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22)
2023(8122)
2022(6566)
2021(5789)
2020(4629)
2019(9871)
2018(9495)
2017(17520)
2016(9025)
2015(9963)
2014(9525)
2013(9541)
2012(9119)
2011(8566)
2010(8889)
2009(8359)
2008(8007)
2007(7419)
2006(6820)
2005(6236)
作者
(26871)
(22472)
(22377)
(21303)
(14358)
(10563)
(10016)
(8714)
(8485)
(7920)
(7769)
(7423)
(7385)
(7316)
(6928)
(6888)
(6655)
(6499)
(6445)
(5981)
(5716)
(5328)
(5243)
(5228)
(5111)
(5033)
(4816)
(4658)
(4444)
(4392)
学科
(65885)
经济(65855)
管理(31372)
(26929)
(23705)
企业(23705)
地方(19738)
方法(18227)
数学(15464)
数学方法(15385)
中国(14217)
地方经济(14066)
业经(12844)
技术(12143)
(10984)
(9998)
技术管理(9321)
环境(9211)
(8700)
(8140)
金融(8138)
(8040)
(7924)
(7613)
贸易(7604)
经济学(7587)
(7517)
银行(7509)
产业(7486)
(7335)
机构
学院(140860)
大学(139465)
(73287)
经济(72117)
管理(53549)
研究(52790)
理学(45635)
理学院(45075)
管理学(44543)
管理学院(44242)
中国(39573)
(29543)
科学(29264)
(28527)
(25953)
经济学(24422)
财经(23416)
研究所(23360)
中心(22605)
(21818)
经济学院(21612)
(21159)
(19225)
(18168)
师范(18067)
北京(18013)
财经大学(17162)
(17136)
(16523)
科学院(16428)
基金
项目(90766)
科学(73801)
研究(68573)
基金(66661)
(57392)
国家(56971)
科学基金(49729)
社会(47980)
社会科(45763)
社会科学(45753)
(35936)
基金项目(34678)
教育(29462)
(29133)
自然(28808)
自然科(28158)
自然科学(28152)
自然科学基金(27644)
资助(25683)
编号(25592)
(22494)
(21609)
国家社会(20987)
重点(20966)
创新(20506)
成果(20205)
(19573)
发展(19173)
(18904)
课题(18571)
期刊
(89170)
经济(89170)
研究(47278)
中国(28564)
管理(23769)
(21651)
科学(18024)
学报(16651)
经济研究(15861)
(14675)
技术(13682)
(13409)
金融(13409)
大学(13112)
财经(12890)
学学(12542)
业经(12277)
教育(12012)
(11452)
问题(11069)
技术经济(10024)
农业(9920)
(8414)
(7905)
统计(7875)
世界(7647)
商业(7600)
国际(7355)
科技(7347)
经济管理(7188)
共检索到222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淑琴  
伴随着世界范围内传统工业经济范式向知识经济范式转型的过程,中国开始了区域经济个性化发展的多样化探索,并且涌现出浙江、江苏、广东等市场经济发挥充分、技术创新活跃的个性化经济区域,而中小企业凭借集群所创造的优势,成为个性化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的新支点。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黄晓芸  
结合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对于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大意义,探讨了区域经济竞争力和现代物流产业存在的联系,并对如何通过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出了建议,对于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立文  冯英娟  
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形成发展离不开资源,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也离不开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在区域竞争中对资源的争夺、掌控是非常重要的。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资源的流动性加强,这更加剧了资源的稀缺性,从而使掌控资源成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基础与关键。本文基于区域角度,分析了资源的内涵与特征,进一步指明了区域加强资源掌控的途径。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马倩  
现代物流已经成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主要动力之一。从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系、物流产业发展对于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作用和基于现代物流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指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必须重视和发展现代物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安增军  郑国泽  
海峡西岸经济区(以下简称"海西区")是以福建为主,包括闽粤浙赣四省部分区域在内的新经济增长区域板块。该区域的发展面临着风险,因为该区域处在珠三角和长三角之间,受到这两大板块的牵引,两大板块既可以拉动海西区发展,也可能挤压海西区,引起"累积性因果循环",产生马太效应。所以,建立海西区将是一个复杂和充满曲折的过程,历史上福建及周边地区的形势是:交通落后,城市化水平低,经济腹地狭小,产业结构滞后。应在大力发展跨省际交通,扩大经济腹地的基础上,建立跨省联动机制;发展壮大中心城市,提升产业结构;加强两岸经贸关系,实现两岸经济一体化,从海西区建设发展到海峡两岸共同参与的"海峡经济区"建设,最终实现两岸政治...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吴国新  
本文在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5个方面提出提升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竞争力,并结合国外的实例加以分析,对加快长江三角洲真正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第6大城市群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庄晋财  谢代刚  
本文认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区位优势的内涵在不断演化 ,变化的实质是从传统的依托于自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转换为依托于创新能力提高的竞争优势 ,区域创新能力是决定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小企业由于其在技术创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及区域聚集经济形成中的特殊作用 ,使之能成为区域技术创新和组织制度创新的主体 ,因此 ,西部落后地区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必须重视小企业的发展。西部小企业发展过程中 ,在产业定位上 ,应重点扶持科技型、就业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和农副产品加工型小企业的发展 ;在企业组织制度上要发展小企业网络 ;在技术创新上 ,要根据产业定位 ,围绕西部资源优势 ,以资源的深度开发为主攻方向。...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杨鸿  
阐述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分类,指出物流产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竞争力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揭示现代物流产业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机理,从现代物流产业战略理念定位、现代物流产业制度创新、现代物流产业资源整合等方面给出现代物流产业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战略的具体实施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继东  许丽  
产业集群能够有效地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因此发展集群经济是中部崛起的必由之路。在分析了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效应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中部地区集群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曾煜  聂平平  
产业聚集是区域产业组织的形式,已开始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主流。产业聚集对于带动所在国家与地区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地位上升起到关键作用。本文拟通过分析产业聚集的理论前提及其表现形式,针对性地提出构建和培育产业集群,提高我国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政策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袁宇  李一军  姜维  王祖辉  
针对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区域竞争力研究中所表现出的局限性与不足,本文采用了一种基于相关系数标准差(CCSD)的多属性评价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指标属性值的相关程度和偏差大小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并通过构建CCSD模型将其影响反映到指标权重的确定上,从而能够有效地克服主成分分析方法和传统的多属性评价方法在评价实施过程中属性权重确定的主观性。CCSD多属性评价方法在指标权重确定中消除了指标间的相关性影响,因此在指标选择上不再受统计量的局限,从而能够通过指标数据确定指标权重,依据客观数据得到评价结果。本文应用该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竞争力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其评价结果与实际经济发展现状相一致,从...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磊  汤学兵  陈战波  
本文通过兼顾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潜力等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部六省会城市2015年的经济发展进行评价、比较。结果表明,武汉的经济发展水平居首,南昌最弱。同时分析发现六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有特点,因此针对各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提升路径,以期促进中部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磊  汤学兵  陈战波  
本文通过兼顾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潜力等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部六省会城市2015年的经济发展进行评价、比较。结果表明,武汉的经济发展水平居首,南昌最弱。同时分析发现六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有特点,因此针对各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提升路径,以期促进中部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