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78)
2023(10769)
2022(9121)
2021(8066)
2020(6903)
2019(15738)
2018(15176)
2017(29488)
2016(15772)
2015(18000)
2014(18144)
2013(18314)
2012(17274)
2011(15936)
2010(16064)
2009(15175)
2008(14873)
2007(13493)
2006(11899)
2005(10711)
作者
(47854)
(40439)
(40351)
(38485)
(25648)
(19230)
(18562)
(15807)
(15090)
(14121)
(13862)
(13466)
(12793)
(12778)
(12528)
(12478)
(12193)
(11970)
(11652)
(11485)
(10069)
(9885)
(9715)
(9249)
(9145)
(9014)
(8733)
(8713)
(8140)
(7957)
学科
(90731)
经济(90667)
管理(45412)
(39439)
方法(33635)
(30879)
企业(30879)
数学(29713)
数学方法(29495)
地方(22910)
中国(20024)
(19496)
(17401)
业经(16531)
(16301)
地方经济(14948)
农业(13418)
环境(13305)
(13046)
(12782)
(12694)
贸易(12688)
(12183)
(11147)
金融(11145)
资源(10819)
(10452)
银行(10430)
(10380)
理论(10233)
机构
学院(242770)
大学(242743)
(111228)
经济(109049)
管理(91247)
研究(86312)
理学(78432)
理学院(77479)
管理学(76273)
管理学院(75790)
中国(64371)
科学(52535)
(50676)
(47343)
(44501)
研究所(40492)
(39281)
中心(39094)
财经(38248)
(36630)
经济学(35932)
(34555)
业大(34138)
(32403)
经济学院(32290)
师范(32148)
北京(31770)
农业(30949)
(30404)
(28976)
基金
项目(159138)
科学(125558)
研究(116744)
基金(115546)
(100467)
国家(99687)
科学基金(84885)
社会(76186)
社会科(72265)
社会科学(72241)
(62079)
基金项目(61402)
自然(52757)
教育(52147)
(52137)
自然科(51375)
自然科学(51358)
自然科学基金(50402)
编号(47030)
资助(46399)
成果(38064)
(36983)
重点(36398)
(35518)
(32679)
国家社会(32201)
课题(32020)
创新(30665)
教育部(30346)
科研(30167)
期刊
(127874)
经济(127874)
研究(71867)
中国(44552)
学报(36783)
(36471)
(34929)
科学(34072)
管理(31977)
大学(26902)
学学(25358)
农业(23470)
经济研究(21409)
技术(20762)
(20214)
金融(20214)
教育(20057)
财经(19758)
业经(19185)
(17222)
问题(16877)
技术经济(14258)
资源(13631)
统计(12717)
(12581)
(12480)
商业(11995)
图书(11685)
(11452)
世界(11254)
共检索到3610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玉海  刘学敏  谷潇磊  
本文在评述既有产业集群理论的基础上,从资源—共享资源的角度出发,运用抽象综合的方法,探讨区域经济集聚的现实基础和逻辑一致性基础。发现既有理论的贡献是发掘出集群的报酬递增效应,但却把"集聚后的结果"当成了"集聚前的原因",因而不能对区域动态变迁过程中区域兴衰变化事实纳入分析。我们认为,地域产业集群是以资源—共享资源为基础的,因为留存在公共领域之中的共享资源内含有价值的经济租金。对其的追逐吸引了不同利益主体,但这仅只是"扎堆",能否形成分工合作的产业"集群"并不确定,而转化的关键是培植产业集群之间的"共享资源",由此我们凝练出一条资源—共享资源的分析线索,强调区域兴盛和衰败变化的逻辑一致性基础也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玉海  刘学敏  
区域经济集聚就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区域集群,产业集聚与一定地域拥有的资源相关。长期以来,不论是正统经济学发现的"外部经济",还是经济地理学强调的"区域空间联系效应",抑或是新经济地理学揭示的"报酬递增效应",都注意到了经济集聚下的收益递增事实,但由于缺失了对区域资源特性的分析,往往混淆了集聚的原因与结果。梳理由企业资源观到产业集群资源观的演进逻辑,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探析经济集聚与地域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资源共享潜藏着的资源"租金"是导致区域经济集聚的内在动因,试图为区域经济集聚发掘出资源分析的新视角,以阐明资源共享之于区域经济集聚的内在机理,进而得出政府要注重提供共享性资源政策的结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曾献东  谢科进  
金融集聚是金融资源既集中又扩散的过程。金融集聚在对核心城市经济增长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资本转移、技术扩散及带动产业调整等途径刺激周边地区经济的增长。本文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研究发现,上海金融集聚不仅对上海的经济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其银行业与证券业发展还对江浙经济增长起到了较为明显的带动作用。上海金融集聚对江浙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也有作用,特别是对于第二产业的积极影响更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米娟  张楚宜  
本文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采用索洛增长方程,通过实证检验来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经济增长受资本、劳动、制度和要素集聚四个因素影响的差异情况,特别是研究要素集聚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的差异性,以期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所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锐  
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通过对2004-2015年我国31个省份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中部和西部区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东部区域产业集聚效应已经产生负面影响,抑制了经济增长。本文建议应根据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产业聚集战略,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方蔚琼  魏国江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各地教育资源也存在差异。本文采用莫兰指数与收敛模型对我国教育资源集聚及收敛状况进行实证分析,1998年以后我国教育资源集聚趋势变弱,差距不断收敛,高等教育均衡化趋势显著,高中及中等职业教育高低转换明显,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显著。教育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采用调节效应模型的分位数回归,实证研究得出我国各地高等教育资源及人均教育经费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高等教育资源的作用呈倒“U”型,而人均教育经费的作用具有递增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孙维峰  黄解宇  
