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80)
2023(18524)
2022(15815)
2021(14649)
2020(12322)
2019(28080)
2018(27667)
2017(52919)
2016(28393)
2015(31560)
2014(31057)
2013(30399)
2012(27746)
2011(24940)
2010(24594)
2009(22209)
2008(21505)
2007(18589)
2006(16150)
2005(13790)
作者
(80071)
(66829)
(66168)
(62821)
(42232)
(32054)
(30127)
(26159)
(25405)
(23485)
(22646)
(22435)
(21181)
(20793)
(20700)
(20413)
(19978)
(19869)
(19123)
(19100)
(16437)
(16136)
(16120)
(15327)
(14883)
(14664)
(14657)
(14580)
(13284)
(13141)
学科
(112283)
经济(112171)
管理(84757)
(79109)
(66441)
企业(66441)
方法(52802)
数学(45449)
数学方法(44860)
(29305)
中国(28971)
(27913)
(26759)
贸易(26744)
(25944)
地方(25251)
业经(25212)
(24227)
技术(21773)
环境(20305)
农业(19841)
理论(19337)
(18544)
(17922)
(17427)
财务(17357)
财务管理(17322)
(16988)
企业财务(16327)
(15959)
机构
大学(394503)
学院(393378)
(158491)
管理(156790)
经济(155256)
理学(137287)
理学院(135802)
管理学(133299)
管理学院(132602)
研究(130209)
中国(94988)
(82407)
科学(81799)
(69174)
(63787)
(62571)
业大(59642)
中心(59207)
研究所(58697)
财经(56559)
(56012)
(51612)
(51472)
北京(50958)
师范(50905)
农业(49265)
(48852)
经济学(48048)
(45476)
经济学院(43577)
基金
项目(281321)
科学(222202)
基金(205150)
研究(203493)
(180005)
国家(178564)
科学基金(153905)
社会(129411)
社会科(122742)
社会科学(122711)
(110529)
基金项目(108887)
自然(101107)
自然科(98795)
自然科学(98769)
自然科学基金(96981)
教育(93701)
(93010)
资助(83804)
编号(81583)
成果(64613)
重点(63486)
(61706)
(61355)
(60464)
创新(56842)
课题(56104)
科研(54209)
国家社会(53713)
教育部(52969)
期刊
(163240)
经济(163240)
研究(110450)
中国(72205)
学报(63659)
科学(58371)
管理(57650)
(55460)
(51585)
大学(48606)
学学(45880)
教育(43358)
农业(38993)
技术(34630)
(29159)
金融(29159)
业经(27587)
经济研究(27111)
财经(26598)
(22881)
问题(21936)
(20733)
科技(20427)
(20187)
图书(19735)
技术经济(18788)
(18229)
商业(17799)
资源(17537)
理论(17473)
共检索到5596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符大海  曹莉  
本文在全球区域贸易协定向深度一体化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通过构建各国区域贸易协定中环境条款的深度指数,利用扩展的结构引力模型,从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双重视角全面考察了区域贸易协定中环境规则对各国污染密集型产品和绿色产品出口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随着环境条款深度的提高,区域贸易组织成员方之间的污染密集型产品和绿色产品出口均显著下降,且该效应随时间推移不断增强。异质性分析显示,缔约方的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质量和制度质量对环境规则的贸易效应有重要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缔约方之间污染密集型产品和绿色产品的出口会随着缔约方与非缔约方的环境保护条款加强而增加,表现出明显的贸易转移效应。这些结论对各国通过区域贸易自由化来实现本国对外贸易的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曹亮  蒋洪斌  陈小鸿  
贸易引力模型是分析双边贸易流量常用的模型工具。本文采用CEPII数据库中1995—2010年中国HS-6位数进口贸易数据,将CAFTA看成一种政策项目,使用倍差法与贸易引力模型相结合的方法,从微观产品层面上估算了CAFTA成立对中国进口流量的影响,并利用Heckman两阶段估计法处理零贸易流的样本问题。结果表明,CAFTA的建立对中国进口流量存在扩大的贸易创造效应,但并没有发生贸易转移效应。如果忽略零贸易流导致的样本问题,混合OLS回归将使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偏差。从Heckman两阶段估计结果看,CAFTA的建立使得2004年后中国从东盟进口的贸易额年平均增长20.44%,同时使中国从非东盟成...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海莲  韦薇  
