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794)
- 2023(21287)
- 2022(18045)
- 2021(16815)
- 2020(13921)
- 2019(31473)
- 2018(31141)
- 2017(59109)
- 2016(32192)
- 2015(35964)
- 2014(35649)
- 2013(35357)
- 2012(32790)
- 2011(29923)
- 2010(30257)
- 2009(28232)
- 2008(27105)
- 2007(24255)
- 2006(21800)
- 2005(19471)
- 学科
- 济(131293)
- 经济(131148)
- 业(91225)
- 管理(86882)
- 企(66992)
- 企业(66992)
- 农(53088)
- 方法(51662)
- 数学(44657)
- 数学方法(44213)
- 中国(42484)
- 农业(35261)
- 地方(32953)
- 财(32623)
- 业经(32580)
- 银(30002)
- 银行(29923)
- 融(29874)
- 金融(29872)
- 行(28886)
- 制(28524)
- 学(27981)
- 贸(25027)
- 贸易(25006)
- 易(24284)
- 环境(20654)
- 技术(20497)
- 理论(20221)
- 发(19631)
- 务(19546)
- 机构
- 学院(459952)
- 大学(457908)
- 济(184607)
- 经济(180562)
- 管理(174194)
- 研究(161149)
- 理学(149931)
- 理学院(148179)
- 管理学(145621)
- 管理学院(144794)
- 中国(125804)
- 科学(100990)
- 京(97940)
- 农(94230)
- 财(85154)
- 所(82752)
- 研究所(75221)
- 业大(75025)
- 中心(74353)
- 农业(73126)
- 江(69352)
- 财经(67272)
- 北京(61761)
- 范(61723)
- 经(61175)
- 师范(61042)
- 院(57592)
- 州(56237)
- 经济学(55112)
- 经济学院(49842)
- 基金
- 项目(309286)
- 科学(241324)
- 研究(224754)
- 基金(221713)
- 家(195436)
- 国家(193724)
- 科学基金(163860)
- 社会(141386)
- 社会科(133655)
- 社会科学(133620)
- 省(122371)
- 基金项目(117562)
- 自然(105746)
- 自然科(103229)
- 自然科学(103202)
- 划(102982)
- 教育(102138)
- 自然科学基金(101329)
- 编号(92455)
- 资助(90246)
- 成果(75123)
- 重点(69922)
- 发(69764)
- 部(67311)
- 创(64191)
- 课题(64087)
- 创新(59934)
- 科研(58906)
- 国家社会(57994)
- 教育部(56734)
- 期刊
- 济(209671)
- 经济(209671)
- 研究(136138)
- 中国(94749)
- 农(91427)
- 学报(79260)
- 科学(70852)
- 财(62064)
- 农业(61571)
- 管理(61493)
- 大学(59447)
- 学学(56364)
- 融(54546)
- 金融(54546)
- 教育(51492)
- 业经(38606)
- 技术(37346)
- 财经(32315)
- 经济研究(32053)
- 业(30055)
- 问题(28673)
- 经(27734)
- 版(23760)
- 科技(22792)
- 图书(22145)
- 理论(21521)
- 业大(21417)
- 技术经济(21393)
- 商业(20842)
- 贸(20550)
共检索到694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泽炯 马艳平
文章首先利用泰尔指数对我国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农村金融发展差异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区域内差异不断扩大,而区域间差异则相对平稳。然后,基于泰尔指数分析结果,运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人均邮电业务量、农村人均纯收入和财政支农等因素对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形成有正向影响,而人均货运量、人均农林牧渔业产值、人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化水平等因素有反向影响。最后,提出缩小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鑫 王礼力 魏姗
以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2002—2011年的数据为基础,利用泰尔指数方法衡量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农村金融发展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从区位发展因素、经济发展因素、政治因素和市场因素四个方面定量分析了影响差异形成的因素。研究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程度的地区差异显著,且区域内差异对总差异贡献较大;地区教育水平、地区商品交易效率、地区信息化水平、地区政策支持和金融市场交易效率对金融相关比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受农业的弱质性和农业资金外流的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金融发展有微弱的反向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丁志国 张洋 高启然
本文选取2006~2010年全国31个省份的经济数据,在基于加权平均法按照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对农村区域进行科学划分的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和农村经济落后地区各项金融指标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判别区域经济差异下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因素。结果表明,对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受金融规模的影响十分突出,受金融风险影响较强,受金融效率影响偏弱,受金融结构影响不显著;而对于农村经济落后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受金融风险影响较强,受金融效率影响较弱,受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的影响不显著。因此,中央政府在制定农村金融政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对农村金融促进农村...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区域差异 经济发展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吾买尔江·艾山
农村金融发展发展的不平衡,既有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在经济发展发展的不平衡,也包括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的不平衡,更包括农村地区金融结构分布不合理、融资效率差异等各种问题。对此,必须有针对性的制定扶持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的宏观政策,并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整体的和谐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区域差异 对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洪丹 陈丽爽
本文运用2006-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农村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政府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开放等因素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变量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农村发达地区,农村人均贷款和农村资金外流受到政府支出、农村市场化、农民收入、贸易水平和汇率的影响显著;农村金融风险受到政府支出和汇率的影响显著。在农村落后地区,农村人均贷款受到政府支出和汇率的影响显著;农村资金外流受到政府支出、农村市场化、农民收入和贸易开放的影响显著;农村金融风险仅受到汇率的影响显著。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贵港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陈万基
