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41)
- 2023(13246)
- 2022(11757)
- 2021(11177)
- 2020(9309)
- 2019(21849)
- 2018(21891)
- 2017(42390)
- 2016(23151)
- 2015(26218)
- 2014(26276)
- 2013(25871)
- 2012(23650)
- 2011(21097)
- 2010(21161)
- 2009(19191)
- 2008(18354)
- 2007(15794)
- 2006(13732)
- 2005(11719)
- 学科
- 济(94997)
- 经济(94909)
- 管理(62734)
- 业(58537)
- 企(48259)
- 企业(48259)
- 方法(45306)
- 数学(40023)
- 数学方法(39318)
- 农(24814)
- 地方(24146)
- 中国(22566)
- 学(20970)
- 业经(19756)
- 财(19738)
- 农业(16802)
- 理论(16154)
- 贸(15048)
- 贸易(15039)
- 和(14809)
- 环境(14771)
- 易(14480)
- 制(14164)
- 技术(13754)
- 划(12618)
- 地方经济(12546)
- 务(12270)
- 财务(12196)
- 财务管理(12176)
- 融(11732)
- 机构
- 学院(319373)
- 大学(318774)
- 管理(129096)
- 济(120235)
- 经济(117450)
- 理学(112777)
- 理学院(111470)
- 管理学(109114)
- 管理学院(108551)
- 研究(104108)
- 中国(76154)
- 京(68572)
- 科学(68468)
- 财(52302)
- 所(52046)
- 农(52021)
- 业大(50226)
- 中心(47991)
- 研究所(47991)
- 江(46068)
- 范(44021)
- 师范(43647)
- 北京(43171)
- 财经(42647)
- 农业(40753)
- 州(39697)
- 经(38702)
- 院(38501)
- 师范大学(35248)
- 经济学(34874)
- 基金
- 项目(228030)
- 科学(178934)
- 研究(164933)
- 基金(163990)
- 家(143287)
- 国家(142120)
- 科学基金(122361)
- 社会(101421)
- 社会科(95987)
- 社会科学(95958)
- 省(90329)
- 基金项目(87861)
- 自然(82029)
- 自然科(80088)
- 自然科学(80073)
- 自然科学基金(78562)
- 教育(76591)
- 划(76441)
- 编号(68454)
- 资助(68298)
- 成果(54119)
- 重点(51155)
- 部(49225)
- 发(48805)
- 创(47156)
- 课题(47111)
- 创新(43910)
- 科研(43623)
- 大学(42136)
- 教育部(41891)
- 期刊
- 济(127917)
- 经济(127917)
- 研究(88761)
- 中国(59697)
- 学报(50860)
- 科学(48024)
- 农(46347)
- 管理(45142)
- 教育(38145)
- 大学(37940)
- 财(37765)
- 学学(35605)
- 农业(32632)
- 技术(29628)
- 融(23496)
- 金融(23496)
- 业经(21985)
- 经济研究(19837)
- 财经(19038)
- 图书(17980)
- 资源(17213)
- 业(17208)
- 问题(16766)
- 科技(16198)
- 经(16087)
- 技术经济(15421)
- 理论(15094)
- 统计(14978)
- 版(14728)
- 实践(14055)
共检索到452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瑞祥,张永勤,丁建中,彭补拙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数量的剧增 ,使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 ,人地关系日益尖锐。本文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系统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 ,以温州市为例 ,建立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模型 ,用模型模拟了该地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 ,对缓解耕地人口压力、保护耕地和实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该地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可行性 ,提出了相应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永勤,丁建中,彭补拙
城市化进程的加大和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使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人地关系日益尖锐。本文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以温州市为例,建立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模型,用模型模拟了该地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对缓解耕地人口压力、保护耕地、实现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了探索研究。并且分析了该地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可行性,提出了相应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梦洁 陈慧中 赵紫玉 庄舜尧
如何体现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特点,提出因地制宜的耕地数量平衡标准,并且充分考虑耕地质量的变化,建立特定区域条件下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评价模型是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能否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之一。论文首先回顾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体系及其政策保障体系,分析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内涵,指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应当是在特定时空条件下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平衡,进而构建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评价模型。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评价模型中,耕地数量动态平衡模型强调一段时期内人口和经济增长背景下耕地转化的不可逆趋势,耕地质量动态平衡模型则通过投入产出要素的变动趋势来判断耕地总体质量的变化,并以江苏省为例,应用评价模型对江苏省耕地总量动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程绍铂 杨桂山 吴建楠 胡艳
