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63)
2023(12377)
2022(10941)
2021(10274)
2020(8566)
2019(20077)
2018(19802)
2017(38996)
2016(20984)
2015(23374)
2014(23389)
2013(23442)
2012(21415)
2011(19386)
2010(19130)
2009(17453)
2008(16962)
2007(14855)
2006(13013)
2005(11484)
作者
(60088)
(49882)
(49307)
(47046)
(31845)
(23811)
(22452)
(19593)
(19090)
(17638)
(17258)
(16622)
(15763)
(15735)
(15414)
(15181)
(14760)
(14648)
(14334)
(14156)
(12237)
(12165)
(12035)
(11444)
(11235)
(10974)
(10957)
(10805)
(9931)
(9653)
学科
(89735)
经济(89653)
管理(57892)
(54451)
(44894)
企业(44894)
方法(40622)
数学(35603)
数学方法(35224)
(22831)
地方(22186)
中国(21618)
(20164)
业经(18296)
(18178)
(15791)
贸易(15779)
(15251)
农业(15097)
(14935)
理论(14351)
(13507)
金融(13505)
(13257)
环境(13036)
(12756)
银行(12722)
技术(12223)
(12188)
(12171)
机构
大学(296160)
学院(293169)
管理(119478)
(119284)
经济(116667)
理学(103595)
理学院(102468)
管理学(100739)
管理学院(100214)
研究(99189)
中国(75414)
(63033)
科学(60599)
(53897)
(49411)
(45503)
中心(45267)
研究所(44942)
财经(43277)
业大(43190)
(42756)
北京(39916)
(39394)
(39180)
师范(38875)
(35989)
经济学(35505)
农业(35472)
(34871)
财经大学(32382)
基金
项目(203157)
科学(160289)
研究(149399)
基金(147882)
(128093)
国家(127063)
科学基金(109750)
社会(93591)
社会科(88716)
社会科学(88687)
(79887)
基金项目(79086)
自然(72052)
自然科(70349)
自然科学(70333)
自然科学基金(69037)
教育(67981)
(66405)
资助(61283)
编号(61211)
成果(49035)
重点(45179)
(44929)
(43475)
(41832)
课题(41698)
创新(39005)
教育部(38626)
科研(38603)
人文(38029)
期刊
(130779)
经济(130779)
研究(89859)
中国(55196)
学报(44715)
管理(43565)
科学(42355)
(40682)
(39342)
大学(33983)
教育(31799)
学学(31757)
(29865)
金融(29865)
农业(28010)
技术(25334)
财经(21064)
业经(20931)
经济研究(20778)
(17892)
问题(16707)
理论(15848)
图书(15613)
实践(14584)
(14584)
技术经济(14557)
(14413)
科技(14020)
资源(13792)
(13379)
共检索到433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林诗媛   朱雅芳   杨里   林红阳  
区域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是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重要一环,南方区域已建设统一平衡的集中式区域电力现货市场,并开展调电结算试运行,而跨省阻塞不平衡资金的计算和疏导方式的合理性关系省间市场主体的利益分配及后续区域市场运营的持续性。本文基于南方区域统一电力现货市场,研究跨省中长期合约主体在不承担与承担跨省中长期合约阻塞费用两种模式下现货跨省阻塞不平衡资金计算、分摊方法,分析跨省阻塞不平衡资金为负情况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进而,构建算例验证本文所提跨省阻塞不平衡资金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基于此,市场初期跨省中长期合约主体不应承担跨省中长期合约阻塞费用,后期应逐步回归跨省中长期交易的金融属性,并令其承担相关阻塞费用,同时设计金融输电权交易品种,完善金融风险对冲工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祁飞  
比较优势和新经济地理共同决定了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导致区域不平衡发展。文章的目的在于从经验上分离导致区域不平衡的这两种因素,通过构建一个融合比较优势区域特征和新经济地理行业特征的模型,利用中国9个制造业部门,2006~2012年的面板数据,估计了这两种因素对中国区域产出的作用。研究发现,区域要素禀赋和地理位置上的比较优势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制造业区位,比较优势的"第一性"特征引起的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导致区域不平衡发展的关键因素,而NEG模型关于规模经济、产业纵向联系、最终品产出份额等变量对于中国制造业区位并无显著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辛家鼎  兰天  
从我国区际存款分布的不平衡和贷款资金分布的不平衡, 可以看出造成我国区域货币资金的不平衡, 影响货币资金流动不平衡的主要成因, 是由于商品买卖、劳务输出、直接投资、银行间资金拆借和证券市场的资金在不同地区流动效应而产生的。从货币政策角度来讲, 应从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利率、金融机构的设立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 以改善我国区域货币资金流动的不平衡现象及由此而引起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国柱  马树才  
