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38)
- 2023(14994)
- 2022(12576)
- 2021(11374)
- 2020(9571)
- 2019(21531)
- 2018(20827)
- 2017(40306)
- 2016(21197)
- 2015(23266)
- 2014(22843)
- 2013(22291)
- 2012(19988)
- 2011(17727)
- 2010(17127)
- 2009(15682)
- 2008(15273)
- 2007(12735)
- 2006(10696)
- 2005(9069)
- 学科
- 济(93966)
- 经济(93872)
- 管理(63200)
- 业(59616)
- 企(50028)
- 企业(50028)
- 方法(48291)
- 数学(42773)
- 数学方法(42355)
- 贸(24817)
- 贸易(24808)
- 易(24052)
- 财(23729)
- 农(22139)
- 中国(21094)
- 地方(19668)
- 业经(19265)
- 学(16572)
- 务(15877)
- 财务(15841)
- 财务管理(15810)
- 企业财务(15015)
- 农业(14937)
- 环境(13912)
- 理论(13869)
- 制(13589)
- 技术(13524)
- 融(13078)
- 金融(13076)
- 和(12657)
- 机构
- 大学(299148)
- 学院(298466)
- 济(129092)
- 经济(126963)
- 管理(121015)
- 理学(107483)
- 理学院(106391)
- 管理学(104698)
- 管理学院(104154)
- 研究(92555)
- 中国(68960)
- 京(58922)
- 财(56032)
- 科学(55866)
- 农(47131)
- 财经(46917)
- 业大(45223)
- 所(43650)
- 中心(43587)
- 经(43097)
- 经济学(41121)
- 江(40610)
- 研究所(40253)
- 经济学院(37586)
- 农业(37457)
- 范(36113)
- 师范(35659)
- 财经大学(35507)
- 北京(35233)
- 院(34290)
- 基金
- 项目(216587)
- 科学(173306)
- 基金(162450)
- 研究(153635)
- 家(142568)
- 国家(141474)
- 科学基金(123353)
- 社会(102737)
- 社会科(97816)
- 社会科学(97794)
- 基金项目(86444)
- 省(83355)
- 自然(80758)
- 自然科(79005)
- 自然科学(78983)
- 自然科学基金(77580)
- 教育(71001)
- 划(70630)
- 资助(65093)
- 编号(59204)
- 重点(49044)
- 部(48728)
- 发(46325)
- 创(46270)
- 成果(45115)
- 国家社会(44052)
- 创新(43329)
- 科研(42641)
- 教育部(42538)
- 人文(41696)
共检索到405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顾振华 沈瑶
身处利益集团无处不在的今天,以TPP和"一带一路"为代表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将会造成区域贸易集团鼎立,还是多边自由贸易?基于上述思考,本文构建了一个特定要素模型下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分析框架,并利用30个主要贸易国家2007-2013年的数据进行了回答。结果表明:伴随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协定内国家将会降低他们对协定外国家的外部关税,协定参与国越多、越注重利益集团则下降幅度越大;与此同时,无论是协定内国家间的贸易流量,还是协定内国家与协定外国家间的贸易流量都会随着协议的签订而增加;另外,各国社会福利以及多边自由贸易化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钟林 李天国
根据中日韩三国贸易的实际情况,把影响中日韩三国的贸易主要因素确定为经济规模、人口、运输距离、制度安排等变量,并且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制度安排对各国贸易的影响是均显著的。因此,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协定的缔结将促进区域内贸易的增长。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周汉民 傅志耕
当前,由于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世界主要贸易国均致力寻求与其他国家的联盟关系,藉以保持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欧洲共同体已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贸易集团,而美国除已与其最大贸易伙伴加拿大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外(美加自由贸易协定于1988年1月正式签署,1989年1月1日正式生效),还于1991年6月12日起联合墨西哥与加拿大共同磋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orth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简称NAFTA)的签订,并且于1992年8月12日达成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尽管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尚待一年半以后,同时尚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潘忠
自由贸易协定(FTA,Free Trade Agreement),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单独关税区、国家联盟)通过政府谈判磋商达成协议,逐步取消或消减其在贸易、投资等方面的限制措施,以实现区域内各成员间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目的;但对非协定成员国采取歧视政策,并出于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海莲 邢丽
区域自由贸易协定(FTA)原产地规则是促进区域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促进区域贸易与经济发展,FTA原产地规则的限制水平会更契合行业结构性特点且具有更灵活与便利的制度规则。FTA原产地规则也会对南-南型FTA的中间品贸易产生约束效应,并增加中小企业的贸易成本。因此,针对FTA原产地规则这种"双向"的经济影响,我国应合理确定FTA原产地规则的限制水平,深入分析其政治经济影响因素并在制度选择时有利于促进产业优化和成本降低,从而尽可能保障我国在区域贸易合作中的合理利益。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海莲 邢丽
区域自由贸易协定(FTA)原产地规则是促进区域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促进区域贸易与经济发展,FTA原产地规则的限制水平会更契合行业结构性特点且具有更灵活与便利的制度规则。FTA原产地规则也会对南-南型FTA的中间品贸易产生约束效应,并增加中小企业的贸易成本。因此,针对FTA原产地规则这种"双向"的经济影响,我国应合理确定FTA原产地规则的限制水平,深入分析其政治经济影响因素并在制度选择时有利于促进产业优化和成本降低,从而尽可能保障我国在区域贸易合作中的合理利益。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丘东晓