研究目的:研究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边界,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实施。研究方法: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模型,通过建立边界分析函数确定耕地资源占用的经济边界和停滞时间。研究结果:在维持目前相对稳定高速的经济发展趋势和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实施强度不变的前提下,昆山市经济发展正逐渐向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方向发展,单从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发展角度来说,昆山市耕地数量将在250843.7—24637.8 hm2间达到边界值,此后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的提升将不再依赖于耕地占用;达到边界值的时间大致为2011—2012年左右,且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的边际耕地占用比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但承龙 王群 厉伟
本文在界定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由耕地数量、耕地质量和耕地生态环境三者组成的整体平衡的基础之上 ,对耕地总量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 ,并以启东市为例 ,构建了耕地生产力总量动态平衡规划模式。
关键词:
生产力总量动态平衡 数量 质量 生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臧俊梅 张文方 李景刚
耕地保护问题随着社会变迁而发展,耕地异地代保就是这一过程中的产物。在耕地后备资源越来越匮乏的省区,"吃饭"与"建设"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如何既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又保证区域间公平高效地发展是当前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一个难点。本文从农地发展权的视角,以农地发展权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载体,构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下的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试图以农地发展权的产权手段来解决"异地指标调剂"的跨区域耕地保护问题,为中国耕地保护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思路。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小虎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含义,是指通过严格控制各项建设占用耕地,加大开发、复垦及土地整理的力度,使得减少耕地和新增耕地的数量相抵之后,保有耕地的总数量不减少并力争有所增加。1996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提出,把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作为土地管理工作的首要的战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曙光 贺有利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我们土地管理工作者的核心任务之五,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如开源、节流、行政责任、法律手段等。新的《土地管理法》围绕耕地保护这个主题,对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这一战略目标进行了多方位的界定和规定。关于耕地开垦。第四章第三十七条规定,国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付邦道 郑新奇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耕地保护政策和未来发展的极限状态,提出中国耕地保护新的思维框架,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反演思维法。研究结果当中国人口达到16亿时,全国用于建设占用耕地的极限值大约在3.39×106ha~3.73×106ha左右。耕地总量到2020年将达到极限水平。到2030年人口高峰来临,尚有一定的耕地缺口。研究结论变“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农用地总量动态平衡”,变“粮食安全”为“食物安全”,建立农用地总量动态平衡与食物安全监测与预警制度,从提高复种指数、增加草食养殖等途经保证食物安全。做到总体控制,动态监测,提前预警,分区管理,统筹兼顾,逐步实施,整体发展。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耕地 动态平衡 粮食安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英儒
重庆市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思考重庆市土地房屋管理局局长李英儒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在牢固树立自觉的人口意识、环境意识的同时,必须牢固树立自觉的土地意识,转变其管理手段与利用方...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克强 杨义群 刘红梅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多个动态因素“动态”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有:(1)各业对土地的需求是动态的,因而对耕地的压力是动态的;(2)各区域内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有弹性的;(3)社会对粮食的需求是动态的;(4)各等级农地单产是动态的;(5)各等级农地比例是动态的;(6)复种指数是动态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葛向东 彭补拙 濮励杰 黄贤金 张永勤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的终极目的是保障粮食安全,使得存量耕地的产出能力总量及其人均水平只能增加不能下降。由于耕地占补质量差异的存在,在监测耕地系统数量增减的同时,应警戒其质量升降超过临界值的时空范围和危险程度,才能全面反映耕地系统的状态。耕地质量的监测必须与各等级耕地面积的动态变化监测结合起来。耕地分等定级、耕地质量动态变化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监测体系的研究应有统一的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案,才能解决耕地占补质量平衡中“占一补几”的操作难题。论文在耕地占补的定位监测和基于耕地基础地力指数的耕地地力等级划分基础上,对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进行了预警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