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89)
2023(10706)
2022(9141)
2021(8101)
2020(6893)
2019(15674)
2018(15093)
2017(29630)
2016(15887)
2015(18168)
2014(18244)
2013(18405)
2012(17591)
2011(16308)
2010(16425)
2009(15488)
2008(15181)
2007(13746)
2006(12017)
2005(10879)
作者
(48327)
(40776)
(40750)
(39027)
(26063)
(19639)
(18603)
(15871)
(15361)
(14251)
(14028)
(13704)
(12992)
(12915)
(12880)
(12722)
(12195)
(12033)
(11754)
(11726)
(10168)
(10062)
(9864)
(9375)
(9306)
(9181)
(8896)
(8675)
(8202)
(7967)
学科
(97449)
经济(97376)
管理(44806)
(41010)
方法(40390)
数学(36727)
数学方法(36509)
(32208)
企业(32208)
地方(23224)
中国(20089)
(19407)
(18321)
(17438)
业经(16263)
地方经济(15023)
(13833)
贸易(13829)
农业(13371)
(13238)
环境(12983)
(12900)
(11976)
金融(11974)
(11802)
(10910)
财务(10895)
财务管理(10862)
(10843)
银行(10822)
机构
大学(249076)
学院(247512)
(116535)
经济(114337)
管理(93906)
研究(87411)
理学(81237)
理学院(80232)
管理学(79072)
管理学院(78597)
中国(64688)
科学(51687)
(51392)
(50026)
(44318)
财经(40720)
研究所(40184)
中心(39585)
(38723)
经济学(38246)
(36917)
(36865)
经济学院(34495)
业大(34138)
(32356)
北京(32145)
师范(32094)
(31098)
农业(30482)
财经大学(30138)
基金
项目(162851)
科学(130014)
基金(121103)
研究(117323)
(105087)
国家(104324)
科学基金(89851)
社会(78326)
社会科(74527)
社会科学(74505)
基金项目(64533)
(62468)
自然(56909)
自然科(55588)
自然科学(55571)
自然科学基金(54597)
教育(53436)
(52870)
资助(49532)
编号(45636)
重点(37147)
(37135)
成果(36725)
(36633)
国家社会(33362)
(33214)
教育部(32134)
课题(31725)
创新(31275)
人文(31255)
期刊
(130102)
经济(130102)
研究(74916)
中国(41946)
(38317)
学报(36299)
科学(34250)
(33635)
管理(32404)
大学(27157)
学学(25928)
(22566)
金融(22566)
农业(22431)
经济研究(22246)
财经(21667)
技术(20858)
(18687)
业经(18258)
教育(18110)
问题(17409)
技术经济(14792)
统计(14198)
(13709)
(12543)
商业(12215)
(11945)
世界(11807)
资源(11789)
理论(11523)
共检索到3633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浩  杨天池  高苇  
文章选择长江经济带1998~2013年市域人均GDP为主要研究指标,综合运用变异系数、首位度以及ESDA空间相关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经济空间演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市域经济表现出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市域经济整体集聚现象显著,由不断增强向缩小趋势进行发展。热点区域的整体分布格局变化幅度较小,较稳定的聚集在长三角地区,主要是在南北方向上微弱变化。经济重心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29.9646°N~30.1077°N,113.7712°E~114.6731°E之间变动,经历了先向东再向西方向移动轨迹。标准差椭圆总体变化幅度较小,涵盖了经济热点区,主要呈现出西南-东北的空间格局。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杨上广  吴柏均  
经济活动的空间状态及其内在关系是当今区域经济学等关注的重点。从研究的视角与范式看,对于经济空间性理论检讨的学科主要是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学。而从实证研究中可知,当前长三角区域发展水平和中心城市发展水平都存在空间差异。开发区、产业集群、专业市场和区域经济网络格局是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几种重要空间形态。在未来,长三角经济增长是否会趋缓、经济增长机制和模式是否会趋同、多中心的区域格局是否会形成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如何实现等问题应引起思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鑫露  聂正彦  
本文从空间角度考察了21世纪以来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战略的演变,笔者认为广东自21世纪以来区域发展战略转变取得了总体效率和空间平等相对较好的结合。但由于珠三角、东西翼地区联动发展的机制尚未形成,出现了区域空间上的积聚与扩散趋势,致使区域差异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通过空间积聚及加强各区域的经济联动等方式来促进广东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促进广东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静  邓宏兵  张红  
文章基于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126个主要地区的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泰尔系数与GIS-ESDA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差异明显,但呈现减弱趋势,各城市间差异大于城市群际之间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州城市群,正相关集聚效应显著;中游城市群地区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经济联系度不强;西部成渝城市群地区、滇中、滇南城市群区缺乏高水平地区,低低水平集聚关系较为显著;长江经济带经济空间组织特征呈现多核心与单核心边缘结构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静  邓宏兵  张红  
文章基于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126个主要地区的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泰尔系数与GIS-ESDA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差异明显,但呈现减弱趋势,各城市间差异大于城市群际之间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州城市群,正相关集聚效应显著;中游城市群地区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经济联系度不强;西部成渝城市群地区、滇中、滇南城市群区缺乏高水平地区,低低水平集聚关系较为显著;长江经济带经济空间组织特征呈现多核心与单核心边缘结构特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培阳  朱喜钢  