中国已签署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中原产地规则的结构特征与限制效应(包括行业限制效应)具有一定差异,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原产地规则的限制水平对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区域贸易约束效应,而累积条款则具有一定程度的区域贸易创造效应,因此有必要通过原产地判定标准及其采用方式的合理选择来确定优惠原产地规则的限制水平,并逐步采用更为便利的累积规则和原产地证书签发制度,提升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构建更高效的全球和区域价值链,促进我国制造业和进出口贸易结构转型升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皞  张元隆  
基于可获得的OECD双边服务贸易数据,在经典引力模型的基础上,首先观察中美两国区域服务贸易协定贸易效应的差异;之后考虑两个国家的异质性(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签署时间和数量的差异),扩大数据集合。实证结果发现:发达国家间的RTAS贸易效应随着时间推移显著增强;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RTAS效应则存在明显波动,负面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明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小康  于津平  
自由贸易协定的关税减让使区域内成员相对区域外成员获得了价格优势,导致贸易从区域内与区域外之间转移到区域内成员之间;但原产地规则提高了区域内成员利用优惠关税的成本,减少了区域内企业的优势,从而可能抑制自由贸易协定的贸易转移效应。本文以中韩自由贸易协定为例,利用产品的减税幅度差异和原产地规则差异,检验了原产地规则对贸易转移的抑制效应。基于2014—2017年中国产品—国家层面的进口数据,以日本相同产品的进口作为对照组,本文通过倍差估计发现中国对韩国的关税减让使中国从其他国家的进口相对日本从其他国家的进口减少,引起了贸易转移效应,并且原产地规则越严格的产品贸易转移效应越小。如果中韩所有产品都采用约束力最小的子目改变规则,2016年和2017年贸易转移效应将增加37%和43%。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雅妮  文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程度加深,近年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更加密切,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与此同时,因为自由贸易而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是日渐凸显。通过对中国自贸协定中环境条款的概括,归纳总结出其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出环境条款的不足与缺陷,进而给出建议,以后中国在签订自贸协定环境条款时,尽可能协调贸易与环境关系,从而更好的维护我国的利益。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彭羽  杨碧舟  
本文基于2005—2019年全球各经济体的双边数字服务出口数据,采用引力模型实证检验区域贸易协定数字贸易规则的第三国贸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区域贸易协定数字贸易规则整体上对第三国存在贸易转移效应,但歧视性和非歧视性条款对成员方与第三国之间的数字贸易存在异质性影响;跨境数据流动等歧视性条款存在显著的贸易转移效应,而电子签名/电子认证等非歧视性条款则带来负向贸易转移效应(即正向贸易溢出效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检验后仍然稳健;区域贸易协定非歧视性数字贸易规则条款的实施,会通过改善成员方的数字贸易监管环境这一中介机制促进其从第三国的数字服务进口。以上结论证实了区域贸易协定非歧视性数字贸易条款产生的多边溢出效应,这为正在进行的WTO电子商务谈判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荣林  于明言  
采用1990~2010年亚洲国家间双边贸易流量和区域贸易协定(RTA)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分析亚洲国家签订区域贸易协定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因素对成员国的双边贸易总量、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的影响,解决了传统引力模型估计中存在的RTA内生性问题。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引力模型中的主要解释变量对RTA的形成均具有重要影响,并且对成员国之间的双边贸易总量、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PSM方法缓解了因受国家特征协变量影响而存在的统计偏误(高估RTA的贸易效应)的问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凯  韩剑  
自由贸易协定的建立有效促进了双边贸易,但原产地规则对双边贸易有较大的约束作用。本文利用两阶段OLS方法,研究了原产地规则对自由贸易协定异质性贸易效应的影响。文章构建了标准化的原产地规则赋值体系,对我国现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原产地规则进行了量化。基于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利用2002—2017年数据,测算了我国现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异质性贸易效应,并在第二阶段回归中估算了差异化的原产地规则对自由贸易协定贸易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贸易效应在自由贸易协定之间和自由贸易协定内部存在广泛的异质性,原产地规则对自由贸易协定贸易效应存在削减作用,制度性规则和程序性规则的差异对自由贸易协定之间贸易效应异质性的影响较大,而特定商品规则的差异则更多引起自由贸易协定内部贸易效应的异质性。由于原产地规则彼此隔绝,严格程度各异,自由贸易的红利释放并不充分。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还需制定彼此融合、判定精准的原产地规则。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洪愧  