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除了可以增加就业,产生规模经济外,还可以促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引入。但是我国区域间对外贸易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这种差异不存在收敛性,另外区域贸易差异也是造成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何雄浪  刘帅  
资本在区域之间配置的巨大差异,不仅源自各区域内部资本形成的差异,而且源自跨区域资本流动的差异。通过对我国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明显受到资金供给、区间资本流动和外资流入的影响,资金供给对西部地区的影响较东部和中部地区大,而区间资本的流入对中部地区的影响大于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外资的流入对西部地区的经济产生显著的正效应,对其影响也明显的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此外在资本已经稀缺的基础上,西部地区资本的外流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一个显著的负面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邢祖哥   贺灿飞  
21世纪以来,全球区域不平衡发展现象不断加剧,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形成严峻挑战。区域不平衡是经济地理学的经典命题,其概念与研究框架不断被更新,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是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然而现有研究对区域不平衡研究的系统认知不足。基于此,论文梳理了国外区域不平衡研究发展历程和视角转向,通过国外趋势与国内外对比分析,提出区域不平衡研究方向展望。研究发现:(1)区域不平衡研究经历了早期萌芽阶段(19世纪末以前)、单一视角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二元视角阶段(20世纪中期至20世纪末)和动态视角阶段(21世纪以来)4个阶段,研究视角从趋同、趋异转向动态开放;(2)随着区域融入全球化程度日益上升,区域不平衡研究发生了由经济不平衡转向多维度不平衡、从静态均衡到外生冲击、由地方化到“全球—地方”互动的视角转变,研究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3)当前区域不平衡研究范式变化趋势体现为衡量方法的改进、与现代经济地理学流派的融合和对尺度效应的关注;(4)未来区域不平衡研究亟需融合借鉴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区域不平衡的内外因素协同作用、动态演化趋势和周期效应、多尺度力量交互和多元主体互馈机制等问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圣云  沈玉芳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指区域之间在发展水平、功能和结构上的时空不平衡性。文献综述分析发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地区经济增长成果指标,另一类是地区间生活水平指标。这两类指标都局限于收入或GDP等经济指标,这对评价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不够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评价应该落到福祉水平层面。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区域发展与时间、空间组成的三位一体,对其研究应从时、空2个维度展开,即将空间维度的静态研究和时间维度的动态研究结合起来。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殷剑峰  王蒋姜  麦丽斯  
本文基于地方政府债券和城投债券,统计了2005年至2018年我国各省、直辖市的地方政府债务,并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分布特征、经济效应、影响因素以及债务可持续性进行分析。本文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区域不平衡问题非常突出,表现为经济落后地区地方政府杠杆率较高,地方政府负债的经济效应较低。根据存量地方政府债务预测,未来几年各地都将进入偿债高峰,以财政自有收入衡量,经济落后地区偿债压力尤其较大。地方政府债务的区域不平衡一方面根源于地方财政收支的区域不平衡——经济落后地区财政自有收入/GDP较低,财政支出/GDP较高,同时,财政支出的经济效应较差;另一方面,这又同我国"事权下放、财权上收"的财政体制有关,这种体制造成严重的财政纵向不平衡,并导致"债务下放"——我国政府债务结构呈现出地方政府债务远远超过中央政府债务的"央地不平衡"。解决地方政府债务的区域不平衡问题,在财政层面,需要优化平衡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支,强化地方财政纪律;在金融层面,则可以针对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自有收入和财政支出效率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债务融资机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家庭  唐袁  
