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10)
- 2023(17840)
- 2022(14963)
- 2021(13873)
- 2020(11452)
- 2019(25698)
- 2018(25673)
- 2017(49029)
- 2016(27032)
- 2015(30402)
- 2014(30635)
- 2013(29693)
- 2012(27088)
- 2011(24563)
- 2010(24768)
- 2009(23109)
- 2008(22123)
- 2007(19680)
- 2006(17626)
- 2005(15859)
- 学科
- 济(120220)
- 经济(120079)
- 管理(77325)
- 业(69481)
- 企(57310)
- 企业(57310)
- 方法(44640)
- 数学(37825)
- 数学方法(37353)
- 中国(32239)
- 农(30849)
- 地方(28425)
- 业经(26970)
- 学(26873)
- 财(26707)
- 制(22315)
- 农业(20632)
- 理论(19622)
- 贸(18049)
- 贸易(18039)
- 和(17840)
- 银(17828)
- 银行(17778)
- 环境(17562)
- 易(17385)
- 融(17199)
- 金融(17190)
- 行(16969)
- 体(16862)
- 地方经济(16281)
- 机构
- 学院(383164)
- 大学(382731)
- 济(154932)
- 经济(151446)
- 管理(145566)
- 研究(133944)
- 理学(124605)
- 理学院(123151)
- 管理学(120881)
- 管理学院(120200)
- 中国(99649)
- 科学(83267)
- 京(82356)
- 财(71083)
- 所(68384)
- 农(62037)
- 研究所(61940)
- 中心(59707)
- 江(58173)
- 财经(56161)
- 业大(55717)
- 范(53049)
- 师范(52543)
- 北京(52220)
- 经(50787)
- 院(48814)
- 农业(48339)
- 州(47055)
- 经济学(46871)
- 师范大学(42252)
- 基金
- 项目(255985)
- 科学(200582)
- 研究(189559)
- 基金(183111)
- 家(159696)
- 国家(158357)
- 科学基金(134985)
- 社会(118632)
- 社会科(112166)
- 社会科学(112136)
- 省(101076)
- 基金项目(96438)
- 教育(87042)
- 自然(86236)
- 划(84777)
- 自然科(84167)
- 自然科学(84145)
- 自然科学基金(82590)
- 编号(78287)
- 资助(74693)
- 成果(64493)
- 重点(57824)
- 发(55949)
- 部(55408)
- 课题(54911)
- 创(52649)
- 创新(49100)
- 国家社会(48414)
- 科研(48201)
- 项目编号(47806)
- 期刊
- 济(181829)
- 经济(181829)
- 研究(118245)
- 中国(76079)
- 学报(61303)
- 农(57663)
- 科学(55791)
- 管理(55399)
- 财(54200)
- 教育(47788)
- 大学(45888)
- 学学(42943)
- 农业(39303)
- 技术(34210)
- 融(34160)
- 金融(34160)
- 业经(29463)
- 经济研究(29211)
- 财经(27981)
- 经(24112)
- 问题(23509)
- 图书(20688)
- 业(19413)
- 技术经济(18905)
- 理论(17973)
- 科技(17754)
- 版(17569)
- 现代(17412)
- 商业(16931)
- 贸(16858)
共检索到579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蔡之兵
经济体系是反映经济发展整体质量的系统性概念,而区域则是经济体系的载体。基于区域经济理论视角,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客观运行规律要求与区域的主观能动性、效率要求与产业的空间要素性以及空间叠加性、持续升级要求与区域经济的空间级差性等三个层面来讨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难点。进一步地采取这一理论框架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进行了全面比较分析并据此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以完全的空间一体化、深化产业本质与规律研究、赋予先发地区自主发展权为前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红霞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坚实基础。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框架下,基于区域发展理论分析和全球区域政策实践演进的研究,本文探讨了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的意义和内涵特征: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是区域发展的三个客观基础和三个基本现象相互作用、相互关系形成和决定的有机系统,包括建立发挥比较优势的区域协调机制、建立有利于区域增长和创新的区域治理机制、建立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乡村振兴机制和建立区域统筹发展的支持体系四大机制和体系。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是中国区域政策实践的转型探索与创新。研究指出: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事实,以“人民”的发展权利为中心而不是以“地区”发展绩效为中心,重视和基于中国区域发展最新形成的三个基本空间:即传统地理划分的宏观空间、城市群空间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二元空间,构建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彰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制度优势和显著特色。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燕生 梁婧姝
为把我国从一个经济大国建设成为经济强国,必须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依据党的十九大绘制的发展蓝图,可从供需平衡体系、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体系、区域发展体系、城乡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开放体系和经济体制机制几个方面设定指标,构建2020年、2035年、2050年分阶段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方法测算2020指标体系的区域排名,为各地区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和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量化参考。
关键词:
现代化经济体系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俊
2020年,习近平对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时间点、"十四五"时期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生力军和重点,以及建设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学术界围绕习近平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论述展开研究,重点是理论、量化评价、实践路径和构建区域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等。
关键词:
现代化经济体系 现代化 区域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俊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事关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从定位、速度和部署三方面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了新的论述。围绕这些论述,学术界展开相关研究,主要包括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与意义、理论基础和逻辑框架、评价指标、细分领域及实践路径五个方面,但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特性、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
关键词:
现代化经济体系 新论述 研究述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俊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事关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从定位、速度和部署三方面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了新的论述。围绕这些论述,学术界展开相关研究,主要包括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与意义、理论基础和逻辑框架、评价指标、细分领域及实践路径五个方面,但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特性、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
关键词:
新时代 现代化经济体系 研究述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威 周士跃
