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18)
- 2023(8740)
- 2022(6641)
- 2021(5720)
- 2020(4593)
- 2019(10186)
- 2018(9720)
- 2017(19035)
- 2016(10420)
- 2015(11597)
- 2014(11695)
- 2013(11252)
- 2012(9983)
- 2011(9049)
- 2010(9001)
- 2009(8212)
- 2008(8021)
- 2007(7237)
- 2006(6516)
- 2005(6115)
- 学科
- 济(52052)
- 经济(52010)
- 管理(26521)
- 业(25470)
- 方法(20537)
- 数学(18680)
- 数学方法(18564)
- 企(18419)
- 企业(18419)
- 中国(14950)
- 农(14645)
- 地方(14215)
- 业经(11080)
- 农业(9843)
- 学(8960)
- 财(8645)
- 地方经济(8314)
- 制(8088)
- 融(7902)
- 金融(7901)
- 发(7736)
- 贸(7606)
- 贸易(7600)
- 环境(7367)
- 易(7281)
- 银(7077)
- 银行(7055)
- 行(6834)
- 产业(6639)
- 发展(6044)
- 机构
- 大学(153689)
- 学院(153465)
- 济(66790)
- 经济(65512)
- 管理(57790)
- 研究(54637)
- 理学(49971)
- 理学院(49357)
- 管理学(48482)
- 管理学院(48194)
- 中国(41255)
- 科学(33000)
- 京(32208)
- 财(28709)
- 农(28269)
- 所(27520)
- 研究所(25081)
- 中心(25013)
- 业大(23846)
- 财经(23496)
- 江(23463)
- 农业(22278)
- 经济学(21517)
- 经(21479)
- 范(20927)
- 师范(20719)
- 北京(19756)
- 院(19504)
- 经济学院(19501)
- 州(18075)
- 基金
- 项目(106766)
- 科学(85852)
- 基金(79365)
- 研究(76450)
- 家(70047)
- 国家(69530)
- 科学基金(59940)
- 社会(51514)
- 社会科(49061)
- 社会科学(49046)
- 基金项目(41980)
- 省(41753)
- 自然(37835)
- 自然科(37028)
- 自然科学(37020)
- 自然科学基金(36392)
- 划(35139)
- 教育(34956)
- 资助(31243)
- 编号(29724)
- 重点(24598)
- 发(24502)
- 部(23564)
- 成果(23283)
- 国家社会(22573)
- 创(21851)
- 课题(20903)
- 创新(20591)
- 科研(20274)
- 教育部(20171)
共检索到226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飞 胡云鹏 黄河
文章从要素基础条件、市场准入程度、市场化运作水平和市场反应程度四个维度构建了区域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熵值法进行了测度与分析,运用Dagum基尼系数法对差异来源进行了分解。研究结果表明:2010—2021年,我国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明显地区差异,其中差异来源主要是区域间差异,其次是区域内差异;四个考察维度中,市场化运作水平对我国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区域间差异的影响最显著,超变密度贡献率最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边作为
提高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充分释放创新要素配置潜能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文章在构建创新要素配置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与熵权法,共同测度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创新要素配置水平,并进一步从区域内视角出发分析各省份变化态势差异。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创新要素配置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但四大区域之间创新要素配置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且呈“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依次递减之势;四大区域内各省份之间创新要素配置水平的相对位次差异显著,且呈现不同变化态势。因此,应通过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模式、健全创新资源配置结构、增强存量配置合理性方式,加速推进中国创新要素配置均衡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边作为
提高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充分释放创新要素配置潜能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文章在构建创新要素配置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与熵权法,共同测度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创新要素配置水平,并进一步从区域内视角出发分析各省份变化态势差异。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创新要素配置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但四大区域之间创新要素配置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且呈“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依次递减之势;四大区域内各省份之间创新要素配置水平的相对位次差异显著,且呈现不同变化态势。因此,应通过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模式、健全创新资源配置结构、增强存量配置合理性方式,加速推进中国创新要素配置均衡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家明 冯连勇 李波 林承耀
文章以2006—2020年我国31个省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基础数据为研究样本,将经典TOPSIS模型改进为PFHWD-TOPSIS模型对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进行测度,进一步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方法、σ收敛与β收敛模型对区域差异及其来源、分布动态演进及收敛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各省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总体差异、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东部地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差异的σ收敛特征并不显著,西部地区存在明显的“追赶效应”;GDP、科技发展水平、城镇化率、产业结构、金融发展水平、开放水平对全国及三大地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的影响呈现异质性特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卢现祥 王素素