自由贸易协定(FTA)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在这篇综述文章里,首先提出一个分析框架来确定什么问题是重要的和需要进行研究的,继而指出哪些问题已经得到很好的回答,而哪些则还未得到足够的研究。在对FTA的福利分析和政策辩论中,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这一概念一直都占主导地位。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非常适合用来解释国家间为什么签订FTA。现有的研究成功解释了FTA的外部性,即FTA对外部国家的影响。这种外部性引发其它国家或者加入现有的FTA,或者组成新的FTA。这最终导致更大的自由贸易区和更多的FTA的形成。至于FTA是如何形成的,哪些国家更可能达成FTA,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在研究这些问题时,需要把更多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冯雷
一个区域贸易安排往往就是一个浓缩的全球贸易体制。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制度框架几乎涉及到了多边贸易体制磋商的所有重要方面。作为一种区域贸易安排,通过成员间贸易的调整,对成员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同时,通过这种区域贸易安排的提出、签订与实施,在成员方之间形成了新的战略关系,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不失为一个探讨相关内容的有益典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海莲 邢丽
高标准与高水平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促使人们思考中韩两国对中国-韩国FTA的真实态度及其实施效果。基于中国-韩国FTA原产地规则的制度特征,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对原产地规则制度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深入分析中国-韩国FTA制度建构的利益关切与角力,论证对中韩双方可能产生的贸易影响,发现相比韩国对中国-韩国FTA的审慎态度,中国秉持开放理念,更期望以贸易创造和域内贸易移入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韩国更倾向贸易保护来维护其现有贸易格局。因此,中国的FTA战略目标要综合考量地缘政治与经济目标,从而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获得应有之利益。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洪愧
本文在系统总结区域贸易协定(RTAs)和全球价值链(GVC)的发展趋势以及两者相关性的基础上,提出了RTAs影响增加值贸易关联的理论机制、传导路径及研究假说,并且首次利用最新开发的中间产品引力模型以及增加值贸易数据,实证研究RTAs对服务业增加值贸易关联的影响。研究发现:(1)不管是对于加总服务行业还是细分服务行业,RTAs均能够显著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增加值贸易关联;(2)区分不同类型RTAs的估计结果表明这种促进作用会随着RTAs开放度的加深而增强,即欧盟和负面清单类型的RTAs相比于正面清单类型的RTAs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3)区分三组不同双边国家组合的估计结果显示,只有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代中强 孙全刚
本文运用自然语言文本处理分析方法量化亚太区域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知识产权保护深度,探讨FTA知识产权保护深度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FTA知识产权保护深度加强显著提升了各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从国家类型看,FTA知识产权保护深度能显著提升北–北、南–北国家的出口产品质量;从产品类别看,FTA知识产权保护深度对高知识产权密集型和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出口质量均有促进作用,但对高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质量提升作用更显著,另外不同行业所受影响也存在差异。从驱动因素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引致的技术溢出效应和研发激励效应是FTA知识产权保护深度促进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路径。同时,我国签订FTA的生效及其知识产权保护深度加强均能促进提升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因此,渐进有效推动FTA知识产权规则深化,合理审慎选择FTA伙伴方,对标高标准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将有利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自由贸易协定 知识产权保护 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志远 陈鸣
厘清当前国际分工下的价值链是具有全球性特征还是更具区域性特征,这是探究当前国际分工构成以及未来分工发展等根本性贸易问题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文章利用CEPII双边贸易流量数据库,测算产品的平均进口距离用于衡量1995—2014年间价值链生产在全球性特征上的变化,并与Eaton和Kortum(2002)框架下构造的理想“全球价值链”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潜力。研究显示,1995—2014年间“全球价值链”的发展极为有限,平均进口距离只增长了约300千米,距离理想的“全球价值链”下的进口距离差距很大,特别是中间品贸易的进口距离较短,说明价值链分工仍主要体现为区域性特征。在价值链呈区域性特征的背景下,各国更倾向于达成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协定以支持区域性的价值链生产,即一国价值链的区域性越强,则该国签订的贸易协定区域性倾向就越强。该效应体现为一国中间品进口距离增加100千米,则该国与其贸易协定伙伴国的平均距离就增加约389千米。文章揭示了当前价值链分工的区域性特征,部分解释了近年来多边贸易协定推进困难的原因。
关键词:
中间品进口 全球价值链 自由贸易协定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艳红
中新自由贸易协定是中国与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是我国实施自由贸易战略的一个重要体现。本文分析了当前两国贸易投资发展的特点,以及协定签署后对中国贸易投资等带来的影响,并借助模型分析协定实施后的经济效益。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东
区域自由贸易集团与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武汉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系陈东在当前国际经济关系中,区域性贸易和经济集团相继出现,多边贸易体制正在受到严重威胁与挑战。一、最惠国待遇原则最重要的例外──第24条的存在,客观上为区域集团与关贸总协定并存,以至发展到了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