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04)
2023(11965)
2022(9386)
2021(8349)
2020(6561)
2019(14754)
2018(14809)
2017(28976)
2016(15850)
2015(17809)
2014(18003)
2013(17835)
2012(16969)
2011(15656)
2010(15996)
2009(14911)
2008(14716)
2007(13378)
2006(12523)
2005(11768)
作者
(47259)
(39057)
(38837)
(36981)
(24752)
(18388)
(17706)
(15146)
(14933)
(13889)
(13403)
(12975)
(12616)
(12423)
(12186)
(11972)
(11574)
(11272)
(11265)
(11236)
(10005)
(9637)
(9461)
(8894)
(8876)
(8816)
(8741)
(8658)
(7878)
(7743)
学科
(77675)
经济(77598)
管理(39519)
(38398)
中国(31324)
地方(26136)
(25362)
企业(25362)
(24167)
方法(22287)
数学(19387)
数学方法(19275)
业经(18119)
农业(16920)
(15306)
(14718)
(14375)
银行(14353)
(14329)
地方经济(14226)
(14020)
(13538)
金融(13535)
(13031)
贸易(13016)
(13005)
环境(12822)
(12512)
发展(10896)
(10865)
机构
学院(233038)
大学(231259)
(100658)
经济(98329)
研究(87828)
管理(82806)
理学(69023)
理学院(68092)
中国(67688)
管理学(67062)
管理学院(66608)
(51789)
科学(51629)
(47701)
(44729)
研究所(40005)
中心(38841)
(37413)
(37160)
财经(36312)
(34443)
师范(34153)
北京(33672)
(32774)
(32087)
经济学(31793)
业大(30490)
(30312)
经济学院(28599)
农业(28596)
基金
项目(144700)
科学(114537)
研究(109911)
基金(102764)
(88768)
国家(87991)
科学基金(74535)
社会(71601)
社会科(67879)
社会科学(67866)
(56974)
基金项目(54067)
教育(48611)
(48065)
编号(45385)
自然(43938)
自然科(42830)
自然科学(42818)
自然科学基金(41976)
资助(40315)
(38455)
成果(37960)
重点(33140)
课题(32787)
发展(31676)
(31295)
(31164)
国家社会(29947)
(29265)
创新(27589)
期刊
(124795)
经济(124795)
研究(78619)
中国(54926)
(36173)
(33253)
管理(32168)
科学(31837)
学报(31781)
教育(28379)
(27444)
金融(27444)
农业(24625)
大学(24459)
学学(22761)
业经(21750)
技术(20243)
经济研究(19902)
问题(18701)
财经(17966)
(15602)
(13247)
(12593)
(12131)
商业(12032)
现代(11993)
资源(11865)
国际(11771)
技术经济(11380)
图书(11331)
共检索到378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国炳  黄大学  
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原有制度的长期影响,使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推进困难。必须突破原有的制度框架与思维模式,实施以产业为重点的区域统筹发展,才能从很本上促进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寒晶  
根据刘易斯的理论模型 ,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二元经济结构 ,关键是要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这要求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废除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各种限制性措施。从根本上说 ,就是要求政府进一步转换角色 ,有步骤地开放劳动力市场 ,同时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制度安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俞万源  
从劳动力转移角度分析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1978年以来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与非剩余劳动力转移并存、异地转移是梅州市劳动力转移基本特征。人口本地城市化与人口异地城市化并存、人口异地城市化活跃是梅州市人口城市化的显著特征。劳动力异地转移导向下的人口异地城市化促进了梅州市人口城市化与劳动力非农化协调发展,同时也制约着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必须提高劳动力转移能力、增强转移劳动力吸纳能力、提高人口城市化质量水平,以促进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红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但也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迫切且最具有挑战性的是农民贫困、农业停滞和农村贫穷的"三农"问题。为什么我国的"三农"问题难以解决,是因为农村人口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过多,人均占有资源、首先是土地资源的数量过少,因而土地报酬递减的趋势十分明显,生产率提高缓慢而成本却迅速增高。这种基本态势不改变,其它措施都很难收到提高农业生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中伟  陈浩  
文章利用全国13个产粮大省面板数据估算发现,各省劳均土地面积均未达到适度规模经营下最优的土地面积,这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均具有潜在的发展空间。通过规范分析二者影响因素,并实证检验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存在不一致及动力不足;现有家庭承包土地经营模式是导致二者不一致的关键因素;提高家庭非农收入比重有利于二者统筹发展;提高地租和摒弃城乡二元制度能提高土地流转主动性:城乡收入差距和城乡生活成本差异分别对劳动力转移造成拉力和推力;城乡二元制度不约束劳动力转移就业,但制约其真正市民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任媛  安树伟  
劳动力迁移从微观方面分析是一种个体决策过程,从宏观方面分析就是城市化渐进的过程,两者是同一现象在微观和宏观中的不同表现。本文利用局部调整——自适应期望综合模型分析城市化水平与非农化产值两者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非农化对城市化短期影响较小,长期影响效果却非常显著。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对非农化的响应较慢,存在滞后性。当前出现的"民工荒现象"是城市化水平短期内不能适应非农产业发展时呈现出的一种短期、局部性现状,具有结构性失业的特点,并不会长久存在。其解决思路在于缩短农民迁移过程中的滞后性,同时促进农民工向合法性永久迁移者转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荣胜  覃成林  