研究目标:探究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的南北差异及形成机理。研究方法:运用熵权法测度2005~2018年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综合指数以及三大维度指数,借助Dagum基尼系数分解探究南北方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的区域差异以及差异来源,运用二次指派程序实证考察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区域差异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南方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高于北方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市场化环境水平和市场准入水平持续向好,市场化运作水平是其发展的短板。全国和南方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指数空间差异呈缩小趋势,北方地区呈扩大趋势;市场化环境指数和市场准入指数区域差异呈缩小趋势,而市场化运作指数区域差异呈扩大趋势;区域间差异是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的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市场化运作水平差异是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差异的主要成因,市场化运作水平和市场准入水平从南到北对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的差异呈缩小趋势,而市场化环境水平差异作用强度从南到北对市场化配置水平的差异驱动强度呈现扩大趋势。研究创新:基于市场化环境水平、市场化运作水平以及市场准入水平三大维度构建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空间差异及形成机理进行探讨分析。研究价值:丰富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评价体系的构建,为揭示我国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南北的区域差异现状、探索协同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
关键词:
要素市场化配置指数 南北空间差异 QAP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翔峰 刘强
本文首先对生产要素理论进行梳理并探索了生产要素配置规律,认为生产要素范畴随着生产力发展不断拓展,在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总有某种主导要素起引导聚合成先进生产力的作用。结合中国实际,本文把数据纳入现代生产要素范畴,要素主要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五个方面,在要素的组合和相互作用中,技术是主导要素并聚合引导其他要素形成先进生产力,同时要建立市场起决定作用的要素配置体系为其提供制度保障,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要按照要素发展的规律进行设计和推进。其次,本文分析了现行要素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认为现行土地制度、户籍制度、金融制度、技术创新制度、数据管理制度等均存在体制障碍,制约了各要素的市场化配置。要素价格市场化机制不健全,竞争性要素市场体系尚未构建,要素市场发育程度低等问题,导致了要素配置结构失衡、产业转型升级困难以及资本配置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下降。最后,本文提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思路和建议,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制度,建立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市场配置体系,加快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等重点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发挥政府调节作用,建设城乡融合、各种所有制企业平等使用要素的统一要素市场,创新对外开放模式,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彦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推进商品市场改革。经过一系列探索与调整,直至1992年中国商品市场价格双轨才逐渐并轨。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以价格改革为核心的商品市场改革已基本完成。然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相对滞后。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市场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导致其难以满足新时代经济发展要求。一是信息不对称不透明导致要素资源错配。例如,缺乏相对统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洪银兴
在明确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后把要素的市场化改革作为改革重点,是要指出现实中还有相当部分要素不是由市场决定的,需要推动还没有完全实现市场配置的要素由市场决定。其目标是:市场调节资源在部门和企业间自由流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在产权流转中提高效率,着力解决存量资产的市场化配置。完善要素的市场化配置牵涉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包括:第一,建设完备的要素市场,涉及完善并规范金融市场,建设和规范土地市场,发展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充分开放,大数据的市场分享;第二,要素价格市场化的改革,涉及进一步扩大物质性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形成的范围,资本、劳动、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价格在各自的市场上形成,要素报酬更大程度上反映要素市场的供求状况。要素的市场化配置要能达到效率目标,关键在市场整体有效。市场有效的关键在市场秩序和规范。市场秩序建设涉及培育自主决策的市场主体,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降低市场调节的成本,完善产权保护和流转制度。
关键词:
要素 市场化配置 市场秩序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充 何益欣
