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85)
- 2023(10699)
- 2022(9536)
- 2021(8997)
- 2020(7450)
- 2019(17166)
- 2018(17107)
- 2017(33175)
- 2016(18105)
- 2015(20476)
- 2014(20536)
- 2013(20282)
- 2012(18486)
- 2011(16595)
- 2010(16443)
- 2009(14912)
- 2008(14292)
- 2007(12213)
- 2006(10540)
- 2005(9008)
- 学科
- 济(74971)
- 经济(74898)
- 管理(49678)
- 业(45909)
- 企(37996)
- 企业(37996)
- 方法(36187)
- 数学(31616)
- 数学方法(31126)
- 学(18819)
- 农(18377)
- 地方(18107)
- 中国(17163)
- 财(15771)
- 业经(15103)
- 农业(12617)
- 环境(12373)
- 和(12342)
- 理论(12005)
- 贸(11530)
- 贸易(11525)
- 易(11115)
- 技术(10842)
- 制(10494)
- 地方经济(10376)
- 务(10312)
- 财务(10250)
- 财务管理(10231)
- 划(10083)
- 企业财务(9680)
- 机构
- 大学(257775)
- 学院(256077)
- 管理(104542)
- 济(95797)
- 经济(93579)
- 理学(91627)
- 理学院(90528)
- 管理学(88732)
- 管理学院(88288)
- 研究(86238)
- 中国(62174)
- 科学(58193)
- 京(55853)
- 所(44018)
- 农(42920)
- 业大(41837)
- 财(40845)
- 研究所(40830)
- 中心(38625)
- 江(35539)
- 北京(35239)
- 范(35070)
- 师范(34778)
- 财经(33919)
- 农业(33912)
- 院(32128)
- 经(30829)
- 州(29443)
- 师范大学(28387)
- 经济学(27262)
- 基金
- 项目(186342)
- 科学(146274)
- 基金(135236)
- 研究(132689)
- 家(119330)
- 国家(118410)
- 科学基金(101344)
- 社会(81478)
- 社会科(77149)
- 社会科学(77128)
- 基金项目(72642)
- 省(72580)
- 自然(68822)
- 自然科(67170)
- 自然科学(67159)
- 自然科学基金(65894)
- 划(62150)
- 教育(60091)
- 资助(56054)
- 编号(54294)
- 成果(42521)
- 重点(41996)
- 部(40180)
- 发(39738)
- 创(37999)
- 课题(36997)
- 科研(36114)
- 创新(35496)
- 计划(34826)
- 大学(33863)
共检索到355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车明亮 聂宜民 刘登民 张建华 陈红艳 王硕
研究目的:对区域耕地数量变化预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科学合理确定区域耕地数量。研究方法: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法筛选影响耕地变化的关键因子,利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灰色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法对费县耕地数量变化进行预测。研究结果: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相对传统的灰色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预测方法具备较高的预测精度。研究结论: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是进行耕地数量变化预测的较好方法,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其预测结果可以为当地相关部门合理地确定耕地保有量、推进耕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梁俊花 马春燕
耕地数量的动态变化是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分析耕地数量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合理利用和保护区域耕地资源,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山西耕地数量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山西1949~2005年的统计和普查资料,分析了山西耕地数量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了影响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50多年来,山西耕地数量变化总体上表现为先增后减,总量趋减;而人均耕地面积总体上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农业科技进步、政策等构成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关键词:
耕地数量 动态变化 驱动因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孟爱云 濮励杰
通过对江苏省1996~2004年耕地数量的总体变化与空间差异分析,揭示了全省耕地在总体上处于递减状态、在空间上苏北地区向苏南地区耕地递减程度逐渐增加的规律。从处于不同工业化与城市化阶段的城市及其各自耕地变化状况的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耕地变化程度在处于不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县市具有明显的差异,且与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与状态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对产业非农化、城市化率与耕地变化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产业非农化、城市化递变系数与耕地递变速率具有一致性,耕地减少对工业化发展的贡献较大,但其持续减少状况与当前所处工业化阶段不太相符,而城市化率变化与耕地变化状况存在时间差异,说明城市化对耕地变化的影响...