有效推进城市化进程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城市化的实质是农村劳动力及其供养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并向城市(镇)集聚的过程。在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空间,转移空间越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拉力就越大,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也就越快。据此,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城市化的一个主导过程,并基于河南城市化水平较低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严重偏低的事实,提出“第三产业内部构成不合理所导致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力不足,是制约河南城市化进程的最主要因素”这个假设。通过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要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该假设是成立的。以此为依据,最后提出河南省通过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光辉  
随着新一轮城镇化改革的推进,近年来劳动力城市化转移问题研究愈发得到学界广泛关注。但是,国外学术界对劳动力的城市化转移问题研究究竟作了哪些前沿工作?解决了哪些具体前沿问题?国内对此还缺乏系统性的学术脉络梳理和知识结构分析。对此,本文运用专业文献计量分析工具(citespace&vosviewer),基于知识共现、信息聚类与学术可视化的分析逻辑,围绕国外(2013-2019年期间)发表的劳动力城市化转移研究的代表性文献,展开文献知识共现分析。依次通过共节分析、共词分析以及共引分析等不同维度的实操,全面还原了国外劳动力城市化转移议题发展的前沿趋势,呈现了内部的学理脉络特征与知识发展趋势。未来中国学术界要在推进与国外研究界的学术交往和知识互补的前提下,立足于我国劳动力转移独特性特点与城市化发展特有模式的国情基础,推动我国劳动力城市化转移议题研究的深入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甬军  陈爱贞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赖德胜  孟大虎  
资源依赖型产业链、重工业偏向型产业结构和既定的体制环境,造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劳动力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存在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专用性。文章认为,既定的专用性人力资本导致了劳动力在搜寻匹配岗位时遇到了很大困难,以致于在转岗再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人力资本粘性和人力资本失灵。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效推动下岗失业劳动力高质量地完成转岗再就业过程,应当重新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进行重工业化改造,同时还应对人力资本生产制度、流动制度和激励制度进行有效调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锐  吕臻  
由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发达地区,这种以跨地区转移为主的就业格局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情况下暴露出一些问题,受东部地区出口受挫的影响,农民工失业增加,部分农民工返回家乡。不平衡的就业格局存在很大的风险,而这种就业格局源于不平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本文试图将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分析,通过对两者间相互作用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本质,深入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可发挥的主动作用,并探讨农村劳动力在区域和城乡之间高效、有序、良性流动的政策路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傅江景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压力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劳动力的国际转移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针对我国劳动力在国际流动中存在的渠道窄、规模小、层次低和转移可逆性以及缺乏有效管理等特点和问题,我国应在加快人才的国际流动、推动和加大合法移民的力度和规模以及进一步开拓国际劳务合作等方面做出努力,才能有效地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西宝,成力为  
加入WTO后,由于贸易自由化的影响,中国农产品直接面对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形成对农业劳动力的挤出效应,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剩余。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剩余劳动力产生和转移的“推”“拉”效应,分析加入WTO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特点,指出转移的途径一是要拓展就业领域,二是拓展就业空间。最后讨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解决方案。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丁敬磊  刘光远  赵美平  
文章在阐述城乡统筹发展中农地流转、劳动力转移及城镇化互动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运用相关数学模型与计量方法,以山东菏泽市为例,分析了该市2000~2011年期间农地流转、劳动力转移及城镇化三者之间互动变化及其所处阶段特征与优化改进措施,进而采用城乡统筹发展复合系统内各子系统自相关与滑动平均预测的方法,预测了该市2012~2014年间各子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度及其所处阶段特征。研究结果:(1)该市城乡统筹发展复合系统中各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在2000~2011年间呈现出显然不同的3阶段性特征,从总体上看,此期间该市正处于过度调和与失调衰退并行期;(2)所预测的2012~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