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82)
2023(18610)
2022(16151)
2021(15099)
2020(12724)
2019(29070)
2018(28749)
2017(56044)
2016(30364)
2015(34053)
2014(33635)
2013(32912)
2012(30674)
2011(27641)
2010(27852)
2009(25704)
2008(25410)
2007(22456)
2006(19870)
2005(17343)
作者
(86442)
(71837)
(71549)
(68117)
(45991)
(34526)
(32512)
(28082)
(27312)
(25543)
(24450)
(24125)
(22769)
(22589)
(22241)
(21899)
(21328)
(21293)
(20661)
(20559)
(17767)
(17545)
(17481)
(16363)
(16114)
(15898)
(15893)
(15781)
(14481)
(14291)
学科
(125003)
经济(124860)
管理(90626)
(85244)
(70727)
企业(70727)
方法(57665)
数学(50270)
数学方法(49591)
中国(35810)
(32582)
(31508)
地方(27369)
业经(26898)
(25763)
(23546)
技术(22627)
(22447)
贸易(22431)
农业(21786)
(21734)
理论(20636)
(20007)
银行(19957)
环境(19889)
(19387)
(19315)
金融(19312)
财务(19311)
财务管理(19265)
机构
大学(433707)
学院(431228)
(173303)
管理(170681)
经济(169532)
理学(147964)
理学院(146322)
管理学(143671)
管理学院(142873)
研究(141532)
中国(106427)
(92187)
科学(87055)
(81280)
(69942)
(65471)
财经(65405)
中心(64551)
研究所(63463)
(62615)
业大(62426)
(59405)
北京(58224)
(57342)
师范(56811)
经济学(52858)
(52080)
农业(51220)
(51190)
财经大学(48767)
基金
项目(292580)
科学(230894)
研究(213865)
基金(212673)
(184769)
国家(183246)
科学基金(158292)
社会(135705)
社会科(128572)
社会科学(128538)
(113722)
基金项目(112520)
自然(102748)
自然科(100414)
自然科学(100391)
教育(99027)
自然科学基金(98555)
(95813)
资助(87862)
编号(86724)
成果(70228)
重点(65199)
(64749)
(62751)
(62248)
课题(59678)
创新(58123)
国家社会(55900)
教育部(55751)
科研(55621)
期刊
(186052)
经济(186052)
研究(127063)
中国(79591)
学报(66084)
管理(63576)
科学(61312)
(60644)
(58643)
大学(50877)
教育(49113)
学学(47811)
农业(40550)
技术(38331)
(38009)
金融(38009)
财经(31766)
业经(30431)
经济研究(29716)
(27138)
问题(25903)
图书(21792)
技术经济(21259)
(21158)
科技(21012)
统计(20749)
理论(20686)
商业(19442)
(19439)
(19416)
共检索到6290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文泽宙  夏慧辉  
文章从区域异质性角度出发,将我国城市划分为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并运用SBM-DEA模型测算绿色创新,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 (ESDA)对东、中、西部区域绿色创新的空间演化特征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剖析不同影响因素对绿色创新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东部区域绿色创新水平始终处于全国平均水平线以上,而中、西部区域始终处于全国平均水平线以下;东、中部区域绿色创新呈现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西部区域则表现出"负—正—负"的空间自相关变化趋势;绿色创新的累计效应对各区域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绿色创新的空间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确实存在;各因素对东、中、西部区域绿色创新具有异质性影响,各区域内部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也不尽相同。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岳树民  薄彦婷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这是我国消费税绿色程度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采用三重差分(DDD)方法研究2013年消费税扩围至“两高”产品的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消费税绿色扩围显著提高了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提升研发资金使用效率是其主要实现机制。研究发现,消费税在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同时,对企业其他领域创新研发以及难度大、收益回报率较低的绿色创新活动产生了挤出效应。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建议:加快消费税扩围至“两高”产品的进程;完善消费税正向激励效应,增强消费税双向调节机制;增强税收政策对小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作用。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舒利敏  廖菁华  谢振  
基于绿色产业视角实证分析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企业的绿色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资源配置机制和需求拉动机制,且信贷资源配置机制效果存在一定的时滞。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信贷政策有效驱动了绿色产业中的小规模、公司治理水平较高企业的绿色创新;相较于无绿色信贷激励措施地区,绿色信贷政策对有绿色信贷激励措施地区企业绿色实用新型创新的促进效应更显著,对绿色发明创新的影响在两组样本中则无显著差异。因此,建议完善绿色信贷政策体系,挖掘和培育市场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有效需求,引导实质性绿色创新,以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宋德勇  李超  李项佑  
将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18年27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绿色技术创新的效应、作用机制及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且这种效应存在滞后性;创新型城市建设可以通过政府战略引领、创新人才支撑、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绿色技术创新,而城市空间扩张的机制不显著;对于东部地区城市、"两控区"城市和规模较大的城市而言,创新型城市建设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华一  
选取2008—2021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能够促进区域绿色创新能力提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空间效应分析发现,我国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中介效应显示,资源配置效率是产业协同集聚影响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重要传导机制。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东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促进效应显著强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由此,提出加大绿色创新研发力度、构建差异化产业协同体系、专业化重塑资源配置格局的建议,以期为推动区域绿色创新发展提供有效助益。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华一  
选取2008—2021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能够促进区域绿色创新能力提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空间效应分析发现,我国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中介效应显示,资源配置效率是产业协同集聚影响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重要传导机制。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东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促进效应显著强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由此,提出加大绿色创新研发力度、构建差异化产业协同体系、专业化重塑资源配置格局的建议,以期为推动区域绿色创新发展提供有效助益。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永强  赵良凯  杨华悦  唐国琼  
