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61)
- 2023(11845)
- 2022(10363)
- 2021(9810)
- 2020(8109)
- 2019(18595)
- 2018(18694)
- 2017(35625)
- 2016(19801)
- 2015(22326)
- 2014(22786)
- 2013(22027)
- 2012(20160)
- 2011(18093)
- 2010(17970)
- 2009(16164)
- 2008(15515)
- 2007(13547)
- 2006(11703)
- 2005(10039)
- 学科
- 济(75633)
- 经济(75544)
- 管理(55058)
- 业(48806)
- 企(40838)
- 企业(40838)
- 方法(33892)
- 数学(29115)
- 数学方法(28773)
- 中国(20251)
- 农(19649)
- 地方(19011)
- 学(18724)
- 财(17645)
- 业经(16414)
- 理论(14159)
- 制(13958)
- 和(13061)
- 农业(12983)
- 环境(12395)
- 技术(11908)
- 贸(11802)
- 贸易(11798)
- 教育(11730)
- 易(11368)
- 银(11174)
- 银行(11127)
- 融(10953)
- 金融(10944)
- 务(10908)
- 机构
- 学院(273312)
- 大学(272633)
- 管理(108247)
- 济(100157)
- 经济(97688)
- 理学(94081)
- 理学院(92965)
- 研究(91730)
- 管理学(91270)
- 管理学院(90782)
- 中国(66000)
- 科学(60351)
- 京(58701)
- 所(46577)
- 农(45466)
- 财(45275)
- 研究所(42927)
- 业大(42908)
- 中心(41118)
- 江(39745)
- 范(38020)
- 师范(37625)
- 北京(36821)
- 财经(36524)
- 农业(35779)
- 院(34173)
- 经(33164)
- 州(32684)
- 技术(32440)
- 师范大学(30301)
- 基金
- 项目(194590)
- 科学(151974)
- 研究(143002)
- 基金(138319)
- 家(121289)
- 国家(120249)
- 科学基金(102328)
- 社会(86757)
- 社会科(81958)
- 社会科学(81935)
- 省(77973)
- 基金项目(74182)
- 自然(67403)
- 教育(66090)
- 划(65910)
- 自然科(65768)
- 自然科学(65750)
- 自然科学基金(64508)
- 编号(60002)
- 资助(56413)
- 成果(48644)
- 重点(43723)
- 课题(41910)
- 发(41790)
- 部(41772)
- 创(40292)
- 创新(37502)
- 科研(37134)
- 项目编号(36711)
- 大学(35584)
- 期刊
- 济(108639)
- 经济(108639)
- 研究(77352)
- 中国(52191)
- 学报(46353)
- 科学(41604)
- 农(40858)
- 管理(38278)
- 教育(36661)
- 大学(34015)
- 财(32775)
- 学学(31920)
- 农业(28724)
- 技术(24939)
- 融(19861)
- 金融(19861)
- 业经(18747)
- 经济研究(16708)
- 财经(16524)
- 图书(16194)
- 业(14246)
- 科技(14213)
- 经(13959)
- 问题(13959)
- 理论(13645)
- 版(12923)
- 实践(12776)
- 践(12776)
- 资源(12657)
- 技术经济(12133)
共检索到3899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瑞平
区域职教体系能找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也能更好地开展中高职衔接,并直接关照受教育者终身发展的学习需求。现代职教体系三个基本内涵所蕴含的基本任务,在区域范围内也易于完成。因此,构建区域职教体系是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起点和基础。
关键词:
构建 职教体系 奠定 基础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郦昕阳
构建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首先应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特征、经济社会人才需求特征、区域经济岗位导向特征作为基准。这一体系的特色内涵主要包括:基于区域经济特点的专业设置、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重构、基于地域优势的实训教学安排、基于产业对接的校外基地建设、基于岗位要求的职业素质教育、基于企业需求的创新能力培养、基于就业目的的创业素质养成、基于服务功能的科研工作以及区域经济特色与学校办学特色的叠加效应分析等等。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许守达
在"双减"背景下,树立新型区域教研思想,科学构建区域教研体系,有效推动区域教研体系运行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下文是对新型区域教研体系的构建及实施进行的探讨,以期为教研工作者和一线教师提供参考。一、传统区域教研体系的问题传统区域教研体系基本上是"乡(镇)——学校——教师"的模式,即乡镇制定教研计划,确定主题,安排活动内容,甚至确定好参与活动的教师,学校按计划实施。近几年,一些地方提出"教研共同体",即把几所学校整合起来形成学校教研联片组,
关键词:
区域教研 区域教研活动 教育教学质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爱胜 周桂瑾 韩冰 俞林 陈桂梅
无锡正全力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这对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富民强市、促进就业、人才培养、技术积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迫切要求。鉴于此,文章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诉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基础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入手,构建了无锡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进而为无锡区域职业教育高位运行、建设苏南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和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等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姜仁荣 李满春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是一个基于时空尺度的动态概念。基于前人的研究,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给出了区域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概念的界定,提出了其评价的思路,并从其概念出发逐层派生出其评价指标体系,这对于区域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区域 土地资源 集约利用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彪 张旭东