关键词:
耕地变化 工业化 城市化 江苏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丽群 陈伟 吴群 马素华
基于全国农用地分等工作成果,采用定量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了未来10 a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变化对区域粮食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利用等别处于全国中等偏上水平,耕地质量总体较优;②根据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未来10 a内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数量和质量均存在下降趋势,减少的耕地主要集中在利用等别较高、质量较优的区域;③长江三角洲地区最高等别、最低等别耕地的标准面积与统计面积相比,减少和增加耕地的比例为0.1∶1,减少和增加标准粮产量的比例为0.52∶1。相对于低等别耕地,高等别耕地数量变化对粮食产能影响更大;④耕地占补平衡中,由于占优补劣原因使耕地质量下降,导致补充耕地的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宋蕾 曹银贵
[目的]分析20022016年中国耕地变化研究文献的数量特征、研究区域与文献来源,明晰中国耕地变化研究在文献数量、研究区域与文献来源3个方面呈现明显特征的原因。[方法]文章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分类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结果](1)耕地变化的研究内容、领域和方法逐渐趋于多元化,对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分析逐渐成为研究热点。(2)耕地变化的研究热度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前后达到最高峰,研究热点区域多集中在生态脆弱区、耕地面积变化速率较快或中东部经济发达区,研究尺度多为省内行政区。(3)耕地变化文献刊载期刊种类繁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土地利用 耕地 综述 文献分析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游和远 吴次芳 林宁 吴丽 江奇
研究目的:对耕地占用税与耕地数量变化进行动态模拟。研究方法:BP神经网络,演绎法。研究结果:改变耕地占用税对耕地数量变化存在互反作用,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占用税预算数增减同向,与耕地占用税决算数增减逆向;耕地数量变化幅度与耕地占用税预算数及决算数变化幅度正相关。研究结论:依靠耕地占用税制度安排抑制耕地数量减少需要区分政府的目的与行为,设置合理的耕地占用税预算数与决算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多艺 濮励杰 黄思华 聂名萱 郄璐 朱明
耕地资源的日益紧缺推动着耕地功能的深刻变化。以江苏省63个县域为研究单元,从生产、生态、景观、社会四个维度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耕地指数及敏感度分析模型,研究2000~2018年耕地各项功能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对耕地数量变化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1)江苏省耕地生产功能上升,空间上北高南低且苏北高值区不断向南扩散。生态功能下降,苏中地区功能高,且苏中、苏北局部地区因农用技术改良,功能由下降逐渐转为上升。景观功能上升,空间上东高西低,东部海岸带功能高,局部地区如苏锡常因耕地非农化现象严重,功能由上升转为下降。社会功能下降,空间上北高南低但苏北高值区不断萎缩。(2)江苏省耕地面积总体下降,自北往南耕地下降程度逐渐加剧。耕地相对稀疏区主要分布在苏南,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苏中、苏北,东部沿海地带最为集聚。(3)对比2000~2010年和2010~2018 年两个时期,生产功能敏感性下降,敏感区缩至东部沿海三县;生态功能敏感性下降,敏感区缩至苏南地区,均与农业技术推进及耕地集约利用相关。景观功能敏感性上升,敏感区扩散至苏南及东部沿海地区;社会功能敏感性上升,敏感区逐渐遍布全省,均对耕地数量变化愈加敏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凯
研究被征耕地农民问题具有典型意义。通过徐州市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力模型,可以估算出徐州市被征耕地农民数量的近似值。抽样调查显示被征耕地农民民生状况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快完善保障被征耕地农民权益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被征耕地农民 失地农民 权益保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永乐 吴群
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受到人口、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财税体制是影响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更深层次原因。通过数量关系的初步观察和作用机理分析说明我国现行财税体制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存在正反两方面作用,总体来看,对耕地资源保护不利。计量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我国现行财税体制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存在显著影响,揭示了其影响的方向和大小。根据研究结果,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加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合理分配土地出让金比例和科学使用土地出让金等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税体制 耕地资源数量 计量模型分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牛海鹏 张安录