近年来,我国的空气污染问题突出,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决策。空气污染如何影响企业绿色创新?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经济后果?采用2014—2018年中国重污染行业A股上市公司的绿色专利数据,实证检验了空气污染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第一,空气污染显著提高了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绿色专利申请量,但只是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显著增加;第二,空气污染对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绿色专利申请量的影响在国有企业、有官员晋升省份的企业中更显著;第三,政府治理空气污染压力是空气污染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第四,绿色专利申请量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的增加都显著降低了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排污费;第五,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和控制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研究结论拓展了空气污染对微观企业行为影响的研究领域,丰富了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理论文献,也厘清了空气污染影响企业绿色创新的潜在作用机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虹   秦喜亮  
运用我国29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碳排放影响的区域差异性和收敛性。结果表明: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可以降低碳排放水平,且存在空间关联效应。横向来看,不同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影响效应更强,中西部、京津冀等地区相对较弱。纵向来看,2015年以来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影响的区域差异持续收敛,根源在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未来持续推进绿色技术创新、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丁玉龙  
以2003—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双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城市规模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结果显示:城市规模、城市规模的平方以及绿色经济效率均具有正空间自相关性。城市规模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人口规模位于倒"U"型曲线左侧。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规模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均呈倒"U"型关系,东部地区倒"U"型曲线顶点处的城市规模水平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空间效应分解表明,城市规模与相邻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之间也存在倒"U"型关系,并且在现阶段,城市规模对相邻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会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葛立宇  莫龙炯  张方  
基于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的中国城市创新区域指数和281个地级市2011—2017年的经济发展数据,考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城市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城市的区域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政府公共科技投入、市场金融信贷投资和社会人力资本提升是数字经济促进城市区域创新的主要影响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创新的积极效应在教育水平较低、城市规模较小、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城市更为显著;数字经济对城市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性特征。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进一步丰富了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创新的机制效应研究,为中国数字经济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蔡永龙  李文辉  陈琪  陈忠暖  
探究地方政府创新偏好对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意义重大。本文使用2011—2020年中国29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剖析地方政府创新偏好的区域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政府创新偏好较强的地区集聚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以及高行政级别城市。高行政级别城市比普通地级市有更强的政府创新偏好意愿。回归分析表明,财政能力、创新潜力和政府竞争是解释地方政府创新偏好存在区域差异的关键因素。财政能力越强和创新潜力越大城市的地方政府,更加偏好增加财政科技支出。政府竞争会促进地方政府增加财政科技支出,提升政府创新偏好。本研究为规范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以及引导地方政府从“为创新而竞争”的发展理念转向“为创新而竞合”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韦施威  杜金岷  潘爽  
本文从绿色技术创新的视角出发,利用城市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产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发现,数字经济有效提升了城市绿色创新的产出,表现出兼顾中小城市的普惠功能且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区域作用更大。数字经济提升城市绿色创新的机制在于: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集聚和优化区域金融结构,在促进绿色技术溢出效应的同时为绿色创新提供优渥的金融环境。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绿色创新有效降低了污染排放。本文的结论为深入理解数字经济的绿色创新效应提供了中观层面经验证据,也为加快新发展格局下的绿色转型给予理论指引和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洪玮  
在中国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下,城市层面金融集聚态势的增强能否有效激励绿色创新主体,推进绿色创新发展?本文采用长江经济带沿线108个地级城市2005—2019年面板数据,分析金融集聚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并基于金融集聚因素和绿色创新基础支撑因素考察其中的非线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金融集聚促进了沿线城市的绿色创新,在替换变量、内生性处理以及纳入空间关联后结论依然成立;同时,长江经济带金融集聚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具有门限效应,当金融集聚、金融深化以及居民收入、创新型人力资本、环境规制程度和政府科技支持等基础支撑因素处于较高水平时影响更为突出;此外,长江经济带金融集聚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下游城市群的正向影响最强,中游次之,上游无显著影响,中上游城市群较低的金融集聚和金融深化水平以及上游城市群较弱的环境规制程度和政府科技支持力度制约了金融集聚作用的充分发挥。未来应从金融集聚因素和绿色创新基础支撑因素双重发力,聚焦城市发展阶段和特征差异,有序梯次推进金融集聚高效支持绿色创新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培蕾  
选取2007—2020年中国278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测度碳排放约束下的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水平,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创新驱动政策对GTFP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城市GTFP,促进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安慰剂检验后仍成立。在同时剔除智慧城市、文明城市和低碳城市等政策因素后,创新驱动政策对GTFP的提升作用有所下降,但是其政策效应依然显著;机制检验发现,创新驱动政策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提升城市GTFP;异质性分析发现,创新驱动政策对GTFP的驱动效应在低经济发展水平、非资源型和非城市群中的城市更为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培蕾  
选取2007—2020年中国278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测度碳排放约束下的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水平,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创新驱动政策对GTFP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城市GTFP,促进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安慰剂检验后仍成立。在同时剔除智慧城市、文明城市和低碳城市等政策因素后,创新驱动政策对GTFP的提升作用有所下降,但是其政策效应依然显著;机制检验发现,创新驱动政策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提升城市GTFP;异质性分析发现,创新驱动政策对GTFP的驱动效应在低经济发展水平、非资源型和非城市群中的城市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