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48)
- 2023(11014)
- 2022(9393)
- 2021(8566)
- 2020(7161)
- 2019(15984)
- 2018(15939)
- 2017(29690)
- 2016(16067)
- 2015(18070)
- 2014(18115)
- 2013(17411)
- 2012(16370)
- 2011(15006)
- 2010(15235)
- 2009(14102)
- 2008(13535)
- 2007(12291)
- 2006(11017)
- 2005(9850)
- 学科
- 济(84139)
- 经济(84073)
- 管理(44436)
- 业(33779)
- 企(27145)
- 企业(27145)
- 方法(25903)
- 地方(25583)
- 数学(22495)
- 数学方法(22146)
- 学(18924)
- 中国(18546)
- 农(17982)
- 环境(16164)
- 业经(15721)
- 地方经济(15522)
- 财(13698)
- 制(12333)
- 农业(12186)
- 和(11562)
- 理论(11351)
- 划(11002)
- 体(10656)
- 贸(10478)
- 贸易(10473)
- 融(10329)
- 金融(10321)
- 易(9963)
- 资源(9760)
- 发(9686)
- 机构
- 学院(228609)
- 大学(224662)
- 济(94122)
- 经济(91965)
- 研究(84533)
- 管理(81206)
- 理学(68661)
- 理学院(67740)
- 管理学(66345)
- 管理学院(65924)
- 中国(62923)
- 科学(54144)
- 京(49594)
- 所(43964)
- 财(41238)
- 江(40720)
- 研究所(40144)
- 农(38861)
- 中心(38292)
- 业大(33760)
- 范(32462)
- 师范(32090)
- 财经(32030)
- 院(31687)
- 北京(30601)
- 农业(30380)
- 州(29658)
- 经济学(28600)
- 经(28536)
- 省(28059)
- 基金
- 项目(152727)
- 科学(118204)
- 研究(111968)
- 基金(106046)
- 家(93457)
- 国家(92675)
- 科学基金(78027)
- 社会(69793)
- 社会科(65940)
- 社会科学(65919)
- 省(63772)
- 基金项目(55940)
- 划(51893)
- 教育(50140)
- 自然(49282)
- 自然科(47962)
- 自然科学(47943)
- 自然科学基金(46987)
- 编号(46083)
- 资助(43314)
- 成果(37225)
- 发(35533)
- 重点(35175)
- 课题(33590)
- 部(31571)
- 创(30632)
- 创新(28827)
- 科研(28540)
- 国家社会(28483)
- 发展(28383)
- 期刊
- 济(116796)
- 经济(116796)
- 研究(68105)
- 中国(50251)
- 学报(36897)
- 农(34313)
- 科学(33289)
- 财(32855)
- 管理(30381)
- 大学(26938)
- 教育(26184)
- 学学(25408)
- 农业(23301)
- 技术(22802)
- 经济研究(19153)
- 融(18274)
- 金融(18274)
- 业经(18129)
- 财经(15760)
- 问题(14495)
- 资源(13957)
- 经(13827)
- 统计(12573)
- 业(12527)
- 技术经济(12208)
- 图书(12148)
- 策(11317)
- 版(10732)
- 商业(10331)
- 科技(10312)
共检索到356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彭迪云 陈波 刘志佳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市场、政府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从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基础设施和支持环境4个方面选取23个指标,构建了区域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7~2017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营商环境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营商环境差距十分明显,整体呈现由东北向西南递减的空间格局。除上海、江苏和浙江外,各省市在营商环境4个准则层表现各有优劣。根据评价值,将11个省市的营商环境划分为四个等级。最后,本文据此提出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成春林 李涵 陶士贵
文章围绕生态文明示范力、内外循环畅通力和经济发展支撑力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测度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发现:整体来看,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示范力发展水平较高,内外循环畅通力稳中有升,经济发展支撑力的驱动作用不断加强。高质量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呈现空间聚集性,发展水平低的城市大多分布在其外围;分区域看,在内外循环畅通力与经济发展支撑力方面,下游相较于中上游表现较为突出,在生态文明示范力方面,中上游相较于下游发展较为强劲。因此,要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重视高水平地区的辐射作用,以此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林子 田健 赵玉婷 王凯 李小敏
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是测度绿色发展进程和支撑绿色发展决策的重要方法,然而如果对不同自然禀赋和发展阶段的地域都用相同的指标体系去衡量,不仅评价结论有失公允,也不利于反映各自的问题及需求。论文按照“概念模型—体系框架—指标体系”的思路,基于主体功能区的视角提出了“框架一致、权重不同”的差异化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构建方法,采用基于专家群决策的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主体功能区绿色发展指标的权重,识别不同分区绿色发展需要重点关注或优先解决的问题。以长江经济带为对象开展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表明,绿色发展各目标各要素在长江经济带不同主体功能区的重要性或优先性存在明显差异,应当实施差异化的绿色发展评价和要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林子 田健 赵玉婷 王凯 李小敏
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是测度绿色发展进程和支撑绿色发展决策的重要方法,然而如果对不同自然禀赋和发展阶段的地域都用相同的指标体系去衡量,不仅评价结论有失公允,也不利于反映各自的问题及需求。论文按照“概念模型—体系框架—指标体系”的思路,基于主体功能区的视角提出了“框架一致、权重不同”的差异化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构建方法,采用基于专家群决策的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主体功能区绿色发展指标的权重,识别不同分区绿色发展需要重点关注或优先解决的问题。以长江经济带为对象开展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表明,绿色发展各目标各要素在长江经济带不同主体功能区的重要性或优先性存在明显差异,应当实施差异化的绿色发展评价和要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霞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两者之间关系一直受到我国的重视。本文通过选取经济、资源和环境三个方面的九个基础指标,构建区域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uper-SBM模型评测得到2005-2018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生态效率值,用Tobit回归模型对影响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十年来长江经济带整体生态效率有所改善,且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生态效率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下游、中游和上游三大区域生态效率逐次递减。在影响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的因素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进步和地区因素能有效促进生态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效率 Tobit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勤 林鑫
