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41)
2023(12581)
2022(10885)
2021(10146)
2020(8261)
2019(19025)
2018(18786)
2017(35615)
2016(19552)
2015(22031)
2014(22154)
2013(21871)
2012(20189)
2011(18055)
2010(17922)
2009(16121)
2008(15742)
2007(14050)
2006(12320)
2005(10444)
作者
(56257)
(46320)
(46044)
(43932)
(29435)
(22253)
(21139)
(18345)
(17729)
(16600)
(16087)
(15571)
(14708)
(14552)
(14330)
(13986)
(13729)
(13720)
(13329)
(13233)
(11485)
(11370)
(11092)
(10607)
(10364)
(10324)
(10288)
(10203)
(9220)
(9127)
学科
(80363)
经济(80190)
管理(56777)
(50256)
(42587)
企业(42587)
方法(35699)
数学(29398)
数学方法(29080)
中国(22561)
(21616)
地方(21113)
业经(19099)
(18607)
(17665)
理论(15267)
(15158)
农业(14401)
环境(13005)
(12882)
教育(12590)
(12093)
贸易(12082)
技术(11894)
(11643)
(11639)
财务(11568)
财务管理(11551)
地方经济(11460)
(11010)
机构
大学(274750)
学院(272897)
管理(110899)
(103638)
经济(101125)
理学(96068)
理学院(94962)
管理学(93345)
管理学院(92846)
研究(90565)
中国(65991)
(59551)
科学(57519)
(47377)
(44722)
(41303)
中心(41205)
研究所(40691)
业大(40274)
(40180)
(38658)
师范(38352)
北京(37844)
财经(37810)
(34246)
(33584)
(32956)
农业(31987)
师范大学(31130)
经济学(29771)
基金
项目(191233)
科学(150400)
研究(142813)
基金(136798)
(118409)
国家(117367)
科学基金(101179)
社会(89602)
社会科(84012)
社会科学(83987)
(75462)
基金项目(73370)
教育(65873)
自然(65269)
自然科(63676)
自然科学(63665)
(63340)
自然科学基金(62480)
编号(59806)
资助(55298)
成果(48566)
重点(42657)
(41725)
课题(41250)
(41077)
(39316)
项目编号(36656)
创新(36543)
科研(36169)
教育部(35740)
期刊
(115888)
经济(115888)
研究(82079)
中国(54500)
学报(42504)
管理(39729)
科学(39482)
教育(37870)
(37613)
(34672)
大学(32205)
学学(29588)
农业(26463)
技术(25086)
(20188)
金融(20188)
业经(19302)
图书(18572)
财经(17735)
经济研究(17311)
(15014)
问题(14821)
理论(13774)
科技(13715)
技术经济(13144)
实践(12844)
(12844)
(12839)
资源(12821)
书馆(12469)
共检索到400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林晓言  罗燊  朱志航  
本文定义高速铁路的建设时机与高速铁路建设时沿线区域的质量相关。本文基于"有无法"通过研究京广高铁对沿线城市产生的社会效用推演出沿线区域质量与高铁社会效用之间的关系,进而推断高铁最佳的建设时机。认为:区域质量为人均GDP20000元以下、第三产业就业及结构比例较为平均,高铁对于区域产生的社会效用最高,是高铁的最佳建设时机;区域质量为人均GDP20000元-50000元、第三产业就业及结构比例较为均衡时,高铁会带来一定的效用;对于人均GDP50000元以上的区域,高铁建设将使区域的发展得到二次提升。当区域质量不符合上述条件时,如贫穷没有特殊资源的地区,尽管高铁投资效应会对区域经济产生一定的促进效果,但因高铁作用的长期发挥需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契合,容易造成经济发展的短期停滞。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万明  
本文分别从旅客的交通工具选择行为和高速铁路建设项目经济效益角度研究高速铁路的最佳建设时机,并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进行了实际计算。两种方法都得出了京沪交通走廊已进入高速铁路建设合理时机的结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梓利  
文章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高速铁路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区域创新具有空间相关性,呈现集聚效应由增强到减弱的"倒U"型发展态势;高铁缩短了时空距离,影响区域创新的空间效应;在高铁探索建设初期,对区域创新的作用表现为负向溢出;在大规模发展后期,对区域创新的集聚效应有所衰减;由于交往价值与市场范围扩张,高铁与人员流动对区域创新溢出具有交互效应。应重视高铁的外部经济效益,破除边界壁垒,促进要素自由流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昊  王晶  
我国高速铁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在客运中发挥着骨干作用,其运价水平直接影响使命的实现和作用的发挥,因此,高速铁路运价改革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比较和调查方法揭示了中国高速铁路运价水平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对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我国高速铁路运价体系如何进行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祥妹  刘亚洲  曹丽萍  
作为快速交通流线的主要形式,高速铁路建设能有效拓展区域人口流动空间、增强区域联系度。本研究以沪宁城际高速铁路为例,基于宏观经济联系及问卷调查,通过构建经济联系强度模型、人口流动空间联系指数以及产业人口联系指数,定量分析城际高速铁路建设对区域人口流动空间的影响,探讨沪宁地区"一轴双核"经济结构运行机理。研究发现:①沪宁城际高速铁路建设有效拓宽了城市间人口流动时空,缩短了区域经济距离,以南京市和上海市为核心的人口、产业以及经济空间集聚效应明显,宁镇扬(南京、镇江、扬州)和苏锡常(苏州、无锡、常州)一体化程度增加,并且上海市与苏锡常地区相互联系增强,人口、产业、经济发展均质化程度提高;②高速铁路建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宏业,周述琼  
关于京沪高速铁路前期研究的建设方案概述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宏业,周述琼优选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方案,应有利于满足运输扩能的需求;充分发挥高技术的经济优势;从我国国情出发,争取以较小的投入谋求更大的效益。京沪高速铁路运营速度目标定为250km/h~3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柳泽  杨宏宇  姚涵  
