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89)
2023(11249)
2022(9227)
2021(8476)
2020(6974)
2019(15432)
2018(14912)
2017(27783)
2016(15354)
2015(17055)
2014(17043)
2013(16631)
2012(15479)
2011(13758)
2010(13988)
2009(13054)
2008(13065)
2007(11916)
2006(10466)
2005(9344)
作者
(42731)
(35949)
(35818)
(34251)
(22836)
(17120)
(16215)
(13648)
(13600)
(12946)
(12278)
(12185)
(11688)
(11517)
(11482)
(11178)
(10502)
(10426)
(10423)
(10252)
(8851)
(8815)
(8575)
(8211)
(8070)
(8021)
(7960)
(7884)
(7211)
(7127)
学科
(60954)
经济(60873)
管理(50387)
(40339)
(33622)
企业(33622)
(28491)
地方(21064)
方法(19703)
中国(18774)
(17797)
(17510)
数学(17029)
数学方法(16764)
业经(14286)
(13779)
财务(13732)
财务管理(13686)
财政(13645)
企业财务(13004)
(12151)
(11873)
农业(11240)
环境(11151)
(10984)
地方经济(10544)
(10308)
银行(10294)
(10124)
金融(10121)
机构
学院(209441)
大学(207105)
(82178)
经济(80219)
管理(75368)
研究(73458)
理学(63420)
理学院(62574)
管理学(61462)
管理学院(61057)
中国(56731)
(48926)
科学(44998)
(44928)
(36585)
中心(34237)
(34217)
财经(34192)
研究所(32418)
(32110)
(30730)
业大(28895)
(28822)
师范(28563)
北京(28459)
(27822)
(27016)
(25484)
经济学(25297)
财经大学(24894)
基金
项目(139599)
科学(109718)
研究(104455)
基金(99316)
(86432)
国家(85695)
科学基金(73392)
社会(66428)
社会科(62815)
社会科学(62797)
(55335)
基金项目(52413)
教育(47902)
(46652)
自然(45961)
自然科(44734)
自然科学(44720)
自然科学基金(43878)
编号(42862)
资助(39330)
成果(35522)
重点(32562)
课题(31388)
(31259)
(30651)
(30174)
(28812)
国家社会(27393)
创新(27184)
(26940)
期刊
(100894)
经济(100894)
研究(67030)
中国(50366)
(42860)
学报(31352)
(30104)
科学(28971)
管理(28699)
教育(25755)
大学(24608)
学学(23071)
(20880)
金融(20880)
农业(20080)
技术(18283)
财经(17491)
业经(16192)
经济研究(15700)
(14953)
问题(12870)
资源(11028)
会计(10845)
(10583)
财会(10369)
(9924)
(9670)
科技(9536)
(9341)
现代(9309)
共检索到334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雷   陈少英  
财政平衡是推进协调发展、弥补区际差异、实现分区治理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财治国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的重要产物。然而,当前财政平衡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很多还停留在直接干预和政策驱动阶段,存在法律工具和政策工具的结构性失衡,容易导致政策与法律、政府与市场等关系的错位。解决问题的思路应当是立足现代财政制度的法治逻辑,一方面提高手段措施的法定性,将区域财政平衡从功能区建设的政策性规范统筹到直辖市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的法律性规范中,明确共同事权和委托事权的划分模式,改变转移支付与事权配置脱节的情况;另一方面需要理顺收入层面的税收分享和支出层面的责任分配,改变收益分配与支出责任划分脱节的情况,提升财政治理中数据算法的应用。通过收支改革为手段的平衡机制寻求功能区建设的法治进路,提升权利保障的实效性品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晓艳  汪德华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过程中,土地财政的制度弊端愈发突显,已经成为今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本文以我国土地财政的制度背景为前提,分析土地财政的发展现状,剖析土地财政的财政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正视"土地财政"的现实,强化其财政管理,尽可能减少其负面效应。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燕  张建华  
根据13省、直辖市的22个市(县)实地调查数据,利用单因素模型和有序Probi t模型,从个人特征和制度特征的角度对医疗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重要度排序。研究结果表明:从个人特征来看,月收入、年龄和常去的医院类型对医疗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是显著的,低收入、高龄和基层医疗的患者满意度较低;从制度特征来看,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和支付方式中的按病种付费给患者带来较高的医疗服务满意度;另外,在三级医疗仍然存在服务、质量、规模差距的情况下,实行医疗资源整合的地区其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反而是下降的。这些结果可以作为医改的重要参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建新  霍小平  
从对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城市功能作用的认识出发,以均衡空间的构建为目标,对城市功能的调整进行了研究。认为在主体功能区建设背景下,应推动城市由部门专业化向功能专业化转型,强化城市的"源"功能,避免"孤立发展",完善城市网络,充分发挥城市的组织带动作用,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田代贵  马云辉  
