分工构成以及未来分工发展等根本性贸易问题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文章利用CEPII双边贸易流量数据库,测算产品的平均进口距离用于衡量1995—2014年间价值链生产在全球性特征上的变化,并与Eaton和Kortum(2002)框架下构造的理想“全球价值链”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潜力。研究显示,1995—2014年间“全球价值链”的发展极为有限,平均进口距离只增长了约300千米,距离理想的“全球价值链”下的进口距离差距很大,特别是中间品贸易的进口距离较短,说明价值链分工仍主要体现为区域性特征。在价值链呈区域性特征的背景下,各国更倾向于达成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协定以支持区域性的价值链生产,即一国价值链的区域性越强,则该国签订的贸易协定区域性倾向就越强。该效应体现为一国中间品进口距离增加100千米,则该国与其贸易协定伙伴国的平均距离就增加约389千米。文章揭示了当前价值链分工的区域性特征,部分解释了近年来多边贸易协定推进困难的原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宋跃刚   陈文元  
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探究区域服务贸易协定(RSTAs)深度如何影响企业全球价值链(GVCs)韧性,对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与稳定至关重要。文章使用2000~2015年的DESTA数据库、UIBE GVC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分别构建RSTAs深度指标和企业GVCs韧性指标,从安全性与稳定性双重视角探究RSTAs深度对企业GVCs韧性的影响效果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并使用2005~2020年45个行业数据进一步验证微观结果的稳健性。回归结果表明,RSTAs深度能够显著提升企业GVCs韧性,且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RSTAs深度对企业GVCs韧性的影响因企业生命周期、技术复杂度、国家发展水平以及企业GVCs位置不同而存在差异;机制分析结果表明,RSTAs深度通过降低贸易成本、提升贸易网络地位和改善制度环境三种机制提升企业GVCs韧性;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竞争下签订RSTAs虽能显著提升企业GVCs韧性,但因缔约时间前后不同而产生的“保护效应”和“稀释效应”调节了RSTAs深度影响企业GVCs韧性的效果。文章为推动中国签订高水平RSTAs和提高企业GVCs韧性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