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77)
- 2023(13798)
- 2022(12043)
- 2021(11240)
- 2020(9374)
- 2019(21491)
- 2018(21359)
- 2017(41131)
- 2016(22355)
- 2015(25164)
- 2014(25306)
- 2013(25052)
- 2012(23418)
- 2011(21246)
- 2010(21480)
- 2009(19871)
- 2008(19417)
- 2007(17336)
- 2006(15489)
- 2005(13815)
- 学科
- 济(110981)
- 经济(110885)
- 管理(65153)
- 业(58933)
- 企(50434)
- 企业(50434)
- 方法(44390)
- 数学(37889)
- 数学方法(37450)
- 地方(26202)
- 中国(25382)
- 学(23981)
- 农(23528)
- 业经(22634)
- 财(21785)
- 制(17549)
- 理论(16604)
- 贸(16417)
- 贸易(16405)
- 和(16394)
- 地方经济(16141)
- 农业(15819)
- 易(15802)
- 环境(15546)
- 融(13796)
- 金融(13794)
- 划(13748)
- 银(13596)
- 银行(13551)
- 技术(13401)
- 机构
- 大学(330994)
- 学院(328529)
- 济(137141)
- 经济(134224)
- 管理(128804)
- 研究(114076)
- 理学(111406)
- 理学院(110087)
- 管理学(108155)
- 管理学院(107568)
- 中国(83358)
- 科学(71262)
- 京(71032)
- 财(59550)
- 所(58041)
- 研究所(52890)
- 农(50140)
- 中心(50093)
- 财经(48127)
- 江(48004)
- 业大(47550)
- 北京(45136)
- 范(44250)
- 师范(43836)
- 经(43612)
- 经济学(41719)
- 院(41480)
- 农业(39148)
- 州(38956)
- 经济学院(37227)
- 基金
- 项目(221531)
- 科学(174094)
- 研究(161338)
- 基金(160478)
- 家(139784)
- 国家(138657)
- 科学基金(118833)
- 社会(101947)
- 社会科(96577)
- 社会科学(96548)
- 省(85997)
- 基金项目(85019)
- 自然(77010)
- 自然科(75179)
- 自然科学(75165)
- 自然科学基金(73837)
- 教育(73371)
- 划(72311)
- 资助(66547)
- 编号(65020)
- 成果(53088)
- 重点(49694)
- 部(48480)
- 发(48013)
- 课题(45119)
- 创(45033)
- 创新(42028)
- 科研(41852)
- 国家社会(41653)
- 教育部(41487)
- 期刊
- 济(157239)
- 经济(157239)
- 研究(100091)
- 中国(60426)
- 学报(52494)
- 管理(49267)
- 科学(48868)
- 农(45076)
- 财(44019)
- 大学(39495)
- 学学(37205)
- 教育(35485)
- 农业(31444)
- 技术(29271)
- 融(26286)
- 金融(26286)
- 经济研究(25441)
- 财经(24355)
- 业经(23392)
- 经(20970)
- 问题(20081)
- 技术经济(17870)
- 图书(17209)
- 理论(16191)
- 业(15831)
- 科技(15579)
- 现代(15058)
- 资源(14934)
- 统计(14680)
- 实践(14553)
共检索到4867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强
区域经济的发展本质上就是区域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变 ,其关键在于区域产业结构的成功转变。在区域产业结构转变过程中 ,必须以发展区域核心竞争力为导向 ,突出比较优势、区域创新和创建有竞争力的产业群 ,三者在不同层面上体现了区域核心竞争力对于区域产业结构转变的导向作用。以区域核心竞争力为导向 ,转变区域经济结构 ,才能真正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套
本文依据经济结构竞争力的核心内涵及文献研究的高频指标,构建了评价区域经济结构竞争力的"四力"体系。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四力"相关作用程度进行了验证性分析。通过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2008~2012年我国区域经济结构竞争力进行动态测算和分析,并针对区域经济结构竞争力发展水平提出了政策建议:东部沿海地区在泛区域凝聚更多要素,提升科技促进力和效率转化力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的支撑作用;中部和东北地区进一步增强要素聚集力和效率转化力,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参与泛产业链条分工;西部地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形成,实现投资驱动、要素驱动与创新驱动协同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智彬
区域经济的增长模型从基于资源的比较优势理论,到基于知识技术的创新论,再到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价值论,其演变逐渐接近区域经济发展的本质内涵。本文辨析了核心竞争力的有关概念,引入价值网模型,分析了区域经济的价值网络,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经济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分析框架。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竞争优势 区域经济 价值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珂玲 彭跃 朱冬辉 刘国武
文章根据"物理学"中对"力"概念的界定,提出了区域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地区动态合力的概念。构建了区域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加权主成分TOPSIS价值函数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得出的我国各地区国际竞争力的排名,并进行结论分析及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作斌 孙睦优
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是指某一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其他区域效仿的能带来经济高速发展的独特能力。它是区域经济在一系列发展过程和决策中形成的,具有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或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济实力。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表现在区域经济绩效、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和区域内基础设施上,它是区域整体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是由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其实现战略的团队执行力决定的。因此,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需要不断地适应环境变化,进行选择、打造恰当的战略和战略执行力;通过掌握核心技术,整合优势产业和形成特有品牌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核心竞争力 理论与实践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单纬东
