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23)
- 2023(16588)
- 2022(14203)
- 2021(12871)
- 2020(10818)
- 2019(24429)
- 2018(23943)
- 2017(45743)
- 2016(25130)
- 2015(27787)
- 2014(27484)
- 2013(27373)
- 2012(25179)
- 2011(23104)
- 2010(23056)
- 2009(21197)
- 2008(20449)
- 2007(17890)
- 2006(15883)
- 2005(13794)
- 学科
- 济(117804)
- 经济(117694)
- 管理(70850)
- 业(64597)
- 企(52888)
- 企业(52888)
- 方法(48512)
- 数学(42319)
- 数学方法(41874)
- 学(27549)
- 农(27164)
- 中国(26698)
- 地方(26354)
- 业经(23937)
- 财(23586)
- 环境(19193)
- 农业(18709)
- 贸(18015)
- 贸易(18008)
- 易(17374)
- 制(17014)
- 和(16862)
- 理论(16606)
- 地方经济(15938)
- 技术(15822)
- 融(14998)
- 金融(14995)
- 划(14905)
- 银(14562)
- 银行(14487)
- 机构
- 大学(370355)
- 学院(367432)
- 济(150954)
- 经济(147952)
- 管理(141766)
- 研究(130000)
- 理学(123996)
- 理学院(122521)
- 管理学(120223)
- 管理学院(119593)
- 中国(92281)
- 科学(84699)
- 京(78411)
- 农(67936)
- 所(67310)
- 财(63892)
- 研究所(62315)
- 业大(60815)
- 中心(56652)
- 农业(53860)
- 财经(52611)
- 江(52569)
- 北京(48894)
- 范(48642)
- 师范(48058)
- 经(47844)
- 院(46686)
- 经济学(46195)
- 州(42317)
- 经济学院(41467)
- 基金
- 项目(258927)
- 科学(202470)
- 基金(188148)
- 研究(180888)
- 家(167659)
- 国家(166329)
- 科学基金(140812)
- 社会(115239)
- 社会科(109228)
- 社会科学(109194)
- 省(101695)
- 基金项目(100461)
- 自然(93785)
- 自然科(91562)
- 自然科学(91533)
- 自然科学基金(89883)
- 划(86389)
- 教育(81922)
- 资助(76790)
- 编号(71023)
- 重点(58786)
- 成果(56397)
- 发(56227)
- 部(55916)
- 创(53688)
- 创新(50265)
- 科研(49831)
- 计划(49426)
- 课题(49317)
- 国家社会(47674)
- 期刊
- 济(164860)
- 经济(164860)
- 研究(105504)
- 学报(68152)
- 中国(63599)
- 农(60711)
- 科学(60087)
- 管理(50539)
- 大学(49779)
- 学学(47500)
- 财(45754)
- 农业(41968)
- 教育(34714)
- 技术(29768)
- 经济研究(27441)
- 融(27328)
- 金融(27328)
- 财经(25935)
- 业经(25511)
- 经(22268)
- 问题(21293)
- 业(21183)
- 科技(19064)
- 技术经济(19002)
- 版(18391)
- 业大(18133)
- 图书(17158)
- 资源(17124)
- 理论(16619)
- 商业(16287)
共检索到5243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旭晓
基于2001-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运用超效率DEA视窗分析方法测算了河南、广东和湖北的绿色经济效率,通过建立灰色综合关联度模型分析了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绿色经济效率呈现缓慢下滑的演化趋势;广东省绿色经济效率在考察的三个省份中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呈现"L"型演化趋势;湖北省绿色经济效率呈现波动式演化态势;对河南、广东和湖北绿色经济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分别为城市化、产业转移和政府规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钱争鸣 刘晓晨
绿色经济效率是一种考虑资源与环境代价后的综合经济效率。本文运用DEA效率模型中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对1996-2010年我国各省区绿色经济效率值进行测算,并将其与传统经济效率值的对比,分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绿色经济效率水平的区域差异,然后利用Tobit模型考察了各省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依次递减;与传统经济效率水平相比,我国整体的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偏低;未考虑资源和环境因素时,传统经济效率指标高估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效率,而低估了西部地区的效率;绿色经济效率与人均GDP之间的"倒U型"关系在东、中、西三大区域都存在,但影响各省区绿色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志平 陶长琪 沈鹏熠
衡量经济产出的本质尺度是向消费者提供最终服务的质量和价值,而不简单局限于生产出的物质数量。为此,把环境、资源因素纳入传统技术效率测算框架:通过引入生态足迹变量,来表征自然资源投入;借鉴绿色GDP核算的思想,利用绿化指数对传统产出进行调整,以表征绿色产出;结合资本存量及有效劳动力指标,基于SFA模型测算出我国2001-2010年省级单位的绿色技术效率,进而从技术、制度、产业层面进行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绿色技术效率呈缓慢上升的趋势;与传统技术效率比较,不仅数值更低,而且区域间差异程度更小;技术引进必须与消化、吸收和改造相结合,才能真正起到提升区域绿色技术效率水平的作用,否则会起到负面的影响;交...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付华健 蒋兵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的重大战略目标之一,而提高其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GTFEE)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运用超效率SBM模型、GML指数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区、市)2004—2020年的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评价,并结合空间探索性分析方法(ESDA)和Tobit回归分析探究其空间上的集聚特征和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偏低,下、上、中游依次呈递减态势,各地区差异明显;技术进步对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但是技术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空间集聚性,主要以H—H集聚和L—L集聚为主,且较为稳定;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和环境规制会推动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以上发现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大来 赵娜 李青松
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了长江经济带2011—2018年11个省份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并进一步分析了其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长江经济带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未能达到DEA有效状态;分区域看,下游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低;分省域看,上海、浙江、安徽、重庆、湖南、四川表现较为理想,而其他省份则表现不尽如人意。时空演化的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随着时间推移工业绿色创新效率较高的省份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企业规模、产业结构、金融发展、市场化程度、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济增长则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却表现不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大来 赵娜 李青松
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了长江经济带2011—2018年11个省份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并进一步分析了其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长江经济带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未能达到DEA有效状态;分区域看,下游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低;分省域看,上海、浙江、安徽、重庆、湖南、四川表现较为理想,而其他省份则表现不尽如人意。时空演化的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随着时间推移工业绿色创新效率较高的省份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企业规模、产业结构、金融发展、市场化程度、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济增长则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却表现不显著。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景新 张月如