经济中心是整个区域要素配置效率最高、经济活动最密集的区域,通过综合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对整个区域发挥引领作用。加快把重庆建设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条件,同时也符合新时期国家宏观战略需要。根据重庆的区位和内外部发展条件,结合经济辐射理论和通道经济理论,重庆区域经济中心建设应以调整空间布局、推进载体建设、做大做强产业为重点,强化聚集效应、增强带动和辐射能力,形成长江上游地区综合性经济中心。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梁文莉  岳红举  
预算平衡面临收入预期性与支出刚性、部门利益与中期财政规划、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以及收入结构异化等制度困境,危及财政的可持续性。预算审核的重点转向支出和政策拓展,并不意味着对预算平衡的替代,财政可持续目标重构了预算平衡的定义,跨年度预算平衡契合了预算的国家治理地位,具有财政可持续的控制功能和绩效管理功能。立足于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预算平衡的重点将是跨年度的预算平衡、财政资源的动态监控和绩效管理的收支一体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晓辉  
制度创新的扩散溢出效应,可由中观层面的测度指标直观确定辐射波及范围。借鉴国内外文献常用的一些制度变量代理指标,本文通过设定门槛值距离的局域空间自相关Moran I分析,发现制度变量的相关性随31个省会(直辖市)城市间距离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且最佳距离得到威尔逊模型和非参数方法的验证。用1996-2013年度截面数据的空间动态过程,显示制度"试验场"往往具有明显的政策外溢效应。因此,制度的经验推广要考虑空间近邻效应,将时间分散到多个空间进行试验,如建立多个自贸区"试验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红玲  刘长庚  
本文基于区域协调发展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主张将东、中、西“三大部”纵向区域,转变为横向划分的泛珠三角、泛长三角和大环渤海“三大块”区域,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国区域财政横向均衡制度。依托“三大块”财政经济规模基本相当、发展条件基本均衡的区域平台,做到区域平等竞争的起点公平,实行“取之同等、予之等同”的区域政策确保竞争过程的公平与结果公平,从而形成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实现社会公平的区域发展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韩京清,姚翠珍  
本文比较分析了两种不同的数据来源,即1992年全国38万人口抽样调查和1990年人口普查,对生育基数估计的准确性问题,给出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生育基数估计方法,并利用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出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生育基数与育龄妇女总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拴友  
目前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着缺陷与不足。政府间财政平衡制度是转移支付制度的核心内容,其平衡模式宜选择纵向为主、纵横交错的方式。政府间财政平衡的关键是在确定各地的标准收入和标准支出的基础上,计算分配可用于转移的均衡拨款数量。实施规范的政府间财政平衡制度,必须增加中央财政的可支配收入,其选择途径有:(1)优化分税制;(2)改革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3)调整税收政策;(4)重视非税收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葛筑英  
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拥有16个成员州。国家的行政体系分为三个层次:联邦、州、地方(乡镇)。国家的核心是联邦,各成员州拥有一定的主权,但财政分配权力属于国家,全国范围的财政平衡是宪法的权利,每个州都必须服从。从战后到现在50多年的时间里,国家一直实行财政联邦制理论指导下的财政平衡制度。鉴于对公共财政重要意义的深刻认识,德国制定了相当详细的法律制度和必要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庆育  
重庆市在"一圈两翼"区域战略的基础上,科学划分功能区域,明确功能定位,提出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五大功能区之间存在产品互补和功能互补的关系。其实践价值表现为:功能核心区进一步优化;拓展区与发展新区的二维平衡度显著提高;两大生态区的二维平衡基本不变;两大生态发展区人均财力与全市平均水平保持平衡;按照经济、人口、土地"三维"平衡发展的标准衡量,其综合平衡水平进一步提高;逐渐全面发挥生态价值的作用。推进五大功能区建设,应构建包括产业政策、财政政策、人口政策在内的政策支撑体系,明晰考核指标,促进功能区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赵桂芝  
我国主体功能区战略将在十二五期间逐步落实和实施。其核心宗旨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因素,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在主体功能区战略下,作为促进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崔满红  
20多年来,在财政理论研究领域,在借鉴西方财政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框架,但是在区域财政理论研究方面成果很少,至今没有形成一套比较规范的可以指导区域财政理论研究的基础理论,作者提出区域财政效应功能区的理论假设,其正确与否姑且不论,其目的主要在于推动区域财政理论研究的展开和进一步深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涛  
随着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推进,土地财政各项收益对地方财政的影响日益增加,土地财政的各项制度从早期的市场化探索,逐步发展、规范,经历了不同阶段各具特色的制度变迁。包括了土地市场收益、土地准市场收益和土地税收等内容的土地财政总收益在这一过程中大幅提高,在现行的财政分权背景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于土地财政收益的分配格局不断发生改变。通过对不同管理模式和收益分配体制下,土地财政的收益—成本的绩效评价模型分析表明:对土地财政各项收益的变化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于收益分配的博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