文章主要从时代背景、内涵特征、基本要素、重大意义以及实现路径五个方面解读、梳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问题。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时代背景包括中国国情和国际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内涵特征主要包括系统论和状态论,系统论认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系统;状态论认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一种客观经济状态或结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主要从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世界发展的意义进行分析,认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结构、实现跨越性发展,更好应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困难和新挑战,是统筹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实现路径主要是从以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论述为依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和"系统论"角度进行论述。现代化经济体系研究不足主要体现为:对现代化经济体系概念的理解还停留在初始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解释;研究成果理论性阐述较多,缺乏量化分析;没有同世界其他国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经验做法进行对比分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开艳 李双金 张晓娣 詹宇波 张申
2018年6月22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哈佛大学劳动力中心联合举办的"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支持路径——中国探索与国际经验"国际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来自哈佛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孟加拉达卡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财经大学,浙江省委党校,安徽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海关学院,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的学者共聚一堂,围绕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中国人民大学长江学者杨瑞龙教授,复旦大学长江学者袁志刚教授,上海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教授,复旦大学公共政策中心主任石磊教授以及来自哈佛大学的Freeman教授等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做了主旨演讲。为了进一步传播这些国内外顶级经济学者的智慧,本刊在此次国际会议志愿者的协助下,把这些专家的演讲整理成文字并且经过演讲人审阅后,陆续在本刊发表,以飨读者。——本刊编辑部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丸源 季雷
<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党的二十大部署的重要战略任务。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统筹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但同时一系列制约因素和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发展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生产力是解决多重矛盾的基础和关键。在这一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度理论自觉和非凡理论魄力,提出并阐述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理论命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权雄
采用综合经济实力、产业结构、产业体系、创新驱动、要素投入、需求结构、开放水平、城乡区域、资源环境、经济体制等一级指标,对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大背景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客观评价:综合经济实力较强但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三次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但高端产业发育不足,虚拟经济比重偏低但产业结构偏离度较大,专利授权量增长较快但研发投入力度不足,劳动生产率较高但土地生产率偏低,消费率偏高但投资率偏低,外贸依存度低但外资利用水平低,城乡发展差距大,节能降耗成效明显但生态环境压力仍较大,政务环境满意度高但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仍需优化。为此,广州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应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优化营商环境、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体制机制;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产健 许正中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基本手段。本文对2007年-2019年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财政支出结构同现代化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现代化经济体系水平在全国总体上呈现自东向西梯度递减的格局。(2)全样本空间杜宾(SDM)回归结果显示,科、环、医卫、社保及就业、交通运输、城乡社区事务等财政支出比重增加对现代化经济体系水平提升表现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教育和科技支出为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农林水事务和交通运输支出则表现为空间外溢效应。(3)分区域的回归中,东部地区在科技、农林水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方面表现为正向的促进效应,而医疗卫生支出的回归系数则为负数。中部地区在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以及城乡社区事务支出方面表现为正向的促进效应。西部地区在教育、医疗卫生以及城乡社区事务支出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正向效应,科技支出表现为负效应。东北地区则在环境保护和医疗卫生支出方面表现为正向的促进效应,在科技、农林水务支出方面表现为负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指臣 张涛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分析了传统经济体系中产业、市场、技术、政策等子体系面临的问题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并基于路径依赖理论和锁定效应探讨了传统经济体系运行面临的困境,通过分析锁定效应提出了破解经济运行锁定状态的推进路径:一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布局、绿色规范的制度环境、全面推进的开放格局、协同发展的区域经济、系统完善的经济体制;二是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驱动机制、生长机制、创新机制和激励机制等运行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月秋
现代金融不仅是整个现代产业体系的组成部分,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更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金融"。现代化经济包含着广泛的涵义,与追赶型、粗放式发展的经济体系不同,强调的是具有更高效益的经济增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吴俊杰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再次把对经济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认识提高到新的高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现实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贯彻整体性理念,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动力系统,促进各经济部门(区域)协同参与,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结构系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畅通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传导机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宏观调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一鸣
我国现阶段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出紧迫要求,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将有关任务落到实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仅要求经济发展将提高质量和效益放在中心位置,跨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三大关口",而且对金融业提高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效率和水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出更高的要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