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99)
- 2023(12856)
- 2022(10988)
- 2021(9916)
- 2020(8720)
- 2019(20177)
- 2018(19838)
- 2017(38245)
- 2016(20728)
- 2015(23671)
- 2014(23940)
- 2013(23909)
- 2012(22188)
- 2011(20393)
- 2010(21026)
- 2009(19855)
- 2008(19446)
- 2007(17715)
- 2006(15679)
- 2005(14184)
- 学科
- 济(110071)
- 经济(109977)
- 管理(56602)
- 业(50998)
- 方法(45825)
- 企(41719)
- 企业(41719)
- 数学(40617)
- 数学方法(39910)
- 地方(24894)
- 中国(24564)
- 农(23174)
- 学(23106)
- 财(20132)
- 业经(19709)
- 制(15885)
- 理论(15534)
- 地方经济(15531)
- 贸(15530)
- 贸易(15518)
- 农业(15496)
- 易(14929)
- 和(14619)
- 环境(14348)
- 融(13697)
- 金融(13694)
- 银(13415)
- 银行(13380)
- 行(12775)
- 务(12001)
- 机构
- 大学(311025)
- 学院(310793)
- 济(132508)
- 经济(129637)
- 管理(115924)
- 研究(109975)
- 理学(99145)
- 理学院(97944)
- 管理学(95684)
- 管理学院(95105)
- 中国(82953)
- 科学(69507)
- 京(67217)
- 所(57937)
- 财(57430)
- 农(53723)
- 研究所(52668)
- 中心(49719)
- 江(48095)
- 业大(47568)
- 财经(45660)
- 北京(42993)
- 农业(42260)
- 经济学(41330)
- 经(41102)
- 范(40290)
- 师范(39878)
- 院(39597)
- 州(38014)
- 经济学院(36898)
- 基金
- 项目(203333)
- 科学(158506)
- 基金(145964)
- 研究(143909)
- 家(128834)
- 国家(127876)
- 科学基金(108210)
- 社会(89954)
- 社会科(85326)
- 社会科学(85296)
- 省(80315)
- 基金项目(75818)
- 自然(71144)
- 自然科(69495)
- 自然科学(69475)
- 自然科学基金(68178)
- 划(68011)
- 教育(66931)
- 资助(62338)
- 编号(57738)
- 成果(47069)
- 重点(46712)
- 发(44645)
- 部(44124)
- 创(41177)
- 课题(41041)
- 科研(39165)
- 创新(38628)
- 计划(38292)
- 国家社会(37197)
共检索到470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申金升,王意冈,王浣尘
1 引言 交通运输,特别是交通干线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其社会经济影响和效益远远大于运输部门自身直接的经济效益。交通设施的数量和水平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我国,由于受经济发达程度的制约,国家用于交通建设的资金数量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交通的需求。因而如何使有限的资金投入产生最大的间接效益就成为一类十分重要的宏观决策问题。由于交通运输经济效益分析的复杂性,交通投资的可行性研究往往是采用费用—效果分析、投资回收期等评价方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田祖海 苏曼
国内外交通发展史证明:快速、便捷的公路交通网络改善了城市经济圈与外部的交流条件,加快了区域内部的经济循环,带动了城市经济圈的开发和建设,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公路交通在提高地区资源整合度、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镇化建设及物流业发展等方面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公路交通 区域经济 影响分析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何洋
文章利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构建区域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的相关指标,实证检验了交通运输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交通运输水平能够显著推动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并通过工具变量法验证了其结果的稳健性。异质性分析表明,客运量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地区受到的促进作用次之,西部地区受到的促进作用最小;货运量对中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受到的促进作用最小。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进而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交通运输 区域经济 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占新 刘荣
文章针对区域经济效益评价问题,阐述了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与传统经济理论之间的联系,指出了应用DEA方法评价区域经济效益的困难;应用偏序集理论与DEA理论构建了一种用于区域经济效益评价的非参数方法;并且证明了该方法描绘的有效性与经济学中的Pareto有效性之间的等价关系。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叶昌友 王遐见
本文采用空间面板模型检验了交通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在1997~2010年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铁路建设和公路建设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较为明显,公路建设中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依次递减;铁路运输业比公路运输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明显;高速公路密度提高一个百分点可带动经济增长约0.034个百分点,铁路密度提高一个百分点可带动经济增长约0.002个百分点;2001~2010年间交通基础设施存量的增加年均带动经济增长0.78个百分点,约为经济增长率的8%。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勇 骆琳 李禹锋 王沁
文章从规模性、结构性、效益性三个维度构建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基于DEA交叉效率,构建了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08—2018年我国七大地区耦合协调度,分析了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1)从时间维度看,我国总体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从空间维度看,七大地区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3)华东和华北地区实现高度耦合协调发展。西北和西南地区耦合协调度正从低度协调向中度协调发展。华南、华中和东北地区处于中度协调发展区间,跃迁趋势不明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会宗
