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66)
- 2023(13620)
- 2022(11616)
- 2021(10596)
- 2020(9104)
- 2019(20388)
- 2018(20092)
- 2017(38074)
- 2016(21312)
- 2015(24093)
- 2014(24616)
- 2013(24056)
- 2012(23115)
- 2011(20998)
- 2010(21424)
- 2009(20061)
- 2008(20010)
- 2007(18569)
- 2006(16366)
- 2005(14952)
- 学科
- 济(104190)
- 经济(104080)
- 管理(57519)
- 业(51440)
- 企(41083)
- 企业(41083)
- 方法(40002)
- 数学(34920)
- 数学方法(34513)
- 中国(25264)
- 地方(25079)
- 学(24723)
- 农(24051)
- 财(22128)
- 业经(19190)
- 制(18677)
- 农业(15841)
- 地方经济(15562)
- 融(15544)
- 金融(15536)
- 银(15322)
- 银行(15279)
- 贸(15199)
- 贸易(15192)
- 理论(15056)
- 行(14655)
- 易(14584)
- 和(14337)
- 环境(14315)
- 体(14122)
- 机构
- 大学(317692)
- 学院(316586)
- 济(132453)
- 经济(129372)
- 研究(115935)
- 管理(111677)
- 理学(94976)
- 理学院(93707)
- 管理学(91752)
- 管理学院(91167)
- 中国(86856)
- 科学(73603)
- 京(68834)
- 所(61298)
- 财(60354)
- 农(58903)
- 研究所(55664)
- 中心(52617)
- 江(49992)
- 业大(48922)
- 财经(47555)
- 农业(46583)
- 范(43722)
- 北京(43335)
- 师范(43210)
- 经(42915)
- 经济学(41858)
- 院(41295)
- 州(39441)
- 经济学院(37438)
- 基金
- 项目(205319)
- 科学(159982)
- 基金(147530)
- 研究(145950)
- 家(130637)
- 国家(129585)
- 科学基金(108603)
- 社会(91976)
- 社会科(86988)
- 社会科学(86964)
- 省(80749)
- 基金项目(77733)
- 自然(70300)
- 自然科(68649)
- 自然科学(68621)
- 划(68600)
- 自然科学基金(67382)
- 教育(67277)
- 资助(60950)
- 编号(58442)
- 成果(48822)
- 重点(47397)
- 发(45346)
- 部(44889)
- 课题(41950)
- 创(41348)
- 科研(39277)
- 创新(38886)
- 计划(38392)
- 国家社会(38214)
共检索到485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梅
在区域经济运行过程中,包括企业、家庭户和经济个人在内的微观主体经济活动具有地域空间选择性与地域空间依托性,究其原因,一是源于生产要素的区域属性与地域空间活动,二是源于微观主体经济活动收益水平的地域空间差异。
关键词:
微观主体 空间依托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影
微观组织机制主要包括了企业如何通过跨区扩张深化各区域间的联系、如何促进区域内合理的分工、如何缩小经济发展区域内差距以及如何提升经济发展区域的整体效率等。本文通过分析微观组织的内涵、动因、方式与规律,阐述了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组织机制,并探讨了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微观组织机制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微观组织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颜银根
1990年初,Krugman在《政治经济学期刊》上发表了《规模报酬和经济地理》,由此开辟了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通过对新经济地理学相关文献的回顾,研究表明:由于无法放弃规模报酬不变范式,主流经济学中长期缺乏空间维度。新经济地理学在"冰山运输成本、规模报酬递增以及不完全竞争"框架下研究空间问题,而空间经济学则包括经济学中所有涉及空间问题的研究。新经济地理学在近二十余年内理论和实证研究都有着较大的发展,目前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尤其是在税收、补贴以及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学科发展处于中期。从新经济地理的最新研究发展来看,融入消费者异质性产品、移民以及储蓄等偏好和融入企业异质性的"微观主体的异质性行为"是新经济地理学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整体而言,国内现有新经济地理的边际贡献不足,未来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吕涛
我国非公经济形式多样,构成复杂。现阶段,大多数非公经济研究者的着眼点趋于宏观,即使有一些个案研究,也多局限于“龙头企业”等社会关注较多的实体。其实,如果说宏观审视反映出发展水平,利于政策制定,那么微观考察则能反映出潜在问题,有利于政策调整。发展“非公经济”应该认认真真地分析各类非公经济实体,实实在在帮助每一个合法守法的市场主体,这也就是从微观角度研究非公经济的必要所在。本文以云南昆明某汽车配件市场为背景,以某私营商户为典型对象,进行了较为深入地考察研究,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微观层面现状,为此而进行的思考对于全面认识我国非公经济或有裨益。
关键词:
非公经济 微观视角 汽配市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广东 杨天剑 张雪梅
文章基于2011—2016年安徽省域数据,利用Geoda和Stata软件对安徽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进行了空间统计和空间计量分析,探究安徽省物流与区域经济的空间分布以及两者之间的空间计量关系。结果表明:安徽省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在全局统计分析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但在局部自相关表现得并不明显;局部统计分析显示安徽物流发展相对缓慢,空间依赖性较小;各变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各不相同,邮电业务量作用最大,物流从业人数和货物周转量次之,固定资产投资相对较小,公路里程呈现负作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袁丽君 高志刚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以来,沿线各省积极勾勒发展蓝图,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出发点,促进中国与中亚、欧洲等地区的开放合作。新疆作为国家鼓励和支持的西部地区,积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五个互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通过加强能源、基建、经贸和投融资、货币兑换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合作,提升经济合作水平。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经济合作 新疆 中亚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覃易寒
