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95)
- 2023(18169)
- 2022(15481)
- 2021(14244)
- 2020(11793)
- 2019(26790)
- 2018(26572)
- 2017(50909)
- 2016(27323)
- 2015(30413)
- 2014(30444)
- 2013(30161)
- 2012(28179)
- 2011(25622)
- 2010(26173)
- 2009(24095)
- 2008(23419)
- 2007(20878)
- 2006(18740)
- 2005(17034)
- 学科
- 济(130324)
- 经济(130208)
- 管理(79404)
- 业(76577)
- 企(63180)
- 企业(63180)
- 方法(48553)
- 数学(40755)
- 数学方法(40316)
- 中国(35401)
- 地方(32707)
- 农(32081)
- 业经(29422)
- 学(26707)
- 财(26111)
- 技术(23027)
- 农业(22219)
- 制(21714)
- 理论(20625)
- 贸(20134)
- 贸易(20117)
- 易(19354)
- 银(19282)
- 银行(19231)
- 融(19150)
- 金融(19148)
- 和(19117)
- 环境(18994)
- 地方经济(18789)
- 行(18548)
- 机构
- 大学(394719)
- 学院(393951)
- 济(167656)
- 经济(164169)
- 管理(153837)
- 研究(140047)
- 理学(131873)
- 理学院(130321)
- 管理学(128250)
- 管理学院(127515)
- 中国(104529)
- 京(85629)
- 科学(84259)
- 财(75049)
- 所(70607)
- 研究所(63876)
- 中心(61638)
- 农(60190)
- 江(59591)
- 财经(58920)
- 北京(54884)
- 业大(54788)
- 范(54252)
- 师范(53793)
- 经(53379)
- 经济学(50985)
- 院(50843)
- 州(48260)
- 农业(46395)
- 经济学院(45495)
- 基金
- 项目(260778)
- 科学(206333)
- 研究(194303)
- 基金(188085)
- 家(162945)
- 国家(161550)
- 科学基金(139049)
- 社会(123945)
- 社会科(117531)
- 社会科学(117504)
- 省(102680)
- 基金项目(99364)
- 教育(88258)
- 自然(87766)
- 自然科(85694)
- 划(85678)
- 自然科学(85678)
- 自然科学基金(84172)
- 编号(78684)
- 资助(76502)
- 成果(64567)
- 发(59984)
- 重点(58802)
- 部(57045)
- 创(57015)
- 课题(55491)
- 创新(52645)
- 国家社会(50995)
- 教育部(49078)
- 发展(48578)
- 期刊
- 济(195954)
- 经济(195954)
- 研究(125041)
- 中国(82312)
- 管理(60463)
- 学报(57810)
- 财(55735)
- 科学(55717)
- 农(55132)
- 教育(48019)
- 大学(44021)
- 学学(41128)
- 农业(38207)
- 融(36661)
- 金融(36661)
- 技术(36001)
- 经济研究(31871)
- 业经(31199)
- 财经(29347)
- 经(25399)
- 问题(24873)
- 技术经济(21616)
- 图书(20531)
- 业(20133)
- 科技(20026)
- 理论(18425)
- 现代(18383)
- 商业(18327)
- 贸(18316)
- 世界(17485)
共检索到6053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白义霞
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历史上,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世界各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规划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改革至今,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党中央与时俱进地提出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宏伟战略。对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演变和创新进行总结和研究,对我国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任军
增长极理论认为非均衡发展是区域经济由落后状态向某种发达状态过渡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形式,而平衡发展则主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要求和所达到的结果。为解决非均衡发展所造成的区域差距悬殊的问题,增长极理论主张用战略性区域政策促进落后地区发展,即在落后的边缘区域构建新的“诱导性”增长极。许多国家正是运用增长极理论这一政策主张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在加快落后地区开发方面取得了成功经验,对我国解决中、西部与东部的区域差距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国当前应加快区域发展战略重点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从战略高度统筹中、西部发展,按着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原则,分区域确定东北、中部、西北、西南四大增长极作为中、西部区域增长极...
