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58)
2023(10181)
2022(8562)
2021(7466)
2020(6179)
2019(13474)
2018(12777)
2017(24088)
2016(12604)
2015(13746)
2014(13244)
2013(13025)
2012(11544)
2011(10577)
2010(10296)
2009(9658)
2008(9388)
2007(8100)
2006(6875)
2005(6100)
作者
(37808)
(31679)
(31523)
(29492)
(19861)
(15244)
(14302)
(12499)
(11896)
(10890)
(10734)
(10446)
(10130)
(9789)
(9724)
(9691)
(9592)
(9470)
(9076)
(9037)
(8012)
(7563)
(7493)
(7172)
(7084)
(6954)
(6859)
(6825)
(6440)
(6218)
学科
(56402)
经济(56358)
管理(41291)
(37914)
(31749)
企业(31749)
方法(23985)
(20785)
贸易(20778)
数学(20363)
数学方法(20230)
(20186)
地方(14608)
(13932)
中国(12755)
业经(12483)
(11916)
(11823)
环境(10201)
技术(9199)
农业(9049)
地方经济(8609)
关系(8581)
(8177)
(8130)
(8103)
金融(8102)
(8097)
(8020)
(7939)
机构
学院(184931)
大学(183902)
(79649)
经济(78373)
管理(73094)
理学(64736)
理学院(64013)
管理学(63097)
管理学院(62771)
研究(62085)
中国(44745)
科学(39318)
(36968)
(34013)
(31293)
(30968)
业大(30732)
研究所(28739)
中心(27813)
农业(27249)
财经(26335)
(25704)
经济学(24220)
(24010)
(23174)
(22903)
师范(22856)
经济学院(22142)
北京(22053)
经济管理(20420)
基金
项目(134992)
科学(107175)
基金(100467)
研究(93322)
(89991)
国家(89299)
科学基金(76401)
社会(63192)
社会科(60238)
社会科学(60226)
基金项目(53788)
(52680)
自然(50265)
自然科(49070)
自然科学(49049)
自然科学基金(48196)
(44516)
教育(41322)
资助(38975)
编号(35842)
重点(30503)
(29702)
(29200)
(29172)
创新(27368)
国家社会(27196)
成果(26830)
科研(26276)
计划(25590)
人文(24909)
期刊
(78665)
经济(78665)
研究(46696)
学报(32890)
中国(30162)
科学(29214)
(29128)
管理(24357)
大学(24058)
学学(23232)
(22445)
农业(20050)
(14720)
经济研究(14511)
业经(14423)
技术(13382)
国际(13380)
(12863)
金融(12863)
教育(12590)
财经(12293)
问题(12002)
(11304)
商业(10646)
(10517)
科技(9869)
(9359)
资源(9071)
技术经济(8587)
业大(8497)
共检索到2559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玉红  尚玉  汪红敏  
区域贸易协定中知识产权保护对跨国公司生产布局具有重要影响,关系着各国在全球价值链(GVC)的嵌入程度。本文选取WIOD数据库42个国家的37个区域贸易协定为样本,以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新效应、投资驱动和贸易成本效应为传导机制,运用扩展引力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区域贸易协定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化显著提升了缔约方GVC嵌入程度,对后向垂直专业化作用更明显。区域贸易协定知识产权保护覆盖率显著提升了缔约方GVC嵌入程度,而执行率则不显著;区域贸易协定中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提升中高收入国家GVC嵌入程度,对技术密集型行业的GVC嵌入程度的提升作用更大。中国应合理设计区域贸易协定中知识产权条款,通过宽覆盖和逐步强化执行度提升我国GVC嵌入程度。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杜声浩  
文章从全球价值链嵌入方向、复杂程度的双重嵌入视角出发建立回归模型,研究了区域贸易协定(RTA)深度对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区域贸易协定深度通过成本机制显著提升了两国的价值链嵌入度水平,但在嵌入模式上,后向价值链嵌入度提升快于前向价值链嵌入度,简单价值链嵌入提升高于复杂价值链嵌入;"WTO+"对价值链嵌入的提升作用高于"WTO-X",但"WTO-X"的边界内条款对价值链嵌入方向影响更为均衡,有利于价值链升级;签署国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RTA深度影响其全球价值链嵌入的程度和路径。在推进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的背景下,我国通过签署RTA与价值链上游国家深度合作,提升边界开放水平的同时,注重以"WTO-X"为代表的边界内政策协调,是有效提升本国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和地位的关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帅  
选取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考察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对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能够显著提升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机制检验发现,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主要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缓解融资约束、促进数字产业集聚三条途径,赋能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异质性检验发现,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对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的赋能效应更强。据此,提出拓展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覆盖深度、构筑产业数字金融新生态、制定企业差异化政策机制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帅  
