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26)
2023(13654)
2022(11378)
2021(10285)
2020(8438)
2019(19030)
2018(18484)
2017(34830)
2016(17950)
2015(19979)
2014(19725)
2013(19716)
2012(18866)
2011(17258)
2010(17817)
2009(16717)
2008(15547)
2007(13718)
2006(12654)
2005(11855)
作者
(52334)
(43611)
(43022)
(41138)
(27842)
(20790)
(19729)
(16816)
(16621)
(15575)
(14925)
(14785)
(14060)
(14032)
(13607)
(13431)
(12736)
(12603)
(12501)
(12218)
(11330)
(10524)
(10494)
(10218)
(9928)
(9822)
(9528)
(9317)
(8902)
(8564)
学科
(101388)
经济(101317)
管理(44303)
(44097)
地方(33100)
(32964)
企业(32964)
中国(32196)
方法(27928)
(27003)
金融(27001)
(24803)
银行(24790)
(24304)
数学(24250)
(24177)
数学方法(24050)
业经(22310)
地方经济(18455)
(18038)
(17420)
农业(17267)
(16760)
产业(15014)
(14738)
贸易(14721)
环境(14535)
(14333)
(14088)
(12836)
机构
学院(258510)
大学(254889)
(120155)
经济(117752)
研究(98991)
管理(91801)
中国(79986)
理学(76796)
理学院(75783)
管理学(74649)
管理学院(74131)
科学(57240)
(55647)
(52176)
(49983)
中心(45348)
研究所(44977)
(44191)
财经(40405)
(40298)
经济学(38487)
(36317)
(36251)
(36138)
师范(35955)
北京(35404)
经济学院(34375)
(33660)
业大(33498)
农业(30899)
基金
项目(165705)
科学(130544)
研究(126031)
基金(117389)
(101297)
国家(100403)
科学基金(85500)
社会(81795)
社会科(77763)
社会科学(77746)
(67420)
基金项目(61795)
教育(54916)
(54887)
编号(50945)
自然(50708)
自然科(49417)
自然科学(49411)
自然科学基金(48496)
资助(46892)
(44208)
成果(41060)
重点(38361)
课题(36853)
发展(36576)
(36003)
(35232)
(35005)
国家社会(34279)
创新(32893)
期刊
(148311)
经济(148311)
研究(86089)
中国(59453)
(39642)
金融(39642)
(38431)
(37801)
管理(36092)
学报(34018)
科学(34013)
教育(27492)
大学(26191)
农业(25318)
学学(24599)
技术(24289)
经济研究(24275)
业经(23375)
财经(20511)
问题(19261)
(18022)
(15127)
国际(14533)
技术经济(14398)
资源(13741)
世界(13622)
(13357)
现代(12653)
商业(12571)
经济问题(12187)
共检索到4245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治栋  吴迪  
区域融合与对外开放通过提高市场一体化水平、促进产业协调和转移升级等方式推动产业集聚。借助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2005-2015年面板数据,对区域融合与对外开放促进产业集聚的作用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区域融合与对外开放均对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产生了显著推动作用,在政府干预行为的支持下这一作用效果更为显著。二者对长江经济带不同地区产业集聚产生了不同的作用结果:在中、上游地区两者均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而下游地区在区域融合对其起积极作用的同时,对外开放表现出抑制作用。最后提出,各地区应当合理协调产业资源,因地制宜实施开放战略,利用产业政策更好地促进产业集聚。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程晨  张毅  陈丹玲  
构建了城市集聚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逻辑框架,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以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为考察样本,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测度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城市集聚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集聚有助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城市集聚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效应具有区域差异性,呈现出普通地级市>区域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和中等城市>大城市>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基本格局。据此提出应鼓励中小规模城市集聚化发展,适度控制超大城市和特大规模城市过度集聚,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工具,创新科技应用,提高区域集聚水平,实现城市集聚与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有效融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广斌  杨春  
文章从融合动力、融合趋向、融合环境三个维度出发解析产业融合水平,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8-2017年的区域产业融合水平进行测度评价,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长江经济带产业融合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及其沿线省市的区域产业融合水平呈现不断上升态势,但整体上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区域产业融合水平差距明显,大体上呈下游高于中游、中游高于上游的分布格局,但这种差距呈不断缩小的趋势;市场需求、科技进步、人才资源、政策支持和行业竞争对长江经济带产业融合水平均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市场需求、科技进步、人才资源和行业竞争的影响效果较为明显,而政策支持则是影响长江经济带产业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的短板。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传清  邓明亮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采用2005-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从线性、非线性视角考察科技创新、对外开放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科技创新能有效促进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外开放背景下,这种影响效应呈现出显著非线性特征,对外开放能有效规避科技创新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边际效率递减困境;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显著空间异质性。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应科学处理科技创新、对外开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三者的关系,构建高质量对外开放与科技创新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形成长江经济带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局面。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田彩红   李琳   廖斌  
基于2006—2021年长江经济带579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模型探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及非线性调节机制。研究表明:(1)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县域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并呈现“下游高、中游平、上游低”的空间分异格局。(2)长江经济带县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能显著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但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为下游县域>中游县域>上游县域。(3)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双门槛特征,在整体层面和中游县域呈“跃迁式”增长特征,在下游县域呈“U”型特征,在上游县域先呈边际效应递增再呈边际效应递减。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产业升级的双门槛特征,在整体层面和上游县域、中游县域呈“跃迁式”增长特征,在下游县域呈“增长—缓冲—增长”特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技术创新的双门槛特征,在整体层面和中游县域呈“跃迁式”增长特征,下游县域呈“增长—缓冲—增长”特征,上游县域不存在门槛效应。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也为其他欠发达国家的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武艳  周依甸  