以人均GDP作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通过计算其变异系数、泰尔指数以及泰尔指数的组内组间分解对福建省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沿海内陆差异以及地市间差异进行动态时间序列的分析,发现总体差异和地市间差异呈现缩小而沿海内陆差异呈现扩大的趋势;并通过县市人均GDP数据与图形数据相结合,分析了1990—2006年间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演化,提出其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已经形成"核心-边缘"的嵌套结构,即形成由5个亚"核心-边缘"结构组成的大"核心-边缘"结构的格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卫国  吕显菊  李思寰  
本文运用灰色理论构建了区域经济与要素流耦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采用1999~2012年时间序列分析了成渝"双核"地区经济与要素流的相互作用关系。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及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珂  廖艳  杨洋  
文章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从时空角度重新审视甘肃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利用实证数据分析甘肃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促进甘肃省区域经济协调性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增长差异的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世豪  王超  
文章对广东省县(市)域经济发展差异实证表明,进入经济转型期以来,广东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长期处于区域空间极化状态,区域差异不断扩大,金字塔型县(市)域经济差异模式持续强化,呈现出典型的核心-外围型空间结构。由此判断:广东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在资源配置中存在着不合理性和低效率。因此提出广东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资源有效配置运行机制的实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谷书堂  唐杰  M.Fujita  
二战以来,多数发展中国家始终面对如何实现空间平等和总体经济效率兼容的严峻考验,其所具有的共同区域经济特征是:国民经济增长在空间上分解为两极:一极是少数地区持续的经济高涨;另一极是多数地区持续的经济落后、停滞。空间上的两极分化更主要更直接的表现是人口、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过渡集中以及地区之间收入水平差异的扩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家君  魏伟  张建清  
文章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利用1999~2012年间的地级市人均GDP数据,对湖北省近年来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化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我们发现整体而言,湖北省区域经济在考察期前期,并未呈现较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现象,但随着各类区域战略的实施,逐渐表现出一定的空间自相关现象。另外从空间集聚特征来看,武汉城市圈的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但并未形成明显的高高型集聚,整体区域一体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培阳  朱喜钢  
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得出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自相关程度呈不断强化的发展趋势;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内陆地区原有的高水平发展集聚区逐渐消失,而沿海地区则出现新的高水平发展集聚区,省域外围地区则由于区位和交通条件等原因一直处于落后的发展状态;通过传统线性回归模型、空间滞后回归模型和空间误差回归模型三种回归模型对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机制进行定量测度,其中空间滞后回归分析具有较强的显著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区位、城市化水平、分权化和全球化在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过程中扮演着显著的作用,其中FDI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更集中于沿海的核心地区,而分权化、城市化水平和区位要素则更趋向于在全省范围内产生影响。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恬  张荣  
本文基于空间经济学的视角及研究框架,针对亚洲区域经济的中断、恢复以及韧性、前景与展望等多方面开展实证分析,提出亚洲区域经济在新冠疫情冲击下之所以能够经受冲击,并迅速反弹、复苏、持续增长的核心原因在于空间经济发展格局上已经形成层次性发展的区域经济中心,即“一核”香港、“双强”新加坡及东京、“三新”上海、北京及深圳的新格局,实现了从“亚洲工厂”向“亚洲购物者”的转变,文章最后为国家宏观顶层设计及区域经济调控提供了对策及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蔡冰冰  赵威  李永贺  李政旸  
探讨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机理,通过构建区域创新与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线性加权法、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及空间计量回归模型,计算2000年以来中国30个省份的创新和经济综合水平,对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进行可视化分析,并探究其空间关联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中国大部分省域的创新与经济综合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距不断扩大;二是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逐渐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三是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的空间集聚在不断加强,且主要是由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主导;四是经济开放度、政府控制力、人力资本、科研环境、金融支持度、基础设施6个因素对区域创新和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玲  
互联网技术及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加快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进程。近年来,我国长三角地区受上海市的辐射和带动,其区域经济的差异化程度日益缩小,区域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文章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为例,基于区域一体化战略背景,对该地区各城市的区域经济差异以及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并找出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为提升整个区域的经济实力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