运用基尼系数和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城市化基尼系数和城市化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对我国区域间城市化水平的不平衡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区域间城市化水平较为不平衡,城市化水平由东部向西部地区递减。并发现我国城市化水平不平衡程度的变化满足城市化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在经济发展之初,城市化水平不平衡程度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拉大;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城市化水平不平衡程度随经济发展而缩小;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化水平不平衡程度不断缩小的阶段,但是其缩小速度越来越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安仲  
目前,从贸易角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文献存在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贸易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而有的学者则认为贸易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现实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贸易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越来越大的现象,也看到了一些地区因贸易而迅速崛起现象。文章研究发现,贸易是提高还是降低区域经济福利,取决于地区之间的相对特点。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孟祥林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发展中大国一般都要经历的一个历史过程,即工业化初期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其差距逐步缩小,这也是我国现阶段不可避免的历史现象。目前,我国东西部差距的不断扩大所产生的双面影响是:一方面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西部地区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诱发和激化我国转轨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等;另一方面会产生一定的积极效应,如让基础条件较好的东部地区先发展起来,可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全国的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是缓解东西部差距拉大的有效措施,但由于其操作实践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一是充分发挥财政功能...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祁飞  
"母市场效应"直接导致了厂商在空间上的集聚,而这一集聚又导致了区域间产业结构和部门内生产力水平的差异,此二者共同导致了区域间收入水平的差异,引起区域不平衡发展。贸易成本、规模经济、运输成本和产品差异化程度等重要变量影响到了"母市场效应"的强度,从而决定了区域不平衡的程度。运用"母市场效应"理论有助于区域协调发展及其区域政策等的探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苏庆义  
本文基于区际贸易的视角,通过建立多地区多产业的李嘉图模型首次系统研究了国内市场分割对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本文将国内市场分割的成因区分为地方保护和运输成本,并基于模型估计出地方保护和运输距离对市场分割的影响。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在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成因中,市场分割至少是和传统的资本禀赋差异、技术差异同等重要的因素,降低市场分割程度能有效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在通过降低地方保护水平促进区域发展平衡时,应注意大幅降低落后地区的地方保护程度;通过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来降低运输成本也能起到促进区域发展平衡的作用。另外,缩小地区间资本禀赋和技术差异并不总是能促进区域发展平衡,在采取政策手段时,应该定位于大幅提升落后地区和中等收入地区的资本禀赋和技术水平。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沈扬扬  
基于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指标,利用2001年~2009年数据,研究中国保险业区域发展差距的情况,并得到研究成果,一是以保险密度为标准,2003年后我国区域保险业的发展呈现σ收敛、β收敛以及跨越式增长态势;二是以保险深度为标准,2003年之后我国区域保险业的发展基本呈现σ发散态势;三是以保险密度为衡量标准的区域保险业发展水平具有空间收敛的性质,而以保险深度为指标则不存在空间相关;四是人身保险对保险业区域差距的贡献度更大,其变动特点决定了保险业整体区域发展差距的变动特点;五是以保险密度指标衡量,对保险业区域发展差距贡献最大是三大地区间的差距,但有下降趋势,以保险深度指标衡量,则三大地区间差距是最小的...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刚  
以旅游总收入为测度指标,采用传统和空间马尔可夫链分析方法,研究了1997—201 5年间中国区域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表现为三大地带内的不平衡显著大于三大地带间的不平衡;区域旅游业发展存在较为稳定的低水平和高水平趋同俱乐部以及显著的空间聚集关联性;区域旅游业发生转移的概率及邻域间的空间溢出效应与邻域间旅游业发展水平紧密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