Jacquemin-Berry熵指数可以把金融产业总集聚程度分解为区域间集聚程度和区域内集聚程度。分解结果表明,1979-2010年间中国金融集聚程度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从总体上看是上升的,并且上升的主要原因来源于区域间集聚程度。中国金融总集聚水平的上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金融资源向东部转移造成的。利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对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差距之间长期因果关系的经验分析表明,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差距之间具有前者推动后者的单向长期因果关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柏青华  
当前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迅速,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湖北省的GDP总量、物流产业聚集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相关数据,定量研究物流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湖北省物流产业聚集对其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影响,不过影响程度较低;对外开放程度、政府干预以及资本力量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正相关关系,三者对湖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高于物流产业集聚对湖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其中资本对湖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最高。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丁艺  李靖霞  李林  
论文首先采用区位熵从银行、证券、保险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金融集聚程度,发现东部地区的金融集聚程度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然后采用2003~2007年区位熵的省际数据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金融集聚对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银行业对经济增长弹性系数明显大于证券业集聚与保险业集聚的弹性系数,而且其弹性系数呈现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最后,论文通过建立东、中、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模型,同样得出银行业集聚对经济增长作用最明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段会娟  
笔者从集聚程度和集聚类型两方面描述制造业在我国各区域的分布特征后,基于2000年~2008年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SGMM)检验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集聚程度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与多元化相比,专业化的集聚更有利于经济增长;企业规模过小引起的激烈竞争已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分行业研究时发现,不同技术含量的行业集聚效应是不同的,目前高技术行业集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尚没有充分发挥。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朱岚岚  
采用洛伦兹曲线分析港口物流集聚程度,并分析港口物流集聚的技术驱动力、区位驱动力、市场驱动力、经济驱动力和政策驱动力五大驱动力机制,然后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港口物流集聚动力空间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迅  陈军  
制造业是集聚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文章采用区位熵对重庆市制造业的集聚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具有代表性的产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然后以此产业为例,对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对重庆市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提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可以提升区域经济增长水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宜庆  钟宇生  
本文依据1990~2012年中国区域经济金融数据,选用HHI指数运用主成分赋权法计算金融集聚度;运用主成分赋权法计算各地区的资本集聚度、劳动要素禀赋指数和技术集聚度;建立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得出区域金融集聚度与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系数。结果表明:劳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系数最高,金融集聚作用系数排在第三位。金融集聚度最高的东部地区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最明显;全国、东北和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负向作用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珂  廖艳  杨洋  
文章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从时空角度重新审视甘肃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利用实证数据分析甘肃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促进甘肃省区域经济协调性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增长差异的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翎  窦静雅  
产业集聚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产业集聚有利于区域竞争优势的获得,反之区域经济的增长又影响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空间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模型的基础上,试图从空间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产业集聚发生的一般特征以及它在促进某个特定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