关键词:
增长极理论 非均衡发展 中西部 增长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杰
菏泽在山东省属于欠发达地区,如何突破菏泽经济发展困境早已成为政府和学者重点关注的问题。从区域经济学角度分析菏泽经济特点,论证菏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阐述增长极理论适宜指导现阶段菏泽经济发展状况,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措施。培养增长极,让增长极带动周围区域经济发展,再适当合理地应用政策杠杆作用克服增长极理论自身的缺陷,实现菏泽经济腾飞和山东省经济均衡发展,应是现阶段加快菏泽经济快速发展的最佳途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曾德超
增长极理论是建立在经济学和系统科学基础上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 我们应以增长极理论基本原理来研究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的特点,以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指标来确 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设想。
关键词:
增长极 区域经济 指标 规划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颜鹏飞 孙波
中观经济或称区域经济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本文借鉴西方经济理论界的前沿性研究成果 ,重点探讨了经济增长极的理论特征 ,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九点新进展 ,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提出了关于这一理论和相关政策的新思路 ,其中包括增长极定位新原则、非均衡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政策、都市圈增长极发展战略、牛肚子战略的再思考 ,以及关于区域差异和协调发展问题的新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何燕子
在区域开发的实践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是以非均衡手段来实现均衡发展的。在探索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过程中,区域的产业选择问题是一个重要内容,事实上产业选择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手段,产业选择也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重要方面。
关键词:
产业选择 非均衡 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晓宇 曾德超
我国区域经济的划分主要有传统区域划分、指标划分和地理划分三种方法。在指标划分研究领域,对三维指标创建的研究比较不足。本文从增长极理论出发,采用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我国31个省份经济增长需求面的消费、投资和出口的产出需求弹性进行估计,并分别构建一维和三维指标对我国区域经济进行划分。研究表明:以四大直辖市为代表的地区、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省或自治区和沿海沿江地区绝大部分省或自治区分别被划分到以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为相对极性的区域。未来研究将深入探讨在"三驾马车"中具有相对极性的省份极性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增长极 区域经济 “三驾马车” 指标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颜鹏飞 孙波
本文重点探讨了经济增长极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含义、衍变和新进展。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提出了关于增长极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新见解。
关键词:
增长极 增长极定位 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茜
增长极理论是建立在现代系统科学和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非均衡发展理论。创新是增长极的主要功能。我国必然要经历由产业增长极和区域增长极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过程 ,必须正确选择和培育我国知识经济的产业增长极和城市增长极。
关键词:
增长极 知识经济 产业增长极 城市增长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曾光辉 冯星宇
研究对277个地级市在2011—2019年间的信用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发现:(1)城市的信用水平与经济增长存在相互促进的耦合关系,但仅在东部地区信用对经济具有较高的拉动作用,其他地区主要依靠经济推动信用发展;(2)从全国范围来看,信用—经济的耦合程度保持在初级协调水平,东部的协调程度相对更高,处于中级协调水平;(3)信用—经济耦合协调程度高并不能说明两个系统均衡发展。东部双系统均发展良好,中部地区的城市大多是信用领先经济,西部和东北地区城市的经济与信用发展动力不足,发展失调数量不断增加。最后,文章就如何实现信用和经济的均衡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戴亚南
文章论述了产业梯度转移理论与增长极理论的内容,指出这两种理论在指导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各有优势,把海洋经济发展划分为区域经济,通过分析认为江苏沿海区域在经历了产业梯度转移理论指导,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引入增长极理论,来对江苏沿海区域经济进行新一轮的指导与开发。结合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以增长极理论制定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分析了沿海盐城、连云港、南通3市的区位特点,选择3市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增长中心,根据资源优势、经济基础等,确定了各市的主导产业,最终达到缩小沿海与苏南之间的经济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同时加快海洋经济发展速度,增强海洋经济实力的目的。
关键词:
增长极理论 扩散作用 海洋经济 江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竹莘
结合中国现实对区域差异发展理论作出比较与评述,分析这些理论产生渊源、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存在的局限,认为非均衡发展的差异理论更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是区域经济从极端的非均衡到均衡,从发散到收敛,从差异到趋同的必然选择。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姚旻
本文认为,科技进步是后发优势的源泉,也是制约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资源约束下的西部地区必须优化选择技术创新的支持政策。第一,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第二,加强人才培养,健全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第三,改善技术创新市场条件和制度条件;第四,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型创新;第五,通过推进产业集群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关键词:
区域差距 后发优势 技术进步 技术创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洪尚群 叶文虎 陈国谦 毛峰 张世秋
本文以区域发展梯度规律为主线 ,以生态环境为主要限制因子 ,论述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公平、效率和环境统一体。区域可持续发展是非均衡增长与协调发展的时空和谐 ,严格保护限制环境 ,揭示区域发展共有的特性与规律 ,探索实现区域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关键词:
区域 补偿 协调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颜鹏飞 邵秋芬
经济增长极理论是 2 0世纪 40年代末 5 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关于一国经济平衡增长抑或不平衡增长大论战的产物。狭义经济增长极有三种类型。一是产业增长极 ,二是城市增长极 ,三是潜在的经济增长极。广义经济增长极 ,意谓凡能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和生长点 ,其中包括制度创新点、对外开放度、消费热点等等。经济增长极具有相对性和变异性。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 (2 0世纪 5 0— 70年代 )—非均衡 (80年代 )—非均衡协调 (90年代 )的动态发展过程。典型的发展中大国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一国情和区情 ,决定了我们应该采用以增长极理论为基础的非均衡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关键词:
经济增长极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