选取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考察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对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能够显著提升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机制检验发现,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主要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缓解融资约束、促进数字产业集聚三条途径,赋能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异质性检验发现,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对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的赋能效应更强。据此,提出拓展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覆盖深度、构筑产业数字金融新生态、制定企业差异化政策机制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彭水军   周杰   史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生产分工深化促使传统国际贸易格局向全球价值链贸易转变。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贸易协定(RTA)逐步成为国际经贸合作与各国融入全球价值链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覆盖度”和“执行度”两个层面构建RTA深度指数,并区分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模式,探讨中国已签署RTA的深度如何影响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前后向嵌入。研究发现,RTA深化显著提升了中国在一般贸易模式下的前向价值链嵌入,以及两种贸易模式下的后向嵌入。不同类型条款的深度、价值链嵌入方式、缔约伙伴发展水平及具体行业都会对RTA深度的价值链嵌入效应产生异质性影响。机制分析指出,RTA深化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贸易便利化发展,降低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塑造了开放、高效、稳定的国际贸易与投资环境,进而推动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度提升。本文结论对中国推进高质量自贸区建设与实现价值链深度参与和地位攀升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韩剑  王灿  
价值链分工模式不仅重塑了世界贸易新格局,也对传统贸易规则提出了严峻挑战,签署FTA成为各国融入全球价值链并追求更高水平贸易规则的主要途径。本文考察深度FTA对各国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根据WIOD最新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41个国家(地区) 2005—2014年的GVC参与程度、GVC参与长度及GVC位置指数,对总体样本、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分别进行回归,并重点考察FTA深度条款的具体影响。回归结果表明:一国签署的FTA数量对其全球价值链嵌入没有影响,而FTA深度能够有效促进一国对全球价值链的参与并提升价值链上游度水平,此效应对发展中国家更为显著;具体条款方面,服务贸易与知识产权条款是保障一国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生产的关键因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中元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的贸易协定内容数据库所提供的有关区域贸易协定中的52项条款规定,以及每项条款规定法律可执行性的信息,构建区域贸易协定的水平深度指数,实证检验其对出口经济体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区域贸易协定的"总深度"条款对出口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前向垂直专业化参与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WTO+"条款与"WTO-X深度"条款对出口经济体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差异;"核心深度"条款对出口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前向垂直专业化参与率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将"核心深度"条款区分为"边界深度"条款与"边界后深度"条款后,只有"边界后深度"条款对出口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前向垂直专业化参与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核心深度"条款中,"边界深度"条款需要与"边界后深度"条款相互配合才能发挥作用,进而对经济体参与全球价值链产生影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胡超   李泰霖   邱悦  
针对全球价值链分工日益深化与区域贸易协定(RTA)不断增加的局面,在测算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基础上,利用WTO区域贸易协定数据库的资料,参照对RTA条款深度的划分,实证检验了RTA对经济体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影响。整体上,RTA对经济体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不同深度水平的RTA影响效应有所差别。其中,“WTO+”比“WTO-X”条款对经济体价值链参与度的影响更大,且RTA对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大于发达国家。地理距离、区域竞争在RTA对经济体价值链参与度影响中发挥着一定的调节作用。地理距离越近,RTA对价值链分工参与度的影响越大;RTA达成得越早,越有利于发挥RTA建立的竞争优势,保护本国在他国的市场地位。机制检验表明,RTA可通过降低关税壁垒和促进对外投资推动经济体价值链地位的提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卢晓菲  章韬  
国际贸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现出两大重要特征,即全球价值链(GVC)分工细化和区域贸易协定日益深化。文章使用1995~2015年的联合国贸发会议Eora26投入产出数据匹配CEPII引力数据和世界银行的贸易协定深度数据,实证研究了双边GVC贸易强度对RTA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GVC贸易强度增加会显著提高RTA签订概率和深度,在处理了潜在内生性和更换实证模型等方法后结论依然十分稳健。由于南北方国家存在较大的机制性差异,在北-北贸易模式下GVC贸易强度对RTA深化发展的影响作用更大,尤其是RTA关键条款。考虑到条款的法律可执行性,仅在北-北模式中GVC贸易会对RTA关键条款深度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在南-南模式中这一机制仅局限在边境关税类条款中,而在南-北模式下的贸易强度增加反而会降低RTA深度。文章的实证结论为当前中国签订RTA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志远   陈鸣  