农村金融排斥是指农村金融改革虽然取得相当的成效,但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的促进作用有限的这样一种阶段性农村金融市场表现。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历程,采用皮尔逊系数法对造成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计量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地区贷款贡献率、就业人员数以及农业化水平是造成农村金融排斥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另外,采用变异系数法对我国不同地区进行差异性区分,并分析了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区域差异化程度,排斥指数从0.94跨度到0.41,区域化的差异极其明显。最后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在农村金融排斥治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有效措施,并结合国内地区性农村的实际情...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霖
金融包容是金融排斥理念的拓展与深化。从金融包容的角度,选取我国31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地区)的农村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农户、企业、区域三个层面选取指标,构建农村金融包容综合指数,反映不同区域农村金融包容的区域差异全貌。在此基础上,从需求、供给及社会三个层面筛选农村金融包容的影响要素,并利用模糊曲线法验证各要素对农村金融包容的贡献弹性,有效解决要素间的复杂相关和互为因果关系,从而界定我国农村金融包容的关键影响要素。结合国外经验和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我国农村金融包容的对策包括各区域经济、金融、社会的协调,城乡金融协调以及区际金融协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高新才 李阳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区域差距,这种不平衡性显著影响着农村区域协调发展。该文以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为基础,探讨了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市场化进程的区域差异以及政府行为的区域差异;进而结合区域经济政策相关理论,提出运用合理的区域金融政策,如实施有差别的农地金融制度,在总体制度安排及具体政策工具上体现区域差别,以保证农村金融的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区域差距 区域金融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郝慧娟
我国历来都是一个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并且有着明显区域差异的发展中农业大国。金融作为当今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其中,农村金融已经发展成为当前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门,其健康、稳定的发展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基于我国国土上的分布情况来看,在经济基础、社会文化、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笔者就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谈谈自己的见解,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区域差异 对策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阳
选择农村信用社的相关数据,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关于东部10省市、东北3省、中部6省、西部12省区市的划分,进行相关的实证分析。造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区域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市场化进程的区域差异以及政府行为的区域差异。要促进农村金融和经济发展,就必须结合区域经济政策相关理论,运用合理的区域金融政策,如实施有差别的农地金融制度,在总体制度安排及具体政策工具上体现区域差别,以保证农村金融的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进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文启
本文以我国31个省份1978~2009年的相关宏观数据为考察对象,利用均值差异检验、泰尔指数等研究手段,实证考察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十分显著,且呈现出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金融发展的区域总体差异性主要来自区域内省份之间的差异,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相对较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俊杰 王海洋
随着现代产业分工的深化,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从国内外实践看,区域金融结构的升级优化、金融组织和金融制度的创新,是区域竞争力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实证检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相互制约关系,剖析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因素的作用效果与作用机制,并对我国农村区域金融制度创新与政策选择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沛星 王修华
本文基于省际数据,采用变异系数法定量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区域差异,并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分析了形成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排斥指数从0.91跨度到0.39,区域差异明显;形成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收入因素、金融效率因素、就业因素和农业化水平;缓释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及其区域差异应从成因及影响因素切入,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关措施。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黎翠梅 武蔷薇
本文从农村金融的规模、结构及功能发挥等方面对我国区域农村金融发展状况进行了较系统的比较分析。分析表明,我国农村金融规模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规模总体上大于中西部地区,但农业保险市场2005年以前呈西强而中东部弱的格局;区域农村金融结构异同并存,其组织结构区域差异明显,而融资结构与市场结构三大地区雷同;区域农村金融体系功能异化现象均十分严重,储蓄动员功能过度发挥而资金配置功能严重弱化,尤以中部为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区域比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振 何婧 臧日宏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灰色聚类分析法,基于吉林省39个县的数据,对县域农村金融排斥地域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吉林省县域金融排斥严重,金融排斥指数FEI(Financial exclusion index)>0.5的县占44%;2)县域农村金融排斥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FEI>0.5的县,50%以上分布在东部地区;3)东部地区半数以上的县FEI≥0.5;4)第一产业比重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大,则农村金融排斥越严重;5)工资性收入的比重越高、农村金融贡献度越大、农户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则金融排斥程度越低。缓解农村金融排斥应该根据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采取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
金融排斥 影响因素 灰色关联 灰色聚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