本文在系统总结区域贸易协定(RTAs)和全球价值链(GVC)的发展趋势以及两者相关性的基础上,提出了RTAs影响增加值贸易关联的理论机制、传导路径及研究假说,并且首次利用最新开发的中间产品引力模型以及增加值贸易数据,实证研究RTAs对服务业增加值贸易关联的影响。研究发现:(1)不管是对于加总服务行业还是细分服务行业,RTAs均能够显著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增加值贸易关联;(2)区分不同类型RTAs的估计结果表明这种促进作用会随着RTAs开放度的加深而增强,即欧盟和负面清单类型的RTAs相比于正面清单类型的RTAs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3)区分三组不同双边国家组合的估计结果显示,只有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军  彭乔依  
在数字贸易全球治理上形成代表性区域贸易协定(RTA)的数字贸易规则结构,其包含了跨境数据流动、数字技术、数字知识产权保护、数字存储(设施)本地化等相关内容,但存在相应的差别。RTA数字贸易规则结构具有的核心成员国政策特征,并通过规则延展、补充或减少条款、删增例外条款方式演进。推进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需要国内政策法律先行,促进多边和区域数字贸易规则平衡并加强相关重点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浩   马茂清   袁然  
随着区域贸易协定框架下数字贸易规则的不断发展,定量研究数字贸易规则的贸易效应亟待进行。基于2005—2019年全球40个国家(或地区)对其所有贸易伙伴双边数字贸易出口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首先,区域贸易协定框架下的数字贸易规则对缔约方之间数字服务贸易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缔约方之间的数字基础设施差距越小、内部监管水平差距越小,出口促进效应越大;签署数字贸易规则会通过降低缔约双方之间的数字贸易壁垒促进数字服务贸易出口增长。其次,无论是贸易促进相关条款、数据相关条款,还是隐私保护条款,均体现出较强的数字服务贸易出口促进效应。再次,欧式模板和其他模板均对数字服务贸易出口表现出积极的促进作用,而美式模板则呈现出抑制效应。最后,数字贸易规则对数字货物贸易出口特别是信息与通讯技术产品出口也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韩剑  蔡继伟  许亚云  
本文通过梳理多边与双边数字贸易条款的"美式模板"与"欧式模板",对比中国区域贸易协定的电子商务条款,运用自然语言文本处理分析方法对数字贸易条款的异质性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各国签署数字贸易条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区域主义下数字贸易条款碎片化问题严重,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往往谈判能力较强,扮演着规则制定者的角色,但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潜力巨大,在推动全球数字贸易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经济规模越大、经济相似性越大、双边距离越近的国家之间越倾向于签署包含数字条款的贸易协定,而互联网普及率差距越大、国家风险差距越大、数字贸易开放度差距越大的国家之间签署数字贸易条款的可能性越小,而且上述因素还影响着数字条款异质性。对于未来中国数字贸易谈判的发展方向,在签署国方面应优先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已与中国有区域贸易协定的国家缔结数字贸易条款,在具体条款方面应逐步纳入互联网访问限制、数据存储非强制本地化和源代码等具体方面,并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同时逐步提高数字领域开放程度,在数字贸易监管和发展之间寻找平衡点。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崔日明  郭贞贞  
在深挖区域贸易协定质量内涵、梳理区域贸易协定质量测度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贸易协定质量测度指标,将东亚区域贸易协定质量研究范围置于RCEP框架下,采用世界银行PTAs数据库数据,测算了东亚区域贸易协定的质量。根据测算结果,从覆盖力指标和法律约束力指标两个维度,按照总体、区域、国家、条款进行分类,多角度分析东亚区域贸易协定质量,归纳出东亚区域经济体深度一体化特征,为推进RCEP框架下的东亚区域各经济体间的高质量贸易投资合作、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地位,提供有借鉴的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艳秀  毛艳华  
文章首先构建了纵向测量法RTA深度指标,用横向测量法和纵向测量法测算了G20(43个国家)在2016年前签订的153个RTA的深度,并分析了其特点和RTA深度变化趋势;其次分析了RTA深度及单项条款深度与双边增加值贸易之间的关系,并用工具变量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RTA的签订、缩短关税削减时间表、提高争端解决机制、服务贸易、电子商务条款的规范性和深度可以显著促进所有成员价值链贸易的出口; RTA深度的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投资和竞争政策条款深度的提高对不同样本国家(地区)间贸易的作用表现出异质性和不对称性,RTA深度的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竞争政策条款深度的提高对发达-发展中成员、发达成员间的贸易有促进作用,对发展中-发达成员、发展中成员间的贸易有抑制作用;投资条款深度的提高会抑制发达成员间的贸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