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耕地生态元和耕地生态位的概念,然后从耕地数量生态位和效益生态位耦合关系入手,构建了效益生态位驱动力系统和效益生态位驱动力测度模型,并分别从城乡结合部、农林交错区和整理复垦开发区等局部空间具体分析了效益生态位驱动力系统的作用机制和作用过程。同时指出,耕地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生态元在利用过程中具有主导效益效应,即耕地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生态元主导效益生态位的大小及生态位差对耕地数量生态位的扩充、压缩及扩充压缩的方向起着决定性作用。最后,运用所构建的耕地效益生态位测度模型和作用机制,对焦作中心城市和六县(市)城乡结合部1997年~2006年耕地数量变化的效益生态位驱动力变化及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凤荣 薛永森 鞠正山 曾磊
通过预测全国各生态区未来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垦、土地整理复垦、生态退耕等各方面的耕地资源变化,分别分析了1997—2010年,2011—2030年和2031—2050年3个阶段的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这3个阶段耕地总面积净减少量分别是648811hm2,341413hm2和279642hm2,而同期由于基本农田建设和生态退耕,旱地的比重降低,耕地质量有所提高。
关键词:
耕地,数量,质量,预测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吴厚纯 王成军 费喜敏
为了分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耕地变化的原因,寻找耕地流失的根源,从而寻求有效的减缓耕地流失的途径,基于对数平均权重的迪氏分解(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方法,利用1995-2013年浙江省的社会经济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构建相应分析因素模型,对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强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口等指标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截至2013年浙江省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强度因素的累积效应为负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因素的累积效应为正值。从逐年效应来看,土地利用强度是耕地减少的最大因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耕地减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进而提出制定严格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燕 林振山 刘会玉
本文利用子波诊断技术对1949年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波动的突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尺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耕地面积波动存在5年、13年和27年左右的特征时间尺度,并以13年和27年左右的特征时间尺度为主;②比较3种尺度下的突变点发现:1953年、1967年、1977年、1985年和1994年为共同的突变点,说明这5年突变强烈,反映了波动的重要特征;③对主要突变点驱动的分析发现,我国耕地面积的波动绝大多数是由于政策因素驱动所致。另外,影响我国耕地波动的因素还有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等。其中,灾害损毁和土地退化是造成耕地下降的主要的自然因素;经济因素主要是人口和GDP。提取并比较在27年的特征时...
关键词:
耕地 小波 突变 驱动机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唐常春 陈烈 魏成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和热点问题之一,其中大都市边缘区域耕地变化研究意义尤为重大。本研究利用广州市花都区近30年来的普查、更新调查和逐年统计数据,结合卫星影像资料和实地调研,在深入分析耕地数量变化时空特征基础上,重点对耕地变化影响因子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揭示出:工业化及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增长及城市化分别构成全区耕地减少的第一、二驱动因子,经济对外开放对耕地数量变化的影响力不断加强,土地政策、土地规划、经济政策和行政区划等制度因子亦对耕地数量周期性变化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认为综合运用耕地保护管制和经济调节手段、建立土地资源节约型产业结构体系、加强建设用地规划与整理整治、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言飞 濮励杰 解雪峰 朱明 黄思华
江苏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耕地资源变化不仅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国家的粮食安全。以江苏省55个县域为研究单元,结合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研究2000~2015年江苏省耕地与粮食生产的时空演变及粮食生产对耕地资源变化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1)江苏省耕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耕地相对稀疏区主要分布在苏锡常地区,而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苏北;粮食生产的空间格局与耕地分布基本一致,但总量呈增加趋势,2015年江苏省粮食产量达到3561×10~4 t,为2000年的1.15倍。(2)耕地重心与粮食产量重心的移动方位大致相同,均表现为向北偏西方向移动。(3)对比2000~2009年和2009~2015年两个时期,江苏省粮食产量对耕地资源变化的敏感性逐渐减弱。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区域粮食生产对耕地面积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保护耕地与保障粮食安全亟需因地制宜,针对不同敏感性地区合理布局粮食生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