厘清当前国际分工下的价值链是具有全球性特征还是更具区域性特征,这是探究当前国际分工构成以及未来分工发展等根本性贸易问题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文章利用CEPII双边贸易流量数据库,测算产品的平均进口距离用于衡量1995—2014年间价值链生产在全球性特征上的变化,并与Eaton和Kortum(2002)框架下构造的理想“全球价值链”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潜力。研究显示,1995—2014年间“全球价值链”的发展极为有限,平均进口距离只增长了约300千米,距离理想的“全球价值链”下的进口距离差距很大,特别是中间品贸易的进口距离较短,说明价值链分工仍主要体现为区域性特征。在价值链呈区域性特征的背景下,各国更倾向于达成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协定以支持区域性的价值链生产,即一国价值链的区域性越强,则该国签订的贸易协定区域性倾向就越强。该效应体现为一国中间品进口距离增加100千米,则该国与其贸易协定伙伴国的平均距离就增加约389千米。文章揭示了当前价值链分工的区域性特征,部分解释了近年来多边贸易协定推进困难的原因。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孙玉红   武新亚  
本文以187个国家的264个区域贸易协定为样本,将劳工标准细化为18个条款进行评估,以此为基础运用扩展引力模型给予分析。研究发现:区域贸易协定中劳工标准的强化显著抑制了缔约方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且对前向参与度的抑制作用更明显。从国别看,这种抑制作用均发生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从行业类别看,这种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制造业,对服务业作用相反;从条款类别看,除区域贸易协定中劳工监督机构的建立促进了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外,其他条款均起抑制作用。区域贸易协定劳工标准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影响机制包括成本效应和生产率效应,前者起抑制作用,后者起促进作用。中国应积极应对区域贸易协定中的劳工标准,在有步骤地推进劳工标准水平的同时,通过区域贸易协定差异化策略最小化可能带来的损失。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程惠芳  洪晨翔  
制度质量作为国家比较优势的来源,可能导致区域贸易协定深度对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的不对称影响。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通过构建动态区域贸易协定深度指标,论证了区域贸易协定深度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区域贸易协定深度每增加1个标准差,出口国对进口国的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就提升3.65%。机制检验表明,出口国的制度质量是区域贸易协定深度促进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的作用机制,但该机制仅表现在发达国家中,发展中国家通过该机制无法显著促进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郝夏珍   宋跃刚  
本文基于OECD—ICIOT投入产出表和中国海关数据库测算了中国不同贸易方式下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长度指标,并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对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长度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可以显著推动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长度延伸,但因企业所有制、贸易方式、所属地区与缔约方制度质量不同存在差异。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可以通过服务贸易成本、企业生产率与制造业服务化作用于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长度。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可以显著提升企业全球价值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增强全球价值链韧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代中强   孙全刚  
本文运用自然语言文本处理分析方法量化亚太区域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知识产权保护深度,探讨FTA知识产权保护深度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FTA知识产权保护深度加强显著提升了各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从国家类型看,FTA知识产权保护深度能显著提升北–北、南–北国家的出口产品质量;从产品类别看,FTA知识产权保护深度对高知识产权密集型和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出口质量均有促进作用,但对高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质量提升作用更显著,另外不同行业所受影响也存在差异。从驱动因素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引致的技术溢出效应和研发激励效应是FTA知识产权保护深度促进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路径。同时,我国签订FTA的生效及其知识产权保护深度加强均能促进提升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因此,渐进有效推动FTA知识产权规则深化,合理审慎选择FTA伙伴方,对标高标准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将有利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天顶  龚同  
近三十年间,区域贸易协定和全球价值链经历了较快的发展,二者呈现出共生发展的态势。区域贸易协定构成区域主义的现实基础,而全球价值链作为经济全球化核心架构属于多边主义取得进展的成果。作为全球化力量的集中体现,全球价值链正在重塑区域主义,并在区域主义与多边主义之间进行协调。从发展趋势上看,区域贸易协定发展呈现出网络化趋势并且具有显著的结构依赖性,然而,现有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文献尚没有充分地考虑上述特征。为了从网络视角考察全球价值链发展对区域贸易协定网络形成的影响机制,文章构建了区域贸易协定网络,并建立了包含经济因素和结构性因素的指数随机图模型,注重研究网络结构依赖和复杂网络形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网络传递闭合性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网络现有关联主导着区域贸易协定网络的形成。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会影响其加入区域贸易协定网络的选择,全球价值链下游度越高的经济体越倾向于参与区域贸易协定。双边增加值关联的增加会促进经济体间建立区域贸易协定关系,而双边生产长度的增加会降低经济体间建立贸易协定的概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