本文将C .KPrahalad和G .Hamel的核心竞争能力理论引入到区域经济领域 ,并以珠江和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和竞争状况为例 ,阐述核心竞争力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文章认为如果区域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 ,就必须识别和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区域 ,才可能具备持续的竞争优势 ,才能在动态过程中不断地为区域提供竞争能力 ,区域经济的发展才能保持其可持续性。文章最后提出了构建和培育区域核心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淑琴
伴随着世界范围内传统工业经济范式向知识经济范式转型的过程,中国开始了区域经济个性化发展的多样化探索,并且涌现出浙江、江苏、广东等市场经济发挥充分、技术创新活跃的个性化经济区域,而中小企业凭借集群所创造的优势,成为个性化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的新支点。
关键词:
中小企业 集群 个性化 区域经济 竞争力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姚战琪 熊琪颜
文章利用2015~2020年中国地级市层面的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提升我国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总体作用、异质性影响、间接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提升我国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发现,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增加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是数字经济发展提升我国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的主要路径;当技术创新水平小于门槛值时,数字经济发展不能提升我国及各地区的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当技术创新水平大于门槛值时,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及各地区的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快速提升;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东北地区的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因此,各地区应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要通过数字化提升各地区技术效率。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黄晓芸
结合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对于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大意义,探讨了区域经济竞争力和现代物流产业存在的联系,并对如何通过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出了建议,对于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现代物流产业 区域经济 竞争力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袁宇 李一军 姜维 王祖辉
针对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区域竞争力研究中所表现出的局限性与不足,本文采用了一种基于相关系数标准差(CCSD)的多属性评价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指标属性值的相关程度和偏差大小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并通过构建CCSD模型将其影响反映到指标权重的确定上,从而能够有效地克服主成分分析方法和传统的多属性评价方法在评价实施过程中属性权重确定的主观性。CCSD多属性评价方法在指标权重确定中消除了指标间的相关性影响,因此在指标选择上不再受统计量的局限,从而能够通过指标数据确定指标权重,依据客观数据得到评价结果。本文应用该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竞争力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其评价结果与实际经济发展现状相一致,从...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磊 汤学兵 陈战波
本文通过兼顾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潜力等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部六省会城市2015年的经济发展进行评价、比较。结果表明,武汉的经济发展水平居首,南昌最弱。同时分析发现六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有特点,因此针对各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提升路径,以期促进中部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磊 汤学兵 陈战波
本文通过兼顾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潜力等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部六省会城市2015年的经济发展进行评价、比较。结果表明,武汉的经济发展水平居首,南昌最弱。同时分析发现六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有特点,因此针对各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提升路径,以期促进中部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马倩
现代物流已经成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主要动力之一。从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系、物流产业发展对于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作用和基于现代物流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指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必须重视和发展现代物流。
关键词:
现代物流产业 区域经济竞争力 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承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更加快速。但在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地区间的差距也有逐步加大的趋势,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的单一方面,而且表现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本文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研究视角,运用SPSS分析方法对中东西部的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并基于形成这些差异的因素分析,提出了西部地区缩短区域差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路。
关键词:
西部 区域经济竞争力 区域差异 区域协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