通过对区域的资源环境特点、循环经济产业现状、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标准现状进行分析后,运用程序分析法、模块化理论、生命周期理论等构建以基础标准和专业标准为主体,以技术、工作、管理三类基础标准子体系和企业、园区、其他三类专业子体系为主要内容的"4+6"模块化区域循环经济标准体系。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标准体系 区域 需求 构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彩江 李章雯
结合价值工程理论模型与层次分析法构建区域创新绩效模型,测算2012—2017年中国内地31个省区市创新资源利用情况,并分析区域创新效率水平及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中国总体创新绩效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现成效;(2)各区域创新绩效水平在地域分布上呈现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现象,表现为"东高西低",其中东部发达地区的创新效率要高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绩效。最后,提出提升区域创新绩效的对策。
关键词:
创新绩效 指标体系 价值工程 层次分析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曹邦英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地方根植性网络组织,是区域创新体系的子网络,它能通过各行为主体间的互动,使区域内部形成高效率的协同效应,推动区域系统向高效率的创新网络演进,从而吸引区域外的经济资源在本区域内聚集、发展,形成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的全面发展。作者认为,通过推进产业集群来构建西部区域创新体系,是促进西部区域竞争力的有效战略选择,并对此提出相关建议:(1)加强产业集群主体建设,借助产业网络和社会网络或者遵循共同的技术模范来形成区域创新网络;(2)完善产业集群内部的联系与运行机制,促进主体内部、主体之间以及中介机构之间信息高效流动,合理配置资源;(3)加强集群软硬环境建设。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区域创新体系 自主创新战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俊良 杨世箐
人口素质系统由不同层次的诸多要素构成,其包含的内容也十分丰富。目前,国内外人口素质测评主要集中在人口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层面,在此基础上,文章将人口素质系统具体区分为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四个要素,并以此发展指标构建我国区域人口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理论分析模型,充实和深化相关统计理论研究,为后续的统计实践操作做出必要的研究准备。
关键词:
人口素质 测评指标 模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海萍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物流基础设施等硬环境的建设和发展日臻完善,软环境从过去被忽视转化为被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区域物流软环境理论基础与实证研究文献,完成了物流软环境评价指标的理论遴选,构建了区域物流软环境递阶层次模型指标体系,并阐述了关键要素指标的含义,旨在为建立区域物流软环境的衡量与评价模型奠定基础。
关键词:
区域物流 软环境 指标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永科 尹瑞婷
文章构建了区域软实力评价体系,并根据所构建的评价指标性质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应用双重目标优化模型来实现主客观兼容的权重计算方法,得到综合评价得分及各个子系统得分。利用全国31个地区2017年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论为东部大多数地区均属于软实力强劲区,中部地区集中于软实力发展区,其内部可划分为协同区与潜力区,西部多为软实力滞后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孔凡萍 贾永飞
本文从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内涵入手,从实现创新转型的重大战略、产业转型升级两方面分析了山东省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需求,研究了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的自主创新、引进创新及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等四种创新模式,从核心主体、支撑体系、关键保障体系、配套服务体系等四个层面构建支撑全产业链的山东省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并提出了关于加快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产业技术创新 创新模式 体系构建 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省贵 顾新
我国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战略重点研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重要转型期的需要;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构建有中国特色区域创新体系的需要。我国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战略重点包括了区域创新体系创新主体建设、要素流转建设和区域创新环境建设三个方面。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穆广杰
区域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需要从人口与自然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经济发展环境、劳动力素质和成本、社会生活环境、政府部门管理效率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本文根据科学性、导向性、整体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创建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并据此对河南省各地市投资环境进行评价分析。
关键词:
区域 投资环境 综合评价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志强 周丽琴
建立科学、适用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可以衡量不同国家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针对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结合中国区域的特点,本文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构建了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
区域 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