为验证区域铁路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文章分别运用全国及三大区域1995~2006年的相关混合数据对预先设定的计量模型进行回归,研究发现:铁路建设在短期和长期都会对全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但其长期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一些;铁路建设在短期内就能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但其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只能在较长时期内才能体现出来;各区域铁路路网建设的差异是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距不断拉大的重要原因。有鉴于此,打破铁路建设投资的行政垄断体制,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重点加大对西部地区铁路建设的投资力度,是解决区域经济增长差距过大的一条重要途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云
交通运输建设的国民经济效益,或称交通运输建设的宏观经济效益,渊源于交通运输的生产特点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交通运输的国民经济效益不同于其它部门,国内外运输经济学界长期来曾广泛探索,也初步制定了一些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但由于涉及面广,在深度上很难作出全面的定量分析,甚至有些定量分析也存在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本文试图作一些初步探讨,作为抛砖引玉,祈望国内经济界和运输经济界对此引起重视,共同研究,使评价运输业的国民经济效益方面取得进展。文中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芬 冯凤玲
运用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的思想,结合协调发展理论提出了基于VAR和VEC模型的交通经济数据的分析方法,据此对河北省1990—2009年交通运输与经济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交通运输业的引致需求作用不如交通运输业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明显,但是经济增长与交通运输业的建设规模、合理布局、运输能力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速度受到冲击后会在中期对交通运输业具有正的影响,短期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彭晗 孙志强 周威
为了准确掌握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变化规律,以促进二者之间协调发展,建立了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环比系数与熵值的组合赋权法进行指标赋权;通过耦合度、综合协调指数分析,建立了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耦合分析模型,并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2002年-2011年交通运输与经济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计算,从纵横两个角度分析河南省各地市二者之间协调度变化规律,为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及适合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交通运输战略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决策依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蒋慧峰
通过构建交通运输-人口-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选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3年和2013年的截面数据,采用有序度、协调度模型测算等方法,定量分析单个系统有序度以及系统间协调度。结果表明:交通运输、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相对高于人口系统;有序度最高的为经济系统,再次为交通运输系统,而有序度最低的则为人口系统;系统间的协调度在不同的区域有着显著差异,交通运输与人口系统的协调度明显高于人口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度。因此,要消除不协调因素,促进三方的良性循环与协调发展就可以从交通运输与人口、经济与人口及交通运输-人口-经济系统三个维度出发,研究协调演化规律。
关键词:
协调性 协调度 交通运输-人口-经济系统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唐湘娟
本文利用20092014年广东省21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交通运输投资对广东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交通运输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地区差异明显。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珠三角、粤北山区、东翼和西翼,交通运输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带动该地区经济增长分别为0.3615、0.2501、0.2131、0.1907个百分点,地区内部差异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唐湘娟
本文利用2009~2014年广东省21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交通运输投资对广东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交通运输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地区差异明显。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珠三角、粤北山区、东翼和西翼,交通运输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带动该地区经济增长分别为0.3615、0.2501、0.2131、0.1907个百分点,地区内部差异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施欣
在外向型经济区域,交通运输业作为该区域产业结构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外向性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将更为突出。并具有独特的特点,因此有必要进行更为深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明确交通运输和外向型经济的相关关系。交通运输与外向型经济的分体相关关系主要有时序、结构、规模和布局四个方面。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满喜
应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系统的主要指标建立典型相关分析模型,研究了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推拉效应。结果表明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同时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起到了积极的拉动作用。可以肯定浙江省的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密切的推拉效应关系,而且推拉效应关系基本协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