文章运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测度了2008—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创新效率,并运用面板Tobit模型分别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提高绿色创新效率的政策措施。研究表明:中国绿色创新效率水平整体不高,但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东中西三大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中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处于中低水平,西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最低;区域对外开放水平、技术市场成熟度、产业结构、环境规制对东中西部绿色创新效率分别产生不同的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许玉洁 刘曙光
绿色创新作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是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采用网络DEA模型测度2003—2018年黄河流域79市(州、盟)绿色创新效率,进而运用核密度估计、重心—标准差椭圆分析效率的空间演化规律,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绿色创新效率水平较低,但表现为波动上升的时间趋势;(2)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呈现出"下游>上游>中游"的空间分异格局,效率重心整体向东南方向移动,表现出南北方向相对稳定、东西方向集聚发展的趋势;(3)黄河流域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均收入、产业结构、师资力量、外资利用和环境规制是影响绿色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淑娟 罗少玉 肖健华
发展绿色海洋经济对中国意义重大。中国海洋经济绿色效率的提高,以海洋经济绿色效率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为前提。本文通过界定“海洋经济绿色效率”,构建海洋经济绿色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因子分析法和DEA方法,测量中国海洋经济绿色效率,采用经济增长传统研究框架,建立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运用2003~2012年间沿海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海洋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除河北省外,中国东部沿海各地区及整体的海洋经济绿色效率的影响因素不明确;河北省的海洋经济第二产业的比重对其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投入与该省海洋经济绿色效率负相关;该省海洋产业人力资本投入与海洋经济绿色效率正相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江雪 王溪薇
运用DEA方法测算了2005~2009年我国各地区的工业绿色增长指数,并运用随机效应的面板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广东省的工业绿色增长指数平均值最高,宁夏最低;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最低;东部地区提高幅度最小,中部地区提高幅度最大;地方经济发展对工业绿色增长有着不显著的正向影响,重工业化的结构有着不显著的负向影响,地区科技水平和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董庆前 李治宇
碳达峰和碳中和发展战略为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增加了新的约束条件。为此,将碳排放数据纳入绿色增长分析模型,采用基于估算的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SBM-DEA模型测算各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利用面板数据考察碳排放约束下区域经济绿色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因素对区域绿色增长有着显著促进作用,能耗效率和绿色投资以及外贸产品结构等是制约绿色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将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更紧密结合,推进金融政策创新,发挥技术创新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区域协同效应,为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关键词:
碳排放约束 创新发展 绿色发展 绿色增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张珍珍 赵璟
论文采用全国30个省份2006—2019年的相关数据,运用SBM模型测算各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同时利用Tobit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直接影响效应,并建立中介机制模型对影响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区域绿色经济效率长期处于偏低水平且绿色经济效率呈现自东向西递减的特点;(2)环境规制与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3)环境规制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了绿色经济效率提升,但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不明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张珍珍 赵璟
论文采用全国30个省份2006—2019年的相关数据,运用SBM模型测算各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同时利用Tobit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直接影响效应,并建立中介机制模型对影响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区域绿色经济效率长期处于偏低水平且绿色经济效率呈现自东向西递减的特点;(2)环境规制与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3)环境规制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了绿色经济效率提升,但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不明显。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雪松 曾宇航
根据研发驱动理论,通过构建包含R&D投入的超效率DEA—SBM模型,分别测算2001—2017年中国不同区域传统型、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借助广义最小二乘法(GLS)模型对区域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①创新要素下中国及四大经济区域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均高于传统要素下传统型绿色发展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且逐渐收敛。东部地区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最高,西部、东北部地区有所提升,而中部地区并未得到较大提升;②2001—2017年全国创新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其变化趋势与技术进步变化趋势一致,技术进步是促进其增长的主要因素;③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正相关,城镇化水平、FDI与全国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正相关,而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起负向影响作用。R&D投入规模、R&D投入强度、R&D投入成果与区域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的关系,在全国及四大经济区域有不同的表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兆亮 罗小锋 薛龙飞 张俊飚
为探讨我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现状及其形成机理,综合运用生产函数、GIS、泰尔指数等方法对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呈缓慢上升趋势,但总体仍然偏低,高效率省份上升幅度较小,低效率省份增长幅度较大。2)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区域差异明显,效率高值省份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和西部部分省份,而低效率省份则集中分布于华北平原地区,呈现由中部向南和向北增加的空间分布特征。3)由泰尔指数分析可知,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区域差异呈总体缩小态势,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