创新是国家发展第一动力,产业集聚是提升区域创新效率的关键途径之一,研究二者关系有利于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完善区域创新政策。基于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全产业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等方法揭示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其次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利用多种空间矩阵分析产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先上升后下降,具有阶段性特征;(2)产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从溢出效应来看,多样化集聚对经济水平相近地区的区域创新效率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因此,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应加快发展产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提高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多样化集聚对相邻区域创新效率的扩散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兆峰  徐爱平  
低碳旅游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热点。基于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水平与旅游业CO_2排放量的测算结果,通过构建脱钩模型分析了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业碳排放之间的联动关系,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2007—2016年间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旅游业碳排放量与旅游产业集聚水平2007—2008年、2010—2011年、2012—2013年和2014—2015年为强负脱钩,2008—2009年、2011—2012年和2013—2014年为扩张性脱钩状态,2009—2010年和2015—2016年呈现增长连结。这说明长江经济带旅游业节能减排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加大低碳技术研究与利用,并引导游客低碳旅游,逐步实现长江经济带旅游业低碳绿色发展,达到旅游业碳排放与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强脱钩状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治栋  吴迪  
产业集聚通过与要素流动发挥协同作用而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本文利用长江经济带各地级市2005~2016年的面板数据,基于经济发展差距的视角,对两者和区域平衡发展的影响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但能通过与要素流动的交互作用而促进区域平衡发展。从要素层面来看,资本与技术要素总体上对扩大经济发展差距表现为负的显著性,而劳动力要素则表现出加大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作用。因此,需构建产业梯度合理转移的路径与机制;加大对下游地区的劳动力流动,下游地区对中游地区的技术支援以及对上游欠发达地区的资本保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成  冯学钢  唐睿  
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看成一个内涵广泛、结构复杂且具耦合特征的开放性巨系统,正确认识和处理三者间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首先,构建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评价体系,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为例,运用加权TOPSIS法对该区各省市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其次,基于耦合协调模型,从时空维度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三大系统耦合协调演化关系给予分析;最后,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该区三大系统的未来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系统具较高关联性,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并不具有显著冲突;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从时间上看以保持稳定和波动上升为主,空间上大致呈东高西低的发展格局,且耦合发展主要制约因素东中西部各有不同;未来几年内该区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除个别省份外,总体呈小幅上升发展趋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建锋  曾冰  孔令池  
城镇化、金融集聚是当前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各地区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度差异显著,下游最高,中游次之,上游最低;整体而言,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度与其经济增长效应呈正向相关关系,协同度越高,经济增长效应越显著;分地区看,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空间差异明显,长江经济带下游的协同增长效应好于中游,中游又优于上游。该研究不仅为城镇化、金融集聚发展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而且为新形势下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制定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发展政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建锋  曾冰  孔令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建锋  曾冰  孔令池  
城镇化、金融集聚是当前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各地区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度差异显著,下游最高,中游次之,上游最低;整体而言,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度与其经济增长效应呈正向相关关系,协同度越高,经济增长效应越显著;分地区看,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空间差异明显,长江经济带下游的协同增长效应好于中游,中游又优于上游。该研究不仅为城镇化、金融集聚发展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而且为新形势下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制定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发展政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耀彬   邓伟凤   李硕硕   魏国恩   李汝资  
【目的】“数字化”与“绿色化”能否协同是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长江经济带作为数字产业重要集群带和减污降碳协同的重点区域,数字产业集聚能否实现其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事关美丽中国建设与双碳目标的实现。【方法】基于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数字产业股权投资数据和环境污染与碳排放数据,刻画其数字产业时空格局及减污降碳时空演化特征,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产业集聚对减污降碳协同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其空间溢出效应和衰减边界。【结果】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数字产业投资网络呈现出“多线程、多极化”的空间演化趋势,净投资流表现出明显的“郊区化”倾向,形成“中心流出、外围承接”的分布格局。(2)数字产业集聚显著地促进了减污降碳,且兼具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这一结论在一系列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仍然稳健。机制检验发现,数字产业集聚能够通过规模经济效应、产业升级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促进区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3)数字产业集聚对减污降碳协同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这种效应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大呈现“右拖尾U型”特征。同时,在250 km以内为空间溢出效应的“增强”区域,250~450 km之间为“衰减”区域,450 km以外空间溢出效应趋近于0且不再显著。【结论】研究证实了发挥数字产业的集聚效应能够有效地促进区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据此建议推进数字产业集聚与网络化发展、鼓励数字产业跨区域投资,并提出了差异化的减污降碳协同策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治栋  秦淑悦  
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通过Matlab2016测算了各城市的绿色效率值,并利用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效率的差异性影响。结果显示:就长江经济带整体而言,城市绿色效率值有所下降,区域发展不平衡;在产业集聚双重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效率的影响并非单调递增或递减,其影响作用在不同产业存在差异;制造业集聚与城市绿色效率之间呈U型关系,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及安徽等地目前仍处在U型曲线的左下侧区域;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绿色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胡飞  
文章分析了对外开放、产业结构升级对皖江城市带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外开放、产业结构升级对皖江城市带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未来皖江城市带应进一步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推动本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