长江经济带空间分异具有多元复杂性。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经济密集性、交通支撑性、对外开放性、创新驱动性和发展持续性的综合评价和五个维度之间的耦合协调性的评价表明:长江经济带11省(市)区域发展悬殊,"三个梯队"、"四大类型"空间分布与上、中、下游"三大流段"基本一致,但不完全重叠,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并非按上中下游依次递增。推进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既要顺应流域的自然规律,又要根据空间分异特征实施差异化策略,特别是要加强对"第三梯队"的政策扶持。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转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钟太洋 黄贤金 李璐璐 王晨
本文回顾了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研究进展情况。本文设计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总体框架: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目标是获得一个具有可比性、敏感性、综合性等特点的综合指数;在评价思路,以“活动—压力—反应—绩效”为分析框架,描述性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并以此为依据选择确定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指标标准化方法等进行探讨。根据本文设计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框架与思路,对江苏省循环经济进行了描述评价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的循环经济发展程度在逐步提高,并且江苏省的循环经济发展经有明显的阶段性;对分项指...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评价方法 实证研究 江苏省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付保宗
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根本之策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长江经济带产业体系具有梯级分布型、工业牵引型、结构亲水型特征,产业发展面临传统结构与环境容量、绿色转型与动力不足、产业协同与条块分割的突出矛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做到全局统筹与分类施策相结合,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相结合,反向倒逼与正向疏导相结合,近期治标与远期固本相结合。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现代化产业体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罗忆宁 师旭辉
合理评估城市住房发展潜力,对于因地制宜制订住房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从区域城市影响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城市住房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评价体系对江苏省各城市的住房发展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13个地级市住房发展潜力差异较大,可分为三类。基于研究结果,对"十三五"期间江苏省提出因城施策的住房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罗忆宁 师旭辉
合理评估城市住房发展潜力,对于因地制宜制订住房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从区域城市影响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城市住房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评价体系对江苏省各城市的住房发展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13个地级市住房发展潜力差异较大,可分为三类。基于研究结果,对"十三五"期间江苏省提出因城施策的住房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珊 黄贤金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以江苏省为研究案例,针对生态文明动态化、区域性的特点与基本内涵,尝试建立省域范围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综合评价江苏省生态文明的建设绩效。文章指出2000—2007年间江苏省与全国的建设程度差异,同时总结2007年度江苏省13个地市的发展阶段差异。鉴于江苏省的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提出完善生态设施、健全生态补偿、发展生态产业及增强生态意识等建议。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 江苏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马宗国 韩静轩
基于区域软实力的概念及其内涵,参考国内外区域软实力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结合山东省17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构建了区域软实力指标体系的逻辑框架,研究确定了区域软实力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利用2010年山东省17地市的实际数据,运用该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对山东省17市的区域软实力进程作了综合评价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晔
按照系统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的原则,选取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技能存量、税收、商务成本、经济发展、市场规模、外资参与等8个一级指标及若干二、三级指标,组成中国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按照ANP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对我国区域投资环境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健全协调互动机制、建设环境友好社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投资环境 评价指标体系 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海萍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物流基础设施等硬环境的建设和发展日臻完善,软环境从过去被忽视转化为被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区域物流软环境理论基础与实证研究文献,完成了物流软环境评价指标的理论遴选,构建了区域物流软环境递阶层次模型指标体系,并阐述了关键要素指标的含义,旨在为建立区域物流软环境的衡量与评价模型奠定基础。
关键词:
区域物流 软环境 指标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党晶晶 王艳 孙斌
文章以区域创新环境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区域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M赋权法和熵权法对指标赋权,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我国30个省际区域与理想点的关联程度,以此为基础进行排序、分析;最后,对我国三大经济区创新环境的差异性和变动趋势性以及创新环境与创新能力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检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