利用城市面板数据,从土地要素配置的视角,以2007年《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实施为契机,运用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了地方竞争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和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最低限价政策的实施会改善土地竞争,促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经稳健性检验之后,结果保持稳健;微观层面,最低限价政策通过提升企业研发投入的机制和抑制企业寻租的机制提升区域创新;宏观层面,最低限价政策不仅通过减少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放松预算约束来增加政府科技支出的机制以促进区域创新,而且还可以通过增强对土地违法的处理来改善制度环境的机制以促进区域创新;地理禀赋好的、城市级别低的、具有国家级开发区的城市所受到的最低限价政策的积极影响更大;此外,2008年的刺激计划对政策效应具有放大作用。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慧 易金彪 徐建新
本文基于2010-2019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面板熵权法、三阶段DEA方法以及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空间关联视角下数字经济发展与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与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与要素市场化配置均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发展能够对区域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全国层面看,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提升要素配置效率以带动区域创新效率提升;从区域层面看,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畅通东中部地区要素配置和循环通道,形成“集聚-优化-再集聚”的良性循环,但对西部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有负向影响,进而导致区域创新效率差距不断扩大。本文建议,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要素市场活力与空间溢出效应,加强区域间创新合作,构建数字创新生态体系,因地制宜采取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阳丹露 任劼
市场化进程是影响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2008-2019年我国30个省份,实证检验市场化进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以及资本要素配置的机制作用。研究发现:加快市场化进程显著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过程中,加快市场化进程、改善资本要素配置扭曲是卓有成效的手段之一。文章研究为金融市场化进程、改善资本要素配置扭曲以及企业所有制结构变化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市场化进程 区域创新能力 资本要素配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然 孟奇勋 余忻怡
基于马克思经济学资源配置理论,探讨知识产权运营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关联性。在梳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基础政策、关联政策和专门政策的基础上,对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系统、大数据金融产品、大数据中心建设和大数据产业应用联盟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第一,我国知识产权运营领域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要存在3大瓶颈:数据要素产权界定不明、交易流转不畅及安全监管不易;第二,知识产权运营领域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路径需从加快知识产权运营数据汇聚共享、推动知识产权运营数据产业化应用和强化知识产权运营数据安全治理3个方面予以完善。
关键词:
知识产权运营 数据要素 市场化配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叶阿忠 朱灵群 张源野 李田田
本文基于中国式现代化5个内涵特征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客观赋权法对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区、市)中国式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考察了全国及四大区域现代化水平的动态演进、区域差异及结构来源。研究发现:全国现代化水平整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区域现代化水平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及东北部最低;核密度曲线从三峰变为两峰,地区极化现象明显减弱;全国总体差异呈现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是造成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人口规模差异是全国现代化差异的主要结构来源,文明协调、共同富裕差异的贡献也相对较大,而和平发展差异是最小来源,各维度差异的贡献存在明显的地区异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门秀萍 李旭辉 何金玉
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提升创新要素配置效率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文章基于超效率SBM模型统计测度了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揭示了其空间非均衡性及动态演进趋势。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呈稳定增长态势,但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和区域性特征,梯度效应明显;总体差异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区域失衡现象有所缓解;总体离散程度呈缩小趋势,空间集聚效应增强,但始终存在显著的“极化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耿成轩 吴瑾 孙雪
文章基于国家总体资本要素市场化指数,进一步拓展评价元素和时空视野,探索构建地区资本要素市场化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各地区资本要素市场化指数的相对水平,并运用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和马尔科夫链等方法揭示我国资本要素市场化的空间格局与演变趋势。研究发现,各地区资本要素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资本要素市场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各省份资本要素市场化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分地区来看,资本要素市场化水平呈现“东部>东北>中部>西部”的格局,增长速度则呈现“东北>中部>西部>东部”的格局;我国资本要素市场化水平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正向依赖性、空间集聚性和相对稳定性,但整体上极差下降,差异缩小,呈现收敛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