高速铁路的出现被视为第二个铁路世纪的到来。当前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进入高峰时期,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着高速铁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从以下角度开展国外相关领域研究进展的分析:高速铁路对区域和城市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高速铁路对区域、城市和站点地区空间发展的影响研究等。分析结果表明:(1)各国研究内容和方法具有显著差异;(2)实证化、定量化研究方法得到普遍重视;(3)研究发展中呈现新趋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楠楠  徐逸伦  
高速铁路诞生至今已40余年,世界各国高速铁路建设给国家和区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然而目前国内外在高速铁路对于区域发展影响方面的研究并不系统,多集中于高速铁路的经济效益及交通方式之间竞争的研究,对于它怎样导致区域空间的演变则相对不足。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从高速铁路对于区域交通系统、经济系统和区域空间的影响3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高速铁路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作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赵文  陈云峰  
将扩展的"中心—外围模型"应用于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分配效应研究,从理论上确立分配效应涉及通达性效应和中心—外围效应两个层面。文章对京沪高铁沿线区域的空间实证表明,商业服务业和制造业等部门的就业增长较之非商业服务业受高铁带动的"通达性效应"影响较大,而"中心—外围效应"则使沿线区域中心城市人口增加,外围城市人口相应减少,其中以劳龄人口所受影响最为显著。因此,重视高铁的区域分配效应即高铁交通对人口与产业的要素配置作用,将有助于中央和地方在高铁设施发展进程中为平衡区域发展而采取更为有利的决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涛  张贵  李佳钰  
高铁开通降低知识空间阻隔,有利于知识溢出,进而对创新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将时间距离纳入分析框架,研究高铁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是地理距离还是时间距离,均对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产生重要影响;高铁开通后,R&D人员投入对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消费需求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分地区来看,高铁开通后东部地区收益最大,进一步增强了人才和消费需求对创新的贡献;对中部地区而言,创新能力的提升更多依赖本地区R&D资本和消费需求,高铁产生了负向溢出效应;西部地区创新受高铁的影响较小,更多依靠R&D人员投入与政府财政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支出。研究对不同地区充分利用高铁优势,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廷智  杨晓梦  赵星烁  梁进社  
自第一条高速铁路开通以来,国内外学者就其对城市和区域空间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梳理已有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观点和研究方法,并进行总结。通过文献综述发现,现有研究一般认为高速铁路通过影响可达性、要素流动、区域发展等对城市和区域空间发展产生影响,但学者对影响的方向仍存在争议。现有研究主要从实证角度进行,采用对比分析、回归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度量与定量化描述高速铁路对城市和区域空间发展的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鹏飞,徐逸伦,张楠楠  
作为一种新型快捷交通方式,高速铁路的建设将对沿线地区的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文章以沪宁地区为例,探讨了高速铁路影响下沿线地区可达性的变化,采用了有效评价旅行时间、经济潜力、日常可达性三类分析指标,初步得出不仅沿线地区将产生深刻变化,且临近区域也受益匪浅的结论,从客观上论证了修建京沪高速铁路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修正  
建设京沪高速铁路的必要性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修正速度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最重要标志。一部人类社会交通运输发展史,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部以提高运输速度为主要目标的技术开发史。提高运输速度,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流、物流需要,让人们在更大的空间、更短的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学良  聂清凯  
21世纪世界将进入高铁时代。中国高铁建设迎头赶上,"四纵四横"建设已全面展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将在加快城市群内部的同城化趋势的同时,促进各大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将更加明显。中国在加快高铁建设的同时,应避免出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负溢出效应,同时处理好高铁与其他运输工具的关系也非常重要。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丰海广  蔺杨  王晗笑  
针对列车开行方案与列车时刻表协同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基于协同优化的基本概念和协调信息,分析了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协同考虑列车停站方案与列车时刻表两个问题,通过约束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将列车停站方案与列车时刻表联系起来,根据已知的列车运行图信息来优化列车停站方案,以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构建了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设计一个小型算例,用GAMS软件求解,验证模型的可行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