一、引言行业专长是体现会计师事务所竞争力的因素之一。在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安永在汽车和计算机业,毕马威在银行和保险业,普华永道在计算机、矿产、通讯业具有显著的行业专长优势,德勤在零售业方面较强,倒闭前的安达信在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客户上有优势。1998年,AICPA将行业专长列为影响CPA未来发展的五个关键的因素之一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丁建军 周传辉
中小微市场经营主体对冲击更为敏感且受金融约束更为突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中小微经营主体获得金融支持应对各种冲击,进而增强区域经济韧性。本文以2011—2021年28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中小微经营主体进入退出视角,应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韧性提升,这一结论在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的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更显著。相对于大城市而言,中小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区域经济韧性效应更强。机制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强化中小微经营主体进入退出机制提升区域经济韧性。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区域经济韧性效应,应完善数字普惠金融设施建设、创新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培训。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丁建军 周传辉
中小微市场经营主体对冲击更为敏感且受金融约束更为突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中小微经营主体获得金融支持应对各种冲击,进而增强区域经济韧性。本文以2011—2021年28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中小微经营主体进入退出视角,应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韧性提升,这一结论在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的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更显著。相对于大城市而言,中小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区域经济韧性效应更强。机制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强化中小微经营主体进入退出机制提升区域经济韧性。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区域经济韧性效应,应完善数字普惠金融设施建设、创新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培训。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谷书堂 唐杰 M.Fujita
二战以来,多数发展中国家始终面对如何实现空间平等和总体经济效率兼容的严峻考验,其所具有的共同区域经济特征是:国民经济增长在空间上分解为两极:一极是少数地区持续的经济高涨;另一极是多数地区持续的经济落后、停滞。空间上的两极分化更主要更直接的表现是人口、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过渡集中以及地区之间收入水平差异的扩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丽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如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人才市场及以就业为导向的特色专业建设的需求,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区域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建设 区域经济 实施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余斌 曾菊新 罗静
城乡地域系统的空间组织是经济资源的地域配置和重组过程,企业的区位选择、政府的空间安排及其相互间的空间博弈构成系统空间组织的主要驱动力。城乡地域系统主要是一种基于市场机制的空间自组织系统,空间行为主体的地理区位选择形成空间扰动,不同区位的空间边际价值是系统空间自组织的序参量,空间边际利润率的变化是系统空间自组织的“无形之手”。最后简要分析了葛店开发区的发展对鄂州市城乡地域系统空间组织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静 邓宏兵 张红
文章基于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126个主要地区的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泰尔系数与GIS-ESDA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差异明显,但呈现减弱趋势,各城市间差异大于城市群际之间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州城市群,正相关集聚效应显著;中游城市群地区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经济联系度不强;西部成渝城市群地区、滇中、滇南城市群区缺乏高水平地区,低低水平集聚关系较为显著;长江经济带经济空间组织特征呈现多核心与单核心边缘结构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静 邓宏兵 张红
文章基于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126个主要地区的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泰尔系数与GIS-ESDA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差异明显,但呈现减弱趋势,各城市间差异大于城市群际之间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州城市群,正相关集聚效应显著;中游城市群地区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经济联系度不强;西部成渝城市群地区、滇中、滇南城市群区缺乏高水平地区,低低水平集聚关系较为显著;长江经济带经济空间组织特征呈现多核心与单核心边缘结构特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严凤霞 张玲玲
文章以江苏省2009-2013年各地级市人均GDP和万元产值水耗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构建区域经济与用水效率的空间回归分析模型。利用Geoda空间分析软件,通过Moran’s I指数、局部Lisa图和Moran散点图探讨江苏省区域经济水平与用水效率的空间关联性,计算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用水效率存在空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江苏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用水效率都存在明显的空间聚类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在考虑人均GDP和万元产值水耗双因素时,HH区域不存在;LH区域为徐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用水效率 空间关联性 江苏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